知白守黑 ·「第十幅」

知白守黑 ·「第十幅」| 雪,讓我們享受純潔

知白守黑


論畫,知白守黑,陰陽互存,消漲無極。

做人,守身玉潔,力求真善美。

本書和劉知白老人微妙同名。

他摯愛遺產,羞襲古人,創沒骨山水,

天奪彩筆,卻自鑄典型。

本書精選團扇百件,煙霞縹緲,筆墨幽峻,

畫小境宏。柯文輝先生為之撰散文百篇,

剖析藝境,點評風格,文思寬博活潑,富於啟迪。



雪,讓我們享受純潔


劉知白山水清音 柯文輝觀畫獨白


知白守黑 ·「第十幅」| 雪,讓我們享受純潔


墨並不是特別清潔的東西。塗在紙上,不但沒有汙損紙,反而讓紙顯得格外潔白。畫裡這位孤獨的高人,是在雪地尋找詩料,還是散心是散步,和這些風景對談?我不知道。


元朝末年,高啟有詠梅名句:“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這位自號青邱子的詩人活到三十七歲,因不願為官,以抗旨罪被朱元璋腰斬。原來,皇帝有任意封官的自由,老百姓卻無賞官不做的自由。這兩句詩格調遠遠不及林和靖同題佳作,但廣泛為《三言》、《二拍》引用。那時節沒有夜總會、俱樂部,美人用武之地大大少於今日,為什麼月下入梅林,與談畫不沾邊,不枉費唇舌。


畫裡是雪滿山中高士行。行走和躺在床上遐想讀書完全不同。從走路的側影看,他熟悉山上每條小路,也許他是天天都到這兒來寄託自己憂思,拜訪自己靈感,擺脫來自身外的很多困惑。畫的是否老者有所見而停了半步的瞬間,由看畫者自己去斷定。畫不能動,畫中所有物象。包括人應該永遠是動的,死畫就沒有任何藝術價值。山披上雪,更像這位尋詩者理想的那樣無瑕,猶如白蓮一般的境界,這三組樹的關係,從下而上,中間這一塊雪還沒有完全蓋住的山頂上,這個弧形的山,和淡墨畫的另外兩個突起的山峰,以及近景中的比較平緩的山嶺互相呼應,彼此映襯著,失去一個,另外一個就顯得貧乏。


畫中三片大灰墨,最上和最下的兩塊處理方法比較接近,中間一塊頗覺流妍,和形似靜止而神沒有靜止的微妙狀態統一,想想藝術家的一生,他跋涉過的地方,有花的原野,有夏天的蟬噪,蟲鳴,有秋天金黃色的乾爽,也有冬天大地蓋上雪被之後的寂靜,但不是凋零的景象。

雪讓我們享受純潔,聯想到在他覆蓋之下的生命,正在積聚著力量,只等春天一來就會長葉、開花、結果。


看畫我想起雪萊的名句:“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遙遠嗎?”畫中國產詩人是否和英國詩人有類似的想法呢?

這些樹都在雪中等候春天,當他們的生命綻放得特別燦爛的時候,還會對雪會有所懷念嗎?人在特別激動的時候身上會出些冷痱子。清初詩人吳嘉紀(野人)呆看菊花就會“久之忽覺身上寒。”此畫能否散發出寒冷呢?我以為:畫是冷的,畫家的心和我們的血都是滾燙的。


[作者小簡]


白雲千載

知白守黑 ·「第十幅」| 雪,讓我們享受純潔

劉知白(1915——2003),號白雲,晚號如蓮老人等,安徽鳳陽人。1933年考入蘇州美專,後拜顧彥平為師,隨師潛心臨摹顧氏“過雲樓”藏畫。1948年在廣西全州提出“學時有他無我,化時有我無他”的畫學主張。其藝術上承宋元,下接明清,既繼承傳統精髓,又注重形式的創新,最終法古變今,創造了潑墨大寫意山水畫的新技法,成為中國畫傳統的最後守望者和新世紀創新的前行者,即他已經站在了傳統與現代的臨界點上,預示了新世紀中國水墨轉向抽象與表現的歷史趨勢。出版有《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劉知白》《劉知白中國畫集》及《清氣和詩醉墨痕》《知白守黑》《秋水長天月下簫·劉知白作品賞讀》 等研究其藝術的專著二十餘種。


知白守黑 ·「第十幅」| 雪,讓我們享受純潔

柯文輝,男,1935年1月25日生於安徽省安慶市,當代著名書畫評論家、鑑賞家、美術理論家,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研究員。曾任當代國畫大師劉海粟秘書十年,其間與劉海粟、林散之、李可染、錢君陶等大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90年代在中國話劇研究所從事學術研究。1993年起享受突出貢獻政府津貼。


知白守黑 ·「第十幅」| 雪,讓我們享受純潔

誦 讀


安麗麗 筆名:幔簾隔燕,遼寧省錦州人,小學教研室主任。市優秀教師、教壇新秀。酷愛文字和品壺談茶,尤喜詩詞,擅長朗誦。
一直堅信:讀書是邁向高貴的最低門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