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白守黑 ·「第十幅」

知白守黑 ·「第十幅」| 雪,让我们享受纯洁

知白守黑


论画,知白守黑,阴阳互存,消涨无极。

做人,守身玉洁,力求真善美。

本书和刘知白老人微妙同名。

他挚爱遗产,羞袭古人,创没骨山水,

天夺彩笔,却自铸典型。

本书精选团扇百件,烟霞缥缈,笔墨幽峻,

画小境宏。柯文辉先生为之撰散文百篇,

剖析艺境,点评风格,文思宽博活泼,富于启迪。



雪,让我们享受纯洁


刘知白山水清音 柯文辉观画独白


知白守黑 ·「第十幅」| 雪,让我们享受纯洁


墨并不是特别清洁的东西。涂在纸上,不但没有污损纸,反而让纸显得格外洁白。画里这位孤独的高人,是在雪地寻找诗料,还是散心是散步,和这些风景对谈?我不知道。


元朝末年,高启有咏梅名句:“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这位自号青邱子的诗人活到三十七岁,因不愿为官,以抗旨罪被朱元璋腰斩。原来,皇帝有任意封官的自由,老百姓却无赏官不做的自由。这两句诗格调远远不及林和靖同题佳作,但广泛为《三言》、《二拍》引用。那时节没有夜总会、俱乐部,美人用武之地大大少于今日,为什么月下入梅林,与谈画不沾边,不枉费唇舌。


画里是雪满山中高士行。行走和躺在床上遐想读书完全不同。从走路的侧影看,他熟悉山上每条小路,也许他是天天都到这儿来寄托自己忧思,拜访自己灵感,摆脱来自身外的很多困惑。画的是否老者有所见而停了半步的瞬间,由看画者自己去断定。画不能动,画中所有物象。包括人应该永远是动的,死画就没有任何艺术价值。山披上雪,更像这位寻诗者理想的那样无瑕,犹如白莲一般的境界,这三组树的关系,从下而上,中间这一块雪还没有完全盖住的山顶上,这个弧形的山,和淡墨画的另外两个突起的山峰,以及近景中的比较平缓的山岭互相呼应,彼此映衬着,失去一个,另外一个就显得贫乏。


画中三片大灰墨,最上和最下的两块处理方法比较接近,中间一块颇觉流妍,和形似静止而神没有静止的微妙状态统一,想想艺术家的一生,他跋涉过的地方,有花的原野,有夏天的蝉噪,虫鸣,有秋天金黄色的干爽,也有冬天大地盖上雪被之后的寂静,但不是凋零的景象。

雪让我们享受纯洁,联想到在他覆盖之下的生命,正在积聚着力量,只等春天一来就会长叶、开花、结果。


看画我想起雪莱的名句:“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遥远吗?”画中国产诗人是否和英国诗人有类似的想法呢?

这些树都在雪中等候春天,当他们的生命绽放得特别灿烂的时候,还会对雪会有所怀念吗?人在特别激动的时候身上会出些冷痱子。清初诗人吴嘉纪(野人)呆看菊花就会“久之忽觉身上寒。”此画能否散发出寒冷呢?我以为:画是冷的,画家的心和我们的血都是滚烫的。


[作者小简]


白云千载

知白守黑 ·「第十幅」| 雪,让我们享受纯洁

刘知白(1915——2003),号白云,晚号如莲老人等,安徽凤阳人。1933年考入苏州美专,后拜顾彦平为师,随师潜心临摹顾氏“过云楼”藏画。1948年在广西全州提出“学时有他无我,化时有我无他”的画学主张。其艺术上承宋元,下接明清,既继承传统精髓,又注重形式的创新,最终法古变今,创造了泼墨大写意山水画的新技法,成为中国画传统的最后守望者和新世纪创新的前行者,即他已经站在了传统与现代的临界点上,预示了新世纪中国水墨转向抽象与表现的历史趋势。出版有《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刘知白》《刘知白中国画集》及《清气和诗醉墨痕》《知白守黑》《秋水长天月下箫·刘知白作品赏读》 等研究其艺术的专著二十余种。


知白守黑 ·「第十幅」| 雪,让我们享受纯洁

柯文辉,男,1935年1月25日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当代著名书画评论家、鉴赏家、美术理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当代国画大师刘海粟秘书十年,其间与刘海粟、林散之、李可染、钱君陶等大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90年代在中国话剧研究所从事学术研究。1993年起享受突出贡献政府津贴。


知白守黑 ·「第十幅」| 雪,让我们享受纯洁

诵 读


安丽丽 笔名:幔帘隔燕,辽宁省锦州人,小学教研室主任。市优秀教师、教坛新秀。酷爱文字和品壶谈茶,尤喜诗词,擅长朗诵。
一直坚信:读书是迈向高贵的最低门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