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大足集中隔離點:壽麵、毛衣、零食背後的故事

上午11點,和煦的陽光照進房間裡,19歲的小彤(化名)伸了伸懶腰,還想在床上多睡一會兒。她把被子半掀開,摸到了蓋在身上的毛衣,感覺暖洋洋的……

小彤開始了第7天的隔離生活,當上遊新聞記者問起她14天觀察期過後,第一件想幹的事時,小彤突然來了精神:“出去大吃一頓啊!火鍋!”她想想又說,第一件事還是要把身上穿的這件毛衣還給“賓阿姨”。

現場

6小時備好集中隔離點

探访大足集中隔离点:寿面、毛衣、零食背后的故事

△醫護人員認真記錄隔離人員情況信息

大足區郭昌畢骨傷科醫院位於城區的邊緣,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大足區啟動的第一個集中隔離點,目前有47名與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者正在這裡接受觀察。

2月14日上午10點30分,記者從工作人員通道,進入郭昌畢骨傷科醫院。院長謝德雲介紹說,他們是在1月29日下午4點接到大足區相關部門的通知,要在2個小時之內清空病房,這裡將作為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集中隔離點。

“時間很緊急,醫院裡仍有部分病人。我們知道疫情的嚴峻性,於是馬上行動,分頭給病人做思想工作。”謝德雲和醫生一起,勸說病人出院或是轉院,2個小時就將醫院住院部所有的病房騰了出來。隨後,又是緊張的準備工作。到當天晚上10點過,經過6個小時的前期預備,大足區郭昌畢骨傷科醫院作為當地啟動的第一個集中隔離點投入使用。

中敖中心衛生院工會主席賓毅受區衛健委委派,來到該集中隔離點擔任“點長”,她向記者介紹說,醫院住院部分為密切接觸者住宿的“隔離區”、醫護以及安保後勤人員所在的“清潔區”,還有供從隔離區出來的醫護人員消毒用的“半汙染區”。

探访大足集中隔离点:寿面、毛衣、零食背后的故事

△食堂工作人員正在分餐。

已經快到午餐時間了,記者在醫院食堂內看到,今天中午的菜譜是:紅燒豬蹄,平菇肉片湯,兒菜和花菜。兩葷兩素,菜品還算豐富。工作人員正在將葷菜打包裝盒,準備送往隔離區。

講述

“加餐”背後的故事

“我們還會給他們(密切接觸者)開小灶。”食堂廚師告訴記者,三天前,他們做過一碗壽麵,給當時過80大壽的一位老人送了過去。

這是怎麼回事呢?

2月11日,醫生在隔離區例行巡查時,發現老人吳爺爺(化名)坐在床邊不停地嘆氣。在醫護人員的耐心詢問下,老人搖著頭說:“哎,今天是我的80歲生日,沒想到就這麼過了……”

醫護人員把老人的生日記在了心上。當天中午,食堂特意為吳爺爺準備了一碗壽麵,外加小麵包和許多水果。

吳爺爺接下來兩天的情緒好了許多,經常主動找到巡查的醫生聊天。

呵護

送來毛衣和零食

探访大足集中隔离点:寿面、毛衣、零食背后的故事

△集中隔離點“點長"、大足區中敖中心衛生院黨支部書記賓毅

“昨天我給她發了一個微信,問她還冷不冷,她說不冷了。我也不知道她是胖還是瘦,讓家裡人隨便挑了一件厚點的毛衣就送過來了。”上午11點,賓毅翻開微信,正想和19歲的女孩小彤(化名)聊兩句,可不斷打進來的工作電話,讓她一直沒將話說完。

小彤是一名大學生,就讀於重慶主城區某高校。回大足老家後,與一名確診病例有過密切接觸,2月8日被送到郭昌畢骨傷科醫院的集中隔離點。當晚,賓毅值班時,發現小彤兩次要求醫生給她“加被子”,小彤一直說冷。

賓毅給小彤打電話得知,小彤前往集中隔離點前,沒有帶夠衣服,晚上睡覺總覺得冷。第二天,賓毅聯繫小彤的家裡,準備讓家人送衣服過來,結果才知道,小彤的父親同樣被集中隔離了。

“怎麼辦呢?乾脆把我的衣服拿來吧。”賓毅給自己家裡人打電話,讓他們挑一件厚點的毛衣送過來,順便帶點小核桃這些零食。“我也沒見過小彤,不知道她是胖還是瘦。”東西送過去後,小彤很高興,兩人很快就在微信上聊了起來。

探访大足集中隔离点:寿面、毛衣、零食背后的故事

△賓毅通過微信對隔離人員進行心理疏導

今天上午,記者撥通小彤的電話,她還是一副睡眼稀鬆的樣子。小彤說她剛睡醒,還沒打算起床。她每天在房間裡除了看電視,就是和家人以及同學朋友聊天。“許多同學都知道我被隔離了,但她們都沒‘嫌棄’我,反倒是很羨慕我的生活,每天都有水果吃,一日三餐還有人送上門……”

小彤說,無論身邊的醫生,還是家人、同學、朋友,都在鼓勵她堅持下去。“有那麼多人關心我,挺開心的。”

數據

集中隔離率已達97.1%

探访大足集中隔离点:寿面、毛衣、零食背后的故事

△大足區衛生健康委主任石山介紹情況

大足區衛健委主任石山向記者介紹說,春節前,大足區按照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的原則,以距離人口密集區較遠、場所獨立、規模適中為標準,完成了對全區民營醫院、酒店、農家樂等場所基本情況的摸排、調研和可行性分析,將隔離條件好的民營醫院(郭昌畢骨傷科醫院)納入備選首項,建立人、財、物保供方案。對“備選庫”中的集中隔離點實施選址審核和進一步可行性分析,適時補充、更新備選點。提早完成了前4個區級集中隔離點啟用準備,27個鎮街也籌備設立了173個隔離點。

探访大足集中隔离点:寿面、毛衣、零食背后的故事

△集中隔離點外的警戒線。

1月29日起,大足區相繼啟用了4個區級集中隔離點,共有房間221個,配備了醫護人員86名、心理諮詢師6名、管理人員11名、後勤及警務人員33名。

集中隔離點實行“點長”制,從全區醫療衛生機構中遴選出同時兼具豐富臨床和管理經驗的醫院負責人,派駐各個集中隔離點擔任“點長”。財政撥款100萬元全力保障各集中隔離點支出和物資儲備。

到2月13日24點,大足區與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者的集中隔離率達97.1%,除精神病人、高齡人員、低齡幼兒等5名患者外,其餘165人全部納入區級集中隔離點隔離。2月10日前,第一次核酸檢測已全部完成,第二次核酸檢測在有序進行中。嚴格執行14天隔離期限,兩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後,由區疾控中心發放解除告知書,目前已累計解除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65人。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譚遙 攝影 甘俠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