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将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处决,只是因为李秀成要投降吗?

惡棍村大少


我是向日葵,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1864年,太平天国的军队节节败退,南京已经被曾国藩的湘军围的是水泄不通,洪秀全在围城中逝去,他的儿子洪天贵福继承王位,不久城破,太平天国最后一位新崛起的优秀将领李秀成,为了保护洪天贵福突围,将快马交予幼天王骑用,但是被湘军冲散,幼天王也失踪了,李秀成也被曾国藩擒获,李秀成被附后伪装屈服,亲笔写了一篇万言书,要求曾国藩派他去中国南方各地招降太平军的残余部队,但是曾国藩显然不愿跳进这个圈套,所以毅然而然杀害了李秀成。

《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二》:是月洪秀全以金陵危急,服毒死。群酋用上帝教殓法,绣缎裹尸,无棺椁,瘗伪宫内,秘不发丧。其子年十六,袭伪位。秀全生时即号其子为幼主,或曰本名天贵福。其刻印称洪福,旁列“真王”二文,误合为“瑱”,其称洪福瑱以此。然谛观印文,实“真主”二小字,非真王也。

下面,笔者将通过还原历史来阐释分析这个问题。

忠王李秀成


第一,李秀成效仿姜维诈降,这种把戏,被老奸巨猾的曾国藩早早已经看透。

  • ——首先,曾国藩这个人,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成就,被世人称为半个圣人,就是因为他饱览群书,从经典上找寻为官,为政,用兵的方法,所以他不可能不知道三国的姜维和唐代的黄巢这些人的典故,他们都有过诈降的经历,因此,李秀成说要归顺自己,曾国藩是相当警惕的,他对李秀成的投诚诚意是持很大的怀疑的。

  • ——其次,如果李秀成要归降的话,为什么在围城的时候不投降,现在赶在这个节骨眼,城破国亡的时候,才知道来投诚,他的这个这个投诚有点投机的成分在里面,并且在城破的时候,李秀成还是负隅抵抗的,他杀了很多湘军将领,最终使因为寡不敌众,才被俘的,从他的种种表现看,李秀成的投诚的目的不纯,使的曾国藩又在一步加深了对李秀成的怀疑。
  • ——最后,李秀成写了一篇万言书,向曾国藩表达归降之心,希望曾国藩派他去南方城市,招降太平军余党,曾国藩一听怎么可能同意,让你李秀成去,岂不是放虎归山,让你回到南方,振臂一呼,天下响应,到时候的局势,可不是好收拾的,因此,曾国藩再三考量,还是决心杀掉李秀成,以绝后患。

所以说,曾国藩杀掉李秀成的一个目的,是因为李秀成诈降的诡计,被曾国藩一一识破,曾国藩不想因为此人夜长梦多,因此,果断的除掉了李秀成。

<strong>

姜维诈降的典故(上图)和南方的太平天国余党(下图),是曾国藩不相信李秀成投诚的主要原因。


第二,太平天国的国库被曾国藩洗劫一空,为了破坏清政府对于太平军国库的追查,所以曾国藩要杀掉所有的知情者,这些知情者就是所有的太京太平军,也包括了李秀成。

  • ——首先曾国藩和清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曾国藩打仗的银子和军需物资基本是靠自己自筹的,他要是指望清政府的钱,这个仗无法打,清政府只会给予曾国藩高官而已,钱财基本没有,曾国藩这边还好说,但是他手下的湘军将士可不是好糊弄的主,湘军不可能白白为你清政府卖命送死,这边清政府又经常打白条子,发“空饷”,使的湘军将士不满,因此,曾国藩为了凝聚自己湘军的士气,洗劫了太平军国库,将得到的银两和财务全部分发给湘军将士。


  • ——其次,曾国藩率军洗劫了太平军国库,这一幕被天京的老百姓和太平军俘虏看到了,曾国藩因此害怕走漏风声,所以将这些人全部当作负隅顽抗的敌人,全部屠杀殆尽,向朝廷禀告的时候,也是以“诛杀叛贼”为名向清廷请赏。并且记载太平军国库的笔录记载,全部被曾国藩一把烧毁。
  • ——最后,曾国藩屠尽天京居民和太平军降将之后,还要把一个最重要的知情者除掉,他就是狱中的李秀成,李秀成在自己的万言书里详细的写下了太平天国的情况,其中就有太平天国的财政情形,这是曾国藩极为害怕的,恰在此时,清廷要求将万言书和李秀成一起押解到京城,曾国藩害怕事情败落,因此率先除掉了李秀成,解决了后顾之忧。

曾国藩这件“杀良冒功”屠杀天京城居民的事情,成了曾国藩一生的污点,他曾剃头的恶名也是由此事得来的,而李秀成之死,也是曾国藩洗劫太平天国国库的一个插曲。

<strong>

曾国藩指使湘军“杀良冒功”,屠杀天京军民,(上图),就是为了太平天国国库里的财务。(下图)


第三,李秀成杀了太多湘军将士,曾国藩为了报仇,也为了维护军心,必须要杀掉李秀成。

  • ——首先,李秀成在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等大战中,指挥太平军杀掉了太多的湘军,而湘军是曾国藩的命根子,曾国藩从湖南起兵,组建团练,建立了这支湘军,这些人都是曾国藩从湖南带出来的子弟兵,通过几次大战,死了那么多,曾国藩因此要向家乡父老和死去的湘军有所交代,所以必须要杀李秀成。

  • ——其次,曾国荃的弟弟曾国华在与李秀成的作战中,身死人手,曾国荃在抓住李秀成后,对他进行疯狂的报复,他“置刀锥于前,欲细割之“又“叱勇割其臂股”,而李秀成“殊不动”,恼羞成怒的曾国荃亲自动手,“短衣握锥,独身走出”“遍刺以锥,血流如注”。曾国藩本来在对李秀成是杀是留的问题上,有点犹豫,但是因为拗不过曾国荃的报仇之心。

《清史稿》曾国华,字温甫,国藩弟。咸丰五年,国藩兵困於江西,国华请於父,赴湖北乞师。胡林翼令刘腾鸿,吴坤修、普承尧率五千人往援,以国华领其军。攻克咸宁、蒲圻、通城、新昌、上高,以达瑞州。腾鸿战城南,国华偕承尧战城西北,屡破贼。国藩至,乃合围,掘堑周三十里,断贼接济。会丁父忧,偕国藩奔丧去军。与李续宾姻家,招佐军事。当连克四县,军势锐甚,国华以常胜军家所忌,时与续宾深语,并书告国藩。及军败,从续宾力战死,赠道衔,予骑都尉世职,谥愍烈。
  • ——最后,曾国藩在弟弟曾国荃和湘军将士的双重逼迫下,考虑到军心和士气,只好杀掉李秀成。

所以说,李秀成之死,也是曾国荃和湘军将士双方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华(上图),湘军被太平军围剿(下图)


第四,李秀成劝诫曾国藩自立为王,曾国藩后续怕事情败露,提前杀人灭口。

  • ——首先,曾国藩可以自立为王吗?回答是可以的,毕竟曾国藩坐拥几十万湘军,又有太平军国库里的银两作为后援,并且占据了江苏省这个战略要地,因此,曾国藩可以随时振臂一呼,率军起义。

  • ——其次,曾国藩的胞弟曾国荃多次暗示和劝诫他,自立为王,建立基业,曾国荃因为朝廷的封赏问题和兄弟曾国华战死沙场的问题,对于清廷相当不满,心中已经有了反心,而曾国藩因为顾全大局,并且知道清廷政府已经开始怀疑他们曾氏几兄弟有不臣之心,并且在天京周边派了左宗棠和李鸿章分别率军屯兵,表面是给湘军撑场面,实则是为了防止湘军就地叛乱,所以按住了曾国荃,让他冷静下来,而李秀成在狱中,竟然提出了让曾国藩起兵造反,曾国藩听了能不惊出一身冷汗,并且他还害怕李秀成把曾国荃说动了,曾国荃一下子脑袋发热,起兵造反,那就得不偿失了,这个时候的,曾国藩已经对李秀成产生了杀心。
  • ——最后,朝廷的书信也来了,要去将李秀成押解到京城,这些曾国藩慌张起来了,好怕李秀成为求自保,胡说八说的,说曾国藩要谋反,那岂不是使曾国藩一家遭到灭顶之灾了,曾国藩这下下定了决心,必须要除掉李秀臣,因此,李秀成成为了曾国藩的刀下亡魂。

所以说,李秀成的生死也是因为自己在劝诫曾国藩自立为王的时候,曾国藩害怕事情败露,祸及自己,所以提前杀人灭口,这可以从他删减李秀成的万言书里就可以看出他的真实目的。

<strong>

李秀成被曾国藩提前杀死灭口


综上所述,李秀成被杀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诈降、太平天国国库、湘军的军心等都是悬在李秀成头上的“尖刀”。


向日葵爱历史


李秀成可不是投降的,他是躲在山里被人举报,湘军带人抓起来的,作为一个非常有领军能力的将领,战争中期让曾国藩吃尽了苦头,如果不是洪秀全死的太早,幼主年幼而无法服众,太平军中没有一个能真正做主的,曾铁桶就2万人,不一定能打下,这个连绵百里的高十几丈的南京城。

城破之后曾铁桶就放纵手下吉字营到处抢劫整整三日,配合作战的鲍超被曾铁桶安排去看城门,他看到吉字营这么玩,心里也不服,带着手下也抢。传说太平军在南京城有一座收集各地财宝的宝库。

李秀成原本被抓住也是硬气的狠,曾国荃(曾铁桶)十八样刑具都来整他,他也不说一句话,曾国藩来了没有动刑,而是唱白脸,他弟弟就唱黑脸,李秀成觉得曾国藩对他礼让有加,就听了曾的写了一纸几万字的自述,其中就写了南京城宝库一事。

慈禧当时可缺钱着呢,就等着南京城这笔钱了,结果让曾铁桶给抢完了,要是被慈禧知道老曾家功劳再高,也指不定要完蛋,于是曾国藩把李秀成自述里所有对他们曾家不利的东西全部划掉,怕李秀成万一被宣去面见圣上,把宝库一事说出去那不就白搭了吗?于是一不做二不休,马上就砍了李秀成!





打碟小迪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的忠王,最终却被清朝的曾国藩处决了。为什么曾国藩要处于李秀成呢?真的是因为李秀成要投降吗?假如李秀成真的投降会对曾国藩造成致命威胁吗?如果李秀成的投降没有对曾国藩造成致命威胁,那么曾国藩是因为什么处决李秀成呢?因为太平天国的宝藏?因为李秀成蛊惑曾国藩造清政府的反?因为李秀成会挑拨曾国藩与清政府的关系?因为李秀成在以前的战争中给曾国藩造成严重的损失?或者是这一切原因的综合?显然,李秀成的被处决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是各种原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本质上看,曾国藩处决李秀成的最主要的原因却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敌对性,是太平天国和清政府利益的激烈碰撞导致的结果,是清政府急于缓解内忧外患和巩固封建统治的结果。

经过具体分析,我认为曾国藩之所以处决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原因第一点:曾国藩在与李秀成的形成的谈话中的确意识到了自己强大的力量冲击了清政府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认识到了自己强大的影响力会引起清政府的猜疑和防范。

从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中国实行的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了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清朝的中央政府是不允许地方势力坐大的,但太平天国运动却改变了这一切。清朝中央政府无力镇压太平天国,只能允许汉族地主建立团练武装力量进行镇压。曾国藩的湘军就是团练武装力量,其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不断的壮大,而且这种不断壮大的地方力量是控制在汉族地主手中的。清朝中央政府会不会允许?当然不会。

曾国藩成功地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其威望可以说是直线上升。会上升到什么程度?会不会威胁到皇权?会不会出现功高震主的情况?实际上,这些疑问不仅会出现在最高统治者的头脑中,也会出现在曾国藩的头脑中,更会出现在全国人民的心中。在这种不断互相猜疑的情况下,清朝中央政府害怕不害怕?曾国藩害怕不害怕?当然害怕。如果这个时候李秀成再跟曾国藩甚至是清朝最高统治者说一些挑拨性的话,那么最终的结果会如何?所以,曾国藩不处决李秀成都不行。

在当时内忧外患的情形下,作为清朝统治者之一的曾国藩不能允许中央集权被大幅度的削弱,必然也就不能允许李秀成活着挑拨自己与清朝中央政府的关系。如果李秀成活着,会不会挑拨曾国藩和清朝中央政府的矛盾?当然会。所以曾国藩处决李秀成是情理之中的事。

原因第二点:曾国藩与太平天国进行了十二年的战争,彼此间的仇恨浓厚的不可化解。这种仇恨就转移到了李秀成的身上,因为李秀成在洪秀全死后成为了太平天国实际上的领导人。

在太平天国的后期,李秀成已然成为了太平天国的主要支柱,或者说李秀成是太平天国的中流砥柱。太平天国之所以在经历了天京变乱之后还能在清政府的镇压下维持较长时间的统治,跟李秀成个人优秀的军事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没有李秀成,曾国藩怕是早就已经镇压了太平天国。太平天国运动早几年结束,曾国藩的损失显然会小得多。

李秀成能够屡破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就已经证明了他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曾国藩能被逼得跳一次船,就有可能被逼得跳第二次;第一次跳船侥幸不死,第二次跳船还能那么幸运?!对曾国藩来说,李秀成就是他的敌人,李秀成的能力越高对他的威胁就越大。谁敢保证李秀成不会卷土重来?如果李秀成卷土重来,曾国藩有必胜的把握吗?所以,曾国藩处决李秀成是在消除自己的敌人和潜在的威胁。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人,太平天国与曾国藩的矛盾是不可化解的。在形势的逼迫下,李秀成和曾国藩必然是不死不休的敌人。既然是不死不休,那么曾国藩怎么会留下李秀成的性命!假如李秀成在投降后真的受到了清朝统治者的赏识,那曾国藩必死无疑。曾国藩不想死,就只能李秀成死。所以曾国藩处决李秀成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

原因第三点: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对清政府的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利益受到损失的地主阶级和外国侵略势力显然不能允许李秀成继续活下去。

在李秀成的指挥下,太平天国的军队曾经打到了杭州,也曾经打到了上海附近。东南沿海是中国受侵略最早的地方,也是西方侵略者的利益所在。李秀成的军事行为已经严重威胁了西方列强的利益。为了打击太平天国,西方侵略者不仅跟清政府代表的反动力量合作,还组织了洋枪队等武装力量。所以,利益受到严重威胁的西方列强是不允许李秀成活下去的。

太平天国之所以爆发,不仅仅是因为自然灾害,还是因为基础阶级对农民阶级的残酷压迫威胁了农民阶级的生存。以阶级矛盾为主的社会矛盾变得越来越尖锐,鸦片战争又激化了这尖锐的社会矛盾。所以,太平天国运动是既反封建又反侵略。反封建就是要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就是从根本上损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地主阶级会允许损害他们利益的李秀成活下去吗?显然不会。曾国藩能够无视地主阶级杀掉李秀成的要求吗?显然不能。曾国藩处决李秀成,实际上是整个地主阶级的要求。

外国侵略者最在乎的是利益,清政府最在乎的也是利益。外国侵略者的利益在于东南沿海的利润,清政府的利益在于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李秀成为代表的太平天国既损害了清政府的利益又损害了外国侵略者的利益,那他再能不死?!俗话说:挡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曾国藩和外国侵略者说:损我利益必死无疑。

原因第四点:处于内忧外患中的清政府必须获得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顺利的进行巩固清政府统治的洋务运动,才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推动中国的近代化。然而,李秀成的存在却是对稳定的社会秩序的严重威胁。

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其统治基础变得越来越脆弱。这种情况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社会秩序的极其混乱,意味着清政府即将垮台,意味着利益的获得者即将失去所有的利益。怎么办?必须稳定社会秩序。怎样才能稳定社会秩序?必须快速地镇压太平天国,必须防止太平天国死灰复燃。李秀成活着,太平天国死灰复燃的可能性大;李秀成死了,太平天国死灰复燃的可能性小。一大一小怎么选择?曾国藩选择小,曾国藩于是处决了李秀成。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已经认识到了自身的落后与西方的先进。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做出了进行洋务运动的决定。洋务运动就是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就是要实现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怎么才能顺利地向西方学习?解决内部问题后,专心于外部事务。一心不能二用,清政府如果不解决太平天国,也就不能成功地进行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不成功,中国的近代化也就遥遥无期,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就是天方夜谭。所以,向西方近代学习的要求逼迫曾国藩处决李秀成。

任何国家的发展,任何社会的近代化,都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那就用强力手段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如果有人威胁了社会的稳定,那么就要清除这个具有威胁性的人。李秀成威胁了社会的稳定,李秀成威胁了洋务运动和中国的近代化,李秀成威胁了清政府的统治。所以,不符合近代化发展要求的李秀成被曾国藩处决了。

李秀成是农民阶级的代表,农民阶级并不代表先进的阶级。曾国藩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地主阶级也并不代表先进的阶级。曾国藩处决李秀成,实际上是两个落后的阶级的利益对抗。

综上所述,曾国藩之所以处决李秀成的主要原因既不是因为太平天国的宝藏,也不是因为李秀成蛊惑曾国藩推翻清政府,更不是因为曾国藩与太平天国的仇恨;而是因为李秀成严重威胁了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的利益。太平天国运动本就是因为利益失衡引发的社会矛盾导致的,最终也必然终结于利益重新平衡和社会矛盾的缓和。如果李秀成仍然生存下去,那么有可能重新引发利益失衡和加剧社会矛盾;所以,曾国藩快速地处决了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由此可知,无论是政权的存亡还是个人的生死,初始都是由利益引发,最终也都是由利益终结。


历史纬度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一位有勇有谋,功勋卓著的青年将领。

天京之变之后,李秀成和陈玉成力挽危局,在应对清朝军队的围剿中,一连取得胜利。

如"二破江南大营,二破江北大营和三河大捷…”等。一度扭转了太平天国的困境,使太平天国的政治和军事上的形势得到中兴。

形势后来恶化,清军攻破天京之时,李秀成保护幼主洪天贵福逃出天京。

逃亡途中,洪天贵福坐的马受伤,李秀成把自己坐的战马让给他。战场混乱,李秀成与洪天贵福被冲散,李秀成久寻不得,心灰意冷想自杀,被人阻止救下。

后来被叛徒出卖,被清将萧孚云部俘获。

曾国藩连夜审问,李秀成给他写了万言书。1864年6月,李秀成被处斩!

清廷对太平天国重要成员刑罚极严酷,基本都是凌迟处死,那就是一个字"惨’!林风祥、石达开等人俱遭此刑!

曾国藩上书朝庭,以"党羽尚坚,民心未去,押送不安全"为由,先斩后奏对李秀成处斩这个问题,一直受到朝庭怀疑有什么不可告人内情,时人也有疑问!

后世历史研究的人有说李秀成要投降曾国藩,也有说李秀成劝曾国藩反清称帝,为避嫌,赶紧杀了他。

那么曾国藩是否真的杀了李秀成呢?

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时任国民党江苏民政厅厅长王公玙,在江苏塘河一带与日打游击。一次夜宿老农家,主人进述(洪杨演义)供他消遣,谈及李秀成时,老农一语惊人:李秀成是我们海州人,事实上当时并没有死,被曾氏兄弟暗中放走。为遮人耳目,找了个替死鬼。

此后隐居在此,后无疾而终。他儿子叫李学富,长大后是我们这一带的兽医,也会针灸,是他父亲李秀成教的。

王公玙睁大眼睛很吃惊,也很疑惑!老农说:你若不信,可问赵大庄私塾徐大爹,他与李学富私交甚好!

次日,王公玙专程到赵大庄拜访徐大爹。徐大爹用独轮车载来时年已84岁高龄的"小王子"李学富。

于是,王公玙和李学富聊了起来,李学富说,他是李秀成妾生的儿子。小时候在忠王府见过天王和洪天贵福。

他说:太平天国城破,是曾国荃与李秀成的共谋和密契。当时曾国荃军团久攻天京不下,清廷有意让李鸿章援攻。曾氏兄弟怕人争功,更加急于攻下天京。恰好李秀成妻兄宋永褀入曾氏大营探听军情,曾国荃要他转告李秀成:只要让出天京,什么条件都可商量。

李秀成得知之后,分析形势,认为天京城破只是时间问题,如果坚持下去,城中军民死伤更重!

于是李秀成向曾氏兄弟提出两点要求:一是清军入城不得烧杀伤害百姓;  二是放幼天王洪天贵福出城不得追赶。

曾氏同意。李秀成先安排亲信送家眷潜逃出城,径往家乡硕项湖滩隐藏。

城破时,李秀成带着洪天贵福逃出天京城。逃亡途中,幼天王坐的马受伤,李秀成把自已坐的战马让给他,

战场混乱,后李秀成与洪天贵福冲散久寻不得,心灰意冷,在一间破庙想自杀,被人阻止救下。

但后来被被叛徒出卖,被清将萧俘云捕获。

李秀成意外被抓获,让曾氏兄弟有点意外!

如何处理李秀成成为棘手问题!如果按照清庭惯例,问题简单,无非是凌迟处死!但因与李秀成是有私下协议的,敬重李秀成的为人,而且也是一个英雄人物!

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最大限度表现出来的忠诚和爱民之心也震撼了曾氏兄弟。

于是曾氏兄弟经过密议,决定放李秀成一马。先是上书朝庭"其党羽尚坚,民心未去,押送不安全”为理由,找一个替死鬼匆匆问斩。而后曾氏兄弟秘密派人送李秀成回家乡海州隐藏。

历来,曾氏兄弟攻破天京及处置李秀成的问题就存在许多疑点,为历史研究者所不解!

如:

1.  天京城攻破之后,一饭倾的短暂时间,清军很快登上制高点,遍插清旗,好象清军早已入城似的。

2.  清军攻入城后,第二天才补轰城墙,似乎要掩盖什么。

3. 李秀成逃走,幕僚赵烈文赶紧摇醒曾国荃,要曾追捕,曾摇摇头摆摆手没说话。

这些历史的疑点,如果李学富是真的小王子,讲的话是真的,那么这些疑问都可迎刃而解,令人悦然大悟!

小王子与王公玙的谈话时,表现出来的谦虚谨慎,毫无冒名邀功之意,并无所图。夜谈完毕,即由徐老爹连夜用独轮车送回去,也不向王公玙透露住址。

王公玙认定"小王子"李国富谈话的真实性,但因处在特殊时期,此后想再找一个机会再拜访他,也不能实现!

后来,王公玙查阅"官书"印证了"小王子”李国富讲的话的可信性!

"城墙补轰”在清军帅府幕僚的日记中有记载

天京城破前一天,由于曾氏与李秀成达成默契,借运粮为名,一股清军提前入城一事,也从太平天国将领洪仁玕自述中得到证实。

李秀成在天王府的位置,极少有文献能够指明。而"小王子"李学富所说的忠王府在清凉山下龙蟠里,在英国人富里斯所写的(天京游记)中得到印证。

"小王子"李学富久居深山野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并不可能有途径去了解"官书"。

综上所述,李秀成被清军抓到没有被处死而是被曾氏兄弟所放可能是真的!

大家可以说出你们的看法。






夏涌能观察


李秀成投降书是真是假?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著名将领。纵观李秀成一生,为人不失光明磊落,但在他生命的最后关头,却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难解的历史之谜。他最后的降书留给了曾国藩,那李秀成是真的愿意投降清军还是一时的缓兵之计?没有人能够准确把握李秀成临死前的真实心理,因为我们已经无法看到他留给曾国藩的真实内容到底是什么。

李秀成自参加太平天国运动以后,英勇善战,屡建战功,受到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器重。后来,曾国藩奉命率领湘军剿灭太平天国。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6日,16岁的幼主洪天贵福即位。7月19日,湘军挖地道用火药炸塌城墙,冲入城内。太平军一万多人与敌人展开肉搏战,一部分战死,其余在混乱中突围。李秀成将他的好马让与幼主掩护其突围,结果他自己因“马不能行”,在天京城外东南的方山被敌人擒获。

不知什么原因,李秀成在狱中写了数万言的自供状,向曾国藩投降。但是,1864年8月7日,李秀成写完供词之后就被曾国藩在南京军中处死。按照清朝的法律,这么重要的犯人所写的供词应该在犯人画押之后按原本上奏朝廷,但是,曾国藩却找了八九个与李秀成字迹差不多的幕僚,将李秀成的供词进行了重新缮写,每个人只写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这些幕僚都未能窥知这本供词的全貌。曾国藩将这本供词修改之后才送军机处备查,同时在安徽安庆九如堂刊印。

不过,这本供词从自述的形式上看就有问题。太平天国有严格的书写规定,而“原稿”的影印本中出现的“上帝”、“天王”等词多数并不抬头;一些字该避讳的时候不避讳,不该避讳的时候却避讳了。这显然是违背太平天国的避讳制度的。

另外,根据材料的记载,李秀成当时写了5万多字,然而今天的“原稿”影印本却只有36000多字,还有1万多字到哪里去了呢?

显然应该是被曾国藩撕毁了。既然是被撕毁,那么“原稿”的内容就应该上下不相衔接;可是在影印本中,前后内容完全相连,每页还有页码,这显然是删节后的抄本。

1977年12月,曾国藩的曾外孙女把李秀成劝曾国藩做皇帝的曾家口碑写给了罗尔纲先生,口碑记录为:“李秀成劝文正公做皇帝,文正公不敢。”果真如斯,那么这不仅不是乞降书,反而是对曾国藩的劝降书和离间书了。

那么,李秀成真正的目的是假投降么?

就像蜀汉时的姜维一样,假装投降以等待时机东山再起,复兴太平天国。难道他号召太平军余众投降,就是要保存实力?对于这一点,还真是真假难辨。因为李秀成的自供状与其说是降书,不如说是遗书。在洋洋数万言里,他回顾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希望由他代为招降太平军余部,使其免于屠戮。但同时,李秀成在自述中对曾国藩大加褒扬,而且自认大清子民。这样的话在后人来看,可就是他晚节不保的明证了。

尽管有被改动的供词在世,李秀成的内心里是真降还是假降,永远也不会有人知道了。

<strong>


天天开心历史


忠王李秀成当然是诈降,目的是保全自己,保留太平天国的有生力量,以便日后东山再起。公然劝曾国藩造反,挑拨清廷与他的矛盾,让二者发生内讧,收渔翁之利。


李秀成劝曾国藩当皇帝,触及了清廷与曾国藩之间最敏感的神经,严重危及曾家和湘军的安危。


当然,劝曾国藩造反的人不只他一人。清廷早有打算,暗中防范,派僧格林沁驻兵监视。清廷认为,曾国藩是大平天国之后的心腹大患。


曾国藩处死李秀成之前,表示“国法难逭,不能开脱”。真实的情况,清廷让曾国藩将李秀成押解进京。曾国藩害怕李秀成进京以后,会将湘军的真实作战情况,告诉清廷。挑拨自己与清廷的关系。


再说,押解途中,万一发生意外,等于放虎归山,酿成大祸。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了曾国藩的忠心和灵活处置能力。


如果李秀成押解进京,难保不把曾国荃及部下在天京的所作所为告状。清廷让曾国藩查明太平天国的财物,以备用。但早已被湘军洗劫一空,曾国荃染指甚多。这与曾国藩的奏折大不一致,这样就犯了欺君之罪。


如果忠王李秀成押解进京,清廷必然开个公审大会,毕竟是大人物。在公众场合把湘军的种种暴行,公布于众。清廷左右为难,论国法,得处置湘军有关人员,曾国荃当然在首位。但是湘军已是清廷的主要军事力量,动不得。


如果不处置,会让天下人认为,不敢动曾国藩,让朝廷颜面扫地。总之,押解李秀成进京,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在天京处死李秀成,是上上之策。


历史很有用


我认为不是,李秀成是太平天国里面比较具有悲剧性质的人物,他的一生模糊的挣扎于忠于洪秀全还是忠于太平天国。正是这种挣扎性塑造了李秀成的一生,而且对于洪秀全,李秀成也是忠诚至极。

我们先看看天京城破之后,李秀成是如何被捕的。

在1864年7月19日,天京城被湘军挖地道埋炸药,当时天京城的太平门被炸开,由于湘军围城自1862年开始围城到1864年攻破城门城中饥荒横行,可战之兵不过3000或者4000人的样子。

作为太平天国的实际领导人,李秀成在太平门和敌人展开鏖战,但是寡不敌众,李秀成被击溃后知道天京城不可守,于是前去寻找幼天王洪天福贵。而洪天贵福听到湘军炸城时的巨响,看到清军进入城池,于是他带着两个年幼的弟弟光王、明王一起想要出宫,却被守门宫女拦住不放,恰好李秀成赶到,但是李秀成当时只带走了洪天福贵,而光王和明王很可能死于乱兵之中。

在一起逃跑的时候,李秀成还把自己以强壮快速闻名的雪白战马让给幼天王骑行,自己则是另骑了一匹不得力的马。李秀成先是带着幼天王前去自己的府邸,李秀成和自己的母亲与胞弟做了最后的道别,李秀成此刻抛弃了自己的家人前去保护幼天王。

之后李秀成率领战士保护幼天王上清凉山暂避。他们几次冲锋试图冲出城外都没有成功,直到初更时候,李秀成带着最后的一千人假扮清兵,他带着部队向守太平门缺口的清军突击,杀开了一条血路。在冲出太平门之后,李秀成立即把部队分为两队,前队护卫幼天王急走,他率领後队,拒抗追兵。敌人马步追赶,冲过孝陵卫等处敌人营寨,又营营炮发,处处喊杀不绝。

李秀成血战了一天一夜,加上自己骑行的劣马不能行,最后所有人都失散了。到天明时分,只得走上方山顶上破庙内暂。他把捆在身上的珍珠宝物吊在树上,宽身乘凉。但是当时的天京城附近的百姓正在寻找发财的机会,他们料定城破之后,必有达官贵人奔命潜逃,于是在天京城的城外四处寻觅。

当时李秀成正在山顶乘凉,忽见一群人走上山来。他于是就跑了,但是忘记把珍宝拾起就逃。这些人一看赶紧喊道:

「你身上有钱,交了给我,我不要你命」。

最后发现居然是李秀成,于是就拜见了李秀成,痛哭流泪。于是李秀成就前去带着他们转回破庙寻找珍宝,把他作为报酬给予众人,但是很不幸珍宝被另一波百姓拿走了。

但是这些人没有责怪李秀成,反而劝他剃发。李秀成不肯。众人说:「忠王不肯剃头,沿途关卡盘查,不能送你」。秀成对众人说:「我为大臣,国破主亡,若不能出,被获解送妖营,有死而已。若果有命能逃出去,现在剃了发,难以对我官军」。仍不能剃。众人又是苦求不止,秀成只得剃去一些,於是众人便把秀成密藏起来。

最后这些人找到了那些拿李秀成珍宝的人,于是要和那帮人均分。拾宝的人说:「这种珍宝,天朝大头目方有。你们问我分此物,必获此头目」。两方互争,拿珍宝的人们威胁告发前拨百姓私匿匪首,最后李秀成被陶大兰告发,被抓到了清军提督萧孚泗。

可以说这一路李秀成都是拼死作战,并没有投降清军的意思,只是最后不幸被俘。

李秀成也未曾投降曾国藩

李秀成被逮捕之后,围城湘军领袖曾国荃十分痛恨当时守城的李秀成,于是让人用刀割李秀成的大腿和胳膊,但是李秀成一言不发。不久之后洪秀全二哥洪仁达也被押至,曾国荃下令同样这么对待洪仁达,洪仁达也是一声不吭。

在李秀成被捕的第五天,曾国藩从安庆赶到,当天傍晚他和秀成谈了一次话。李秀成在和曾国藩谈话的第三天开始写自述。他通过自述,并在写自述後八天的夜里,那一次和曾国藩会谈时候,劝曾国藩称帝,太平天国的历史学家罗尔纲曾经做过研究,他认为李秀成是效法姜维劝说钟会,可惜曾国藩老奸巨猾不上当。曾国藩在七月初六日私自将李秀成凌迟处死。

不过李秀成的死显然不可能是要投降,而是曾国藩为了掩盖某些事实,那就是湘军对于南京的屠杀,在曾国藩之后,我们熟悉的谭嗣同曾经到过南京,当地父老对于湘军痛恨不已。

湘军在击破天京后,随即展开了一场疯狂的烧杀、掠、淫的大竞赛。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作为亲历者,他在自己的日记《能静居日记》写到:

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

由于湘军困守在城外,每有粮饷,在主帅曾国荃的纵容下发动了大屠杀,抢夺财富,作为天京城的太平军,李秀成对于曾国藩实在是太了解,所以曾氏兄弟才会杀死李秀成。


人者仁义也


曾国藩杀李秀成并非是因为李秀成要投降,而是另有原因

第一,湘军打进天京以后烧杀抢掠,光是从忠王府劫掠的金银就有数十马车,倘若把李秀成押送京城,详加审问,这些金银的下落难免为满清统治者所知晓,曾国藩杀李秀成有杀人灭口的动机。

第二,湘军在和李秀成的作战中,屡战屡败,损失惨重,而在对朝廷的奏折里面,曾国藩都是仔细斟酌词汇,掩盖过失,夸大战绩,要是李秀成落入满族将领手里,他的这些把戏就要被拆穿了,所以,在李秀成被捉仅仅十四天以后,曾国藩就下令处斩。

第三,刘秀成所谓的投降,至今真假未明,因为李秀成供状的原件早已遗失,现存的李秀成供状是曾国藩命人另行抄录的副本,里面到底有多少话是李秀成本人叙述的,有多少话是曾国藩捏造的,这个只有天知道了,但是即便供状是真,也无法说明李秀成是真心投降,当时天京虽然失陷,但是各地各自为战的太平军还有三十余万,单单侍王李世贤手里就有兵15万,李秀成在供状里说要帮曾国藩招降各地的太平军,不排除李秀成有假意投降,联络这些太平军东山再起的可能,老奸巨猾的曾国藩可能是看穿了这一点,所以才着急杀人。

第四,满清统治者对于起义的人士向来都是斩尽杀绝,用来维护自己的统治,李秀成和清军作战十年,光是满清统领以上的大员,就被他杀死七十多人,清朝统治者对于李秀成恨之入骨,早就想杀之而后快,作为满清的忠实守护者,曾国藩怎么会不懂主子的心意,杀死李秀成,也是为了让主子安心。

综上所述,曾国藩杀李秀成,有很多原因,但并不是因为李秀成投降而杀他。





断龙尘


在太平天国的后期历史之中,李秀成是被很多人看好的这么一个将领,因为他用兵比较的精明,而且对付清军的时候也很有办法,所以很多人会认为,太平军在李秀成的带领之下,能稳住阵脚,甚至是获得更大的胜利,要知道,李秀成可是非常的年轻的,对于这样的大有前途的将军,大家自然是非常的看好了。

不过,非常的可惜,李秀成最后还是在面对曾国藩的湘军的时候,被打败了,而且还被清军生俘了,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李秀成在被俘之后,居然没有什么气节,直接的向清军,向曾国藩乞降,要知道,李秀成可是太平天国的忠王啊!

这不成了忠王不忠,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了吗!

如果我们仔细的分析一下,李秀成之所以不可能活下去的原因大致有两点:

第一,当时的清朝与太平天国可是水火不容的两个存在,为了消灭太平天国,清朝可以说是用了很大的成本,对于国力的影响也是非常的厉害的,更为重要的是,太平天国从骨子里的信仰与清朝就不一样,完全就是外来文化,这一点是绝不可能被清朝所接受的。

而李秀成又是太平天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将领,他的身份太过于的明显,也太敏感的,清军能抓住他也是非常的不容易的,所以,就算是李秀成有投降的心,清朝也不太可能会豁免了他。

第二,据说,李秀成在给曾国藩的那封降书之中,其实并不是只说了自己要活命的要求,还说起了另外一件事。我们知道,当时的曾国藩和他的湘军,已经是非常的强大了,而且常年在外征战,作战能力非常的强悍,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之下,如果曾国藩真的反骨的话,清朝还真不一定能拿他和他的湘军怎么样,因为清军之中,几乎已经没有能于曾国藩对等战力的军队了。

所以,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那时的曾国藩已经算是功高震主了,而李秀成在降书之中,就向曾国藩提起了这一点,在信中,李秀成几乎将曾国藩的下场列举了一个遍,认为现在的曾国藩已经没有多少的选择了,消灭了太平军之后,清朝一定会对付他的,而他李秀成表示自己愿意跟随曾国藩调转枪口北上,对付清朝,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

而当时曾国藩虽然在实力上确实已经非常的强悍了,但是此人并没有打算反了清朝,但是李秀成现在却给自己写了这么一封信,如果让别人看到,就算是自己没有那个心,也说不清了,所以,抓紧将李秀成处决掉才是上上之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