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將太平天國的忠王李秀成處決,只是因為李秀成要投降嗎?

惡棍村大少


我是向日葵,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1864年,太平天國的軍隊節節敗退,南京已經被曾國藩的湘軍圍的是水洩不通,洪秀全在圍城中逝去,他的兒子洪天貴福繼承王位,不久城破,太平天國最後一位新崛起的優秀將領李秀成,為了保護洪天貴福突圍,將快馬交予幼天王騎用,但是被湘軍衝散,幼天王也失蹤了,李秀成也被曾國藩擒獲,李秀成被附後偽裝屈服,親筆寫了一篇萬言書,要求曾國藩派他去中國南方各地招降太平軍的殘餘部隊,但是曾國藩顯然不願跳進這個圈套,所以毅然而然殺害了李秀成。

《清史稿·列傳二百六十二》:是月洪秀全以金陵危急,服毒死。群酋用上帝教殮法,繡緞裹屍,無棺槨,瘞偽宮內,秘不發喪。其子年十六,襲偽位。秀全生時即號其子為幼主,或曰本名天貴福。其刻印稱洪福,旁列“真王”二文,誤合為“瑱”,其稱洪福瑱以此。然諦觀印文,實“真主”二小字,非真王也。

下面,筆者將通過還原歷史來闡釋分析這個問題。

忠王李秀成


第一,李秀成效仿姜維詐降,這種把戲,被老奸巨猾的曾國藩早早已經看透。

  • ——首先,曾國藩這個人,為什麼能有這麼大的成就,被世人稱為半個聖人,就是因為他飽覽群書,從經典上找尋為官,為政,用兵的方法,所以他不可能不知道三國的姜維和唐代的黃巢這些人的典故,他們都有過詐降的經歷,因此,李秀成說要歸順自己,曾國藩是相當警惕的,他對李秀成的投誠誠意是持很大的懷疑的。

  • ——其次,如果李秀成要歸降的話,為什麼在圍城的時候不投降,現在趕在這個節骨眼,城破國亡的時候,才知道來投誠,他的這個這個投誠有點投機的成分在裡面,並且在城破的時候,李秀成還是負隅抵抗的,他殺了很多湘軍將領,最終使因為寡不敵眾,才被俘的,從他的種種表現看,李秀成的投誠的目的不純,使的曾國藩又在一步加深了對李秀成的懷疑。
  • ——最後,李秀成寫了一篇萬言書,向曾國藩表達歸降之心,希望曾國藩派他去南方城市,招降太平軍餘黨,曾國藩一聽怎麼可能同意,讓你李秀成去,豈不是放虎歸山,讓你回到南方,振臂一呼,天下響應,到時候的局勢,可不是好收拾的,因此,曾國藩再三考量,還是決心殺掉李秀成,以絕後患。

所以說,曾國藩殺掉李秀成的一個目的,是因為李秀成詐降的詭計,被曾國藩一一識破,曾國藩不想因為此人夜長夢多,因此,果斷的除掉了李秀成。

<strong>

姜維詐降的典故(上圖)和南方的太平天國餘黨(下圖),是曾國藩不相信李秀成投誠的主要原因。


第二,太平天國的國庫被曾國藩洗劫一空,為了破壞清政府對於太平軍國庫的追查,所以曾國藩要殺掉所有的知情者,這些知情者就是所有的太京太平軍,也包括了李秀成。

  • ——首先曾國藩和清政府之間的關係,是微妙的,曾國藩打仗的銀子和軍需物資基本是靠自己自籌的,他要是指望清政府的錢,這個仗無法打,清政府只會給予曾國藩高官而已,錢財基本沒有,曾國藩這邊還好說,但是他手下的湘軍將士可不是好糊弄的主,湘軍不可能白白為你清政府賣命送死,這邊清政府又經常打白條子,發“空餉”,使的湘軍將士不滿,因此,曾國藩為了凝聚自己湘軍的士氣,洗劫了太平軍國庫,將得到的銀兩和財務全部分發給湘軍將士。


  • ——其次,曾國藩率軍洗劫了太平軍國庫,這一幕被天京的老百姓和太平軍俘虜看到了,曾國藩因此害怕走漏風聲,所以將這些人全部當作負隅頑抗的敵人,全部屠殺殆盡,向朝廷稟告的時候,也是以“誅殺叛賊”為名向清廷請賞。並且記載太平軍國庫的筆錄記載,全部被曾國藩一把燒燬。
  • ——最後,曾國藩屠盡天京居民和太平軍降將之後,還要把一個最重要的知情者除掉,他就是獄中的李秀成,李秀成在自己的萬言書裡詳細的寫下了太平天國的情況,其中就有太平天國的財政情形,這是曾國藩極為害怕的,恰在此時,清廷要求將萬言書和李秀成一起押解到京城,曾國藩害怕事情敗落,因此率先除掉了李秀成,解決了後顧之憂。

曾國藩這件“殺良冒功”屠殺天京城居民的事情,成了曾國藩一生的汙點,他曾剃頭的惡名也是由此事得來的,而李秀成之死,也是曾國藩洗劫太平天國國庫的一個插曲。

<strong>

曾國藩指使湘軍“殺良冒功”,屠殺天京軍民,(上圖),就是為了太平天國國庫裡的財務。(下圖)


第三,李秀成殺了太多湘軍將士,曾國藩為了報仇,也為了維護軍心,必須要殺掉李秀成。

  • ——首先,李秀成在二破江北大營、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營等大戰中,指揮太平軍殺掉了太多的湘軍,而湘軍是曾國藩的命根子,曾國藩從湖南起兵,組建團練,建立了這支湘軍,這些人都是曾國藩從湖南帶出來的子弟兵,通過幾次大戰,死了那麼多,曾國藩因此要向家鄉父老和死去的湘軍有所交代,所以必須要殺李秀成。

  • ——其次,曾國荃的弟弟曾國華在與李秀成的作戰中,身死人手,曾國荃在抓住李秀成後,對他進行瘋狂的報復,他“置刀錐於前,欲細割之“又“叱勇割其臂股”,而李秀成“殊不動”,惱羞成怒的曾國荃親自動手,“短衣握錐,獨身走出”“遍刺以錐,血流如注”。曾國藩本來在對李秀成是殺是留的問題上,有點猶豫,但是因為拗不過曾國荃的報仇之心。

《清史稿》曾國華,字溫甫,國藩弟。咸豐五年,國藩兵困於江西,國華請於父,赴湖北乞師。胡林翼令劉騰鴻,吳坤修、普承堯率五千人往援,以國華領其軍。攻克咸寧、蒲圻、通城、新昌、上高,以達瑞州。騰鴻戰城南,國華偕承堯戰城西北,屢破賊。國藩至,乃合圍,掘塹週三十里,斷賊接濟。會丁父憂,偕國藩奔喪去軍。與李續賓姻家,招佐軍事。當連克四縣,軍勢銳甚,國華以常勝軍家所忌,時與續賓深語,並書告國藩。及軍敗,從續賓力戰死,贈道銜,予騎都尉世職,諡愍烈。
  • ——最後,曾國藩在弟弟曾國荃和湘軍將士的雙重逼迫下,考慮到軍心和士氣,只好殺掉李秀成。

所以說,李秀成之死,也是曾國荃和湘軍將士雙方共同作用下的結果。

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華(上圖),湘軍被太平軍圍剿(下圖)


第四,李秀成勸誡曾國藩自立為王,曾國藩後續怕事情敗露,提前殺人滅口。

  • ——首先,曾國藩可以自立為王嗎?回答是可以的,畢竟曾國藩坐擁幾十萬湘軍,又有太平軍國庫裡的銀兩作為後援,並且佔據了江蘇省這個戰略要地,因此,曾國藩可以隨時振臂一呼,率軍起義。

  • ——其次,曾國藩的胞弟曾國荃多次暗示和勸誡他,自立為王,建立基業,曾國荃因為朝廷的封賞問題和兄弟曾國華戰死沙場的問題,對於清廷相當不滿,心中已經有了反心,而曾國藩因為顧全大局,並且知道清廷政府已經開始懷疑他們曾氏幾兄弟有不臣之心,並且在天京周邊派了左宗棠和李鴻章分別率軍屯兵,表面是給湘軍撐場面,實則是為了防止湘軍就地叛亂,所以按住了曾國荃,讓他冷靜下來,而李秀成在獄中,竟然提出了讓曾國藩起兵造反,曾國藩聽了能不驚出一身冷汗,並且他還害怕李秀成把曾國荃說動了,曾國荃一下子腦袋發熱,起兵造反,那就得不償失了,這個時候的,曾國藩已經對李秀成產生了殺心。
  • ——最後,朝廷的書信也來了,要去將李秀成押解到京城,這些曾國藩慌張起來了,好怕李秀成為求自保,胡說八說的,說曾國藩要謀反,那豈不是使曾國藩一家遭到滅頂之災了,曾國藩這下下定了決心,必須要除掉李秀臣,因此,李秀成成為了曾國藩的刀下亡魂。

所以說,李秀成的生死也是因為自己在勸誡曾國藩自立為王的時候,曾國藩害怕事情敗露,禍及自己,所以提前殺人滅口,這可以從他刪減李秀成的萬言書裡就可以看出他的真實目的。

<strong>

李秀成被曾國藩提前殺死滅口


綜上所述,李秀成被殺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詐降、太平天國國庫、湘軍的軍心等都是懸在李秀成頭上的“尖刀”。


向日葵愛歷史


李秀成可不是投降的,他是躲在山裡被人舉報,湘軍帶人抓起來的,作為一個非常有領軍能力的將領,戰爭中期讓曾國藩吃盡了苦頭,如果不是洪秀全死的太早,幼主年幼而無法服眾,太平軍中沒有一個能真正做主的,曾鐵桶就2萬人,不一定能打下,這個連綿百里的高十幾丈的南京城。

城破之後曾鐵桶就放縱手下吉字營到處搶劫整整三日,配合作戰的鮑超被曾鐵桶安排去看城門,他看到吉字營這麼玩,心裡也不服,帶著手下也搶。傳說太平軍在南京城有一座收集各地財寶的寶庫。

李秀成原本被抓住也是硬氣的狠,曾國荃(曾鐵桶)十八樣刑具都來整他,他也不說一句話,曾國藩來了沒有動刑,而是唱白臉,他弟弟就唱黑臉,李秀成覺得曾國藩對他禮讓有加,就聽了曾的寫了一紙幾萬字的自述,其中就寫了南京城寶庫一事。

慈禧當時可缺錢著呢,就等著南京城這筆錢了,結果讓曾鐵桶給搶完了,要是被慈禧知道老曾家功勞再高,也指不定要完蛋,於是曾國藩把李秀成自述裡所有對他們曾家不利的東西全部劃掉,怕李秀成萬一被宣去面見聖上,把寶庫一事說出去那不就白搭了嗎?於是一不做二不休,馬上就砍了李秀成!





打碟小迪


李秀成是太平天國的忠王,最終卻被清朝的曾國藩處決了。為什麼曾國藩要處於李秀成呢?真的是因為李秀成要投降嗎?假如李秀成真的投降會對曾國藩造成致命威脅嗎?如果李秀成的投降沒有對曾國藩造成致命威脅,那麼曾國藩是因為什麼處決李秀成呢?因為太平天國的寶藏?因為李秀成蠱惑曾國藩造清政府的反?因為李秀成會挑撥曾國藩與清政府的關係?因為李秀成在以前的戰爭中給曾國藩造成嚴重的損失?或者是這一切原因的綜合?顯然,李秀成的被處決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是各種原因的綜合作用的結果。從本質上看,曾國藩處決李秀成的最主要的原因卻是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敵對性,是太平天國和清政府利益的激烈碰撞導致的結果,是清政府急於緩解內憂外患和鞏固封建統治的結果。

經過具體分析,我認為曾國藩之所以處決太平天國的忠王李秀成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原因第一點:曾國藩在與李秀成的形成的談話中的確意識到了自己強大的力量衝擊了清政府的中央集權制度,的確認識到了自己強大的影響力會引起清政府的猜疑和防範。

從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後,中國實行的就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到了清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達到了頂峰。清朝的中央政府是不允許地方勢力坐大的,但太平天國運動卻改變了這一切。清朝中央政府無力鎮壓太平天國,只能允許漢族地主建立團練武裝力量進行鎮壓。曾國藩的湘軍就是團練武裝力量,其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不斷的壯大,而且這種不斷壯大的地方力量是控制在漢族地主手中的。清朝中央政府會不會允許?當然不會。

曾國藩成功地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其威望可以說是直線上升。會上升到什麼程度?會不會威脅到皇權?會不會出現功高震主的情況?實際上,這些疑問不僅會出現在最高統治者的頭腦中,也會出現在曾國藩的頭腦中,更會出現在全國人民的心中。在這種不斷互相猜疑的情況下,清朝中央政府害怕不害怕?曾國藩害怕不害怕?當然害怕。如果這個時候李秀成再跟曾國藩甚至是清朝最高統治者說一些挑撥性的話,那麼最終的結果會如何?所以,曾國藩不處決李秀成都不行。

在當時內憂外患的情形下,作為清朝統治者之一的曾國藩不能允許中央集權被大幅度的削弱,必然也就不能允許李秀成活著挑撥自己與清朝中央政府的關係。如果李秀成活著,會不會挑撥曾國藩和清朝中央政府的矛盾?當然會。所以曾國藩處決李秀成是情理之中的事。

原因第二點:曾國藩與太平天國進行了十二年的戰爭,彼此間的仇恨濃厚的不可化解。這種仇恨就轉移到了李秀成的身上,因為李秀成在洪秀全死後成為了太平天國實際上的領導人。

在太平天國的後期,李秀成已然成為了太平天國的主要支柱,或者說李秀成是太平天國的中流砥柱。太平天國之所以在經歷了天京變亂之後還能在清政府的鎮壓下維持較長時間的統治,跟李秀成個人優秀的軍事能力是密切相關的。如果沒有李秀成,曾國藩怕是早就已經鎮壓了太平天國。太平天國運動早幾年結束,曾國藩的損失顯然會小得多。

李秀成能夠屢破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就已經證明了他高超的軍事指揮能力。曾國藩能被逼得跳一次船,就有可能被逼得跳第二次;第一次跳船僥倖不死,第二次跳船還能那麼幸運?!對曾國藩來說,李秀成就是他的敵人,李秀成的能力越高對他的威脅就越大。誰敢保證李秀成不會捲土重來?如果李秀成捲土重來,曾國藩有必勝的把握嗎?所以,曾國藩處決李秀成是在消除自己的敵人和潛在的威脅。

李秀成是太平天國的主要領導人,太平天國與曾國藩的矛盾是不可化解的。在形勢的逼迫下,李秀成和曾國藩必然是不死不休的敵人。既然是不死不休,那麼曾國藩怎麼會留下李秀成的性命!假如李秀成在投降後真的受到了清朝統治者的賞識,那曾國藩必死無疑。曾國藩不想死,就只能李秀成死。所以曾國藩處決李秀成是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

原因第三點:太平天國運動是一次農民階級領導的反對清政府的運動,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利益受到損失的地主階級和外國侵略勢力顯然不能允許李秀成繼續活下去。

在李秀成的指揮下,太平天國的軍隊曾經打到了杭州,也曾經打到了上海附近。東南沿海是中國受侵略最早的地方,也是西方侵略者的利益所在。李秀成的軍事行為已經嚴重威脅了西方列強的利益。為了打擊太平天國,西方侵略者不僅跟清政府代表的反動力量合作,還組織了洋槍隊等武裝力量。所以,利益受到嚴重威脅的西方列強是不允許李秀成活下去的。

太平天國之所以爆發,不僅僅是因為自然災害,還是因為基礎階級對農民階級的殘酷壓迫威脅了農民階級的生存。以階級矛盾為主的社會矛盾變得越來越尖銳,鴉片戰爭又激化了這尖銳的社會矛盾。所以,太平天國運動是既反封建又反侵略。反封建就是要推翻清政府的統治,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就是從根本上損害了地主階級的利益。地主階級會允許損害他們利益的李秀成活下去嗎?顯然不會。曾國藩能夠無視地主階級殺掉李秀成的要求嗎?顯然不能。曾國藩處決李秀成,實際上是整個地主階級的要求。

外國侵略者最在乎的是利益,清政府最在乎的也是利益。外國侵略者的利益在於東南沿海的利潤,清政府的利益在於地主階級的封建統治。李秀成為代表的太平天國既損害了清政府的利益又損害了外國侵略者的利益,那他再能不死?!俗話說:擋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曾國藩和外國侵略者說:損我利益必死無疑。

原因第四點:處於內憂外患中的清政府必須獲得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才能順利的進行鞏固清政府統治的洋務運動,才能在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推動中國的近代化。然而,李秀成的存在卻是對穩定的社會秩序的嚴重威脅。

清政府處於內憂外患之中,其統治基礎變得越來越脆弱。這種情況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社會秩序的極其混亂,意味著清政府即將垮臺,意味著利益的獲得者即將失去所有的利益。怎麼辦?必須穩定社會秩序。怎樣才能穩定社會秩序?必須快速地鎮壓太平天國,必須防止太平天國死灰復燃。李秀成活著,太平天國死灰復燃的可能性大;李秀成死了,太平天國死灰復燃的可能性小。一大一小怎麼選擇?曾國藩選擇小,曾國藩於是處決了李秀成。

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已經認識到了自身的落後與西方的先進。為了維護清政府的統治,清政府做出了進行洋務運動的決定。洋務運動就是向西方學習,洋務運動就是要實現中國社會的近代化。怎麼才能順利地向西方學習?解決內部問題後,專心於外部事務。一心不能二用,清政府如果不解決太平天國,也就不能成功地進行洋務運動。洋務運動不成功,中國的近代化也就遙遙無期,鞏固清政府的統治就是天方夜譚。所以,向西方近代學習的要求逼迫曾國藩處決李秀成。

任何國家的發展,任何社會的近代化,都需要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如果沒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那就用強力手段創造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如果有人威脅了社會的穩定,那麼就要清除這個具有威脅性的人。李秀成威脅了社會的穩定,李秀成威脅了洋務運動和中國的近代化,李秀成威脅了清政府的統治。所以,不符合近代化發展要求的李秀成被曾國藩處決了。

李秀成是農民階級的代表,農民階級並不代表先進的階級。曾國藩是地主階級的代表,地主階級也並不代表先進的階級。曾國藩處決李秀成,實際上是兩個落後的階級的利益對抗。

綜上所述,曾國藩之所以處決李秀成的主要原因既不是因為太平天國的寶藏,也不是因為李秀成蠱惑曾國藩推翻清政府,更不是因為曾國藩與太平天國的仇恨;而是因為李秀成嚴重威脅了清政府和外國侵略者的利益。太平天國運動本就是因為利益失衡引發的社會矛盾導致的,最終也必然終結於利益重新平衡和社會矛盾的緩和。如果李秀成仍然生存下去,那麼有可能重新引發利益失衡和加劇社會矛盾;所以,曾國藩快速地處決了太平天國的忠王李秀成。由此可知,無論是政權的存亡還是個人的生死,初始都是由利益引發,最終也都是由利益終結。


歷史緯度


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的一位有勇有謀,功勳卓著的青年將領。

天京之變之後,李秀成和陳玉成力挽危局,在應對清朝軍隊的圍剿中,一連取得勝利。

如"二破江南大營,二破江北大營和三河大捷…”等。一度扭轉了太平天國的困境,使太平天國的政治和軍事上的形勢得到中興。

形勢後來惡化,清軍攻破天京之時,李秀成保護幼主洪天貴福逃出天京。

逃亡途中,洪天貴福坐的馬受傷,李秀成把自己坐的戰馬讓給他。戰場混亂,李秀成與洪天貴福被衝散,李秀成久尋不得,心灰意冷想自殺,被人阻止救下。

後來被叛徒出賣,被清將蕭孚雲部俘獲。

曾國藩連夜審問,李秀成給他寫了萬言書。1864年6月,李秀成被處斬!

清廷對太平天國重要成員刑罰極嚴酷,基本都是凌遲處死,那就是一個字"慘’!林風祥、石達開等人俱遭此刑!

曾國藩上書朝庭,以"黨羽尚堅,民心未去,押送不安全"為由,先斬後奏對李秀成處斬這個問題,一直受到朝庭懷疑有什麼不可告人內情,時人也有疑問!

後世歷史研究的人有說李秀成要投降曾國藩,也有說李秀成勸曾國藩反清稱帝,為避嫌,趕緊殺了他。

那麼曾國藩是否真的殺了李秀成呢?

1939年抗日戰爭時期,時任國民黨江蘇民政廳廳長王公璵,在江蘇塘河一帶與日打游擊。一次夜宿老農家,主人進述(洪楊演義)供他消遣,談及李秀成時,老農一語驚人:李秀成是我們海州人,事實上當時並沒有死,被曾氏兄弟暗中放走。為遮人耳目,找了個替死鬼。

此後隱居在此,後無疾而終。他兒子叫李學富,長大後是我們這一帶的獸醫,也會針灸,是他父親李秀成教的。

王公璵睜大眼睛很吃驚,也很疑惑!老農說:你若不信,可問趙大莊私塾徐大爹,他與李學富私交甚好!

次日,王公璵專程到趙大莊拜訪徐大爹。徐大爹用獨輪車載來時年已84歲高齡的"小王子"李學富。

於是,王公璵和李學富聊了起來,李學富說,他是李秀成妾生的兒子。小時候在忠王府見過天王和洪天貴福。

他說:太平天國城破,是曾國荃與李秀成的共謀和密契。當時曾國荃軍團久攻天京不下,清廷有意讓李鴻章援攻。曾氏兄弟怕人爭功,更加急於攻下天京。恰好李秀成妻兄宋永褀入曾氏大營探聽軍情,曾國荃要他轉告李秀成:只要讓出天京,什麼條件都可商量。

李秀成得知之後,分析形勢,認為天京城破只是時間問題,如果堅持下去,城中軍民死傷更重!

於是李秀成向曾氏兄弟提出兩點要求:一是清軍入城不得燒殺傷害百姓;  二是放幼天王洪天貴福出城不得追趕。

曾氏同意。李秀成先安排親信送家眷潛逃出城,徑往家鄉碩項湖灘隱藏。

城破時,李秀成帶著洪天貴福逃出天京城。逃亡途中,幼天王坐的馬受傷,李秀成把自已坐的戰馬讓給他,

戰場混亂,後李秀成與洪天貴福衝散久尋不得,心灰意冷,在一間破廟想自殺,被人阻止救下。

但後來被被叛徒出賣,被清將蕭俘雲捕獲。

李秀成意外被抓獲,讓曾氏兄弟有點意外!

如何處理李秀成成為棘手問題!如果按照清庭慣例,問題簡單,無非是凌遲處死!但因與李秀成是有私下協議的,敬重李秀成的為人,而且也是一個英雄人物!

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最大限度表現出來的忠誠和愛民之心也震撼了曾氏兄弟。

於是曾氏兄弟經過密議,決定放李秀成一馬。先是上書朝庭"其黨羽尚堅,民心未去,押送不安全”為理由,找一個替死鬼匆匆問斬。而後曾氏兄弟秘密派人送李秀成回家鄉海州隱藏。

歷來,曾氏兄弟攻破天京及處置李秀成的問題就存在許多疑點,為歷史研究者所不解!

如:

1.  天京城攻破之後,一飯傾的短暫時間,清軍很快登上制高點,遍插清旗,好象清軍早已入城似的。

2.  清軍攻入城後,第二天才補轟城牆,似乎要掩蓋什麼。

3. 李秀成逃走,幕僚趙烈文趕緊搖醒曾國荃,要曾追捕,曾搖搖頭擺擺手沒說話。

這些歷史的疑點,如果李學富是真的小王子,講的話是真的,那麼這些疑問都可迎刃而解,令人悅然大悟!

小王子與王公璵的談話時,表現出來的謙虛謹慎,毫無冒名邀功之意,並無所圖。夜談完畢,即由徐老爹連夜用獨輪車送回去,也不向王公璵透露住址。

王公璵認定"小王子"李國富談話的真實性,但因處在特殊時期,此後想再找一個機會再拜訪他,也不能實現!

後來,王公璵查閱"官書"印證了"小王子”李國富講的話的可信性!

"城牆補轟”在清軍帥府幕僚的日記中有記載

天京城破前一天,由於曾氏與李秀成達成默契,借運糧為名,一股清軍提前入城一事,也從太平天國將領洪仁玕自述中得到證實。

李秀成在天王府的位置,極少有文獻能夠指明。而"小王子"李學富所說的忠王府在清涼山下龍蟠裡,在英國人富里斯所寫的(天京遊記)中得到印證。

"小王子"李學富久居深山野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並不可能有途徑去了解"官書"。

綜上所述,李秀成被清軍抓到沒有被處死而是被曾氏兄弟所放可能是真的!

大家可以說出你們的看法。






夏湧能觀察


李秀成投降書是真是假?

李秀成是太平天國著名將領。縱觀李秀成一生,為人不失光明磊落,但在他生命的最後關頭,卻給後人留下了一個難解的歷史之謎。他最後的降書留給了曾國藩,那李秀成是真的願意投降清軍還是一時的緩兵之計?沒有人能夠準確把握李秀成臨死前的真實心理,因為我們已經無法看到他留給曾國藩的真實內容到底是什麼。

李秀成自參加太平天國運動以後,英勇善戰,屢建戰功,受到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的器重。後來,曾國藩奉命率領湘軍剿滅太平天國。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6日,16歲的幼主洪天貴福即位。7月19日,湘軍挖地道用火藥炸塌城牆,衝入城內。太平軍一萬多人與敵人展開肉搏戰,一部分戰死,其餘在混亂中突圍。李秀成將他的好馬讓與幼主掩護其突圍,結果他自己因“馬不能行”,在天京城外東南的方山被敵人擒獲。

不知什麼原因,李秀成在獄中寫了數萬言的自供狀,向曾國藩投降。但是,1864年8月7日,李秀成寫完供詞之後就被曾國藩在南京軍中處死。按照清朝的法律,這麼重要的犯人所寫的供詞應該在犯人畫押之後按原本上奏朝廷,但是,曾國藩卻找了八九個與李秀成字跡差不多的幕僚,將李秀成的供詞進行了重新繕寫,每個人只寫了其中的一小部分。這些幕僚都未能窺知這本供詞的全貌。曾國藩將這本供詞修改之後才送軍機處備查,同時在安徽安慶九如堂刊印。

不過,這本供詞從自述的形式上看就有問題。太平天國有嚴格的書寫規定,而“原稿”的影印本中出現的“上帝”、“天王”等詞多數並不抬頭;一些字該避諱的時候不避諱,不該避諱的時候卻避諱了。這顯然是違背太平天國的避諱制度的。

另外,根據材料的記載,李秀成當時寫了5萬多字,然而今天的“原稿”影印本卻只有36000多字,還有1萬多字到哪裡去了呢?

顯然應該是被曾國藩撕毀了。既然是被撕毀,那麼“原稿”的內容就應該上下不相銜接;可是在影印本中,前後內容完全相連,每頁還有頁碼,這顯然是刪節後的抄本。

1977年12月,曾國藩的曾外孫女把李秀成勸曾國藩做皇帝的曾家口碑寫給了羅爾綱先生,口碑記錄為:“李秀成勸文正公做皇帝,文正公不敢。”果真如斯,那麼這不僅不是乞降書,反而是對曾國藩的勸降書和離間書了。

那麼,李秀成真正的目的是假投降麼?

就像蜀漢時的姜維一樣,假裝投降以等待時機東山再起,復興太平天國。難道他號召太平軍餘眾投降,就是要保存實力?對於這一點,還真是真假難辨。因為李秀成的自供狀與其說是降書,不如說是遺書。在洋洋數萬言裡,他回顧了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總結經驗教訓,希望由他代為招降太平軍餘部,使其免於屠戮。但同時,李秀成在自述中對曾國藩大加褒揚,而且自認大清子民。這樣的話在後人來看,可就是他晚節不保的明證了。

儘管有被改動的供詞在世,李秀成的內心裡是真降還是假降,永遠也不會有人知道了。

<strong>


天天開心歷史


忠王李秀成當然是詐降,目的是保全自己,保留太平天國的有生力量,以便日後東山再起。公然勸曾國藩造反,挑撥清廷與他的矛盾,讓二者發生內訌,收漁翁之利。


李秀成勸曾國藩當皇帝,觸及了清廷與曾國藩之間最敏感的神經,嚴重危及曾家和湘軍的安危。


當然,勸曾國藩造反的人不只他一人。清廷早有打算,暗中防範,派僧格林沁駐兵監視。清廷認為,曾國藩是大平天國之後的心腹大患。


曾國藩處死李秀成之前,表示“國法難逭,不能開脫”。真實的情況,清廷讓曾國藩將李秀成押解進京。曾國藩害怕李秀成進京以後,會將湘軍的真實作戰情況,告訴清廷。挑撥自己與清廷的關係。


再說,押解途中,萬一發生意外,等於放虎歸山,釀成大禍。從另一個角度。表明了曾國藩的忠心和靈活處置能力。


如果李秀成押解進京,難保不把曾國荃及部下在天京的所作所為告狀。清廷讓曾國藩查明太平天國的財物,以備用。但早已被湘軍洗劫一空,曾國荃染指甚多。這與曾國藩的奏摺大不一致,這樣就犯了欺君之罪。


如果忠王李秀成押解進京,清廷必然開個公審大會,畢竟是大人物。在公眾場合把湘軍的種種暴行,公佈於眾。清廷左右為難,論國法,得處置湘軍有關人員,曾國荃當然在首位。但是湘軍已是清廷的主要軍事力量,動不得。


如果不處置,會讓天下人認為,不敢動曾國藩,讓朝廷顏面掃地。總之,押解李秀成進京,有百害而無一利。所以在天京處死李秀成,是上上之策。


歷史很有用


我認為不是,李秀成是太平天國裡面比較具有悲劇性質的人物,他的一生模糊的掙扎於忠於洪秀全還是忠於太平天國。正是這種掙扎性塑造了李秀成的一生,而且對於洪秀全,李秀成也是忠誠至極。

我們先看看天京城破之後,李秀成是如何被捕的。

在1864年7月19日,天京城被湘軍挖地道埋炸藥,當時天京城的太平門被炸開,由於湘軍圍城自1862年開始圍城到1864年攻破城門城中饑荒橫行,可戰之兵不過3000或者4000人的樣子。

作為太平天國的實際領導人,李秀成在太平門和敵人展開鏖戰,但是寡不敵眾,李秀成被擊潰後知道天京城不可守,於是前去尋找幼天王洪天福貴。而洪天貴福聽到湘軍炸城時的巨響,看到清軍進入城池,於是他帶著兩個年幼的弟弟光王、明王一起想要出宮,卻被守門宮女攔住不放,恰好李秀成趕到,但是李秀成當時只帶走了洪天福貴,而光王和明王很可能死於亂兵之中。

在一起逃跑的時候,李秀成還把自己以強壯快速聞名的雪白戰馬讓給幼天王騎行,自己則是另騎了一匹不得力的馬。李秀成先是帶著幼天王前去自己的府邸,李秀成和自己的母親與胞弟做了最後的道別,李秀成此刻拋棄了自己的家人前去保護幼天王。

之後李秀成率領戰士保護幼天王上清涼山暫避。他們幾次衝鋒試圖衝出城外都沒有成功,直到初更時候,李秀成帶著最後的一千人假扮清兵,他帶著部隊向守太平門缺口的清軍突擊,殺開了一條血路。在衝出太平門之後,李秀成立即把部隊分為兩隊,前隊護衛幼天王急走,他率領後隊,拒抗追兵。敵人馬步追趕,衝過孝陵衛等處敵人營寨,又營營炮發,處處喊殺不絕。

李秀成血戰了一天一夜,加上自己騎行的劣馬不能行,最後所有人都失散了。到天明時分,只得走上方山頂上破廟內暫。他把捆在身上的珍珠寶物吊在樹上,寬身乘涼。但是當時的天京城附近的百姓正在尋找發財的機會,他們料定城破之後,必有達官貴人奔命潛逃,於是在天京城的城外四處尋覓。

當時李秀成正在山頂乘涼,忽見一群人走上山來。他於是就跑了,但是忘記把珍寶拾起就逃。這些人一看趕緊喊道:

「你身上有錢,交了給我,我不要你命」。

最後發現居然是李秀成,於是就拜見了李秀成,痛哭流淚。於是李秀成就前去帶著他們轉回破廟尋找珍寶,把他作為報酬給予眾人,但是很不幸珍寶被另一波百姓拿走了。

但是這些人沒有責怪李秀成,反而勸他剃髮。李秀成不肯。眾人說:「忠王不肯剃頭,沿途關卡盤查,不能送你」。秀成對眾人說:「我為大臣,國破主亡,若不能出,被獲解送妖營,有死而已。若果有命能逃出去,現在剃了發,難以對我官軍」。仍不能剃。眾人又是苦求不止,秀成只得剃去一些,於是眾人便把秀成密藏起來。

最後這些人找到了那些拿李秀成珍寶的人,於是要和那幫人均分。拾寶的人說:「這種珍寶,天朝大頭目方有。你們問我分此物,必獲此頭目」。兩方互爭,拿珍寶的人們威脅告發前撥百姓私匿匪首,最後李秀成被陶大蘭告發,被抓到了清軍提督蕭孚泗。

可以說這一路李秀成都是拼死作戰,並沒有投降清軍的意思,只是最後不幸被俘。

李秀成也未曾投降曾國藩

李秀成被逮捕之後,圍城湘軍領袖曾國荃十分痛恨當時守城的李秀成,於是讓人用刀割李秀成的大腿和胳膊,但是李秀成一言不發。不久之後洪秀全二哥洪仁達也被押至,曾國荃下令同樣這麼對待洪仁達,洪仁達也是一聲不吭。

在李秀成被捕的第五天,曾國藩從安慶趕到,當天傍晚他和秀成談了一次話。李秀成在和曾國藩談話的第三天開始寫自述。他通過自述,並在寫自述後八天的夜裡,那一次和曾國藩會談時候,勸曾國藩稱帝,太平天國的歷史學家羅爾綱曾經做過研究,他認為李秀成是效法姜維勸說鍾會,可惜曾國藩老奸巨猾不上當。曾國藩在七月初六日私自將李秀成凌遲處死。

不過李秀成的死顯然不可能是要投降,而是曾國藩為了掩蓋某些事實,那就是湘軍對於南京的屠殺,在曾國藩之後,我們熟悉的譚嗣同曾經到過南京,當地父老對於湘軍痛恨不已。

湘軍在擊破天京後,隨即展開了一場瘋狂的燒殺、掠、淫的大競賽。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作為親歷者,他在自己的日記《能靜居日記》寫到:

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

由於湘軍困守在城外,每有糧餉,在主帥曾國荃的縱容下發動了大屠殺,搶奪財富,作為天京城的太平軍,李秀成對於曾國藩實在是太瞭解,所以曾氏兄弟才會殺死李秀成。


人者仁義也


曾國藩殺李秀成並非是因為李秀成要投降,而是另有原因

第一,湘軍打進天京以後燒殺搶掠,光是從忠王府劫掠的金銀就有數十馬車,倘若把李秀成押送京城,詳加審問,這些金銀的下落難免為滿清統治者所知曉,曾國藩殺李秀成有殺人滅口的動機。

第二,湘軍在和李秀成的作戰中,屢戰屢敗,損失慘重,而在對朝廷的奏摺裡面,曾國藩都是仔細斟酌詞彙,掩蓋過失,誇大戰績,要是李秀成落入滿族將領手裡,他的這些把戲就要被拆穿了,所以,在李秀成被捉僅僅十四天以後,曾國藩就下令處斬。

第三,劉秀成所謂的投降,至今真假未明,因為李秀成供狀的原件早已遺失,現存的李秀成供狀是曾國藩命人另行抄錄的副本,裡面到底有多少話是李秀成本人敘述的,有多少話是曾國藩捏造的,這個只有天知道了,但是即便供狀是真,也無法說明李秀成是真心投降,當時天京雖然失陷,但是各地各自為戰的太平軍還有三十餘萬,單單侍王李世賢手裡就有兵15萬,李秀成在供狀裡說要幫曾國藩招降各地的太平軍,不排除李秀成有假意投降,聯絡這些太平軍東山再起的可能,老奸巨猾的曾國藩可能是看穿了這一點,所以才著急殺人。

第四,滿清統治者對於起義的人士向來都是斬盡殺絕,用來維護自己的統治,李秀成和清軍作戰十年,光是滿清統領以上的大員,就被他殺死七十多人,清朝統治者對於李秀成恨之入骨,早就想殺之而後快,作為滿清的忠實守護者,曾國藩怎麼會不懂主子的心意,殺死李秀成,也是為了讓主子安心。

綜上所述,曾國藩殺李秀成,有很多原因,但並不是因為李秀成投降而殺他。





斷龍塵


在太平天國的後期歷史之中,李秀成是被很多人看好的這麼一個將領,因為他用兵比較的精明,而且對付清軍的時候也很有辦法,所以很多人會認為,太平軍在李秀成的帶領之下,能穩住陣腳,甚至是獲得更大的勝利,要知道,李秀成可是非常的年輕的,對於這樣的大有前途的將軍,大家自然是非常的看好了。

不過,非常的可惜,李秀成最後還是在面對曾國藩的湘軍的時候,被打敗了,而且還被清軍生俘了,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李秀成在被俘之後,居然沒有什麼氣節,直接的向清軍,向曾國藩乞降,要知道,李秀成可是太平天國的忠王啊!

這不成了忠王不忠,是一個天大的笑話了嗎!

如果我們仔細的分析一下,李秀成之所以不可能活下去的原因大致有兩點:

第一,當時的清朝與太平天國可是水火不容的兩個存在,為了消滅太平天國,清朝可以說是用了很大的成本,對於國力的影響也是非常的厲害的,更為重要的是,太平天國從骨子裡的信仰與清朝就不一樣,完全就是外來文化,這一點是絕不可能被清朝所接受的。

而李秀成又是太平天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將領,他的身份太過於的明顯,也太敏感的,清軍能抓住他也是非常的不容易的,所以,就算是李秀成有投降的心,清朝也不太可能會豁免了他。

第二,據說,李秀成在給曾國藩的那封降書之中,其實並不是只說了自己要活命的要求,還說起了另外一件事。我們知道,當時的曾國藩和他的湘軍,已經是非常的強大了,而且常年在外征戰,作戰能力非常的強悍,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之下,如果曾國藩真的反骨的話,清朝還真不一定能拿他和他的湘軍怎麼樣,因為清軍之中,幾乎已經沒有能於曾國藩對等戰力的軍隊了。

所以,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說,那時的曾國藩已經算是功高震主了,而李秀成在降書之中,就向曾國藩提起了這一點,在信中,李秀成幾乎將曾國藩的下場列舉了一個遍,認為現在的曾國藩已經沒有多少的選擇了,消滅了太平軍之後,清朝一定會對付他的,而他李秀成表示自己願意跟隨曾國藩調轉槍口北上,對付清朝,打下一片屬於自己的天下!

而當時曾國藩雖然在實力上確實已經非常的強悍了,但是此人並沒有打算反了清朝,但是李秀成現在卻給自己寫了這麼一封信,如果讓別人看到,就算是自己沒有那個心,也說不清了,所以,抓緊將李秀成處決掉才是上上之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