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玄学,古代战场上有哪些很实用的阵法?

莱茵之缨


最为实用性的阵法,其实还是主将,因地制宜的阵法才是好阵法,要不宋朝也不会成为历史圈内嘲讽的对象了。

又如戚家军,为什么戚继光在时,戚家军无往不利,战无不胜。可戚继光一死,戚家军就没落了?就是当时的将领没有自主领导权,在后勤、领导等等方面上受到节制,导致了后面的戚家军只能维持在浙江时期的规模,无法完成戚继光担任宣大总督时,火枪骑兵队的局面。

古代战场中,最为实用的战阵应该是戚继光所创造的战阵了。

一、鸳鸯阵

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当时的士兵是因地制宜,而训练的。北方的士兵,多是在平原上对抗蒙古骑兵,因此需要训练更多的长枪兵种,来结阵对抗。可是这种阵法到了南方,就很难适应南方的气候、山地、多树的情况,常常被倭寇的单兵协同作战攻破阵法,因此导致战败。

再则明南方承平久矣,南方卫所早已经失去了明初,敢与蒙元政权的骑兵对抗的勇气。另外明朝历来都是“重北轻南”的战略,导致了南方士兵也多是训练长枪兵,辅助远程武器的结阵方式。

故而,戚继光干脆摒弃掉朝廷的军队,而是施行募兵制,招募新兵进行新的阵法。

之前的明军阵法之中,是以百名长枪兵为一队,百名盾牌手为一队,辅助远程的火枪队或者是弓箭队,可是这种阵法是符合对抗北方的骑兵军阵,因此戚继光,将阵法改为了混合兵种战队的鸳鸯阵法。

以11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两侧再有两人手持狼筅,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进的是两个手持“镗钯”的士兵担任警戒、支援等工作。

这种阵法根据后世的研究发现,完全克制了倭寇的武士刀手,因为在日本武学中基本不提倡多次砍杀的,在攻击鸳鸯阵时,日本武士需要多次砍杀,才能靠近鸳鸯阵内的明军,可是这样的结果就是在还未靠近时就已经被击杀了,甚至是哪怕是靠近了,也会因为需要面对多个长、短、远程等兵种的攻击中被击杀。

所以戚继光在南方作战时,未成有过一败,甚至经常是以零伤亡、或者是少量伤亡,来斩杀倭寇上千人、或上万人的情况出现。

鸳鸯阵成为了在南方山地作战的冷兵器战阵的巅峰之作!

二、车营军阵,外加火枪骑兵队,惊艳了北方蒙古

戚继光所创立的军阵,使得中西方的学者都承认戚继光可以说是东方古代结合了冷、热兵器的巅峰,甚至已经有了现代战争多兵种配合的雏形。

嘉靖死后,隆庆皇帝登基,这位皇帝可以是明朝为数不多的菁英皇帝(若他没有早逝,配合上戚继光,可能明军会进行一次大变革)。

隆庆元年,立志改革明朝的明朝君臣们,进行了多方位的改革试点,其中军事改革就是将戚继光这个南方名将调遣到北方训练辽、蓟一带的士兵。

维持朝廷将戚继光提拔为神机营副将,配伍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火绳枪(含鲁密铳在内),从“戚家军”(当时不称为戚家军,而是朝廷的浙军)调遣了三千老兵辅助戚继光。

戚继光在镇守蓟门时期,根据北方游牧民族擅长骑兵作战的特点,改掉了南方的鸳鸯阵法,施行了北方对抗骑兵的主要军阵——车营来克制骑兵,即:

继光乃议立车营。车一辆用四人推挽,战则结方阵,而马步军处其中。又制拒马器,体轻便利,遏寇骑冲突。寇至,火器先发,稍近则步军持拒马器排列而前,间以长枪、筤筅。寇奔,则骑军逐北。又置辎重营随其后,而以南兵为选锋,入卫兵主策应,本镇兵专戍守。节制精明,器械犀利,蓟门军容遂为诸边冠。——《明史·戚继光传》

蓟门军容遂为诸边冠!是清编明史中给予戚继光最高的评价了。要知道,后来摒弃戚继光战法的蓟镇,被满洲骑兵打得溃不成军。

除了防守反击的防御车营军阵之外,戚继光还发明了历史上第一支火枪骑兵队,作为主动出击的战刀。如:

1、隆庆二年,朵颜部酋长董狐狸率蒙古铁骑三万入寇,戚继光以车营抵挡,自己率八千铳骑突袭董狐狸牙帐,大破朵颜三万铁骑,俘董狐狸侄子长昂,董狐狸仅以身免。

2、万历三年,长秃率兀良哈铁骑五万入寇,戚继光又率火枪骑兵队出塞包抄,一口气打垮五万蒙古骑兵,活捉长秃。

3、蒙古因无法从蓟镇讨到便宜,因此迂回攻打辽地,根据以前的经验,明中期的将领大都是自扫自家门前雪,可戚继光竟然向小皇帝万历提出了领兵援助辽镇,结果就是——蒙古人被戚继光追击了几百里,戚继光追到燕山才收兵。

总述

在戚继光之前,能让文人学习到作战的军阵的兵书寥寥无几,哪怕是宋朝所编制的《武经总要》、《何博士备论》、《历代兵制》也大都记载的是武器、和一些虚无缥缈的军阵方式。

而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将臣宝鉴》、《莅戎要略》、《武备新书》,对后世影响之重大,就算到了晚晴时期,在此之前一点领兵经验都没有的曾国藩,就依靠这些书籍,练出了能抵挡太平天国军队的湘军(虽然同样曾国藩也被太平军教育了多次)。

可以说戚继光所编写的兵书,是根据士兵、军容、军备、地形等等多种因素所编写而成的,是让古代一直期盼的文人掌兵可以成为现实的一套军事理论。

另外附一张对比图


图片均来源网络


史之为用


在冷兵器时代,中国所谓的八阵最实用。八阵分别为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形阵、雁形阵、钩形阵、玄襄阵。方阵是集中兵力于前截击敌军的,指挥靠后;圆阵是用于集中兵力防御四周攻击的,指挥居中;疏阵是兵少时,将军队编成若干战斗群,多布旗帜在各战斗群间造声势,以锋利兵器布置于外侧,防敌分割,攻守兼备;数阵不及方阵密集,又比疏阵紧凑,行列靠近,兵器密集而便于施展,前后相互配合保护,是稳扎稳打的阵形,敌人来犯不阻截、退走不追击,可瞄准敌薄弱处攻击,稳定如山,以实力阻吓、碾压对手;锥形阵前锋要锐利如剑能扎的进去,两翼要轻灵锋利如刀能割裂敌军阵形,中间要实力雄厚,不让前锋和两翼与自己断裂,为冲锋之阵;雁形阵,前列如大雁展翅,后列如狸猫潜伏,视机而动,可围而歼敌;钩形阵,前列方正,两翼如钩,阻截敌军,又用两翼钩住敌军,纠缠不放;玄襄之阵多置旗帜,鼓声密集,表面杂乱,迷惑敌人,实际排列有序,让士兵如天降、地冒出来的,络绎不绝,诱敌之阵。其实所谓阵形就是依地形、兵器性能、作战目标、兵力多寡、敌军分布情况组成的战斗队形,它讲的是诸兵器、兵种的配合,即使是现代也是同样适用的,只是兵器装备性能的不同,行列间距发生了变化,它并不玄妙,而是非常实用主义的,不是孔明那吹的神乎其神的所谓八阵合一阵中,一阵包打天下,如同一药包治百病,太胡扯了。


沉140769451


古代阵法,诸葛亮创制的“八阵图”吸收了井田和道家八卦的排列组合,兼容了天文地理,是古代不可多得的作战阵法。“八门金锁阵”是为了使占星术更方便而用的奇门遁甲方位术。

一、鱼鳞阵

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结,分作若干鱼鳞状的小方阵,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属于进攻阵形。

战术思想:“中央突破”。集中兵力对敌阵中央发起猛攻,己方优势时使用,阵形的弱点在于尾侧。

二、鱼丽阵

阵名:鱼丽之阵,也称鱼丽阵

解释:古代将步卒队形环绕战车进行疏散配置的一种阵法。

出处:《左传·桓公五年》载:郑国以“曼伯为右拒,祭仲足为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阵。先偏后伍,伍承弥缝,战于儒葛。

阵名内涵:”杜预注:“《司马法》:‘车站二十五为偏。’以车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隙,而弥缝阙漏也。五人为伍。此盖鱼丽阵法。”也就是说,郑国的军队一军五偏,一偏五队,一队五车,五偏五方为一方阵,以偏师居前,让伍队在后跟随,弥补空隙。这样的编队如鱼队,故名鱼丽之阵。这是先秦战争史上,最早在具体战役中使用阵法的记载。

优点:这种鱼丽阵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在车站中尽量发挥步兵的作用,即先以战车冲阵,步兵环绕战车疏散对形,可以弥补战车的缝隙,有效地杀伤敌人。

三、雁行阵

古代阵法,兵力配置如大雁飞过的斜行,一般弓兵用,以充分发挥射击兵种的威力。本阵覆盖面较大,也可以用来包围敌军,但是冲锋能力不好,如遇到锥形阵,突破中军则容易全军大乱。

冷兵器时代以白刃战为主,雁行阵较为少用,但也应结合具体的情况。

四、锥形阵

就是前锋如锥形的战斗队形,锥形阵必须前锋尖锐迅速,两翼坚强有力,可以通过精锐的前锋在狭窄的正面攻击敌人,突破、割裂敌人的阵型,两翼扩大战果,是一种强调进攻突破的阵型,锥形阵又叫牡阵。

锥形阵是一种古老的阵法,在当今出土的最早关于阵法记述的书籍《孙膑兵法》中就有锥形阵法的记录,孙膑将其列为十阵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这种阵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事实证明锥形阵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冲锋阵法。

根据兵书记载,锥形阵是一种前锋如锥的战斗队形,是一种强行突击的阵法。非勇悍无比的将领和精锐的攻击型部队无法使用。神武麾下,高敖曹、窦泰喜用此阵。因他二人都是勇悍无比,所率又多为骑兵。

五、八门金锁阵

“八门金锁阵”是为了使占星术更方便而用的方位术“奇门遁甲”,诸葛亮根据“奇门遁甲”的使用方法进行改良,而编绘出完整的“八阵图”。

“八门金锁阵”是为了使占星术更方便而用的方位术“奇门遁甲”。后诸葛亮据此加以改良,这便是举世闻名的八阵图。

六、长蛇阵(又名一字长蛇阵)

长蛇阵是古代阵法之一,就是把军队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并根据情况变化。长蛇阵是根据蛇的习性推演而来,长蛇阵共有三种变化。由此三种变化,长蛇阵运转,犹如巨蟒出击,攻击凌厉。(如图)

阵型变化

1、击蛇首,尾动,卷;

2、击蛇尾,首动,咬;

3、蛇身横撞,首尾至,绞!

由此三种变化,长蛇阵运转,犹如巨蟒出击,攻击凌厉!两翼骑兵(古代机动能力强的兵种)的机动能力最为重要,所以要破除长蛇阵,最好的方法就是限制两翼机动能力,以使其首尾不能相顾。所以,最佳的方法就是:揪其首,夹其尾,斩其腰!详细方法就是在我方步兵阵群中设置陷阱,以两个步兵方阵协作阻止对手两翼骑兵运动,使其无法发挥其机动灵活的能力,再以强悍重骑兵为主对其蛇腹步兵发动强悍冲击,使其阵形散乱,无序!一举击溃步兵方阵,将长蛇阵切割成为三块,如此一来,长蛇阵各自为战,无法再以三方配合作战,阵势不攻自破。


笑看往事如云


一字长蛇阵

一字长蛇阵是一种用兵之阵。长蛇阵运转,犹如巨蟒出击,攻击凌厉!两翼骑兵(古代机动能力强的兵种)的机动能力最为重要,要破除长蛇阵,最好就是限制两翼机动能力,以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二龙出水阵

二龙出水阵是指兵分两路,仿如两条龙的作战方法。陆压讲道:“这二龙出水阵,隐与阵中,龙本阳刚,水本属阴,龙在水中,阴阳相调,万事俱安,一但出水,二龙威势大增,势不可挡,其阳刚之利,是无人能挡住,这就需要稳住二龙,不使他们交合,一但交合,以上所做努力皆付之东流。

十面埋伏阵

这是韩信的成名阵法,天上地下、四面八方皆有兵。韩信也正是靠此一阵助高祖刘邦击败了项羽。

天地三才阵

其实阵法就是层层递进的,这个天地三才阵也就是二龙出水阵演变而来的,当二龙中间往前,就可以成功的形成了天地三才阵。

四门兜底阵

所谓四门兜底阵就是四方全部排兵布阵,就像包围一样,中间往前的话就是天地三才阵,两边往回最终形成了四门兜底阵。

五虎群羊阵

五虎群羊阵主要为了攻击对方的心理想法,布阵方面是5的希腊写法来排列的,有点像胜利的V字,让敌方在心理上感到畏惧。

六丁六甲阵

六丁六甲阵是茅山宗镇山的重要宝贝,一直以来都是相当隐蔽不外传的,后来虽然在暗地里流传,但是后来也逐渐的失去下落了。

就简述以上几个古代阵法吧。


时光隧道2019


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三星连锁阵,四象阵,五行阵,六合阵,七星北斗阵,八卦阵,九宫阵,十面埋伏阵,天门阵,诛仙阵,万仙阵,还有十八铜人阵,少林罗汉阵,武当两仪阵等等小说里说的电影里看到的能想起来的都在这儿了。











六扇门人jgy


古代阵法-鹤翼

鹤翼是古代战争常用阵形.不用猜也知道这是人类一定会发展出来的.因此是专供包围用的阵形.此种阵形,

主将位于中央(多半是弓步兵),两侧是副将.两侧最好使用强的部队(骑兵为多),当敌人后方有我方部队出现时,两翼立刻可以拉长,

跟我方部队会合,立刻形成包围.三国志五代中有说到,是唯一可以积极攻击的阵形,其实严格说来,他说的就是要形成包围圈.

@种阵形的弓箭攻击力较不集中,所以不强.等一下会跟雁形去比较.

古代阵法-鱼鳞

鱼鳞是把兵团分成五到六段,一层压一层的阵形.主将的位置是位于中后方.请注意,

鱼鳞跟锥形的不同点,就在于三角形的宽度,锥屋^宽.而且鱼鳞在前方的部队,通常跟保护主将的是一样是很密集的.

这样的排列造成跟锥形不一样的结果.由于锥形的部队比较散,所以互相推挤效果小,移动速度非常快.

但是速度稍慢的~鳞却可以突击(因为最前方的部队很密集,全军才不会被冲散,锥形却会).不用看也知道,~鳞跟鹤翼都是";文官阵形";

也就是主将不用在前面亲自带头攻击,而是躲在后面(例如武田信玄,诸葛亮).但是~鳞防守力很弱,被人背后一冲,立刻全军溃散.因为背后露出太多了.

古代阵法-锋矢

顾名思义,就是在全军形成箭状的样子.主将的位置在最前面,所以适合战斗力高的勇将.

由于最前面的部队非常密集,所以也是突击阵形.请注意,所谓的突击阵形,并不是只有这种阵形可以突击,

事实上所有阵形都可以下突击令但是不见得能够做到突击效果(全军穿入敌阵不会被冲散),也就是说,

三国志五里面说的可以突击,是说真正战场上有突击的效果,而非只有此部队可以下突击令.

此外,此种阵形的后方是一平行队形,所以在山地的移动效果相当好,当然此阵防守也是很弱的(背后露出太多).

古代阵法-冲轭

顾名思义是车前方的横木,也就是英文字母X形阵.把队形排成X形有什么效果呢最大的效果就是从前,

左,右三方来的敌人,都如同前方一样(请注意两排的部队前方朝东北跟西北方).是个相当好的山地防守阵形(因为也是线形,所以山地移舆够快).

古代阵法-长蛇

是人的自然会发展出的阵形.这种队形专为山地移动用.事实上攻击,防守均不利.

不过历史上描述这种队形常常会有,例如陈寿三国志:";孔明观姜维阵形,势如长蛇.";指的就是这种

古代阵法-车悬

在历史上却赫赫有名.车悬不是指形态,指的是涵义.车悬是一种骑兵阵.

军队排成不互相推挤的多列,也就是说,这种是一车轮战法.谦信用此阵,

说穿了就是要冲散信玄队形,取信玄的性命.



洪果果


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

天地三才阵,四门兜底阵,

五虎群羊阵,六丁六甲阵,

七星北斗阵,八门金锁阵,

九字连环阵,十面埋伏阵

古代阵法-鹤翼

鹤翼是古代战争常用阵形.不用猜也知道这是人类一定会发展出来的.因此是专供包围用的阵形.此种阵形,

主将位于中央(多半是弓步兵),两侧是副将.两侧最好使用强的部队(骑兵为多),当敌人后方有我方部队出现时,两翼立刻可以拉长,

跟我方部队会合,立刻形成包围.三国志五代中有说到,是唯一可以积极攻击的阵形,其实严格说来,他说的就是要形成包围圈.

@种阵形的弓箭攻击力较不集中,所以不强.等一下会跟雁形去比较.

古代阵法-鱼鳞

鱼鳞是把兵团分成五到六段,一层压一层的阵形.主将的位置是位于中后方.请注意,

鱼鳞跟锥形的不同点,就在于三角形的宽度,锥屋^宽.而且鱼鳞在前方的部队,通常跟保护主将的是一样是很密集的.

这样的排列造成跟锥形不一样的结果.由于锥形的部队比较散,所以互相推挤效果小,移动速度非常快.

但是速度稍慢的~鳞却可以突击(因为最前方的部队很密集,全军才不会被冲散,锥形却会).不用看也知道,~鳞跟鹤翼都是";文官阵形";

也就是主将不用在前面亲自带头攻击,而是躲在后面(例如武田信玄,诸葛亮).但是~鳞防守力很弱,被人背后一冲,立刻全军溃散.因为背后露出太多了.

古代阵法-锋矢

顾名思义,就是在全军形成箭状的样子.主将的位置在最前面,所以适合战斗力高的勇将.

由于最前面的部队非常密集,所以也是突击阵形.请注意,所谓的突击阵形,并不是只有这种阵形可以突击,

事实上所有阵形都可以下突击令但是不见得能够做到突击效果(全军穿入敌阵不会被冲散),也就是说,

三国志五里面说的可以突击,是说真正战场上有突击的效果,而非只有此部队可以下突击令.

此外,此种阵形的后方是一平行队形,所以在山地的移动效果相当好,当然此阵防守也是很弱的(背后露出太多).

古代阵法-冲轭

顾名思义是车前方的横木,也就是英文字母X形阵.把队形排成X形有什么效果呢最大的效果就是从前,

左,右三方来的敌人,都如同前方一样(请注意两排的部队前方朝东北跟西北方).是个相当好的山地防守阵形(因为也是线形,所以山地移舆够快).

古代阵法-长蛇

是人的自然会发展出的阵形.这种队形专为山地移动用.事实上攻击,防守均不利.

不过历史上描述这种队形常常会有,例如陈寿三国志:";孔明观姜维阵形,势如长蛇.";指的就是这种

古代阵法-车悬

在历史上却赫赫有名.车悬不是指形态,指的是涵义.车悬是一种骑兵阵.

军队排成不互相推挤的多列,也就是说,这种是一车轮战法.谦信用此阵,

说穿了就是要冲散信玄队形,取信玄的性命.


纪录影像


1.一字长蛇阵。蛇头,蛇尾,蛇身互相呼应!八卦阵。2.八卦阵。阵型变化无穷,令攻方应接不暇!3.楔形阵。4.雁型阵。5.诸葛亮独创八阵图,利用山川地型,恶劣天气形成的强对流空气,飞沙走石,使敌方不辨方向,误入绝地!


晴空万里78235015


我大概看了一下,回答主要是冷兵器时代的一些阵法,我来回答一些关于明朝时期,冷热兵器交替的时代的一些阵法

也就是沐英发明的三线战法

把队员分成3组,开始第1组站前面射击,完了退后并填药;第2组上前并射击,完了退后填药;第3组上前并射击,完了退后填药。到了第3组射击完了,一般第1组火药或者弓箭都准备好了,这样周而复始,形成火力压制。


大圣观历史


现在是高科技运程道弹,卫星上天时代,,古代的阵法有用吗?留着回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