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級診斷!AI影像出戰,緊急馳援一線醫生

看到一個來自武漢醫療隊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金銀潭醫院放射科的21位醫生,抗擊病毒疫情以來,這個團隊已有30多天沒有休假了。他們鎮守在CT機旁,為新患者拍片子,更多時候,他們是穿上防護服,推著移動胸片機,衝向隔離病區的病房裡,在病床邊為不能動彈的患者拍胸片。

每張片子600至800幀。這段日子,據不完全統計,這個團隊的21雙眼睛,盯著看了約150萬幀片子。而這樣的工作還在持續。

“我時刻提醒自己,告訴自己不要流淚,眼睛要用來看海量的CT和X光片子。”該醫院的放射科主任樊豔青說,他們目睹了各種肺部感染的患者,有的甚至成了“白肺”,但他們沒有時間去悲傷,必須及時高效寫出病情報告。

在面臨一線醫療資源極為短缺,醫務人員極其疲憊的情況下,如何迅速、高質量地完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檢出、分診、評估,幫助降低危重症死亡率?AI在這場硬仗中又將發揮何種作用?

秒級診斷!AI影像出戰,緊急馳援一線醫生

CT還是核酸檢測?非常時期寧錯勿漏!


長期以來,核酸檢測試劑盒是肺炎篩查的唯一手段,重要性不言而喻。

直到2月3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副主任張笑春在朋友圈中發出了不一樣的聲音:別迷信核酸檢測了,強烈推薦 CT 影像作為目前新冠肺炎主要依據!

在後來的公開說明中,張笑春教授解釋稱,“病毒核酸檢測是最終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無創診斷的金標準,然而檢測結果‘CT陽性、核酸陰性’的結果,可能影響臨床排查。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特異性高、敏感性偏低,不排除存在部分假陰性。”在他看來,非常時期“寧錯勿漏”, CT陽性和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的患者,也要被納入隔離治療的範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學影像科主任,中華放射學會神經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徐海波教授也認同了這一觀點。

終於,在張笑春、徐海波等專家的積極呼籲下, 2月4日,國家衛健委辦公廳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將“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者”作為湖北省臨床診斷病例標準。自此,影像學檢測結果成為了“臨床診斷病例”的判定依據。

秒級診斷!AI影像出戰,緊急馳援一線醫生

當CT遇上AI,精準定量分析為秒級

CT影像結果成為診斷標準後,各重點防治單位胸部CT量暴漲,部分重點醫院日均CT量一度超過1000例,醫生閱片工作量極大。此外,醫生肉眼讀片難以準確進行定量分析,對病情程度分級困難以及如何快速評估患者療效都是目前抗疫一線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幸運的是,AI企業在第一時間投入了這場防疫戰爭。作為AI四小龍之一,依圖是第一個將醫學影像分析作為戰略方向的企業,也是本次疫情中反應最快的企業之一。1月28日,依圖醫療的第一版新冠肺炎產品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上線,這也是行業內首款新冠肺炎智能影像評價系統。“之前醫生手動勾出病灶要花很多時間,運用我們的產品後是自動提取,2-3秒就能完成肺內病變的定量分析。”

早在疫情爆發之前,依圖醫療的care.ai®胸部CT智能4D影像系統在上海公衛運行已久。疫情爆發後,大年三十當天,上海公衛的施裕新院長給依圖醫療CEO倪浩打來電話:“我們發現的確診病人的CT影像形態比較特殊,局部流動性的病灶比較多,跟我們之前的肺炎都不一樣。”當天,施裕新院長就提出和依圖醫療攜手開發新冠肺炎系統。

依圖醫療工作人員告訴AI報道:“1月28日,系統順利上線。由於疫情的變化非常快,臨床的需求也在逐漸地疊加,我們保持著與一線的無縫對接,根據需求進行不斷迭代,已更新了數個版本。”

這次的產品升級不僅僅是針對新冠,而是全肺定量分析。依圖醫療的智能評價系統不是直接診斷出新型肺炎,而是對於臨床疑似肺內有炎症病變的病人,給出自動提示,同時對於疑似肺炎的病變進行定量分析,對於病變的嚴重程度,給出醫生定量評價。不僅如此,系統還能對於治療以後是否有效,給出更為細緻和定量的前後評價標準,讓醫生能夠進行輕症重症的分診;能夠快速地識別,哪些病例的治療是有效果的,哪些病例仍在進展和惡化。

2月5日,依圖醫療馳援湖北,其新冠肺炎智能影像評價系統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完成部署,跨省異地部署在24小時內完成。

秒級診斷!AI影像出戰,緊急馳援一線醫生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放射科主任查雲飛教授正在使用該智能系統進行精準診斷


此外,該系統還在福建、浙江、四川等多地上線,至今部署了全國9省,20多家定點醫院。經多家醫院臨床驗證發現,該系統的定量分析與醫生的評價結果相似,顯示出較高穩定性的診斷質量。

奮戰在第一線的AI企業還有數坤科技,其新冠肺炎AI產品正在武漢市中心醫院使用。這是最早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之一,距離華南海鮮市場一站之隔,位處疫情最核心區域,每日CT檢查工作量劇增。“疫情期間,每位影像科醫生都要不間斷地看一整天患者的影像,一個不能漏,非常非常辛苦,而且穿防護服和平常工作的狀態不一樣。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安全,去拯救更多別的生命。我們人工智能公司,應該立即發揮技術特點,與醫生並肩,共戰一線。” 數坤科技工作人員向AI報道說道。


秒級診斷!AI影像出戰,緊急馳援一線醫生

數坤科技AI系統在武漢市中醫醫院運用

“疫情特殊期,每個影像科醫生都要不間斷地看十幾個小時,非常辛苦,而且穿防護服和平常工作的狀態不一樣。所以,我們一直在想,如何才能幫助這些過於疲勞和身處艱苦環境的醫生。” 數坤科技工作人員向AI報道談及數坤新冠肺炎AI產品時說道。

據公開資料顯示,數坤科技是一家人工智能醫療科技公司,成立於2017年6月,因其獨有的心腦血管疾病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產品而進入大眾視野。據介紹,數坤一直也有肺結節相關的系統,並很早的時候就與武漢很多醫院有合作關係。而這一次,用之前的算法積累,數坤團隊專門針對新冠肺炎開發了一套系統,為的是“幫助到疫情最需要的地方”。

疫情新階段,要求影像科室更為快速準確處理海量肺部CT影像,但醫生僅靠肉眼讀片難以快速準確進行定量分析,傳統方法手動測量評估相當耗時。“每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從入院的拍片評估、到查看進展、到治癒出院,少則拍兩次片子,多的得拍四次片子,”有影像科醫生在相關報道中提到。

據數坤工作人員介紹,數坤自研的新冠肺炎AI系統,與其他影像設備整合部署,可同時高效處理多個病例,快速識別炎性病灶、分割定位,並精準高效勾畫感染區域,對於病灶區域進行量化評估,在2-3秒之內完成定量分析,輔助臨床更快速準確判斷病情及療效評估,大量節省超負荷工作醫生的時間,更可為患者贏得寶貴的診治時間。

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而數坤新冠肺炎AI團隊都相信,AI會是“最美逆行者們”打贏新冠病毒的“利劍”。

秒級診斷!AI影像出戰,緊急馳援一線醫生

“醫生覺得有用就好”

與以往的銷售、租賃模式不同,依圖醫療和數坤科技都選擇了公益對醫院和民眾開放AI產品。

依圖醫療表示:“在疫情結束之前,依圖醫療願意將新冠肺炎影像產品對定點收治醫院免費升級部署。”

數坤科技也稱:“現在肯定是公益性部署,只要醫生覺得好用就好。”他補充道,”針對新冠的這套AI產品在新冠病毒沒有了後也就不常用了。可能會在疫情結束後看情況持續沿用一段時間,以應對病毒變異,可輔助日常使用。”

同時,他們都強調,所有人工智能產品都是輔助醫生而不是取代醫生。並打了個比喻說,“人工智能直接告訴你這兒有問題,然後醫生再確認下,但確認就是用計算器對別人的珠算或者心算做檢查似的,那個所花的精力就不是你再珠算或者心算一次了。這就是人工智能的價值所在。”

除夕,數坤員工就開始投身到新冠肺炎AI的研發。大年初一,同事們就開始聯繫合作醫院,摸清臨床需求。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而數坤團隊堅信,與“最美逆行者們”並肩,一定可以用能力與信念,打贏新冠病毒。

而依圖醫療在接到需求後,也第一時間由CEO掛帥,協調產品、工程、科研等多個部門組建技術攻關團隊,迅速投入了產品研發,前後投入一百餘人。研發團隊也放棄了春節休假,還常常加班至凌晨3-4點鐘,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病例蒐集、標註、算法研發、產品設計等工作。

防治新冠肺炎,不僅僅需要醫生的診療,面向民眾的早篩和科普也必不可少。為滿足民眾爆發式增長的健康知識宣教、症狀自測、在線分診掛號等需求,讓民眾能夠方便快捷的獲取全面、權威的新冠肺炎疫情知識,及時進行自我健康評估,依圖醫療迅速推出了“小依醫生”,同樣對所有醫療機構和各級政府免費開放。“小依醫生”可在不增加醫務人員負擔的前提下,滿足上述需求,減少醫療機構門診壓力,並減少院內傳播幾率,為疫情防控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AI長城”。

此外,深睿醫療、推想科技等AI醫療科技公司也在緊貼疫情快速反饋迭代使用,為“戰疫”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與最美逆行者同行,AI醫療公司自有他們的方法。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相信武漢並不孤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