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醫療器械融合發展,跨界融合成為新趨勢?

AI+醫療器械融合發展,跨界融合成為新趨勢?

海外疫情不斷升級,阿里雲緊急向全球醫院開放新冠肺炎Ai診斷技術。據瞭解,這一技術由達摩院研發,20秒即可完成一次疑似病例的CT診斷,準確率達96%以上。此前已在國內160多家醫院上線,累積臨床診斷病例超26萬例,可大幅提升醫療和科研機構應對效率。目前,多個國家醫療機構正在積極聯繫阿里雲,希望推進這一技術儘快落地,為當地醫生緩解壓力。

AI+醫療器械融合發展,跨界融合成為新趨勢?

(注:上圖是對國外民眾的隨機採訪)

人工智能+醫療器械=?


試想一下


如果有一天


為我們看病、體檢、開藥、手術的


都是機器人


如果有一天


我們在家中也能做CT、核磁等


通常需要大型設備的醫學檢查


如果有一天


手環、頭盔可以隨時發現並提醒


我們體內的疾病風險


……


那會是怎樣的場景?


舉個例子:



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實現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治療過程包括評估疾病風險和制定個性化的診療方案等,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及數據的深度挖掘,人工智能基於強大的計算能力,能快速完成海量數據的分析,挖掘並更新突變位點和疾病的潛在聯繫,強化人們對基因的解讀能力,進而提供更快速、更精確的疾病預測和分析結果,實現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便於患者更好更快痊癒。


機器人是人工智能各類應用中最備受關注的一項應用,國內目前的醫療機器人主要包括手術機器人、腸胃檢查與診斷機器人(包括胃鏡診斷治療輔助機器人等)、康復機器人(針對部分喪失運動能力的患者)以及其他用於治療的機器人(例如輸液藥物配製機器人)。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這樣的具備高傳染性疾病時,如果能通過醫療機器人、遠程醫療、遠程手術等設備和手段實現醫療過程,將會大幅度減少醫療人員被感染的狀況。


但是目前存在的問題就是,醫療機器人開發成本過高,且遠程診療和遠程手術等技術研發成本也是非常高的,且高度依賴5G和AI等技術,目前雖然這些設備和技術已經有定點試用,但是高成本的使用條件使得這些設備和技術暫時只允許在一線城市的小部分領域應用,且5G等技術還未真正成熟和得到普遍推廣應用,醫療機器人、遠程診療和遠程手術等還隱藏著許多未知的安全風險,以上的種種因素都導致在面對現階段大面積感染疾病的情況下,醫療機器人、遠程診療和遠程手術等無法普及應用。


或許在未來隨著5G等技術的徹底成熟,醫療機器人的成本降低,以及遠程診斷、手術技術的提高,我們期待中的場景真的會在不久後出現。

AI+醫療器械融合發展,跨界融合成為新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