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 AI 公司與新冠肺炎的一次生死賽跑

醫療 AI 公司與新冠肺炎的一次生死賽跑

醫療 AI 公司與新冠肺炎的一次生死賽跑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裡,醫療AI公司們站了出來,為醫護人員鑄造了一面堅強的後盾。

作者 | 李雨晨

“我告訴自己不要流淚,眼睛要用來看片子。”

在自己的工作臺上,武漢金銀潭醫院樊豔青主任曾說過這麼一句觸動人心的話。

自金銀潭醫院列為抗擊新型病毒疫情定點醫院起,樊豔青主任帶領21人團隊奮戰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線,為所有住入醫院隔離病區的重症和危重患者,拍CT片和拍X光片,填寫入院病情評估報告。但診斷一位患者,醫生需要仔細觀察超過300幅的CT影像,而每天,樊豔青們要面對上千例的患者。

有受訪者向雷鋒網AI掘金志表示,“所有醫技醫生都是穿著紙尿褲上去的,忙的連上廁所的時間沒有,都不要去看急診科一線,影像科醫生都是這樣,情況可想而知。

因此,這是一場生命與時間的賽跑。

所幸的是,國內很多醫療AI企業都站了出來,和放射科醫生們一起,成為2020年抗疫戰線上的“逆行者”。

胸部CT與試劑盒

2月5日,國家衛健委發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在“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外新增“臨床診斷病例”(限於湖北省內)即“疑似病例具備肺炎影像特徵者”。

這也意味著在湖北省內,CT影像結果正式作為“臨床診斷病例”的判定依據。

在接受AI掘金志採訪時,推想科技CEO陳寬認為,核酸檢測只是確診的金標準,其特異性非常高,但是CT敏感度更高,能看到患者肺部的炎症表現。

但是,在核酸結果出來之前,CT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來替代核酸檢測,幫助醫生進行臨場判斷:要不要立即治療,還是先讓他回家,或者是隔離起來?這些都是非常現實的問題。

陳寬說到,“現場的環境沒有足夠的條件去讓醫生遲疑,必須快速的進行判斷,從而降低就在這種場景底下的交叉感染的風險。分子診斷要等一兩天,醫生沒有辦法在臨床工作裡把它當做一個最核心的依據。”

簡而言之,CT更適合在疫情爆發起來已經忙不過來的地方,以及更適合沒有“分子實驗室”的基層醫療機構。

而這,也給了國內醫療AI公司一個施展的空間。

武漢肺炎爆發的前夜

綜合來看,各家醫療AI企業針對疫情展開行動的時間大致在春節前後。

1月31日,推想科技宣佈推出針對新冠肺炎篩查產品。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簡稱:武漢同濟醫院)是推想科技的深度合作伙伴,也是這次最先應用推想新冠肺炎產品的疫區核心醫院。

2019年12月,推想曾給武漢同濟更新了一版肺部疾病診斷系統,但在那個版本里,肺炎的一些篩查和診斷功能並不是重點。然而,正是這版系統,後來讓陳寬提前預感到了武漢將要發生的疫情。

2020年1月中旬,陳寬查看後臺數據時發現,AI產品裡的肺炎診斷功能被醫生使用的頻率很高。

“這個時候,新聞裡其實已經有風聲了。我們聯想到,新聞裡說的事情可能與肺炎有關係。所以我們就一直在和同濟的醫生進行溝通。”

從大年三十開始,推想的團隊就開始了開發工作,初一、初二也沒休息。隨著武漢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團隊也在瘋狂加班。有時候,陳寬夜裡兩三點鐘往群裡扔一個需求,同事很快就返回了結果。

医疗 AI 公司与新冠肺炎的一次生死赛跑

1月31日,推想正式對外宣佈推出針對新冠肺炎產品。但彼時,國內各大物流公司已經停運。前期的研發、測試、裝機工作完成後,最後的“臨門一腳”卻跨不進醫院的大門。

時間不等人。推想科技的營銷副總裁周宏斌決定直接開車去山東,把服務器送到淄博定點醫院。這一路,周宏斌整整開了5個小時。

由於推想的新冠肺炎系統是一個“定製化”的系統。所以,幫醫生安裝完系統後,培訓人員還需要教會醫生如何使用。但是,在那個時間節點與醫生面對面接觸,危險不言而喻。

推想科技CEO陳寬說到,好多員工都是帶了一次性的口罩,就往前衝。

覺察到武漢疫情前兆的,還有依圖醫療的副總裁方驄,她向AI掘金志表示,“(研發新冠肺炎產品)這件事情非常戲劇性。”

封城前兩天的1月20日,方驄正在武漢出差,那時候,媒體還沒有大範圍報道武漢的肺炎情況,但是方驄感覺到事態不對。之後她就趕到了武漢的協和醫院與同濟醫院。準備拜訪的專家見到她的第一句話就是“你怎麼在醫院,趕緊走,情況非常糟糕。

談到這裡方驄說,當時也沒想到情況這麼嚴重,就結束出差回到了杭州。現在看自己像是從武漢“逃”出來的,但家人都還在武漢,包括只有4歲的孩子。原本打算過幾天去接孩子過年的她,就遇到了武漢封城。

1月23日武漢封城之後,方驄就在杭州被隔離了。在隔離期間,依圖醫療CEO倪浩給她打來電話:“這個疫情發展的很快,我們的產品要儘早的能上線,協助一線做一些事……”

大年三十,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以下簡稱上海公衛)的施裕新院長給依圖醫療CEO倪浩打來電話表示,“我們發現的確診病人的CT影像形態比較特殊,局部流動性的病灶比較多,跟我們之前的肺炎都不一樣。”

當時,施裕新院長就提出了和依圖攜手開發新冠肺炎的系統。方驄判斷,鑑於疫情的嚴重性,這個系統應該是一個在前期篩查、中期診斷和愈後隨訪都有需求的產品。

1月24號接到需求之後的四天時間裡,依圖醫療的第一版新冠肺炎產品就就於1月28日在上海公衛上線。

“但是,為了謹慎起見,我們以每天更新一個版本的速度去迭代產品。當性能被上海公衛認可之後,我們才對外發布了消息。還有就是,武漢的醫院現在非常的艱難,醫生都在超負荷運轉治病救人,這也是我們為什麼沒有最先選擇在武漢上線。我們希望產品性能得到臨床驗證,不能給一線添麻煩。所以在上海公衛上線,並臨床迭代一週性能得到認可後,我們24小時就完成了湖北地區的部署。”

值得一提的是,依圖醫療的部分研發人員是在疫情也頗為嚴重的溫州市。由於交通原因,為了保證系統準時上線,依圖醫療的研發同事在隔離期間與上海的前場同事時刻保持遠程對接,上海的同事戴著口罩、去當地醫院進行本地部署系統。

2月5日,依圖的新冠肺炎AI系統在武漢的協和醫院、中南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以及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完成部署。

方驄坦言,系統上線後收到了很多臨床的正面反饋,這些天不斷有各地醫院的部署需求進來,項目組都是出於一種超負荷的狀態。“但是,我們鄭重承諾,只要是地區的重點收治醫院,我們新冠肺炎的系統都是免費開放的,在疫情結束之前盡到一個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

“12月中旬我就在武漢,當時的武漢還是很平靜。23號武漢封城之後,我們就意識到,這次疫情可能會比之前SARS的來勢更加兇猛。”

向AI掘金志說出這番話的,是深睿醫療聯合創始人李一鳴。

“春節期間我們就把深睿的Dr wise產品線團隊發動起來了,停下手頭所有的事情,專門投入到肺炎的產品升級中。這期間我們還接到了一個緊急任務。

2月2日,13:30分,深睿醫療接到任務,需要緊急調配兩臺裝有全肺AI醫學輔助診斷系統的產品發往疫區一線。時間緊迫,基於運輸的原因和一線的急迫需求,只有12個小時的時間。

當時杭州公司所在的杭州智能小鎮園區封閉,經多方協調,考慮到一線疫情,園區願意配合,但基於防疫需求,只允許一位工程師進入。深睿醫療的一位工程師,獨自進入園區,將原來的全肺系統升級至肺炎增強版,完成調試。

2月3日的凌晨01:

30分,裝備調試好的產品運抵指定運輸地點。12小時裡,Dr.Wise®全肺AI醫學輔助診斷系統的版本升級、系統調試、裝機發貨全部完成。

李一鳴說到,“雖然只有一個人進入園區,但是全公司各部門通力配合,線上支持,各方疏通,這個集體的力量。而最終產品裝上開往湖北的車上時,我們前線的工程師說那一刻,他熱血澎湃。”

截至到今天(2月12日),已經有23臺裝有肺部疾病智能解決方案(新冠肺炎增強版)服務在湖北疫情一線。深睿組織了一個安裝團隊服務一線,專車專人在進行安裝維護。

去年8月,深睿醫療就已經推出了全肺AI醫學輔助診斷系統,提供胸部CT的多病種全徵象的檢出,對包括肺炎在內的多種肺部疾病提供定性診斷、量化分析、多時點隨訪,標準結構化報告等輔助的智能診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增強版在這個系統的基礎上,我們對一些性能進行強化,使之更符合當前疫情的使用場景。”

2月7日,深睿醫療通過武漢青少年基金會向武漢第九醫院捐贈了一套系統。李一鳴表示,“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目前跟武漢之間的交通運輸並不是那麼暢通。我們已經通知武漢常駐工程師,系統一旦到貨,第一時間為醫院安裝調試,儘快投入使用,解決醫院實際困難。”

医疗 AI 公司与新冠肺炎的一次生死赛跑

李一鳴也說到,目前,深睿醫療也在跟湖北、浙江、北京等負責這次疫情收治醫院的專家們進行溝通,希望通過產品在一線現場的臨床論證中更進一點提高性能,進行迭代更新。“與此同時,我們也在給遍佈全國的深睿產品進行陸續的升級,與醫生一起並肩作戰。”

去年,體素推出的CT多病種解決方案裡的磨玻璃影(斑片影)檢測功能和定量分析功能,已經可以高敏感度的檢出肺炎病灶包括目前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排查無症狀感染者和早期患者。

體素科技首席醫學官王子龍說到,目前體素科技不需要專門為“新冠肺炎”這個疾病單獨設立版本,就可以為抗擊疫情出力。

王子龍解釋到,新冠肺炎只是眾多病毒性肺炎裡的一種,很多表現和其他各種肺炎是相似的。“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合胞體病毒、鼻病毒等等都可以導致肺炎,這些肺炎可以有相似的表現。影像表現在疾病不同的發展階段也可能有變化或呈不典型。”

當然,他也表示,從已確診的和已排除的疑似病例上觀察,新冠肺炎有一些特徵。在一些定量化參數上,NCVP和其他類型的肺炎有比較顯著的差異。但是,個體間差異以及個體間不同疾病所處階段間的差異都很大。

所以,體素科技選擇從優化工作流入手。通過AI分析異常病例和重症病例,有序化分級診療,幫助醫生更快速準確完成評估,在更短時間收治和處理肺炎影像表現患者,儘量降低醫療場所內交叉感染風險,交叉感染佔到了總感染數量的三分之一。

王子龍表示,

近期,在已經部署多病種方案的醫院,體素將陸續更新這個提示功能。

“至於依靠影像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做特異性診斷的可能性,我們不好妄加推斷。體素已與瑞金醫院共同研發高敏感度和特異度的新冠肺炎診斷算法。”

把漏診風險降到最低

在前期研發過程中,推想已經與武漢同濟醫院、中南醫院等疫區一線醫院進行合作,通過疫區的高度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典型數據來訓練和優化模型。正月初五,新冠肺炎的產品在武漢同濟醫院上線。

目前,在十幾天的時間裡,推想的新冠肺炎產品已經更新了兩個大版本,期間還包括了無數個小的版本。現在,推想的新冠肺炎產品覆蓋了10多家醫院。

陳寬表示,出於疫情防控的需要,目前的首要任務是,要把敏感性設置的非常高,要接近100%,也就是說不能發生漏診,在第一時間找到感染者。目前,推想的新冠肺炎產品不僅敏感性非常高,特異性也可以達到

80%-90%。

值得注意的是,推想的新冠肺炎產品不同於推想此前肺部疾病的解決方案,而是作為一個獨立的產品形態。

“首先,沒有實際的新冠肺炎數據,你的AI是做不出來的;其次,從流程來看,給醫生提供的支持也是不一樣的。比如新冠肺炎的急性症狀更明顯,圖像上的感染區更多,如何針對這些新特徵,訓練模型也要重新設計;另外,醫生想要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需要快速地對患者的病情發展做一個評估。”

此外,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研究中心深圳第三人民醫院也開始部署了推想的新冠肺炎AI系統。

陳寬說,現在每天都有例會,每天都有新的功能需求:第一,幫助醫院進行分診,區分高度疑似病例,並進行預警;第二,幫助醫生在沒有分子診斷的條件下進行決策,給出建議;第三,關注患者本身的病情發展,以及用藥效果的監控。同時,對醫院內交叉感染人數、新增確診人數進行預警,也成為推想科技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深睿醫療的聯合創始人李一鳴也表示,目前,肺部疾病智能解決方案(新冠肺炎增強版)的敏感性可以達到90%,特異性也可以控制在一例以內。“如果是臨時做,敏感性很難達到比較高的水準。所以,目前看來,我們的效果還是比較符合預期。”

湖北也是依圖醫療AI產品的重要落地省份。

此前,已經有30多家湖北省的醫院上線了依圖醫療的care.ai胸部CT智能4D影像系統,這30多家裡面只有一兩家不是這次肺炎的定點收治醫院。

相比較於推想新冠肺炎的產品,依圖醫療的新冠肺炎產品是基於此前的care.ai胸部影像4D平臺。

医疗 AI 公司与新冠肺炎的一次生死赛跑

方驄認為,這也是依圖醫療在湖北落地很快的一個原因。“因為合作的醫院已經部署了我們的系統,而武漢現在封城,我們只能在線對系統進行升級。如果不封城,一天之內我們就能在協和、中南、湖北省人民上線。”

不同於推想來自疫區的疾病數據,依圖醫療新冠肺炎的數據來源是上海公衛,對數據進行標註的也是該院的醫生。

“疫區現在胸部CT的日均調用量都已經破千。所有拍片子的醫師都是穿著紙尿褲上去的,忙的連上廁所的時間沒有。上海的疫情相對可控,有確診病人提供臨床數據,同時也有相對寬裕的醫療資源來幫助標註和評價。”

研發早期階段,人工智能系統對肺部CT影像的片狀陰影不夠敏感,而片狀陰影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主要病灶。施裕新提出,讓系統分析病灶密度的變化,因為臨床發現,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早期到晚期,肺部病灶的密度會越來越大。

方驄說到,依圖醫療的新冠肺炎產品,會具備三個部分的功能:

面向基層的快速篩查、輕重症患者的分級以及愈後觀察。

在梳理產品的具體功能時,施裕新提出,用什麼客觀指標來快速評價輕重症和愈後的功能 。“‘CT直方圖的密度’這個點是他提出來的,我們和施院長一直是在一個緊密的溝通,我們覺得需求是什麼,然後找他去確認。然後他也給我們一些思路。”

目前,依圖醫療已經迭代到第8個版本,肺內有無病灶的敏感性超過97%,特異性超過96%。方驄預測,在重點疫區的醫院上線後,大量新的臨床數據進來之後,算法優化的速度會更快。

每一個前線的戰士,都應該被銘記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裡,醫療AI公司們站了出來,用AI為一線的醫護人員鑄造堅強的後盾。

在採訪中,陳寬曾跟我們分享了一個事情:推想一位研發負責人加班時,突然開始噴鼻血,最後不得不被陳寬強制休息。

“如果可以的話,請幫我們認可一下那些衝在一線的同事。他們放棄休假的時間,冒著巨大的風險,他們做的事情,和前線的醫生一樣,值得被人們看到,值得被別人銘記。

致敬所有走在抗“疫”前線的戰士,不管你們來自哪裡。”

医疗 AI 公司与新冠肺炎的一次生死赛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