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CT可提升新冠肺炎診斷效率 但臨床數據還需積累

AI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T影像的智能化診斷方面正在發揮作用,尤其是對核心疫區醫療資源緊缺狀況起到緩解。為全力應對疫情,各方正在合作開展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人工智能CT影像診斷的科研工作。

第一財經記者2月4日晚獲悉,由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依圖醫療開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智能CT影像評價系統已經於1月28日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正式上線。該系統採用創新的人工智能全肺定量分析技術,為臨床專家提供基於CT影像的智能化新型冠狀病毒性病灶定量分析及療效評價等服務,更為高效、準確地為臨床醫生提供決策依據。

AI+CT可提升新冠肺炎诊断效率 但临床数据还需积累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疫情防控難點之一就是醫療資源高度短缺,快速診療能力出現結構性缺失,尤其是核心疫區。由於短時間內爆發式的就診需求,難以實現快速精準診斷及分診,導致部分地區出現患者擁堵並伴隨恐慌情緒,院內交叉感染風險增加,醫療資源無法精準匹配到不同病情程度的患者。

指導該系統研發的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施裕新副院長表示:“CT影像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重要診療決策依據之一,能及時實現病毒肺炎的診斷。”

依圖科技方面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套系統將AI與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醫生對70多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的病情評估結果進行比較,發現系統的定量分析與醫生的評價結果相似,顯示出較高的穩定性。

這套評價系統通過圖像算法實現了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T影像的智能化診斷與定量評價,並對局部性病灶、瀰漫性病變、全肺受累的各類肺炎疾病嚴重程度進行分級;通過對病灶的形態、範圍、密度等關鍵影像特徵定量和組學分析,精確測算疾病累計的肺炎負荷,實現對CT的全肺病變動態4D對比,有助於臨床判斷病情,評估療效,預測預後。

AI+CT可提升新冠肺炎诊断效率 但临床数据还需积累

日前越來越多的臨床醫生呼籲,用CT診斷填補核酸檢測試劑盒無法到達的真空。而通過CT+AI的方式,可以協助加速基層醫療機構地辨別感染者,為快速隔離、診斷、治療爭取時間。

各家人工智能科技公司都在疫情中發揮積極作用。推想科技發佈能夠用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AI系統,應用於武漢新冠發熱門診定點機構的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等一線臨床應用;百度阿里雲等巨頭宣佈開放AI算力,加速新型冠狀病毒藥物研發。

一位國內知名醫療影像設備製造商高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臨床數據不夠,會限制AI的臨床意義。數據的質量和標記非常重要。我們也在拿更多的數據,抓緊研發,爭取儘快把讓AI系統上線。”據瞭解,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已經啟用了該公司的三臺移動DR,一臺雙板DR和一臺CT,以及一臺核磁共振設備,這些設備將產生大量的數據,提升AI的臨床診斷能力。

一位上海三甲醫院臨床醫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AI與CT的結合確實能夠提升診斷效率,但這一優勢只有在缺乏放射科醫生的前提下才能體現出來,並不意味著AI診斷的能力已經超過臨床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