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AI“不退”

疫情之下,AI“不退”

“患者今日沒有特殊不適,繼續給予中藥治療,等候進行CT複核、核酸複查。”

武漢市,武漢客廳方艙醫院裡,身穿密不透風防護服的臨床醫生坐在電腦前,對著麥克風說出這樣一段話。以上話語被如實記錄,並在電腦熒幕上自動轉換為文字。這是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就診記錄工作中常見的一幕。

“在戴了兩層手套的情況下,鍵盤輸入是非常困難的。(口述病歷)這樣極大簡化了醫生的工作量,能夠有更多時間陪伴患者進行交流。”這名臨床醫生感慨道。

疫情之下,AI“不退”

科大訊飛的智能語音輸入寶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

上述的電子病歷智能語音錄入技術來自科大訊飛公司。基於語音識別、語義理解等AI技術,語音機器人協助醫生口述病歷,降低醫生勞動強度,是人工智能在抗疫場景下的典型應用。

據億歐瞭解,自疫情發生以來,上海市經信委依託上海人工智能發展聯盟,匯聚本市人工智能行業力量,組織協調一批來自上海人工智能企業,為助陣疫情聯防聯控引入了多項AI新科技。並以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上海市東方醫院(含援助武漢醫療隊)作為本市首批新冠疫情防控人工智能重點應用場景建設。

疫情兇猛,但令許多人沒想到是,這場新冠肺炎疫情竟催生出許多火熱的AI應用場景。

智能診療:從影像輔助診療到無接觸“CT”

如果按照傳統手工勾畫ROI方式,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胸部CT的評估往往需要5-6小時。而依圖胸部CT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智能評價系統,2-3秒內就完成對肺炎嚴重程度的定量分析。

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發生後,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聯合依圖科技等公司,開發上線了

“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智能影像評價系統”。該系統是行業內首款智能評估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AI影像產品,幫助醫生實現前中後期的全流程輔助診斷。已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完成部署,承擔著極為繁重、極為關鍵的危重症患者救治任務。

疫情之下,AI“不退”

CT影像是新冠肺炎臨床一線的重要檢查手段。上海人工智能企業聯影智能針對方艙醫院推出了快速、靈活、智能的放射科全流程整體解決方案——

聯影方艙 CT“應急放射科”。過去醫生需要進入掃描件,在病人身邊定位,這增加了醫務人員感染的風險。而方艙CT可以實現無接觸隔室拍片,感染的風險大大降低。該“無接觸CT”方案在江漢方艙醫院率先啟用,運營首日就完成近200例患者掃描。除武漢國際會展中心外,洪山體育館、漢陽國際博覽中心、塔子湖體育中心等方艙醫院“應急放射科”近日已安裝完畢,也即將投入使用。

無接觸防控:“鐵護士”上戰場

人與人接觸成為疫情擴大的重要原因,為加速平息疫情,一批由AI機器人組成的“鐵護士”工作在一線,減少病毒傳播的可能。

在消毒領域,鈦米消毒機器人已向湖北及全國各地醫院投入了近60餘臺消毒機器人,應用於隔離病房、ICU、手術室、發熱門診等場景,有助於大幅降低醫護人員風險,避免交叉感染,同時提高消毒效率,得到了武漢中心醫院、協和醫院、中南醫院等使用醫院的高度認可。

在送餐領域,擎朗智能送餐機器人已進駐武漢石牌嶺方艙醫院、湖北省委黨校方艙醫院等重點醫院;截至2月20日,擎朗智能共完成100多臺送餐機器人部署,馳援了包括疫情重災區湖北及上海、北京、重慶等全國10多個省市,涉及近50個醫院和隔離點。達闥科技攜手中國移動向武漢協和醫院、同濟天佑醫院捐贈了2臺5G雲端智能機器人,幫助醫護人員執行導診、消毒、清潔和送藥等工作,助力病區醫護人員減少交叉感染,提升病區隔離管控水平。

疫情之下,AI“不退”

在物資管理與配送領域,智蕙醫療部署了數十臺諾亞物流機器人參與武漢疫情阻擊戰;例如作為第四批發熱病人定點收治醫院之一,武漢亞心總醫院已引入了9臺諾亞機器人,分別在手術室、藥房、中心供應室和麻醉科使用;作為定點收治醫院的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和武漢市中心醫院的手術室中也使用了諾亞保障院內智能配送,防範院內感染風險。

此外,方立數碼、高仙機器人、有個機器人等多家企業的智能產品也在疫情重點地區防疫工作實戰中得到了應用。

此次人工智能重點應用場景建設工作既著眼於當前工作急需,又服務於長期發展需求,將充分發揮創新應用“試驗場”和“賽道”的作用,推動人工智能新技術、新產品的示範應用;在實際應用中持續積累數據,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探索形成相關產品和技術的操作規範、使用流程和技術標準。

上海抗疫”AI全家福”長這樣

疫情這場“大考”,不僅催熟更多垂直場景的智能化,也為這對人工智能技術落地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據億歐瞭解,上海人工智能聯盟在上海市經信委的指導下,積極組織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發揮AI在精準抗擊疫情中的支撐作用,率先徵集了聯盟及相關單位的現有產品和服務,短短一週,就徵集到產品330項,精準對接到武漢疫區和上海需求的醫院、社區。

科技企業用當代最新科技成果武裝抗疫前線,推動聯防聯控工作智能化、數字化,既體了AI關注現實、類社會向一次工業革命轉變的美好願景,也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充分證明自身價值的體現。

附:上海抗疫AI產品 “全家福”:

疫情之下,AI“不退”疫情之下,AI“不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