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偏心”,让哥一事无成?

我的亲哥,大我四岁,小时候很多同学都羡慕我有一个哥哥,都说有哥哥宠爱,有哥哥一起陪伴,多甜蜜,多好。的确,放假我们到沙滩一起戏水玩沙;中秋节把房间挂满灯笼,在闪闪的灯光下蹦蹦跳跳;当看到电视上播放叮当猫,总会叫上我一起观看……我的童年很快乐,除了有爸妈的关爱,也因有他的陪伴。

小时候的他,胖嘟嘟,聪明,活泼,口齿伶俐,总爱与大人们聊天说笑,大家看到他都会好开心,都说他是开心果。

而我,是与他截然相反的性格,内向害羞,不善言辞,每次亲戚聚会只是低头躲在妈妈的后面,但大人们仍会赞扬,说我乖,是个好孩子。

两个孩子间,只要有对比,就会有伤害

我与哥都在同一小学,一个乖得惹人恋爱,一个调皮得众所周知。

那个年代,典型的乖孩子会特别受老师们的喜爱,听话,勤奋,就是好学生。

而我哥,他的活泼好动,慢慢变成了老师们中的调皮捣蛋,欺负妹妹,不听课的“差”生。

每次考试不好,父母或老师们都说:你能不能学一下你妹妹的自觉,认真听课?!怎么你的成绩就这么差,怎么就不能向你妹学习?

现在才懂,我哥是永远学不了我……

因为我们的性格不同,我们想获得父母老师认同所用的“手段”不同……

我知道,即使我不及哥的活泼聪明,但只要乖,大人们就会喜欢我,所以,我要获得父母的关注与爱,我要乖,我要很乖。

而我哥,那时候与所有孩子一样,同样想获得父母老师的关注。

但作为一个孩子,他没有能力去控制自己的情绪,改变自己的性格。让他安静,乖巧,温顺,不可能,他只能选择一条与我相反的路去引起大人们的关注……

我越乖,他越调皮,这样父母才会“看到他”……但如果没有引导的明灯,任由他自以为的引起关注的方式,他,只会越走越远,甚至偏离轨迹……

在家里,每次吃饭有鸡腿,他会以最快的速度抢大的,我抢不过来,我哭着找妈妈告状;

那年代的饮料很稀少,只有节日等爸爸的单位派发,有一箱箱的菊花茶、健力宝……我与哥每次都会开心地不得了。但不到两天,我就会哭着找妈妈,因为我哥总会趁我不留意,把饮料都喝光,妈妈每次都会批评他:怎么你就不留给你妹妹,总那么自私,自己喝……

现在才懂,要求一个小孩不自私,遇到自己喜欢的零食饮料,要先想到别人而不是满足自己的欲望,是多么奢侈的要求。

每一次,父母如果只会用结果来判断他的对错,而没考虑他的需求,这样,他永远也不懂,为什么他没偷没抢,只是吃了自己喜欢的零食就是自私?为什么一定要留给妹妹?放着的零食妹妹不吃自己吃了,有什么不对?

是的,为什么?

我每次哭着向妈妈告状,我都会听到哥哥对我妈大喊“你偏心,不要不承认了,你就是偏心”,那时候我总觉得是他无理取闹,把大鸡腿吃了,把饮料喝光了,明明做不对,还说妈妈偏心?并且,我一直表现那么好,那么乖,妈妈如果真的偏心我,那又如何?

父母爱我,一样爱他,这是无需质疑的。但原来方式不对,会使另一个孩子深深受伤,并且是内伤,不细细深究,绝找不出伤口。

两个孩子一起长大,所谓的公平,父母应该在孩子吵闹时回避,或让孩子的处境相同

每次我哭,我妈就帮我说话,其实,她站在了她认为的“受害者”的一方,也训练了我成为受害者的心理。

如果父母不介入我们间的纠纷,让我们自行解决矛盾,我不再依赖父母去判决对错,我会想办法与哥“谈判”,或与哥制定“规则”,甚至以后当有零食玩具摆在面前,我也会学哥那样提早去吃……无论任何办法,起码会让哥觉得,父母没有偏心任何一方。

如果父母批评哥自私不照顾我的时候,也同时批评我的不会争取;在照顾我得不到的时候,也体谅哥想得到的渴望,那哥就不会觉得父母的“偏心”。

后来,我发现哥嚷着说父母偏心的频率越来越低,直到不再提了。原来他已经慢慢习惯了这种“不平等对待”,他长大了,但同时也放弃了争取父母的认同。

我哥在调皮叛逆的路越走越远,成绩自然也提不上去,中学也没考好,但那时他还是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他参加自考,读夜校,考文凭。

但可惜的是,父母觉得他既然不能用心读书,把考大学的希望就寄托在我身上,反而让他提早出来工作。但也因为父母真的是爱他,关心他,也担心他学坏,所以,帮他安排在自己四五人的小单位工作,想让他安稳,但这种的安稳与远离社会,反而让他变成名副其实的宅男,后来再没有正式工作。

父母对孩子的“狠”,或许能让对方练就一身好本领;过于保护,反而使孩子失去了飞翔的动力与能力。

成年后,任何的选择也应该自已负责,我哥的这条路是他自己选的;但无可否认,如果童年当第一次成绩下降,第一次不做作业,第一次逃学,父母能够了解到他这些不良行为的背后其实是寻求关注,与自身能力遇到瓶颈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能及时沟通纠正,那一切,是否就有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