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你的捐款呢?

潘石屹,你的捐款呢?

“逼捐”可以,但要文明,言論自由,探討一下總是可以的。

  • 文:灰鴿

1月24日,潘石屹在微博高聲為一線抗疫的英雄們喊加油,但至今20天過去,似乎他為這場疫情所做的唯一公開的事情就是喊了句加油。

於是網友不止一次地詢問:潘石屹,你的捐款呢?

其實,原本潘石屹和李嘉誠是一起被網友“聲討”的,但李嘉誠舉旗了,如今只剩潘石屹孤軍作戰,而他緊閉微博評論,默不作聲。

也有人為潘石屹鳴不平:捐款本是自願,為何要逼著人家拿錢。

說得很對,筆者只是想講幾個潘總的小故事。

潘石屹,你的捐款呢?

(一)

潘石屹祖上也算是大戶人家,太爺爺是清朝時候的秀才,爺爺上過黃埔軍校,是國民黨的軍官,而父母則都是大學生,高級知識分子。

但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父親卻被劃為了“右派”,而不諳世事的潘石屹,卻以爺爺做過國民黨軍官為傲,還在同學面前炫耀。

結果,同學告訴了老師,小小年紀的潘石屹就被批鬥了一連好幾天,老師還讓同學們往他臉上吐口水、抹鼻涕。

曾經接受記者採訪時,潘石屹說:

“那是學生時代的一段灰色記憶”

所以潘石屹很早就開始思考和同齡孩子不一樣的人生,他對任何形式的組織都有顧慮,處事謹慎,至今沒有加入任何黨派。

(二)

潘石屹也曾致力過慈善,2005年,他成立了SOHO中國基金會,重點關注教育。

不過公開的資料顯示,SOHO中國基金會的動作並不太多。

從基金會成立到2008年共計捐款3170萬,還算活躍,但之後就顯得沉寂了。

2014年有兩筆大額捐款,分別是1500萬美元捐給哈佛大學,1000萬美元捐給耶魯大學,並承諾啟動1億美元的中國留學生資助計劃。

在SOHO中國基金會的官網上,合作學校一欄裡,只有兩個大學,正是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

而巧合的是,這兩所大學,也正是潘石屹的兩個兒子後來入讀的大學。

潘石屹,你的捐款呢?

潘石屹大兒子兒媳

(三)

1994年,經人介紹,二婚的潘石屹遇到了來自美國的張欣。

彼時的潘石屹在海南炒房掙了些錢,在北京跟馮侖幾人一起成立了萬通地產,算得上一個小小的老闆。

但在當時看來,仍然只是一個“土老帽”,在美國高盛任過職的張欣則是“白富美”,但就是這樣天差地別的兩個人卻對上眼了。

一見鍾情,三個月就閃婚了,此後,潘石屹有了一個美國公民的妻子。

二人家中的地位如何不得而知,但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媒體的報道,潘石屹已經幾乎沒有SOHO中國的股權了。

現在讓潘石屹捐款,他哪裡有錢啊。

潘石屹,你的捐款呢?

潘石屹夫婦向美國大學捐款

但還是歡迎網友們繼續文明地“逼捐”,畢竟夫妻同枝嘛。

實際上,受到“逼捐”的也不止是潘石屹,還有其它的企業家、富豪,以及那些平常活躍在熒屏的娛樂明星。

對於“逼捐”,不少網友喊話不要道德綁架,甚至連人民日報也發文質疑“網絡逼捐”:

“衡量善意的標準,不是你掏出了多少“真金”,而是你付出了多少真心。”

但現實是,疫情當前,那一筆筆捐款、一車車物資才能變成“彈藥”,要贏得這場“戰疫”,需要真心,也需要“真金”。

按照社會財富的流向,如果不“逼捐”這些相對有錢的人,就只能靠宣傳公義,去刺激那些環衛工人和年邁老人的真心。

四川樂山,一個80歲的老太太走進了派出所的值班室,拿出一個黑色布袋子遞給了民警,裡面裝著整整5萬元,老太太說了一句話就轉身離開了:

“民警同志,麻煩你們幫我把這個東西寄給武漢吧。”

袋子裡面有一張紙條,寫滿了包含真心的文字,但沒有署名。

山東日照,一個60多歲的大爺,把一個裝有1.2萬元現金的紙包放到業務櫃檯上轉身就走,從監控記錄裡看到,前後只用了17秒的時間。

包現金的紙上寫著如下的文字:

“為武漢的白衣天使加一點油,我的一點心意”

落款是東巷環衛,沒有名字。

廣東佛山,一個滿頭白髮的獨居老人到派出所裡放下4000元,轉身就跑,直到被民警追上退錢,還一個勁地說:

“給民警買點口罩用”

勸了半個多小時,老人家才收回錢,悻悻而去。

潘石屹,你的捐款呢?

四川珙縣捐款的鄧阿姨

四川珙縣,鄧阿姨做環衛工人已有10多年,自己住一間10多平米的小屋,每個月花銷不超過500元,但卻一次性捐了8000元,相當於他半年的工資。

她說:

“拿給武漢他們那邊,人們受災很嚴重,我也只有這點能力”。

浙江杭州,52歲的環衛工人吳大叔,跑到杭州江乾區紅十字會扔下一個白色的塑料袋就跑了,在電梯口被工作人員攔住拉了回來。

“我就想來捐點款,你們不要拍我”

塑料袋裡裝著3110元,那是他身上所有的現金,而他家裡,還躺著受傷休養的愛人。

重慶,87歲的獨居老人倪奶奶為武漢捐出了畢生的積蓄20萬元,而她自己住的卻是一個租來的老舊門市,除了賣點小百貨,還要拾荒。

潘石屹,你的捐款呢?

浙江杭州捐了10萬的戚大爺

浙江杭州,69歲的戚大爺是個退休工人,通過銀行向杭州市江乾區慈善總會轉捐了10萬元,這是他一輩子的積蓄,記者採訪時,他的銀行卡里只剩下13.78元。

浙江嵊州,64歲的環衛工人吳阿姨,每個月工資僅2300元,老伴體弱無工作,全靠她一人的收入支撐生活,但她自己主動跑到社區給武漢人民捐了800元。

這樣的感人故事還有很多很多,一個個近乎“傾家蕩產”的捐款背後,是一顆顆真摯的愛心,錢可能不算多,但一樣稱得上大愛無疆。

沒有人逼這些普通人,他們都心甘情願地盡一份力,與他們相比,身家億萬的企業家和富豪們,一個出場費就幾十萬的娛樂明星們,不可以被逼一逼嗎。

企業家們說用戶是“上帝”,明星們說觀眾是“衣食父母”,那就讓“上帝”和“父母”也發發牢騷吧。

當然,我們希望“逼捐”是文明的,不要人身攻擊和髒話謾罵,言論自由,探討一下總是可以的。

最後,我還是想問,潘總,你的捐款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