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者与质量管理者角色的区别是什么?

凯撒之矛


生产管理者与质量管理者的区别

在一个公司经营、运营体系下,会包含众多的管理系统和管理者。管理系统的设置有公司的业务性质、行业性质相关联。典型的公司管理系统包含营销系统、组织系统、财务系统、产品系统、战略系统、供应链系统和品牌系统。从狭窄的意义上说,题主所提及的生产管理者与质量管理者都应该作用与产品系统。尽管他们存在于一个系统中,但他们之间的区别也很明显。

区别一:核心目的与目标不同。

1)生产管理者的核心目的与目标,是提升产品产出的效率,所以对于生产管理者来说,核心词是“效率”。换一句话说,在成本恒定和时间恒定的条件下产出更多的、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也可以说在产量既定的情况下,使用的成本和时间更少。他们的工作目标是满足市场的价格、质量和数量。

2)质量管理者的核心目的与目标,是监督和确保生产管理者能够产出符合品质标准与要求的产品。他们要设计好产品的品质标准、生产过程的监控流程、品质检验标准以及所需的生产质量的相关培训。他们的目标在于,不让不合格品流入市场。

区别二:岗位职责不同。

由于生产管理者和质量管理者的目的与目标不同,所以,他们的岗位职责也不同。备注:由于各个公司的特性,对生产管理者和质量管理者的各自的职责定义有所不同。我们这里只按照普遍性来进行岗位职责的描述。

1) 生产管理者的职责。

--原辅料采购(有些公司的采购工作独立于生产)。

--制定和修订生产计划。

--生产设备的维修与保养。

--生产过程的实施。

--生产安全管理。

--制定生产流程与制度。

--仓库与储运的管理。

--生产数据记录。

2) 质量管理者的职责。

--产品品质的标准。

--制定质量管理的流程与制度。

--监督生产过程的品质控制行为。

--质量培训。

--巡检、抽检、终检。

--客户投诉原因分析。

--质量管理数据记录。

区别三:岗位素质模型不同。

由于岗位性质的不同,生产管理者与质量管理者的岗位素质模型内容也会不同。

1) 生产管理者的素质模型内容:产品知识、设备知识、生产知识、计划管理、安全管理、团队建设能力、协调能力。

2) 质量管理者的素质模型内容:产品知识、质量管理知识、设备知识、认真细致、品质标准等。

区别四:流程不同。

1) 生产管理者的工作流程,主要是从产品原材料输入到成品产生的过程。他们关注从原材料输入后,各个环节是否按照质量的要求、各个环节的时间、各个环节与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订单的调整、设备维护与保养等。

2) 质量管理的流程贯穿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产品巡检、抽检、终检,甚至有些还会对产品的包装、储存、运输有相关的管控流程。

区别五:绩效的重点不同

1) 生产管理者的绩效重点在于产量、成品率、废品率、时间。

2) 质量管理者的绩效重点在于成品率、废品率、生产流程和质量流程的改善。

生产管理者和质量管理者实际上是绑定在一起的,在工作流程上不可分离,一个是执行,一个是保驾护航。

但是,在管理的权限上要完全分开,否则就会产生又当球员、又当裁判的情况,为了产量,牺牲质量。

如果用简单的话来区别两者的角色,那就是,一个是做事的人,一个对做事的过程、质量监督的人。


耕然夫


生产管理:是按照作业书,生产计划、产品标准等要求把原辅材料等转化为产品,重在产品实现。按生产计划,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生产出合格产品。

质量管理:是按照作业书,生产计划、产品标准等要求监视生产进行的是否存在偏差,测量鉴定生产的产品是否符合标准,重在监测。

按产品质量要求,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以此保障品质。

生产管理与质量管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一个企业非常重要的2个部门!


科技智能制造


题主提问背后隐含的观念是按职能部门来划分,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生产管理是整个供应链条的第一环,而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企业主要活动,是一个横向管理活动。生产管理者,是纵向活动的管理者,质量管理者是横向活动的管理者。

2.质量管理基本的活动就是监督,并行于生产管理。生产管理者和质量管理者是一个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3.生产管理者只是生产这一个环节的管理者,而质量管理,应该是负责整体活动的质量管理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其实生产管理者就应该对本身活动的质量负责。这种职能划分带来最大的弊端就是当生产活动变得越来越大时,质量管理的规模就越大,生产活动体外循环成本非常高,同时也降低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