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你赞同吗?为什么?

老孙遁世无闷


赞同。

有观点称,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实际上是物质文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精神文明则裹足不前甚至有所褪化。私以为,“人心不古”四个字,是具高度总结。人的目光若只停留在物质的层面,那势必激发其人性中贪婪不知足的恶的一面,那人必然会活在“爱而不得”的痛苦之中,不能超越人性,则痛苦无以解脱。即眼前无限苟且。人需要有诗和远方,就像黑夜需要黎明的曙光,苟且的痛苦需要人性的超越一般,只有心怀希望,有目标,有追求,才不会更加痛苦,才有可能到达彼岸。


南山子葭月


我赞同这种说法。“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出自《高晓松184天监狱生活实录:人生还有诗和远方》,他在被拘役期间写下来这句话。

初读这句话,也许当时年少不识愁滋味,并无甚想法,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生活的打磨,似乎对这句话的理解深刻了许多。我心目中的“诗和远方”代表的是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一种热爱生活的信仰。

人活在世上,难免身不由己,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过自己不喜欢的生活。这时候,不禁会迷茫,会失落,甚至绝望,觉得生活残酷,生命苟延残喘,这也许便是苟且吧,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那个时候,刚换了工作坏境,虽然工作性质并没有变,但一切却仿佛那么陌生,没有一个亲近的朋友,甚至没有一个认识的人,距离家,也似乎有些远,而工作的领域,也是自己不曾熟悉的。在这样的境况中,我真的感觉孤立无援,工作中稍有些不顺利,便觉得不知所措,天昏地暗,生活中的一些小摩擦让我更心力交瘁。那个阶段,我迷茫,困惑,纠结,痛苦,真的觉得自己过的战战兢兢,没有思想,没有灵魂,仿佛行尸走肉,苟延残喘,那样的苟且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好在,由于职业的缘故,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书,接触充满活力的面孔,接触更优秀的灵魂,在这些的影响下,我仿佛终于觉醒!是啊,生活不该只有眼前的苟且,为活而活的庸碌,更应该有梦想,心怀希望,去追寻梦与远方。曾经的自己,也有着美丽的梦想,怎能被一时的苟且挫败,一蹶不振。于是,我开始调整心态,调整生活方式,重拾曾经的爱好与信仰。捧起书,嗅到了文字的馨香,得到了思想的提升,想起了曾经热爱写作的梦。于是,开始努力,也许追寻理想的路会漫长,荆棘丛生,但有了这样的信心和良好心态,我不再惧怕,直至今天,我依然在为这个信仰而努力,我相信,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用一颗赤子之心去追梦,一定会看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所以,让我们多爱自己,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选择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坚持自己的梦想和信仰,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生活的美好,热爱生活,用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优秀的人,有气质,有才华,有底蕴,真正有底气去追寻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相信诗里有日月山河,蓝天白云,时光静好,远方会带我们更勇敢的去飞翔,加油!






梦断潇湘竹


赞同。生命短暂,转瞬即逝,我们只有把格局打开,把眼光放长远,尽量多的从眼前的生活中跳出来观察生活,才能把生命过的更加开阔和多姿多彩。小一大书悦读会和您分享几本生活理念方面的书,周五黄色能量日快乐!

一、《享受人生:我的生命美学》李银河著

所谓享受包括两个方面:物质的和精神的。我的口号就是要快乐地享受每一天。尽管人世间不如意的事情非常多,比如很多傻瓜愚人在网络匿名的条件下攻击性大增,说一些让人很不愉快的话,宣泄他们在毫无质量的生活中积蓄起来的粗俗的情感,但是我完全可以当他们不存在,他们对于我来说等于零。我的生活是快乐的、充实的。——李银河

【精彩摘录】

1.对世间许多的污浊,尽量做到眼不见为净。如果人的眼睛总是盯着污浊,心情就不会好;如果人的眼晴总是看着美好的东西,生活仿佛也美好了许多。

2.安静的力量是执着的,默默地存在着。它不会轻易放弃,不会消弭于无形。它固执地存在在那里,像一座稳重的大山,坐得稳稳的,固执地表达着它的存在,它的观点,即使泰山压顶,也不为所动。

3.如果一个人总是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绪寄托于他人,就是最槽糕的自甘堕落。人应当永远选择独立支撑,像高山上傲然挺立的棵大树,而不做绕树的春藤。

二、《人生海海》麦家著

该书讲述了一个人在时代中穿行缠斗的一生,离奇的故事里藏着让人叹息的人生况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残酷,也有时间带来的仁慈。

人生如海,总有阴冷暴虐的水域,也有轻柔温暖的洋流。

“生活摧残了他,但也让他穿越了生死恐惧和世态炎凉, 变得大彻大悟, 笑傲江湖。 ”

他知道怎样在风光处耀目,也知道怎么在卑贱中自处。

【精彩摘录】

1.老古话讲得好,箱子里存的钱是越多越好心里存的事是越少越好。

2.做人就是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

3.惊蛰不动土,春分不上山。清明吃青果,冬至吃白饼。立夏小满足,大雪兆丰年。鲤鱼跳龙门,雷公进屋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三、《人生一瞬》詹宏志著

年岁渐长,记忆发酵。穿越时间与空间的旅程,往事纷至沓来。詹宏志搜索自己的生命经验,企图从灵光一闪的画面中,建立起私密的个人史。书分两辑:辑一是生命时间轴下的凝思与追忆,捕捉各个成长阶段难忘的人、事、物,情与景;辑二则是旅程地景上片刻的忘我与不可忘怀,记述游历世界各地如日本、欧美的趣闻与所思所感。

【精彩摘录】

1.记忆,既不是感受,也不是观念。记忆,是时间流逝后我们的某种知觉或观念的状态或情感。因此,所有的记忆,都隐含着一段消失的时光。

2. 当陌生的世界彼此不期而遇的时候,很多原来熟悉到不能有任何想象力的事物,突然之间又闪烁起奇异的绿光,甚至有了全新的景观与全新的名字,仿佛是回到世界刚刚创始的时候,你可以指着一件事物说:“看哪,这个东西,我们从此要叫它……”

3.中国人仿佛是把吃饭当作“活着”的证明,而生猛地活着,真正是可喜可贺的盛事。

首家五色阅读俱乐部 汇聚独特五色悦读者

SINCE 2009


小一大书悦读会


当今世界,人为物役,物欲横流。所谓人心不古,迷物失己。诚然,酒色财气,人所难逃。但一味深陷其中,真是压力山大,身不由己。没钱没法活,活不好。没色,路断人稀,生活无味。无酒人生干涩,郁闷无从排解,无气则人生无名,优越感缺失。可人生有限,物欲无穷,人永远追逐不完。在穷困惨怛之际,不妨稍驻,安步当车,沉下心气,看看日升月落,观观街柳庭花。悟自然之静妙,体天道之圆融。只要空静,无处不有生机,无物不具诗意,现世之扰扰将无害于我,过去之得失曾不能使我悲喜。沉心静气,品茗悟道,常得休憩。然后踏踏实实投入现实之中,或商或学,或语或默,皆能自然长远,不嗔不癫,不躁不郁,人生可得长久,活出一个我。苟且为生必狼狈,诗和远方能成我!


胡山19


我赞同这种说法,因为人人都免不了要面对生活中的苟且,要面对房贷,车贷,孩子教育,老人赡养这一大堆问题,压力山大,那用什么去释放些压力呢?用什么去面对生活的苟且呢?——那就是诗和远方

读几本好书尤其是读读好的诗歌,会給你灵魂一次升华,诗人舒婷路过神女峰,写下“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直击人的心灵,诞生了“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意境。

海子写过“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这是海子最伟大的一句情诗,虽然是一句大白话,但却凝练了最炙热的情感。

这都是读书带给你的乐趣,它抚慰了我们的心灵,给我们精神上的力量,让我们依旧像打不死的小强,在这薄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




用户叶子666


首先我还是比较认同这句话的!这句话出自《高晓松184天监狱生活实录》,在监狱里写出这种话本身就有一超脱的精神,认清了自己所处的环境,接受一落千丈的生活,还能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实属不易。人生在世,我们纵然要舍弃,要妥协,要放低姿态,但这并不是我们活着的目的,既要好好活着,还要拥有勇气和激情,才是我们“苟且”的目的,要把苟且看做前进的跳板奔向未来更美好的每一天!



七喜700


这个分年龄阶段吧,年轻的时候,父母家人年轻健康,还是要到外面看看这个大世界,开过眼界,增加阅历。待到中年以后,大致50岁以后吧,可以回到家乡,这时足有丰富的经验,社会阅历及资产让自己和家人生活的更安康。父母在,不远游,说的应该就是父母年龄大了,生活不便的情况吧。


阿杰为您建厨房


境界不同,遇到问题所理解的程度也不同。



风向标145596781


这里的苟且可能代表的是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所遇到的各种无奈,各种屈从,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为自己内心选择所服务的外在条件的资源所付出的心血,这样的事情生存在这世上的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避免。

而诗和远方也并不代表你要写出精彩绝伦的诗词和开车走到你从没有去过的远距离的地方,它更多代表的是自己生存在这世界上的一种美好的向往,一种人在追求生存过程中自己内心的真正的“爱,喜悦,和平”,诗代表的是人生之诗,代表的是人生的诗意,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情趣和对生活的思考和注解;而远方则是你内心中一直没有到达过的那片净土和向往,可以是你心中的一个梦,可以是一个人,甚至可以是你没有吃过的一种美食。

出发就代表着我得诗、我得远方;



树德达文


感谢!我赞同这种说法!以我理解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先树立美好愿景,然后再用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行动力去达成目标。过程是枯燥的,但实现梦想后的感觉就像诗和远方一般美好又浪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