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国科幻电影发展,这部简史你该深思什么?


简析中国科幻电影发展,这部简史你该深思什么?

2019年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众所周知是因为《流浪地球》。著名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曾说:“一部好的电影要么改变世界,要么改变我们看世界的方式。”《流浪地球》不仅打破了西方所说“中国拍不出科幻电影”的魔咒,而且改变了中国科幻电影的生态和国人对于国产科幻的态度和信心,迎来了黎明前的一线曙光。

也许你会以为开启中国科幻大门的《流浪地球》一声春雷平地起,殊不知科幻电影这颗沉睡的古莲种子在中国已经发育了八十多年。

中国科幻电影史三大里程碑

01

八十年来,我国科幻电影产量稀少,佳作更是凤毛麟角,充斥着大量的烂片。中国最早的一部科幻片应该是1939年上映并且早已丢失影像的《六十年后上海滩》,讲述了大学教授利用科学复活了六十年前的两人,使之恢复记忆,但二人须发斑白难以适应新世界而惹出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strong>标志着我国开始有科幻电影题材与元素。

简析中国科幻电影发展,这部简史你该深思什么?

在此之后《化身人猿》、《霹雳贝贝》、《珊瑚岛上的死光》、《大气层的消失》、《错位》、《合成人》等一系列“惊悚”科幻片将外太空、超能力、不明飞行物、变异等科幻名词引入了电影市场,在大众的心头留下些许浮光掠影般的科幻印象。

新世纪后《情癫大圣》、《长江七号》都有科幻之名却无科幻之实。《情癫大圣》借着《大话西游》的东风消费着观众的旧情怀,使得天外来客、时空穿越、激光大战等充满想象力的科幻元素淹没在一片海誓山盟的僧妖之恋中。《长江七号》尽管有一大科幻元素玩具狗——长江七号,但抒情和喜剧才是星爷电影的内核。

简析中国科幻电影发展,这部简史你该深思什么?


简析中国科幻电影发展,这部简史你该深思什么?

02

09年的《机器侠》曾一度标榜“首部华语科幻特效巨片”,事实却是特技粗糙,剧情生硬,即使获得了当年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提名,依旧挡不住恶评如潮,似乎又一次佐证了中国真的不擅长科幻电影。

我个人认为至少《机器侠》让我看到了创新和努力,科幻不再是夹杂在其他电影类型下的依附元素<strong>,打破了科学表象下怀旧与喜剧的拐杖式发展,它开始尝试成为电影类型的一个独立分支,真正以科幻作为电影的内容支撑,是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科幻电影开始走向独立。

简析中国科幻电影发展,这部简史你该深思什么?

10年的《全城戒备》、《未来警察》、16年的《蒸发太平洋》则是典型的科幻外衣之下的商业烂片,在《机器侠》之后扎扎实实的为我们泼了一瓢冷水。

03

雪莱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的确,2019年中国科幻电影的春天真的来了!《流浪地球》改编自当代中国科幻小说家刘欣慈的中篇,讲述了2075年太阳即将毁灭,地球不再适宜居住,为了生存,地球人团结一致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寻找新的家园。上映后以46亿票房的成绩超过了当年的《星际穿越》,甚至是《阿凡达》。

简析中国科幻电影发展,这部简史你该深思什么?

曾经无人看好的国产科幻片,自《流浪地球》后我们终于可以挺直腰杆说有一部可以和好莱坞科幻大片相媲美的大片了。<strong>《流浪地球》迎来了中国科幻电影史的最重要的一次质变,作为开宗立派之作开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和文化内核的科幻电影的发展方向。

《流浪地球》对于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1.中国的电影工业技术与我国的科技发展与国际地位相匹配

八十年来,《流浪地球》是一次奇迹。一直以来的不被看好,导致经费紧张,资本撤资,雪上加霜的电影主创不得不压上身家老本保质保量完成电影。

所谓奇迹,本质上皆是初心、坚持、心血与尊重这个行业的一次胜利。电影近百分之八十的特效都是中国团队独立制作,未来的生活场景、地下城、行星启动等数以万计的分镜头都是一稿一稿具象而来的。《流浪地球》的创作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积累经验,凝聚和培养了第一代创作团队,有可能也会改变未来中国科幻和电影两个产业的生态。

简析中国科幻电影发展,这部简史你该深思什么?

一个国家的科幻电影水平,是国力强盛的晴雨表,大洋彼岸的美国好莱坞已然成为最新高科技与高度工业化的展现平台。我国“神舟”、“嫦娥”、“天宫”等航天事业的发展,5G技术的遥遥领先似乎在文化产业上还未与之高度匹配,缺少一股“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执着和自信。心酸之下《流浪地球》破斧成舟的坚持终于向世界宣告中国科幻可以。

2.以有别于西方的价值观和想象力讲好中国科幻故事

说到科幻电影,必须承认好莱坞“独步天下”,无论是从剧本创作、资金投入、科技特效还是拍摄表演都是专业性的代表。良好而成熟的工业化运转模式使其疯狂向世界进行文化输出。《黑客帝国》、《星球大战》、《阿凡达》、《复仇者联盟》等科幻经典讲述了一次次“末日危机”下,超级英雄从天而降拯救人类,中国培养了大批粉丝。

简析中国科幻电影发展,这部简史你该深思什么?

《流浪地球》区别于西方展现个人英雄主义的主题内核,展现末日危机下依靠集体力量和智慧破解难题。回家和希望始终是推动故事向前的精神支撑,这既是五千年中国文化融入血液的家国情怀,也是困难之下,中国人怀揣希望、不言放弃、成全大我的文化精髓。

《流浪地球》成功的背后我们需要深入思考未来中国科幻发展的方向与模式,集体的全民英雄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将成为讲好中国科幻故事,树立文化自信的全新探索。

中国科幻的未来需要什么?

尽管中国科幻电影发展了八十年,但是发展历史不连贯、产量小、质量差、创新度低的问题使得我们并无经验可言。可喜的是,中国科幻电影市场前景广阔,消费人群庞大,科学与工业的发展,继承优秀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树立文化自信都为中国科幻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而我们只需物尽其用

文化适配:传统文化+观众耐心

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无论是儒、道、佛,亦或墨家、老子都主张平衡与自然之道与西方近代文化的冒险精神截然不同;我们毕竟是科幻类型的后继者,缺乏建立在实验科学基础上的想象力。因此文化如何适配关系到构建中国科幻发展的源动力。

反观好莱坞十年漫威之路建立起完整的一套平行宇宙,不仅构建起美国文化与漫威科幻的完美匹配,而且超强的文化输出使得观众潜移默化的接受美轮美奂的美国科幻,面对国产科幻时难免一时违和,甚至失去等待中国科幻成长的耐心。

因此,如果说观众需要做什么的话,多些耐心、少些冷言冷语的批判,给中国科幻一个希望,也许它会回馈《流浪地球》式的惊喜。

软实力:剧本+经验

上世纪三十年代我们就拥有了第一部科幻片,但即使科幻小说不断进步,也无法改变中国科幻发展的举步维艰。对于科学,高高在上的距离感难以触发小说家和剧作家的敏感度,这不仅与文坛不重视科幻小说一脉相承,也反映了社会中我们的科学氛围并不浓厚,有些不接地气。

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导致我们依旧小心翼翼的探索好莱坞科幻大片的经验,正如之后的《上海堡垒》剧情的软弱无力、漏洞百出,科幻特技不达标,行业经验不足是一大原因。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有刘欣慈,他以四两拨千斤的简单的本土叙事方式撑起宏大的科幻世界,正在推动构建中国独有的平行宇宙,激起千层科幻热的浪潮。但一个刘欣慈,一个郭帆,一部《流浪地球》远远不够 。

简析中国科幻电影发展,这部简史你该深思什么?

刘欣慈

硬基础:资金+技术

科幻电影的魅力就在于满足观众对于未来的想象,而特效是造梦的关键因素,这既需要大量的资金也需要顶级的技术和庞大的团队制作。 据介绍《复联4》仅制作成本就高达五亿美元,由十二家特效制作公司合作完成。

制作成本和技术上的巨大鸿沟,需要影视行业自上而下的不断完善,驱动资金流向优秀的剧本,培养优秀的制作人才积累经验,形成良性循环走向工业化发展。

<strong>中国科幻电影发展艰难前行,但从未停止,未来之路究竟在何方,需要观众的耐心,行业的努力,乃至社会与国家的支持,时间与历史是为好的炼金石,中国科幻电影的路是否走得通还需要更多作品去积淀,但是相信有《流浪地球》这样的珠玉在前,后继者会更加认真和沉思科幻电影的创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