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孩子出國留學並定居了就等於沒有了,你怎麼看這種想法?

神仙老頭7051


這是困擾中國很多年很多代的問題。但社會的開放讓很多後一代的孩子們獲得了更好的教育資源,生活資源,這是好事。作為父母,在我把孩子送出國的那天開始,我就跟他說明白了,我根據父母的責任供應到他高中畢業,之後的人生選擇權在他不在我們,他努力了,有了更好的人生,換了護照接納了本地文化,這是他努力得來的,他混不下去,在國外開出租車,這也是他自己的人生,只要他自己無怨無悔就可以了。反過來說,我們做父母的,孩子長大來孝敬你,那是中國文化傳統,但沒有義務一定要贍養我們,至少國外沒有相關法律是要求子女贍養的,那就在於他自己的選擇,不能用我們的價值觀去道德綁架孩子應該怎麼做!


小U的流浪生活


以前在書中看到這麼個故事。

兩鄰居,相互羨慕。

原來鄰居張家兒子成績差,考不上大學,就給擺水果攤子的父母幫忙,這一幫就成了兒子的職業。開始是推著板車進貨,卸貨。後來板車換成了三輪車。每天母子兩個出門會聽到母親對兒子的大聲交代或埋怨。一副相看兩厭卻又充滿生活氣息的圖畫。

鄰居李阿姨非常的羨慕他們母子。有時候會在窗臺邊呆呆的看著他們母子走遠而不知不覺淚流滿面。

原來李阿姨的兒子成績很好,考上大學還出國留學了。在國外開了公司,沒時間回家。李阿姨又不肯去國外。李阿姨的兒子就給李阿姨請了保姆,李阿姨衣食無憂,可以隨便出去遊玩,可是李阿姨卻對這些都不稀罕。她看到鄰居張家的兒子,就覺得還不如兒子蠢笨留在身邊。李阿姨感覺非常的孤獨。

而鄰居張家阿姨,又羨慕李阿姨,有個有出息的兒子,不用每天為生活奔波,不用活得這麼累。

所以,究竟兒子是出國定居好呢,還是留在身邊好呢?如果單純的考慮老了有兒子在身邊盡孝來說,兒子留在身邊好。但為兒子的前途考慮,或者說為兒子的後代考慮,還是出國定居好。何況,如今就是兒子不出國,肯在身邊盡孝的又有多少呢?

所以,題主的說法只代表少部分人。大部分人是不會這麼看的。


一葉草73


孩子出國定居了,就等於孩子沒有了。這隻能出在無教養的家庭。在有教養的家庭的,幾女永遠是兒女,永遠不會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的,是永遠會感恩的。我有個表妹,在北大工作。夫婦兩都在北大工作。。兩個兒子和兒媳婦,一家在美國,一家在加拿大。都在海外定居,每年都回來看望父母。有交流任務,就是每年兩三次回家。沒有丟了呀,很孝順呀!怎麼能等於沒有兒女了呢?去年,我表妹的丈夫死了,兩家四口都回來盡孝了,什麼都辦妥了才回去。他們要接母親出國去隨他們一起生活,但表妹不願去,就把表妹安排去燕山養老院。養老院每戶一套房,象居家一樣,有專門醫護人員照顧,每月交費上萬元。生活得很好嘛。怎麼就沒有兒女了呢?在這一點上,有教養的家庭和無教養的家庭,完全是兩樣。


鍾靈毓秀饒


我在說關於孩子出國學及或定居,這是人知所志是很平常的事。人生在世關於我們這一輩人的心態,必須要以事俱進,要識應現代化的思想意識形態,孩子是那裡發展就學創業,我完全十分支持他。俗話說,人往高走,水往底處嘛!正因為我十幾歲就從鄉下出來打工拼搏,文化程很底,如今我的兒子出國留學,在國外宏心壯志,幹一翻他所愛的事業,那不是再好個不知了,而且我每當年邊節氣,返回家鄉探親,我的確是滿面春風在親人面前,我覺很有面子!那比起我這個打工仔,真是一個天一個地而已!我們作為孩子的家長,我們的內心世界是開明的,隨年輕人五湖四海,正道去拼搏創業,我大力支持!因為我是吃過苦的而過來,所以時到今日,有個兒子爭氣讀拼博,用心做人,我今世人也是知足了!至於孩子出國定居留學或在那邊就業,我沒有什後顧之憂!年輕人的前途是由他正道行駛,我們作自已孩子的父母來說,只能是在旁邊提供參考而已!但如果他在國外留學定居就業,在國的直系親屬出國探望子女,每四年給探親假一次,期假是40天,是與國外子女團聚的時間。那方便得很,因為國際航空很發達方便,又及電信網絡的同步先進,那有什麼思想從而何樂不為呢!


何敏民


怎麼說這種事情呢,有的確實是像標題說的,孩子出國留學並定居就等於沒有了。但是中國人的親情觀念比較重,大部分還是會比較掛念父母的,或者接父母團到國外居住,這種都是比較多的。

舉個我碰到過的例子吧,有一對父母把孩子送到了加拿大讀書,孩子比較小,才十來歲,獨在異鄉,沒有父母過去陪讀,孩子接觸新的環境,新的觀念,什麼都是新的。孩子父母偶爾會過去看看,孩子母親就說,孩子不聽他們的,只有要錢的時候會說點好聽的,過去看的時候,就一直問她怎麼還不回國啊,要呆到什麼時候啊等等,對於父母並不是很親暱。孩子母親就和我們說,很傷心,感覺孩子好像白養了。當然對錯我們並不在此評判,只能說,如果你要送孩子讀書,請考慮孩子的感受,不要打著為孩子好的這種說法,陪讀其實還是有必要的,如果孩子非常小的情況下。這對於培養父母和孩子的感情是有幫助的。

或者建議,孩子大一些,有獨立的生存自理能力,再送出國留學~


JOHOME全球房產


以前我們住鄉下的時候,如果哪一家有三四個兒子,都各自成家之後,要自己蓋房子,但是本村的宅基地不夠,可能有一個孩子需要去鄰村花錢買宅基地,可能走路也就十幾分鍾就到了,但是總覺得不在本村住著的,感覺就有隔閡了。

後來經歷新農村建設,大家都往馬路邊上蓋房子,這樣原本的村落就打亂了,大家都七零八落的,覺得有隔閡了。

現在幾乎家家戶戶都在不同的城市買房了,別說一年到頭見不了一次面,甚至幾年見不到一次也很正常,然後大家都覺得有隔閡了。

將來不說家家戶戶,至少有很大一部分在國外讀書、定居了,是不是感覺又隔閡了?

所以,隔閡的不是距離,而是心,只要心在,再遠的距離你也會去看一下,現在的飛機航線這麼發達,很多地方都有直飛的國際航班。難道還要跟原來一樣都聚聚在一個小村子裡,才是家庭的氛圍嗎?再說了,不管是農村還是城裡的人,年輕人跟老人都是分開住的,給你錢,想買啥都行。

總結一下我的想法就是,不要因為這種想法制約了孩子的發展,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能走多遠就走多遠,即使天天住一個屋簷下,心不在一起,還不是照樣咫尺天涯。


飛海移民


那可不是,我侄女定居澳大利亞,國際註冊會計師學位。我嫂子是花錢無度,什麼好吃什麼。還整容了呢。閨女有能耐掙錢,孃家人都跟著沾光。什麼沒了?有錢就有人管你。就別說是孃家人啦,就是請保姆也可以請仨呀。記住了:有錢能使鬼推磨。


賢惠151688966


孩子出國定居,基本上不會回來,由於文化及生活習慣,語言等原因,父母一般不願意隨子女移居國外,因此日常生活中子女根本無法照顧到父母,只能通過電話溝通,一年或幾年回家一次,相當於沒有,子女越有本事,離家越遠,他不再屬於你,而是屬於社會。


知道份子


看到這問題,我最直接的反應就是:

其實,現實生活卻是有些人哪怕孩子並沒有出國留學更沒有在國外定居,但是他們也一樣感覺自己孩子“沒有”了一樣。

他們的孩子可能只是在國內的某個城市的某個地方工作,當然也有可能就在同一個城市的那一頭,甚至於可能就在自己的家門口。

或者你會想說國內肯定比國外近吧,至少回家一趟不用漂洋過海,但是有些在國內的孩子一年也沒回過一次家。

當然原因是各種各樣的,可能因為工作忙,可能因為有了自己的小家,更可能因為他或她自己的另一半不讓回你的家……總之,不能回家的理由各種各樣,表面上也是成立的。

所以就算孩子在國內可能最多也是和父母偶爾打打電話,通通視頻而已。

那麼,既然只是打電話通視頻,那在國內和國外有什麼大的不同?都是一樣的看得見摸不著!現在互聯網這麼發達,說實在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讓人有了藉口,少了很多現實往來,因為想你了就和你通通視頻就可以了,不用實地相見。

所以啊,我並不是想說他們不回家不好,年輕人有年輕人的難處,但是從這個角度看孩子在國內或國外都是一樣的。一樣的看得見摸不著!

當然你可能會說,他們不來看我們我們可以去看他們呀,是的,你說的沒錯,只是你想過沒有:你想去看他,是你想而已;你有沒有問過他:他想你去看他嗎?他又方便讓你過去看他嗎?

真的現在的年輕人也有年輕人的不容易的。

現實其實就是這麼悲催!

現實其實就是這麼殘酷!!

其實我們並沒有那麼重要!

起碼我們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重要!!

重要的是,孩子大了獨立了,能出國深造就出國深造,想在國外定居就定居,我們為人父母的該放手就放手!

不要怕失去孩子而阻擋他們成長的腳步。有些東西屬於你的永遠不會失去,不屬於你的就算捆綁在身邊都沒用。

因為心裡有父母的孩子不管他是不是身在國外,他們也會想盡各種辦法來當好你的孩子,你們的心是想通的。這個時候你就是“有”孩子的呀!不管在哪裡,你都是有孩子的!

因為心裡本來就沒有父母的孩子就算是就住在家門口甚至是住隔壁或者是就住在一起,現實生活裡沒有一點距離,但是他們對你根本就是不管不顧,這時候你能感覺到“有”孩子嗎?或者,會不會在某個時刻,你寧願他是在國外呢?不管是不是在身邊,你都是“沒有”孩子的!

所以我想說想開些,孩子大了就有屬於他們自己的世界,我們當父母的就看著就好,哪怕是隔著手機屏幕看著就好。

聽著、看著、陪著就好。

哪怕是隔著手機屏幕的聽著、看著,我們也一樣是在陪著孩子,我們一直都是“有”孩子。

或許你還會驚喜的發現:遠的是距離,近的是心。

——我是吉格格。願我的存在成為您的祝福!


吉格格來了


這樣說這麼想也是不對的。

誰都希望自己的兒子有出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底下父母共同的心願,沒有誰不希望自己的兒女有出息,都希望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樑,成為對國家對人類有益的人。

天底下的父母也都為子女的進步為自己養了有出息的兒女而感到高興,感到自豪。沒有誰為孩子學習成績差感到高興。

既然如此,就不應該後悔,應該為自己為國家為全人類培養了有用人才感到自豪,感到欣慰。由於孩子的成功,父母也成了功臣。

有國才有家啊?一方面,出國的也有回國的。譬如楊振寧,譬如錢學森,華羅庚等等,數不勝數。

就是沒回國,把父母親兄弟姐妹們接到外國去生活的也很多。這不是孝嗎?

另一個方面,守在身邊的不孝敬父母的也有,甚至虐待父母親的也有。

眼界要放寬一點啊?家家都有難唸的經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