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孩子出国留学并定居了就等于没有了,你怎么看这种想法?

神仙老头7051


这是困扰中国很多年很多代的问题。但社会的开放让很多后一代的孩子们获得了更好的教育资源,生活资源,这是好事。作为父母,在我把孩子送出国的那天开始,我就跟他说明白了,我根据父母的责任供应到他高中毕业,之后的人生选择权在他不在我们,他努力了,有了更好的人生,换了护照接纳了本地文化,这是他努力得来的,他混不下去,在国外开出租车,这也是他自己的人生,只要他自己无怨无悔就可以了。反过来说,我们做父母的,孩子长大来孝敬你,那是中国文化传统,但没有义务一定要赡养我们,至少国外没有相关法律是要求子女赡养的,那就在于他自己的选择,不能用我们的价值观去道德绑架孩子应该怎么做!


小U的流浪生活


以前在书中看到这么个故事。

两邻居,相互羡慕。

原来邻居张家儿子成绩差,考不上大学,就给摆水果摊子的父母帮忙,这一帮就成了儿子的职业。开始是推着板车进货,卸货。后来板车换成了三轮车。每天母子两个出门会听到母亲对儿子的大声交代或埋怨。一副相看两厌却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图画。

邻居李阿姨非常的羡慕他们母子。有时候会在窗台边呆呆的看着他们母子走远而不知不觉泪流满面。

原来李阿姨的儿子成绩很好,考上大学还出国留学了。在国外开了公司,没时间回家。李阿姨又不肯去国外。李阿姨的儿子就给李阿姨请了保姆,李阿姨衣食无忧,可以随便出去游玩,可是李阿姨却对这些都不稀罕。她看到邻居张家的儿子,就觉得还不如儿子蠢笨留在身边。李阿姨感觉非常的孤独。

而邻居张家阿姨,又羡慕李阿姨,有个有出息的儿子,不用每天为生活奔波,不用活得这么累。

所以,究竟儿子是出国定居好呢,还是留在身边好呢?如果单纯的考虑老了有儿子在身边尽孝来说,儿子留在身边好。但为儿子的前途考虑,或者说为儿子的后代考虑,还是出国定居好。何况,如今就是儿子不出国,肯在身边尽孝的又有多少呢?

所以,题主的说法只代表少部分人。大部分人是不会这么看的。


一叶草73


孩子出国定居了,就等于孩子没有了。这只能出在无教养的家庭。在有教养的家庭的,几女永远是儿女,永远不会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是永远会感恩的。我有个表妹,在北大工作。夫妇两都在北大工作。。两个儿子和儿媳妇,一家在美国,一家在加拿大。都在海外定居,每年都回来看望父母。有交流任务,就是每年两三次回家。没有丢了呀,很孝顺呀!怎么能等于没有儿女了呢?去年,我表妹的丈夫死了,两家四口都回来尽孝了,什么都办妥了才回去。他们要接母亲出国去随他们一起生活,但表妹不愿去,就把表妹安排去燕山养老院。养老院每戶一套房,象居家一样,有专门医护人员照顾,每月交费上万元。生活得很好嘛。怎么就没有儿女了呢?在这一点上,有教养的家庭和无教养的家庭,完全是两样。


钟灵毓秀饶


我在说关于孩子出国学及或定居,这是人知所志是很平常的事。人生在世关于我们这一辈人的心态,必须要以事俱进,要识应现代化的思想意识形态,孩子是那里发展就学创业,我完全十分支持他。俗话说,人往高走,水往底处嘛!正因为我十几岁就从乡下出来打工拼搏,文化程很底,如今我的儿子出国留学,在国外宏心壮志,干一翻他所爱的事业,那不是再好个不知了,而且我每当年边节气,返回家乡探亲,我的确是满面春风在亲人面前,我觉很有面子!那比起我这个打工仔,真是一个天一个地而已!我们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的内心世界是开明的,随年轻人五湖四海,正道去拼搏创业,我大力支持!因为我是吃过苦的而过来,所以时到今日,有个儿子争气读拼博,用心做人,我今世人也是知足了!至于孩子出国定居留学或在那边就业,我没有什后顾之忧!年轻人的前途是由他正道行驶,我们作自已孩子的父母来说,只能是在旁边提供参考而已!但如果他在国外留学定居就业,在国的直系亲属出国探望子女,每四年给探亲假一次,期假是40天,是与国外子女团聚的时间。那方便得很,因为国际航空很发达方便,又及电信网络的同步先进,那有什么思想从而何乐不为呢!


何敏民


怎么说这种事情呢,有的确实是像标题说的,孩子出国留学并定居就等于没有了。但是中国人的亲情观念比较重,大部分还是会比较挂念父母的,或者接父母团到国外居住,这种都是比较多的。

举个我碰到过的例子吧,有一对父母把孩子送到了加拿大读书,孩子比较小,才十来岁,独在异乡,没有父母过去陪读,孩子接触新的环境,新的观念,什么都是新的。孩子父母偶尔会过去看看,孩子母亲就说,孩子不听他们的,只有要钱的时候会说点好听的,过去看的时候,就一直问她怎么还不回国啊,要呆到什么时候啊等等,对于父母并不是很亲昵。孩子母亲就和我们说,很伤心,感觉孩子好像白养了。当然对错我们并不在此评判,只能说,如果你要送孩子读书,请考虑孩子的感受,不要打着为孩子好的这种说法,陪读其实还是有必要的,如果孩子非常小的情况下。这对于培养父母和孩子的感情是有帮助的。

或者建议,孩子大一些,有独立的生存自理能力,再送出国留学~


JOHOME全球房产


以前我们住乡下的时候,如果哪一家有三四个儿子,都各自成家之后,要自己盖房子,但是本村的宅基地不够,可能有一个孩子需要去邻村花钱买宅基地,可能走路也就十几分钟就到了,但是总觉得不在本村住着的,感觉就有隔阂了。

后来经历新农村建设,大家都往马路边上盖房子,这样原本的村落就打乱了,大家都七零八落的,觉得有隔阂了。

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在不同的城市买房了,别说一年到头见不了一次面,甚至几年见不到一次也很正常,然后大家都觉得有隔阂了。

将来不说家家户户,至少有很大一部分在国外读书、定居了,是不是感觉又隔阂了?

所以,隔阂的不是距离,而是心,只要心在,再远的距离你也会去看一下,现在的飞机航线这么发达,很多地方都有直飞的国际航班。难道还要跟原来一样都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才是家庭的氛围吗?再说了,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里的人,年轻人跟老人都是分开住的,给你钱,想买啥都行。

总结一下我的想法就是,不要因为这种想法制约了孩子的发展,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即使天天住一个屋檐下,心不在一起,还不是照样咫尺天涯。


飞海移民


那可不是,我侄女定居澳大利亚,国际注册会计师学位。我嫂子是花钱无度,什么好吃什么。还整容了呢。闺女有能耐挣钱,娘家人都跟着沾光。什么没了?有钱就有人管你。就别说是娘家人啦,就是请保姆也可以请仨呀。记住了:有钱能使鬼推磨。


贤惠151688966


孩子出国定居,基本上不会回来,由于文化及生活习惯,语言等原因,父母一般不愿意随子女移居国外,因此日常生活中子女根本无法照顾到父母,只能通过电话沟通,一年或几年回家一次,相当于没有,子女越有本事,离家越远,他不再属于你,而是属于社会。


知道份子


看到这问题,我最直接的反应就是:

其实,现实生活却是有些人哪怕孩子并没有出国留学更没有在国外定居,但是他们也一样感觉自己孩子“没有”了一样。

他们的孩子可能只是在国内的某个城市的某个地方工作,当然也有可能就在同一个城市的那一头,甚至于可能就在自己的家门口。

或者你会想说国内肯定比国外近吧,至少回家一趟不用漂洋过海,但是有些在国内的孩子一年也没回过一次家。

当然原因是各种各样的,可能因为工作忙,可能因为有了自己的小家,更可能因为他或她自己的另一半不让回你的家……总之,不能回家的理由各种各样,表面上也是成立的。

所以就算孩子在国内可能最多也是和父母偶尔打打电话,通通视频而已。

那么,既然只是打电话通视频,那在国内和国外有什么大的不同?都是一样的看得见摸不着!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说实在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让人有了借口,少了很多现实往来,因为想你了就和你通通视频就可以了,不用实地相见。

所以啊,我并不是想说他们不回家不好,年轻人有年轻人的难处,但是从这个角度看孩子在国内或国外都是一样的。一样的看得见摸不着!

当然你可能会说,他们不来看我们我们可以去看他们呀,是的,你说的没错,只是你想过没有:你想去看他,是你想而已;你有没有问过他:他想你去看他吗?他又方便让你过去看他吗?

真的现在的年轻人也有年轻人的不容易的。

现实其实就是这么悲催!

现实其实就是这么残酷!!

其实我们并没有那么重要!

起码我们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孩子大了独立了,能出国深造就出国深造,想在国外定居就定居,我们为人父母的该放手就放手!

不要怕失去孩子而阻挡他们成长的脚步。有些东西属于你的永远不会失去,不属于你的就算捆绑在身边都没用。

因为心里有父母的孩子不管他是不是身在国外,他们也会想尽各种办法来当好你的孩子,你们的心是想通的。这个时候你就是“有”孩子的呀!不管在哪里,你都是有孩子的!

因为心里本来就没有父母的孩子就算是就住在家门口甚至是住隔壁或者是就住在一起,现实生活里没有一点距离,但是他们对你根本就是不管不顾,这时候你能感觉到“有”孩子吗?或者,会不会在某个时刻,你宁愿他是在国外呢?不管是不是在身边,你都是“没有”孩子的!

所以我想说想开些,孩子大了就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我们当父母的就看着就好,哪怕是隔着手机屏幕看着就好。

听着、看着、陪着就好。

哪怕是隔着手机屏幕的听着、看着,我们也一样是在陪着孩子,我们一直都是“有”孩子。

或许你还会惊喜的发现:远的是距离,近的是心。

——我是吉格格。愿我的存在成为您的祝福!


吉格格来了


这样说这么想也是不对的。

谁都希望自己的儿子有出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底下父母共同的心愿,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有出息,都希望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成为对国家对人类有益的人。

天底下的父母也都为子女的进步为自己养了有出息的儿女而感到高兴,感到自豪。没有谁为孩子学习成绩差感到高兴。

既然如此,就不应该后悔,应该为自己为国家为全人类培养了有用人才感到自豪,感到欣慰。由于孩子的成功,父母也成了功臣。

有国才有家啊?一方面,出国的也有回国的。譬如杨振宁,譬如钱学森,华罗庚等等,数不胜数。

就是没回国,把父母亲兄弟姐妹们接到外国去生活的也很多。这不是孝吗?

另一个方面,守在身边的不孝敬父母的也有,甚至虐待父母亲的也有。

眼界要放宽一点啊?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