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引发关于水产养殖的思考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新冠””或多或少的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和养殖进度,我们在积极应对“新冠”的同时我又不禁在想,这次的“新冠”是否和水产养殖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呢?就南美白对虾来讲,从三个方面进行简单分析:

1.源头:“新冠”的携带者是野生动物,如果按照当时情况分析的话,那位“尝鲜”的男子应该也不知道他吃的BF身上就携带“新冠”病毒吧,就在不知不觉中把病毒吃进了嘴里,看似在平常不过的小事造成了近3万人的感染,后果和损失让人扼腕

同样,我们在养殖过程中要尽量阻断和隔离有可能造成病害和损失的因素,指标不合格(pH、亚硝酸盐超标、枝角类、原生动物超标等)的外源水不进或经过处理后再进入池塘,选用种苗时也要通过种苗的游动状态、体态特征、整体规格等等进行选择,不选用携带病原体的种苗。

2.预防:“新冠”的传染能力相当之强,直接和间接接触都有可能被传染,我们阻断“新冠”病毒的方式大致为阻断和隔离,即控制人后流动及阻断确诊人群和待确诊人群。相比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水产养殖是一个精细活儿,水体本身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和改善能力,养殖动物的体质也有一定的耐受能力,两者相互依存,一旦超过它们自身的调节能力,系统崩溃,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所以,我们需要在养殖前期进行精密的规划,包括:选址,进排水口的位置、增氧机和水车的配置数量和功率,池塘的清淤、晾晒等等,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小事”也在极大影响着我们养殖成功的几率。


3.应对方案:截止目前为止,全国“新冠”确诊病例还是在持续的升高,但令人庆幸的是,在我们国家强大的医疗技术团队攻克下,“新冠”死亡率得到了极好的控制,在确诊病例不断持续升高的同时,我又在思考,如果在疫情发生的同时,我们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自主做出有效的隔离,减少外出、外出戴口罩、不聚会等方法,这样是不是也会为国家节省下来更多的物资和人力去到更多已经确诊的地区解决更加重要的问题。讲到这里,想到前两天看到的一篇文章。

“新冠”引发关于水产养殖的思考

“新冠”引发关于水产养殖的思考

在上面的图片当中写到的分别是全国、湖北和武汉的“新冠”病死率,其病死率都在2%以上,而在浙江,未出现1例死亡,这背后的原因肯定有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点在图片中可以看到,1月23日浙江人民响应下达,24小时排查和隔离到户,动作之快之有效合理与其零致死率想必有很大关系吧。

而在我们的养殖中,在发生病害时如果也可以做到及时和有效的止损措施,我觉得也是很必要的。问题在于,各位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侥幸心理,拿2019年的暴雨来讲,和大家一样,我们谁也没有想到那场暴雨会那么突然和剧烈,很多池塘的对虾因为暴雨要么流失要么死亡,试想如果在暴雨之前能够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及时的把虾池的虾及时的出完,转换为实在经济价值,是不是损失也会降低不少。

这三点除外,“新冠”的数据分析和总结也是值得引入到我们水产当中的,数据监控系统的价值在于可以帮助我们制定正确的方案对症下药提前防范,从而避免出现问题以后病急乱投医。我们通过数据指导提前对水环境进行调控,让几项关键水质指标能持续保持平衡稳定,达到真正的水平衡和营养平衡,这也是我们智慧渔业所倡导的,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水平衡+营养平衡”。

透过“新冠”、禽流感、非洲猪瘟、汶川地震、非典等等一系列的灾害,我们不难看出,对于利与害、强与弱之间有绝对的平衡关系,就像草原上不能没有狼,我们体内不能没有白细胞一样,在水产养殖当中,我们能做的就是追求这种平衡转态,细菌杀不灭,纤毛虫杀不绝,只要它们能不影响我们的正常养殖,能够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我们没有必要将它们一网打尽。所谓“水平衡”,说到根本就是在水质平衡和营养平衡两个方面追求一个能够使养殖动物在最舒适的环境下快速生长为高品质水产品,最科学得提高养殖效益。在当今的社会潮流当中,智慧渔业所运用的数据分析和倡导的水平衡也一定是水产养殖行业所发展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