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福州史上最美的女人,她是人间四月天

她是福州史上最美的女人,她是人间四月天

在福州,整个春天,朋友圈都花影灼灼。

森林公园里的桃花和樱花开后,城外的梅花、李花、梨花,城里的蔷薇、杜鹃、海棠也相继绽放,最美的还是西禅寺边的羊蹄甲,开红了整整一条工业路。

半城的人涌向城外踏青寻春,半城人的前去三坊七巷凭吊。花香迷漫的杨桥东路17号是林觉民和冰心的故居,修葺一新的老厝里三角梅倚窗竞放,红的似火,白的如雪。

三角梅似乎不是花,来这里游览的人们也多不在意花开花落,他们是来寻找一代才女的踪迹。

那个才女不是谢婉莹,而是林徽因。

没错,就是那个让徐志摩意乱情迷,让金岳霖一生守候,让梁思成义无反顾的林徵因。她曾经在这座老厝里住过,当时,她的叔叔林觉民是这老厝的主人。

怀念林徽因的并不止民国时期的三位才子,直到今天,每年四月,各种纪念她的文字都会随处可见。

今年4月11日,甚至远隔重洋的《纽约时报》,也以“旧”讣闻的形式发文悼念她,介绍她的一生以及她与丈夫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方面的贡献。

从出生到去世,她仅仅活了51年。她轻轻的来,也轻轻的走,没有带走一片云彩,但她却用她的美、她的情、她的才、她的义,以及她活的明白的样子,活在了几代人的心里。

她走于1955年4月1日,一生守候她的金岳霖悼念她说: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这正是她一生的写照。

她是福州史上最美的女人,她是人间四月天

01

林徽因是一个美丽的女子。

她的美,在于干净,在于她的一尘不染,犹如一朵盛开于黑白世界之中的白莲花,没有半点尘世的浮华。与泰戈尔合照时,她一身禅意的衣服,古典而又时尚,优雅却又质朴,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东方美人特有的清新与阴柔。

一位美国女子形容林徽因,说她是一件精美的瓷器。

梁思成的继弦林洙说:我承认一个人瘦到她那样很难说是美人,但是即使到现在我仍然认为,她是我一生中所见到的最美丽、最有风度的女子。

就连与她有过芥蒂的冰心也说:“林徽因俏,陆小曼不俏。”

林徽因的美丽,在于她一生对美的专注与追寻。

早年在美国求学时,她每次与梁思成相见,都要精心打扮,对面容、发式、衣袜,哪处都不肯草率,经常要让对方等上二三十分钟。

婚后条件艰苦时,林徽因依然爱美。在逃难西部的火车上,虱子咬得不行,她始终不把手伸进衣服里抓,硬是让全身上下被咬得遍是大大小小的红包。

抗战颠沛流离中,她在租住的房子里,不忘给家里的陶制土罐插上大把野花,营造出了一个“欣欣然”的居所。

曾经在福州呆过两年的郁达夫赞美福州女子说:

“眼睛个个是灵敏深黑的,鼻梁个个是细长高突的,皮肤个个是柔嫩雪白的。”

这些溢美之词,用来形容林徽因一点也都不为过。


02

林徽因是一个情暖天下的女子。

1920年,24岁的徐志摩和16岁的林徽因在伦敦相遇了。才子和佳人相见,彼此都全身一震。

徐志摩说,也许照着了什么奇异的月色,他的心被晕染了个干净。

林徽因说:“志摩认真的诗情,绝不含有丝毫矫伪,他那种痴,那种孩子似的天真实能令人惊讶。”

这段在康桥柳树下发生的恋情,如夕阳下闪着金波的潺潺流水,激起了两个人心中的文学与诗歌。

在许多人眼里,徐志摩是一个花心的情痴,林徽因此时却犹如一个懵懂少女,对这段爱情多抱不屑甚至鄙夷,可事实上,双方对待这段爱情的真,以及双方被爱情激发出来的才,都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美。

徐志摩后来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写道:“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说也可怜,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

多年以后,徐志摩在赴北平听林徽因讲座的途中飞机失事,殒命白马山,林徽因央求梁思成到现场参加追悼会并捡回一块失事飞机的残骸,一直挂在卧室的墙上。

许多人叹服梁思成心胸宽阔,其实这事正如梁思成自己所说的:“徽因若不重情,反倒不值得我爱了。”

林徽因对徐志摩一生深情,但她离开徐志摩也是因为根植于她内心深处的道德情感。

她是福州史上最美的女人,她是人间四月天

1921年3月,徐志摩的发妻张幼仪来到伦敦,她发现徐志摩与林徽因的爱情故事后,十分无奈,只能用一双哀怨、绝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定定地望着林徽因。

始料未及的林徽因心灵颤抖了,她选择一个人离开英国回到故乡。她决绝地没有去向徐志摩告别,只是给他留了一封信:

“志摩,我理解您对真正爱情幸福的追求,这原也无可厚非。我但恳求您理解我对幼仪悲苦的理解。她待您委实是好的,您说过这不是真正的爱情,但获得了这种真切的情分,志摩,您已经大大有福了……”

这种知止,是女人对女人的一种情份,但却不是一般女人可以做到的。

1928年3月,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渥太华结婚了,梁思成问林徽因:“为什么选择我?”

林徽因回答说:“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

后来抗战爆发,他们举家逃难西迁,经历了人生中未曾有过的苦难。

梁思成是个书呆子,生活的重担便落在了林徽因身上,她从千金小姐变成了糟糠妻。

她在租到的两间屋子里烹调,课子,洗衣,铺床,每日如在走马灯中过去;她在菜籽油灯的微光下,缝着孩子的布鞋,买便宜的粗食回家煮,过着他们父辈少年时期的粗简生活。

有一次梁思成把皮尺丢了,那可是他测量古建筑的必需工具,他整天愁眉不展,沉默不语。

林徽因一个人跑去昆明黑市,用23元法币买了一条皮尺给他,那时她在云南大学教书,一个月的工资才40元法币。


03

林徽因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女人。

她自小就是阅读广泛,六岁开始代祖父给父亲写信。七岁时,父亲给她写信说:

“春深风候正暖,庭花丁香开过,牡丹本亦有两三葩向人作态,惜儿未来耳……”

七岁便能读懂父亲这般字句的书信,可见林徽因的文学功底有多深厚。

后来,她在文学方面的确取得了重大成果,一生著述甚多,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代表作有《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林徽因诗集》等等。

她还擅长书法和绘画,为她未来的建筑师之路,铺就好良好的基础。

她最大的成就还是在建筑学方面。

她与梁思成一起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成了解放后国家确定的《全国文物保护目录》的蓝本。

她协助梁思成一起完成了巨著“中国建筑史”,梁思成说:“我的文章都是林先生润笔过的。”

新中国成立后,她参与了三件大事。第一件是参与设计国徽第二件是抢救景泰蓝工艺;第三件是参与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朱自煊说:

“现在的人提到林徽因,不是把她看成美女就是把她看成才女。实际上,我认为,她更主要的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学家。”

她是福州史上最美的女人,她是人间四月天

04

林徽因是一个性情刚烈的女人。

她说:“许多人都做了岁月的奴,忘记自己当初想要追求的是什么。”

她的一生,一直没有忘记她的追求。

1932年,日本占领东三省。有日本学者断言:“中国没有唐代古建筑。”

林徽因闻言发怒:“我就要去找出来,省得他们目中无人以为中国好欺侮。”她和梁思成一起,开始了中国古建筑考察路。

1937年夏天,在他们山西豆村发现一座宏宇殿宇,这座殿宇就是现在著名的佛光寺。两人发现一处悬梁上写着“功德主故左军中尉王”——这是唐代的建筑!

林徽因高兴得手舞足蹈。

1953年5月,由于种种原因,北京开始酝酿拆除牌楼,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蔓延。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被毁于一旦,梁思成夫妇进行了最大可能的努力,甚至与有关负责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面对有关负责人的言论,梁思成无奈地被气得当场失声痛哭。目睹明清古城被拆,林徽因与梁思成抚砖痛哭。

有一次,在文化部举办的文物界知名人士欧美同学聚餐会上,林徽因与一位主要负责人发生了面对面的冲突。她指着对方的鼻子大声谴责:

“你们真把古董给拆了,将来要后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

这真需要勇气。但在真理和追求面前,林徽因无所畏惧。

她的朋友费慰梅感叹:“原本你是那样的温柔。”

林徽因笑着说:“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的坚强。”

1944年,日军占领贵州都匀。儿子梁从诫问林徽因:“日本人要是打进四川,你们怎么办?”

林徽因淡淡说:“中国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

梁从诫回忆说:“我被母亲的凛然之气震动了。第一次忽然觉得她好像不再是妈妈,而是变成了另外一个别人。”

她的刚烈,透着福州女子的豪气。

她是福州史上最美的女人,她是人间四月天

05

林徽因是一个活得明白的女人。

她处理事业、爱情的智慧,折射出她的通透与成熟。

漂亮的女人,年轻时面临的选择诸多,但有些人却在纷杂面前乱了人生的分寸。

张爱玲的才华不输任何女子,陆小曼的容颜不亚多数女子,但她们都没有活出林徽因的境界。很大的原因在于林徽因比她们都活得明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梁思成不及徐志摩多才,没有岳 霖伟岸,但他却有女人想要的现世的安稳。

林徽因最终选择了踏实可靠。

同时,她又能妥善地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

有人说,林徽因在心里建造不同的抽屉,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置与存放了爱情、友谊和社交,让自己的心变得整洁、豁达和富有。

所以,她对梁思成执着,对徐志摩果断,对金岳霖尊重。

她既重情义,但又有原则分寸。

这正如林清弦说的:“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她读过的书。”

她是福州史上最美的女人,她是人间四月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