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如果按照10亿人30天不上班来计算,大概要损失多少钱?

消防安装小虎


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企业的复工时间都往后推,甚至有很多地方出台政策要求企业不能提前复工,有些地方要求企业必须等到2月17号之后才能正常复工。

看到这种情况,有些网友可能会有疑问了,假如全国所有人一个月都不上班,那会造成多大损失呢?

目前我国的劳动力人口大概有8亿人左右,如果所有的人一个月都不上班,其造成的损失是比较大的,这种损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工资收入损失。

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62029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39589元,商业、服务业人员平均工资44277元,如果把农村就业人口也计算在内,全国的人均工资大概在3500块钱左右。

如果按照8亿劳动力人口计算,那么一个月的工资就达到2.8万亿左右,就算很多企业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支付生活费,潜在的工资损失也达到1.5万亿左右。

第二、GDP损失。

2019年我国的GDP总量接近100万亿,平均到每个月就是8.3万亿左右,如果全国所有的企业都不是上班,那么一个月潜在的GDP损失就达到8.3万亿,这个损失相对是比较大的。

第三、财政收入损失。

2019年我国的财政总收入达到19万亿,平均到每个月的财政收入就是1.58万亿,这意味着如果全国所有的企业一个月都不上班,潜在的财政损失就是1.58万亿左右。

当然,假如全国真的一个月不上班,潜在的损失不仅仅是上面我们所列出的一个月工资、GDP、财政收入损失这么简单,更重要的影响是后续的影响。

因为按照目前大部分企业的现金储备来看,很多企业都只能支撑1~2个月,如果全国连续一个月不上班,企业没有收入来源,很多企业的现金储备都会用光,到时企业还会面临债务到期,员工工资无法支付等情况,这样一来说不定很多企业就倒下了,而一旦企业倒下之后,后续的影响对于经济或者就业等各方面来说其潜在的损失是很难估量的。

不过按照目前发展趋势来看,全国不可能所有人都一个月不上班,现在很多企业已经正常复工,部分企业的生产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而且国家发改委已经明确发话了,严格制止以设置审批条件、提高开复工门槛等简单粗暴的方式限制企业复工复产的做法。


贷款教授


目前中国的就业人员是七亿多,所以不可能有十亿人上班,这场疫情给中国经济造成的损失,按照1%来计算,至少损失也要超过9000亿。

大家好,我是财经评论员思之想之,疫情期间,如果按照十亿人30天不上班来计算,大概要损失多少钱?

首先要明确一个数据,来自人社部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就业人员队伍大约是七亿多,所以达不到十亿人。

而且也不可能说全部就业人员停止上班一个月,春节假期从2月2号结束,不可能说到3月2号还不上班。

从2月10号开始,各地已经陆续复工了,而且在疫情期间,一些承担社会保障任务的企业还是继续工作的。

而且疫情并不是对所有行业都造成损失,影响比较大的,还是旅游、住宿、餐饮、交通等行业。

所以要想计算疫情造成的损失,不是按照这个算法来计算的。

按照终南山的预计,疫情将在二月中下旬达到峰值,有望在四月份前结束。

而要计算损失,一般来说都是会预计会造成GDP减少多少,2019年全国GDP总量为990865亿元,接近100万亿元。

按照目前主流的经济学家的预计,此次疫情会影响GDP都是在预计1%以内。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对媒体表示,在当前严密的防范措施下,此次肺炎疫情持续时间预计更短, 如果加上互联网线上经济的强劲增长,预计此次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大约在0.2%-0.4%之间。

我们就按照影响1%来计算,那么也会造成大约9900多亿的损失。

这笔钱是巨大的,按照七亿人来计算的话,平均到每个人的话,损失1414元。

这场疫情给中国带来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非常惨痛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简直是无法估量,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会肯定会跌破6%,因为2019年四季度的GDP只有6%。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也说了,疫情会对一季度GDP增速造成扰动,也就是会造成经济进一步放缓。

不过长期来看,按照非典的经验,一季度GDP增速回落,但疫情结束之后,二季度GDP就会大幅回升。

因为会有一个中国经济的补偿性的恢复,被迫停止的消费会出现恢复性的大幅增长,从而带动经济企稳回升。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们要保持信心。

更多财经问题关注思之想之。


思之想之


疫情期间,刚好又是春节,损失最直接且最严重的莫过于旅游业了,

根据官方报道,2019年春节旅游收入是5100亿元,而2018春节旅游收入是4750亿元、2017春节收入是4233亿元,按照逐年大约500亿的增幅,2020年春节旅游收入应该是5600亿,这是最直接的损失了。

2002年年底,广东发现首例非典,爆发期在次年的3月到5月,非典持续了将近7个月,根据统计局的报告,

2003年我国GDP总量为13.74万亿元,经济增速为10%,而非典给我国造成经济损失高达933亿元,当时旅游业、餐饮业、交通业以及实体行业受到的影响是比较严重的,

按照非典是的损失比例,2019年全国生产总值接近一百万亿,那么此次损失预计将近6800亿的损失,

但是当时的服务业只占到了总体的40%;今天我国的服务业占比早已突破了60%;因此损失肯定远远超过6800亿元。

2020年第一季度注定是要损失的了,2019年全国生产总值接近一百万亿,每季度就是25万亿,实在不敢想象。

按照题主说的30天不上班,按照去年的全国生产总值,那一个月国家的将损失超过8万亿。但是经济不是这样简单算的,比如我跟你一样,工作一个月得100块,现在你病了,不能工作,那你需要拿100块去看病,那么你的收入是-100,而我不用,我正常工作,我是+100,我和你的差距就是200块了。所以,一个月国家经济损失实则超过18万亿。

最后,非典过后,中国经济很快恢复往日增速水平,企业也恢复了正常运转。我相信这次也将会是一样!


欢迎关注@公叔荣 前五百强职业经理,能跑马拉松,可阅百本书,说有趣的史,做有用的事

公叔荣


按下表中国2019年产值为134572.67亿美元,今日汇率为6.9759,则为938765.4887亿人民币,按365天计算,大约每天损失2572亿,但肯定会比这个小。



热点追踪股往经来


根据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我国现有人口刚刚超过14亿,按照这个数据,我国劳动人口不会达到10亿人,估计应该在8.5亿左右。

题目中说10亿人30天不上班,那就等于全国人民全部放假一个月,所有生产都停止,不创造任何价值,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再一种理解就是14亿人,按10亿人的比例不上班,相当于70%的人休假。30%的人坚持上班,这样社会生产会继续运行,对经济的影响比较明显。

如果按照第1种情况,我们可以假设,国民生产总值在一个月内不增长,2019年我国GDP大约在100万亿左右,每个月相当于8.3万亿,如果全部停产,损失就在8.3万亿。


当然这种算法是不科学的,因为即便全部停产,老百姓仍然会消费,这30天里大家仍然有衣食住行开支,所以GDP不可能为零。

如果按照第2种情况,有70%的人,休假30天,30%的人坚持上班,这种情况对经济的影响比较有限,就像我们春节期间,大部分人放假在家,少量人处于值守状态。

这种情况,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基本停止,第三产业仍然继续运转,这种情况下损失多少钱呢?我们来看一下。

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在国内经济生产总值中,我国第一产业占比为7%左右,第二产业占比为41%左右,第三产业占比为52%左右,按这个比例算下来,损失应该在4万亿左右。

所以,大部分人宅在家里,一个月的损失大约为4万亿,结合当前的疫情,为了防止病毒传播,大家宅在家里后,第三产业也会受到影响,这种状态持续30天,我们的损失应该在6万亿左右。

6万亿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经济倒退一年,老百姓的生活将受到实质性影响,因此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尽可能陆续开工,逐步恢复产能。


互金直通车


10亿人30天不上班,按照一个月工资3000元计算,那么就是要损失3万亿。按照最新公布的2019年GDP总额990865亿元计算,我们的GDP损失将有3.2%。听起来非常可怕吧。

但实际上,对于经济的影响并不可能这么大。

首先,我国的劳动力没有10亿人。根据2018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末全国实现就业77586万人,由于我国迅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实现就业的人数应该会逐渐减少。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2011年的时候达到峰值9.25亿人,以后逐渐减少,2018年末是89729万人。更何况15~59岁之间的劳动力,还有大批未就业的学生,他们都是没有劳动收入的。

第二,并不是所有人都不工作。大过年的,我们该看到了,政府工作人员从大年初一就开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医务人员也紧急启动起来,全面进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医疗器械的厂商也积极行动起来,组织职工迅速开始加班生产口罩等防护用品。另外,还有维护民生的超市、供水、供电等行业都是没有停止工作的,而且更加繁忙。

第三,不工作也有工资。疫情防控是特殊时期,如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被隔离的人员,有工作单位的单位不得停止其隔离期间的工资报酬。因病治病的,单位要发放病假工资。休带薪年休假的,应当按照在职支付工资待遇。企业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应当按照约定支付工资。很多情况下,停工停产,人们的工资待遇并不一定会损失的。

国家会通过减税降费、社会保险费返还减免缓缴等手段减轻企业的负担,尽量减少企业的破产。即使企业破产或者减员,用人单位也应当支付当月的工资,而且要支付经济补偿。对劳动者是有法律保障的,而且失业以后还可以领取失业金待遇。

第四,疫情过后,各种行业会有一定反弹。有一些我们在家里需要买的暂时不买,等到疫情过去再买的情况,都会促使疫情过后我们的GDP大幅上涨。比如说我在家里待的太闷了,特别想出去透一下气,等疫情结束之后出去旅旅游,这可能是很多人的想法。说实话,本来我是没有外出旅游的想法,可是在家里10多天,似乎参悟了人生,不要老是这么宅着,非常想出去旅旅游。旅游行业可能在5~6月份以后会复苏,并出现大幅反弹。

根据北大经济学院曹和平教授的预计,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的GDP也就四五千亿元,大约是0.4~0.5个百分点左右吧。

所以,大家不用恐慌,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不会特别大。经济跟我们的人类社会一样,都是有自我的修复性的,我国的发展态势并没有改变,会越来越好的。


暖心人社


首先,中国在正常上班日,也没有10亿那么多人上班,除掉退休人士、学生,就只剩10亿了,再去掉一些自由职业(不用出门上班)、农民无其他收入的、家庭主妇,再去掉那些军人还有公务员,都没有放假,工资也不是赚出来的,再去掉那些抗疫人员不放假的,估计也就7、8亿人了~


柒颗果子


在疫情期间,如果说按2019年公布的全国人均收入3万元来算。那么每个月我们每个人就挣2500元,如果说10亿人一个月的话,那么就是25000亿元,如此巨大的损失,问题的关键在这平均2500元的数目里。还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小李和小刘是住在同一楼层里的邻居。小李工资有100元,小刘工资有200元。如果说他们两个人同时损失100元的话,小李就身无分文,只能待在家里了,小刘可能还能有100块钱去超市买点生活用品。这种结果就是人均分配所造成的,有的数据根本不是结合实际情况,所以说对于低收入的人来说,大家损失的是救命钱,而有些人损失的只不过是利润的一小部分,所以我说疫情期间万众一心,赶紧让我们的经济繁荣起来我们的国家富强起来这才是当前最大的宏伟目标。

神州大地给了我们健康生活,也是我们安居乐业的幸福乐土。所以说我们期盼着国家早日把疫情消灭掉。让我们继续幸福快乐的生活,并把疫情损失挽救回来。


伊春美食美客


就举一个例子,旅游业每天损失178亿

全国目前也是部分刚需行业复工了,其他的都是停工状态


企业优化师


此次疫情冲击的省级行政区主要可分为五个层次,冲击最严重的第一个层次是湖北省;第二个层次是浙江、河南和广东,北京和上海从确诊病例来看属于第三层次,但由于是大型中心城市,受到返工潮影响较大,需防止二次传播,其防控严格程度和浙江、广东相近,可划入第二层次;第三层次是临近省份安徽、江西、湖南;第四个层次是天津、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江苏、福建、山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第五层次是目前确诊病例低于100人的省级行政区,有内蒙古、吉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以下我们以两种方式考虑有效工作日损失对各省级行政区部分企业产值或营业收入可能带来的影响。第一种是在各地延迟开工开业措施执行严格的情况下做出的预估。各地因所属层次差异采取有差别的复工时间,预计第五层次的省份在2月10日复工,损失7个工作日;第三、第四层面从2月17号开始实质性复工,损失12个工作日,第二层次基本上要等到二次传播隔离后再复工,预计要在2月24日才能完全复工,损失工作日为17个工作日。湖北预计要到3月中旬全国稳定后,到3月底才能解除封城,因此湖北估计要损失43个有效工作日。第二种是考虑除湖北外的其他省级行政区域的企业于2月10日复工,而湖北依然要等到3月底以后复工。2020年是闰年,有366天,除去115天的放假时间,工作日是251天。按以上两种方式可粗略计算出不同区域部分企业产值或营收所受到的损失,然后以各地区2019年GDP在全国GDP中的占比为权重可得到全国受到冲击的大致情况。当然,需要指出,我们假设企业不会在一季度和全年的其他时间加班,也存在春节过后一些企业的营业收入本来会较高而有些企业本身就会停产等情况,因此这是部分企业因停工所造成的产值或营收损失的估算。

如果各地区采取差别复工,最早复工的第五层次地区第一季度工作日损失率为11.7%,第四层次和第三层次损失率为20.0%,第二层次损失率为28.3%,而损失最严重的第一层次地区湖北省的工作日损失率为71.7%;全年工作日损失率,第五层次地区为2.79%,第四层次和第三层次为4.78%,第二层次为6.77%,第一层次的湖北为17.1%。全国加权后的第一季度损失率为24.4%,全年加权损失率为5.84%。如果除湖北外的其他省级行政区在2月10日全面复工,则湖北省第一季度工作日损失率仍为71.7%,其他省级行政区为11.7%;全年工作日损失率,湖北省为17.1%,其他省级行政区为2.79%。全国加权后的第一季度损失率为14.46%,全年加权损失率为3.46%。

按照以上估算可以看出,在各地区分层次实行差别复工的情况下,全国受疫情影响企业的产值或营收一季度损失平均约为24.0%,全年损失约5.8%;如果湖北省3月底后复工,而其他省级行政区在2月10日全面复工,全国受疫情影响企业的产值或营收一季度平均损失大约14.5%,全年损失近3.5%。受损失最为严重的湖北省,一季度部分企业产值或营收损失率可能超过70%,全年损失率约为17%。

与SARS疫情爆发时期相比,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表现为服务业占比上升,制造业和农林牧渔业占比下降等特征,2018年服务业占比为53.5%,较SARS疫情爆发前一年的2002年提高超过11个百分点,预计2019年会进一步提升;中国的人均GDP比SARS疫情时期实际增长了2.8倍,经济也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虽然,中国大陆当前的服务业占比和人均GDP与SARS疫情时期的中国香港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不管是经济结构还是人均GDP都出现向发达经济体收敛的趋势。

实际上,毗邻SARS始发地广东的香港是当时除中国大陆以外,受感染和病死人数最多的地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截止2003年8月7日,中国内地累计病例5327例,死亡349例;中国香港累计病例1755例,死亡300例。在SARS疫情爆发的2003年二季度,中国香港经济同比增速降到了-0.6,较前一季度大幅下降了4.5百分点,环比增速则由-0.1下降到-2.4;在疫情解除后的第三季度,香港经济同比增速迅速恢复到4.0%,高于一季度3.9%的水平,并且第四季度和随后年份强劲反弹,形成2004第四季度增长12.1%的峰值,环比增速则冲高到6.1%,形成阶段性峰值,并在随后的季度中稳定在1.9%左右。

在讨论中国经济增速变化时,学者们往往较为关注中国服务业占比的提升对经济增速的影响,与SARS爆发时期相比,当前中国经济中服务业的占比已经提高超过11个百分点。与制造业不同,服务业往往存在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的特点,在疫情防控时期,服务业需求被抑制,因此服务业增速会出现快速下滑,只要部分服务需要可以延迟,则服务业增速在疫情过后就会迅速反弹,因此相对于制造业来说,受疫情冲击的服务业可能会表现出“大落大起”的特征,而疫情可能很难冲击农、林、牧、渔等与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相关的行业。从SARS疫情对中国香港各产业的影响大致可以看出以上特征。

在服务业内部,各行业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比如,金融和保险业在疫情防控期间可能受到较小的冲击,疫情解除后因对受影响企业提供保险等金融服务而快速增长,而住宿、餐饮业和物流仓储等行业受疫情影响的程度较大,由于存在一定的延迟效应,疫情解除后则会快速反弹,而地产及商用服务所受冲击会相对较小。从SARS疫情对中国香港服务业内部各产业的影响大致可以看出以上特征。

同时,在疫情冲击下,一些行业的失业率可能快速增加,在SARS疫情冲击下,中国香港的失业率从2003年3月开始快速攀升,当年6月失业率一度达到8.5%;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失业率又开始下降,2003年12月基本恢复到疫情爆发初期的水平。分行业来看,金融服务业和旅游业就业人数2003年分别较上年降低了4.6%和1.7%。

如果疫情如大多数医学专家所估计的那样在2月底之前得到有效控制,则3月份各项生产和商业活动能够陆续展开,全国的资金流、物流、人流能够顺利流动,整个严密防控措施的持续时间与SARS时期将大体相当,那么中国2020年一季度GDP增速下滑幅度将大概率高于2003年二季度中国GDP增速较前一季度下跌18.0%的幅度,即中国经济2020年一季度同比增速将低于4.9%。

❑对中小企业的冲击

近期清华大学朱武祥教授团队完成了一项对北京、江苏、广东等地的1241家中小企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情况及诉求的问卷调查。从行业分布看,高科技企业占18.53%,零售服务业占17.65%,餐饮住宿娱乐及文化旅游占16.68%,加工业占13.94%,物流运输批发贸易业占7.57%。从员工分布看,64.63%的企业员工人数不超过50人,50~100人的企业占14.42%,100~500人的企业占13.54%。员工人数在500人以内的企业合计占92.59%。从2019年营业收入看,75.5%的企业2019年营业收入在5000万元以下,9.59%的企业营业收入在5000~9999万元。营收1亿元以下的企业合计占比85.09%,营业收入不超过6亿元的企业占98.09%。说明参与问卷调查的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

调查结果显示,受疫情影响,58.1%的企业营业收入2020年将下降20%以上。从维持企业生存的现金流来看,34.65%的企业账上现金余额仅能维持1个月,能维持2个月的有33.04%,3个月的为17.97%。账上现金仅能维持两个月以内的企业合计超过六成,按目前的疫情发展情况,账上现金仅能维持1个月的企业,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救助将很可能倒闭。从疫情期间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主要支出压力来看,员工工资和五险一金占61%,租金占15.79%,说明多数中小企业员工薪资和五险一金是成本支出的大头,其次是租金;偿还贷款的占13.3%。在受疫情影响企业停工而一些成本照常支付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确实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