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當前,你對企業分批覆工有什麼建議?

好心情九堡


目前疫情還未得到完全的控制,對正常復工帶來不便,而對於企業分批覆工在最有效的方式,在具體的復工過程中,仍然需要保持警惕。


首批覆工人數不要太多

我所在的企業就是分批覆工,首批覆工僅10%的員工,這個比例可以讓我們瞭解,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復工,這樣可以很好的去控制人與人的接觸,同時人少的情況下公司防護措施的難度會更小一些,首批覆工的人員主要以無法遠程開展工作的崗位。


加強公共區域防護措施

復工後,對於辦公區的消毒要定時開展,並對於辦公區可以隔離的位置進行適度隔離,減少聚集的情況產生。


對未復工員工的監測

對於已經復工的員工做好必要的防護措施,但是對於未復工的員工,同樣需要進行定時監測跟蹤,實時掌握員工情況,有利於在分批覆工的過程中,合理安排復工的員工。


林大叔日記


企業開工復工,得向當地部門申請,獲得復工資質後才能通知員工上班。針對題主這個問題,個人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企業復工前準備

1. 成立專門防疫小組 組建防疫團隊,出臺防疫機制,隨時負責、監督職工工作期間的狀態,並隨時掌控每位職工的身體動態。

2. 提前摸底 對每位職工的身體狀況、出行地址進行排查摸底,同時要求省外人員自行在家隔離半月且身體正常後方可入職。

3. 防疫物資準備充足 口罩、手套、測溫器、消毒液等防疫物資供應充分,以滿足職工的基本需求。

4. 提前對公司周圍環境進行消毒處理,以保證職工工作環境的乾淨。

5. 宣傳、培訓到位 提供在線防疫培訓,加強防疫措施宣傳力度。比如,通過影片、視頻、課程、標語、橫幅等宣傳手段和宣傳媒介,宣貫防疫知識,以提升職工的防疫意識。

二、企業開工後

1. 保證執行力度 堅決執行防疫機制,不折不扣地實施防疫方案和舉措,對違背防疫規則的職工“零容忍”。

2. 減少會議次數 儘可能地減少聚集性的會議,儘量通過微信、電話、短信等方式溝通,來推進工作的正常開展,從而減少面對面、近距離接觸的機會。

3. 改變就餐方式 鼓勵職工自帶餐食。同時,公司食堂就餐一律採用一次性餐具,且採取分散、分批的就餐模式,不允許扎堆、聚集就餐。

4. 堅決杜絕扎堆、成群結隊的密集性娛樂方式,“管住腿”、“管住嘴”,不亂跑、不亂說。

5. 妥善處理 對使用過的防疫物資,不得隨意丟棄,應設立臨時堆放基地,並每天及時清理,同時進行消毒處理。

希望對你有幫助。


老鬼先生


企業能分批覆工再好不過,有出現疫情感染的地方推後,其它地區可以先復工,這樣會比較安全,把控好第一道和最後一道防線最為重要。

建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外來務工人員配合好廠裡防疫工作,出入檢測體溫和不定期檢測體溫。

第二:大到企業小到加工廠應該積極對廠裡宿舍,倉庫,生產車間進行定期消毒。

第三:企業和加工廠可以在各生產車間進行推廣加強防疫意識,每人一天免費分兩個口罩。

有一些不受影響地方適合提前出來工作,企業可以提供入廠前檢測體溫和幫助外來務工人員進行宿舍隔離14天,然後進入工作崗位,這樣對其它員工思想上的放心也對企業安全生產負責,做到出宿舍就戴口罩的習慣,共同做好公共衛生場合進行定期消毒。

有條件的企業可以讓安保人員負責出入口體溫測量工作,為下一批返潮做好準備。








情商分析師


疫情防控當前,我感覺企業分批覆工是非常正確的決定。

現在疫情依然很嚴峻,每天新增病例的數目觸目驚心,讓人看後很揪心。現在國家也在大力支持武漢疫情,全國人民也在馳援武漢,只要武漢疫情有所突破,說明我們對抗疫情就會取得階段性成果,現在已經有疫苗在實驗中,說明速度還是很快的。國人也感覺有了希望。現在春節和元宵節已經過去,工廠按正常時間的話早應該開工了,可是疫情當前,人員又不能過於密集,感覺分批覆工的方式既滿足了一些企業工作的要求,又減少了疫情的傳播,同時一旦有疫情,也便於控制。雖然說有一些沒開工或者開工晚的企業有點損失,但是總比企業都開工的時候,疫情萬一蔓延,不能在可控範圍以內要強很多。


陳慶亮


疫情防控當前,你對企業分批覆工有什麼建議?

出門穿啥更安全?

病毒通過飛沫傳播,並不是單獨在空氣中,其可能在任何材質的衣物上停留,雙手勿接觸口鼻眼等、回家及時洗手、脫下的外套做好通風,比材質選擇更重要。在普通家居、出行生活中,不必考慮衣物材質和靜電問題對病毒吸附的影響,舒適為主。

上班路上要注意啥?

步行和自己開車是兩種相對可以避開密集人群的方式,但私家車要做好通風換氣,上車時開窗通風,及時用消毒劑或消毒溼巾對方向盤、車門把手、車內相關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此外,地鐵、公交等,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1、一定要記得戴口罩。

2、及時手消毒也非常重要。

3、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儘量少交談、不吃東西。

公司微波爐會不會傳染病毒?

用微波爐熱飯時,微波爐裡的高溫本身具有殺細菌、殺病毒的作用,所以熱飯本身不會導致病毒傳染。但需要注意的是,微波爐的把手或按鈕是有可能存在病毒的,這樣頻繁的反覆使用,會存在一定的交叉感染風險。為減少這種可能性,建議大家要注意這些:

1、做好微波爐的基礎清潔、消毒工作。

2、及時進行手消毒。

3、用一次性紙巾包著手指隔著按,用完即丟。

收快遞、取外賣有沒有危險?

這首先要看快遞、外賣的包裝是否存在破損和汙染。如果沒有,那即使快遞、外賣曾被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的人碰過,那收快遞、取外賣時感染病毒的可能性也極低。與外賣小哥和快遞員接觸前,佩戴好口罩,去掉包裝後及時洗手,再接觸口鼻、眼睛。

在沒人的地方要不要戴口罩?

如果個人獨處,或是在比較空曠不存在人員近距離接觸的情況下,也可以不戴口罩,因為這個病毒是通過近距離接觸,飛沫傳播的,如果沒有這種情形,感染風險是很低的。

要不要忙裡偷閒搞鍛鍊?

人群是普遍易感的,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所有人都一樣,都沒有防禦這個病毒的能力。但是,如果人的狀態好,免疫力好,即使感染了病毒,也相對更容易被機體清除掉,也就是我們說的自愈。所以,咱們平時養成好的生活習慣,適當鍛鍊還是有一定好處的,不過特殊時期,還是要謹記少出門、不扎堆,在家裡適當動動吧!

下班回家該怎麼辦?

下班回到家,一般情況下,用肥皂和流動水,按照六步洗手或七部洗手法,洗手15秒以上,就能有效去除手部汙染,衣物做到勤換勤洗即可。


bili洋蔥


疫情防控當前,大家做的都是不錯的。現在形式還是非常嚴峻的,傳染程度居高不下。我不建議企業分批覆工,如果真的復工,還要看企業的自身情況。
新冠狀病毒,潛伏時間長,並不是單純的測量體溫就能檢測出來的。如有的企業,工人眾多,就無法保證大家的健康安全。


企業復工,要看是否有隔離人員的能力,不能讓工作人員自行隔離,因為就怕有人身體不適,瞞報是否接觸過有傳染病史的人員。對進廠人員,要進行隔離觀察,隔離期過後,仿可參加工作。所以,企業要具備封閉式管理的能力。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f5000f4a254912cef2\

我該叫什麼名字


各地各部門要全面貫徹落實“堅定信心,齊心協力,科學防控,精準施策”的要求,全力穩定疫情防控形勢,提振企業和社會信心,為企業恢復正常工作生產營造安全有序的外部環境.組織企業有序復工、防疫,做好疫情篩查、檢疫、監測、防控和工作人員工作的交通保障,對復工的企業加強防護用品供應和發放、疫情防控等方面的專業指導。要大力加強重點物資生產供應,充分挖掘潛力產能,確保提質擴產,確保城鄉運行,疫情防控,群眾日常生活需要..要儘快制定一些省級扶持受災企業的政策措施,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用好稅費減免政策,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和用工成本,多措並舉,幫助受災企業恢復生產。


憂鬱油膩大叔


首先要限制一類人員(異常人員,外來人員)。進入單位後,嚴格每的檢查制度,對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職工,立即安排上到專門的隔離場所。嚴格對外來人員管,對非疫區來的人,也要做信息登記,測量體溫等工作。疫情防控期間,一定不能麻痺大意!科學合理嚴格管控。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阿滿打工族


這個病毒防控最主要的原則就是隔離 分開 不接觸!

所以在各個環節都應該儘量避免接觸和靠近!每天都要帶口罩。有條件帶護目鏡!

1.衣食住行都要單獨進行,最好一人一個單獨工作崗位,一個生活房間包括吃飯 睡覺 衛生間等。

2.在企業上班必須滿15天才能和同事有接觸。

3.每天必須有人負責檢查體溫檢測.做好檔案記錄。

4.國家機關也要派遣兩個人員進駐企業監督。

5.配備口罩 醫用酒精等物質充足 ,每天監督統計用量。





黃田小吳


企業應將員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發放防護用品,定時消毒,積極為員工購買健康保險等。相關科技企業要嚴格把守網絡信息安全,為遠程復工人員提供一個安全可靠的工作環境。對於無法遠程復工的工業生產企業,必須嚴防把控廠區的防疫布控,增加人員身份和體溫檢查,避免在生產中的交叉感染現象。政府與工業園區管委會要與企業積極配合,幫助復產。相關事業單位和非營利性組織,在此疫情復工的非常時期,要做好復工生產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諮詢建議的工作。此次疫情有很多新情況,所以需要我們一邊復工,收集、整理復工企業出現的問題和遇到的困難。及時彙報,及時處理。一邊將前期的經驗和教訓及時轉化成下一個階段復工的規章和政策。實現積極、科學和有序的恢復生產。最後還要做好事故、典型經驗和突發問題等信息資料的留存、分類與整理。正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另外,相關的科研單位可以收集和整理一些在疫後恢復生產的國外案例文獻,提供給相關的決策和生產指導機構,從而豐富我們的決策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