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領導應該改變下教育政策,中小學不要再注重分數了,應該多實踐,你覺得呢?

無敵幸運星566


這個問題的本質是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理念的碰撞。看了一些回答,雙方都有大量的支持者,有思想前衛者對素質教育的大聲疾呼,更有抱殘守缺者對應試教育津津樂道,真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那麼,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教育,是社會各界都十分關心,並爭論不休的話題,有關部門也應該正面回應民眾的關切。

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理念霸佔著人們的思維,其影響的慣性仍然在不斷延伸。在改革開放之初,應試教育為國家批量生產了可觀的應用型人才,對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應試教育所帶來的弊端也逐漸顯現。且不說產生了多少高分低能的刷題機器。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國家產業升級的需要,應用型人才已經飽和,國家需要更多的創新型人才,而這些考試天才卻在高精尖領域因缺乏創新而遭遇上升的瓶頸,終其一生也鮮有建樹,在國際上更無一席之地。代表各領域國際最高成就的諾貝爾獎幾乎沒有中國人證明了這一點。是什麼限制或過早地扼殺了中國人的創新思維?讀到這裡也就不言自明瞭吧。

教育乃國之根本,關係國計民生。教育理念,政策及其改革方向必須適應並服從於整個國家的發展戰略而做出相應的調整和安排。素質教育應運而生。

我所理解的素質教育,也即題主呼籲的那樣注重實踐與應用,尊重學生差異化選擇和個性化要求,因材施教,讓孩子在各自的優勢領域有進步和發展的土壤和空間。從而達到人人成長,人人成才,人人成功的目的。改革以成績和升學率為唯一標尺的考評體系,大力發展特色教育,充分發揮高考選拔和指揮棒的作用,把學生導向最適合自己發展的領域。比如一個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卻在體育方面有明顯特長,我們不能以應試教育的理念給他貼上壞孩子的標籤,而扼殺他的個性化發展。在應試教育下,即使愛因斯坦也會被埋沒,曹源會因為經常拆解學校設備早早被勸退。

全國素質教育看北京,北京看四中。四中的模式在推廣過程中卻遇到水土不服的阻力。這說明素質教育在全國推廣的條件尚不具備。一些地方所謂素質教育的嘗試,也是為應付檢查而做的表面文章,不但無益,反而加大了教師和學生的負擔,實不可取。教育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有爭議,爭論甚至坎坷也是正常。而我們從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上似乎能看出寫端倪。

7月29日,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在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堅持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推動多樣化辦學,為不同性格稟賦學生提供更加適宜的教育……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拓寬實踐育人渠道,完善教育評價體系,樹立正確的教育政績觀……”。孫春蘭的講話,無疑給今後的教育改革指明瞭方向。


耕耘基層


教育的確需要改革了,死記硬背的知識,到實踐中卻運用不上,何必讓孩子擔擱青春?學習應多與社會接觸,與現實接軌,與時俱進!德孝必學,數學益智必學,科學實驗和創造必啟萌和引導!語文應注重口語交流和作文!體育必選一門,英語應適當選練口語交流或淡化!


劉然往返


現在中小學還重視分數嗎?孩子六年級,從一年級起學校很淡化分數,一二年級幾乎沒考過試,期末也不清楚孩子考了多少分,課外活動興趣班很多,都是學校組織的;提倡素質教育。到六年級快小升初依舊如此。從不排名,即使有測試也只知道自己的,最多全班互相問知道別人的。初中後面臨著排名、中考是需要看分數的。個人還覺得完全不重視也不行,小學一點不重視,初中怎麼一下子就能適應呢?


山水有清音0871


線教師瞭解教育實際狀況,未必懂教育規律。因為他們只是埋頭教育教學,而且僅僅依靠上級文件、指示或教材、教參、教輔,自己沒有深入研究,沒有去探尋教育教學規律,從而找到科學高效的教育教學方法。教育基本憑經驗,跟著感覺走:學生犯紀律,要不一頓批評,要麼請家長。教學是:備課搬教參,上課滿堂灌,佈置作業用教輔,沒有一點發現和創新。絕大部分一線教師教幾十年書沒有寫過一篇有個人見解的論文或發言稿,甚至沒有設計編制過一套練習題。小學、初中語文教師不會寫記敘文、說明文,高中語文教師不會寫議論文。這樣的教師能引導學探索事物規律掌握學習方法嗎?

專家可能瞭解教育教學規律,掌握一些方法,但是不瞭解當前教育實際狀況。比如語文教材主編溫儒敏就用考試來迫使學生閱讀和背誦很多古詩文,他只從需要出發,根本不考慮現在的學生是否能做到。現在的中學生要學語數外理化生史地政 ,每科都有無限多的書面作業需要完成,別說休息,連唾眠都嚴重不足,哪有時間和精力來讀背那些艱澀難懂的古詩文?而且用考試逼迫而不以激發興趣來讓學生讀背,本身就違背教育規律。這樣的專家教授只能被稱為叫瘦。


梅珊


如果是真正改革?我認為中國人讀中國書,主科應該是數,理,語,I化為主攻課程,其餘為輔學科目,為什麼呢?我的觀點是數學是科學建設的計算數據,物理是製造機器的主要製圖學識,語文是文化交流的天橋,化學是國防不可缺少的知識,中國科學要發達?請著重於數,語,物,化。


征服世界統天下1688


分數決定一切!最後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跟父母溝通差!不理解親人朋友!偏執!導致一些叛逆現象!對一些事物的看法停留在他認知的範圍!不接受別人的意見和建議!以為社會很好!以為可以靠自己可以得到想要的!應該走出校園實踐歷練人!懂得生活的不易!知道父母的艱辛!錢來之不易!生活、學習是多麼的重要!勝過千言萬語!


慕雲若兮


應試教育,中小學教學大綱教材內容過多過深造成學生負擔過重,嚴重的挫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形成普遍的厭學情緒,削弱了學生求知慾望。同時也放鬆了德育體育美育及勞動教育的全面培養。教育政策必須從大學考試指揮棒一考定終生突破進行改革,允許一年考兩叄次,允許復讀復考。入學選拔應以高中三年或兩年的成績為主佔6O%。中小學減負必須將教學大綱教材內容精簡刪除2O%以上,並在課堂教學中增加提問和討論時間。如果不正視我國長期以來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毛病,很難培養出傑出創新型人才,承擔宏偉的科技強國任務。


秦浚川


中國的教育體系本來分佈挺均勻有:大學教育、中等專業技術教育、中等技術教育!分為三個層次!不知何時起把中專技術學校和中等技術學校都升級為:“學院”和“大學”!如果未來的改革從初中就卡掉一半!那那麼多“學院”和“大學”的命運就堪憂了!

古來有:"分分學生的命根"之說!這是有道理的!如果沒有分數制度如何砍掉一半的人不能上高中?如果沒有用分數加以區分怎麼決定誰上大學?關於分數問題!考分問題!在中國可能討論了已近一個世紀了!但是,討論來討論去大家還是認為通過考試和分數來決定取捨截止到目前為止是唯一比較:公平和公正的方法!


本人272


這個提法有片面性。中小學尤其是小學階段是啟蒙和接受基礎知識的黃金時期,是為孩子今後掌握更高級的技術技能打牢紮實所必需掌握的基礎知識,所以這個階段又叫基礎教育階段。為了讓孩子更好地理解掌握必需的基礎知識,教師在教學中儘量結合孩子們的生活經驗教學使教學效果最優化。如果這就是題主所提的實踐,那倒沒什麼不妥之處。如果讓中小學學生離開課堂去工廠勞動、去田間勞作這樣的¨實踐¨活動,那叫本末倒置、不務正業,勢必遭到廣大家長的強烈反對。至於有一些孩子讀書吃力但動手能力較強,國家早已替他們考慮好出路,那就是初中畢業後分流,有中專(職)、高專(職)和應用型大學在等候他們。在這些職業院校裡,實踐便上升到很重要的地位,但也要理論跟實踐相結合,並非只幹活不讀書。如何檢查檢驗教帥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呢?這就離不開考試,開考就離不開評分,不評分就分不出優劣。這在為國家選拔優秀人才的高考中顯得極為重要。分數不僅是選拔人才的重要依據,而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尺度,不管你是身份何等顯赫的人,在分數面前一律平等。自古開科取士以來,誰敢在分數上做手腳其結果是掉腦袋。今天我國高考紀律嚴明何嘗不是這樣。在分數面前人人平等,保證了無數的寒門子弟有了一條向上的晉升之路,這何等重要呀!所以,在現在分數還不能取消。當唯分數論也有問題,如何改變一考定終身的局面,有關方面正在研究高考改革措施,以便能更全面更準確更科學地考察一個人。但不管如何改,考試(核)和分數是斷不能缺席的。


手機用戶58552990953


過來人說句公道話,80分和100分真的沒什麼區別,反而80分的用在瞭解社會和社會實踐中的鍛鍊後,更有利於自身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