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领导应该改变下教育政策,中小学不要再注重分数了,应该多实践,你觉得呢?

无敌幸运星566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理念的碰撞。看了一些回答,双方都有大量的支持者,有思想前卫者对素质教育的大声疾呼,更有抱残守缺者对应试教育津津乐道,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是社会各界都十分关心,并争论不休的话题,有关部门也应该正面回应民众的关切。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理念霸占着人们的思维,其影响的惯性仍然在不断延伸。在改革开放之初,应试教育为国家批量生产了可观的应用型人才,对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也逐渐显现。且不说产生了多少高分低能的刷题机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家产业升级的需要,应用型人才已经饱和,国家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而这些考试天才却在高精尖领域因缺乏创新而遭遇上升的瓶颈,终其一生也鲜有建树,在国际上更无一席之地。代表各领域国际最高成就的诺贝尔奖几乎没有中国人证明了这一点。是什么限制或过早地扼杀了中国人的创新思维?读到这里也就不言自明了吧。

教育乃国之根本,关系国计民生。教育理念,政策及其改革方向必须适应并服从于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安排。素质教育应运而生。

我所理解的素质教育,也即题主呼吁的那样注重实践与应用,尊重学生差异化选择和个性化要求,因材施教,让孩子在各自的优势领域有进步和发展的土壤和空间。从而达到人人成长,人人成才,人人成功的目的。改革以成绩和升学率为唯一标尺的考评体系,大力发展特色教育,充分发挥高考选拔和指挥棒的作用,把学生导向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比如一个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却在体育方面有明显特长,我们不能以应试教育的理念给他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而扼杀他的个性化发展。在应试教育下,即使爱因斯坦也会被埋没,曹源会因为经常拆解学校设备早早被劝退。

全国素质教育看北京,北京看四中。四中的模式在推广过程中却遇到水土不服的阻力。这说明素质教育在全国推广的条件尚不具备。一些地方所谓素质教育的尝试,也是为应付检查而做的表面文章,不但无益,反而加大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实不可取。教育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争议,争论甚至坎坷也是正常。而我们从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似乎能看出写端倪。

7月29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推动多样化办学,为不同性格禀赋学生提供更加适宜的教育……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拓宽实践育人渠道,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孙春兰的讲话,无疑给今后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耕耘基层


教育的确需要改革了,死记硬背的知识,到实践中却运用不上,何必让孩子担搁青春?学习应多与社会接触,与现实接轨,与时俱进!德孝必学,数学益智必学,科学实验和创造必启萌和引导!语文应注重口语交流和作文!体育必选一门,英语应适当选练口语交流或淡化!


刘然往返


现在中小学还重视分数吗?孩子六年级,从一年级起学校很淡化分数,一二年级几乎没考过试,期末也不清楚孩子考了多少分,课外活动兴趣班很多,都是学校组织的;提倡素质教育。到六年级快小升初依旧如此。从不排名,即使有测试也只知道自己的,最多全班互相问知道别人的。初中后面临着排名、中考是需要看分数的。个人还觉得完全不重视也不行,小学一点不重视,初中怎么一下子就能适应呢?


山水有清音0871


线教师了解教育实际状况,未必懂教育规律。因为他们只是埋头教育教学,而且仅仅依靠上级文件、指示或教材、教参、教辅,自己没有深入研究,没有去探寻教育教学规律,从而找到科学高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教育基本凭经验,跟着感觉走:学生犯纪律,要不一顿批评,要么请家长。教学是:备课搬教参,上课满堂灌,布置作业用教辅,没有一点发现和创新。绝大部分一线教师教几十年书没有写过一篇有个人见解的论文或发言稿,甚至没有设计编制过一套练习题。小学、初中语文教师不会写记叙文、说明文,高中语文教师不会写议论文。这样的教师能引导学探索事物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吗?

专家可能了解教育教学规律,掌握一些方法,但是不了解当前教育实际状况。比如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就用考试来迫使学生阅读和背诵很多古诗文,他只从需要出发,根本不考虑现在的学生是否能做到。现在的中学生要学语数外理化生史地政 ,每科都有无限多的书面作业需要完成,别说休息,连唾眠都严重不足,哪有时间和精力来读背那些艰涩难懂的古诗文?而且用考试逼迫而不以激发兴趣来让学生读背,本身就违背教育规律。这样的专家教授只能被称为叫瘦。


梅珊


如果是真正改革?我认为中国人读中国书,主科应该是数,理,语,I化为主攻课程,其余为辅学科目,为什么呢?我的观点是数学是科学建设的计算数据,物理是制造机器的主要制图学识,语文是文化交流的天桥,化学是国防不可缺少的知识,中国科学要发达?请着重于数,语,物,化。


征服世界统天下1688


分数决定一切!最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跟父母沟通差!不理解亲人朋友!偏执!导致一些叛逆现象!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停留在他认知的范围!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以为社会很好!以为可以靠自己可以得到想要的!应该走出校园实践历练人!懂得生活的不易!知道父母的艰辛!钱来之不易!生活、学习是多么的重要!胜过千言万语!


慕云若兮


应试教育,中小学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过多过深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严重的挫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形成普遍的厌学情绪,削弱了学生求知欲望。同时也放松了德育体育美育及劳动教育的全面培养。教育政策必须从大学考试指挥棒一考定终生突破进行改革,允许一年考两叁次,允许复读复考。入学选拔应以高中三年或两年的成绩为主占6O%。中小学减负必须将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精简删除2O%以上,並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提问和讨论时间。如果不正视我国长期以来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毛病,很难培养出杰出创新型人才,承担宏伟的科技强国任务。


秦浚川


中国的教育体系本来分布挺均匀有:大学教育、中等专业技术教育、中等技术教育!分为三个层次!不知何时起把中专技术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都升级为:“学院”和“大学”!如果未来的改革从初中就卡掉一半!那那么多“学院”和“大学”的命运就堪忧了!

古来有:"分分学生的命根"之说!这是有道理的!如果没有分数制度如何砍掉一半的人不能上高中?如果没有用分数加以区分怎么决定谁上大学?关于分数问题!考分问题!在中国可能讨论了已近一个世纪了!但是,讨论来讨论去大家还是认为通过考试和分数来决定取舍截止到目前为止是唯一比较:公平和公正的方法!


本人272


这个提法有片面性。中小学尤其是小学阶段是启蒙和接受基础知识的黄金时期,是为孩子今后掌握更高级的技术技能打牢扎实所必需掌握的基础知识,所以这个阶段又叫基础教育阶段。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教師在教学中尽量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教学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如果这就是题主所提的实践,那倒没什么不妥之处。如果让中小学学生离开课堂去工厂劳动、去田间劳作这样的¨实践¨活动,那叫本末倒置、不务正业,势必遭到广大家长的强烈反对。至于有一些孩子读书吃力但动手能力較强,国家早已替他们考虑好出路,那就是初中毕业后分流,有中专(职)、高专(职)和应用型大学在等候他们。在这些职业院校里,实践便上升到很重要的地位,但也要理论跟实践相结合,并非只干活不读书。如何检查检验教帥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呢?这就离不开考试,开考就离不开评分,不评分就分不出优劣。这在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高考中显得极为重要。分数不仅是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而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尺度,不管你是身份何等显赫的人,在分数面前一律平等。自古开科取士以来,谁敢在分数上做手脚其结果是掉脑袋。今天我国高考纪律严明何尝不是这样。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保证了无数的寒門子弟有了一条向上的晋升之路,这何等重要呀!所以,在现在分数还不能取消。当唯分数论也有问题,如何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局面,有关方面正在研究高考改革措施,以便能更全面更准确更科学地考察一个人。但不管如何改,考试(核)和分数是断不能缺席的。


手机用户58552990953


过来人说句公道话,80分和100分真的没什么区别,反而80分的用在了解社会和社会实践中的锻炼后,更有利于自身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