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自理:進餐

2020年春節前夕,“新型冠狀病毒”爆發,線下培訓機構被迫停課,更多的孤獨症孩子家長將目光投向遠程家庭干預。

A-IFSP-ASD已經進行了數日,在過去的這段時間裡,憑著對孩子的愛、憑著誓為孩子做好康復的信念,分散在天南海北的星寶家長們,每日堅持跟著督導康復師學習、交流,堅持給孩子做康復。

我們北大醫療腦健康兒童發展中心精選了部分優秀的家長筆記,想與大家一同分享~

一、研習寶典

1.為什麼要看重生活自理能力?

  • 生活方面:穿衣、吃飯、如廁等
  • 社交方面:互動、遊戲等

2.在餐桌上遇見的問題

A. 不會使用餐具

  • 分解任務

①拿起勺子②把勺子放碗裡③用勺子盛飯④把勺子從碗中取出⑤把勺子遞向嘴邊⑥張開嘴巴⑦把勺子放入嘴巴

  • 塑造(假設不會拿勺子)

①摸一下勺子 ②摸10秒 ③握住勺子 ④握10秒 ⑤拿起勺子

  • 正向連鎖

①拿起勺子②張開嘴巴③用勺子盛飯④把勺子放碗中⑤把勺子遞向嘴邊⑥把勺子放入嘴巴⑦把勺子從碗中取出

B. 不能安坐

  • 前事策略

坐在不容易下來的椅子上、把玩具都收好、在固定地點吃飯等

  • 任務分解

測試能夠安坐的時長,在基線的基礎上慢慢增長時間,達標就需要強化

  • 差別強化

強化一些安全和恰當的行為

  • 消退

在吃飯中不恰當的行為不予以關注,不追孩子餵飯

C. 挑食

需要先找到原因:生理原因(是否是過敏/腸胃問題)或其他原因(喜歡/刻板行為)

  • 搭配

例如喜歡吃肉,不喜歡西蘭花,少量的西蘭花摻在肉裡

  • 塑造

例如:吃一點點、吃一部分、吃全部

二、優秀家長筆記

【家長筆記一】

學習筆記7 | 生活自理:進餐


學習筆記7 | 生活自理:進餐

【老師點評】

家長將生活自理中包含的內容進行了整理,主要記錄是關於用餐中出現的問題。

根據出現的問題,分情況做了任務分解以及如何塑造正確行為,如何進行搭配,和強化。

相信通過這次的課程,家長更好的找出行為出現的原因,對不同的行為做出相應的干預。

【家長筆記二】

學習筆記7 | 生活自理:進餐

【老師點評】

家長採用思維導圖的方式記錄生活自理進餐的聽課內容,非常的清晰,有條理。並且每一個知識點記錄的明確且具體。

在針對讓家長頭疼的孩子在餐桌上出現問題行為這一塊,家長把每一種問題的處理方式都對號入座,認真記下,看起來和操作起來都會便捷高效,實踐起來也會事半功倍。

通過此次課程內容的學習,相信家長在面對孩子問題行為時,能夠舉一反三,正確處理,更好的幫助寶貝。

【家長筆記三】

學習筆記7 | 生活自理:進餐

【老師點評】

家長認真記錄聽了內容,條理清晰,並記錄了關鍵的信息點,比如針對不能安坐的問題,可以從前事策略入手,進行任務分析,採用差別強化,進行消退。

相信家長在遇到相應問題時,可以快速提取關鍵詞,加上老師講課內容的具體結合,更好的幫助孩子。

三、為何堅定選擇A-IFSP

1. 深度的服務理念—延續!

本計劃延續機構干預的深度服務,是【踏踏實實有效解決孩子的問題】,我們不做項目推廣,更不打公益牌。

2. 更具個別化的訓練計劃—遵從科學!

針對新客戶,您不必擔憂計劃設定問題,因為我們準備了專業的能力水平評估,可以針對性給予孩子和您居家訓練指導,達成目標。

3. 更成熟的服務體系—不在孩子身上做試驗!

本服務已在園開設了很久,經過BCBA等多番推敲打磨,且康復師居家干預指導的實踐經驗豐富。

4. 更密集的康復師指導—每天!

每天1次,每次1課時,根據家長和孩子的需求來追蹤服務。

5. 為了孩子的未來,我們希望您成為更專業的家長!

孩子一定是本計劃的中心,但我們同樣關注如何教會家長,提升家長家居干預的信心和能力,因為孩子終有一天會離開機構,只有您更專業,孩子才會有更好的未來。(圖片來自網站)

文章摘自:微信公眾號“北醫兒童發展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