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A股的恐慌情緒,為何“聰明資金”選擇逆向操作?

2020年開年以來,被稱為“聰明資金”的北向資金加速流入。Wind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截至2月13日,不足一個半月的時間,北上資金累計淨買入684.99億元,佔去年全年淨流入規模(3517.43億元)的19.47%。其中滬股通淨買入317.44億元,深股通淨買入367.55億元。

外匯局統計顯示,2019年境外投資者淨增持境內債券866億美元,淨增持上市股票413億美元,合計達到了1280億美元。

如此龐大的數字,是不是預示著外資買A股的倉位就夠了?答案是NO!這只是開始!


外資加快進入A股的節奏


開年以來,截至2月13日,在不足一個半月的時間立,北上資金累計淨買入684.99億元,佔去年全年淨流入規模(3517.43億元)的19.47%。其中滬股通淨買入317.44億元,深股通淨買入367.55億元。

同時,從餘額規模看,央行1月17日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末,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境內股票2.10萬億元,估算較11月底的1.87萬億元增長12%,持有境內債券2.26萬億元,與11月底基本持平。

對於外資投資中國市場的情況和趨勢,外匯局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表示,2019年末,境外投資者持有的境內股票和債券餘額近6500億美元。隨著近幾年開放力度加大,外資增持境內債券和股票餘額快速增加,2019年末相對2016年末上升一倍多。從佔比看,目前境外投資者在中國債券、股票市場的持有比重在3%至4%左右,比2016年末外資持有比重都幾乎翻了一倍。

近期,境外投資者進入A股市場的節奏還有加快的跡象。

北京時間13日凌晨,MSCI官網公佈例行季度調整結果,包括MSCI A 股在岸指數(MSCI China A Onshoreindexes)以及MSCI全中國指數(MSCI China All SharesIndexes)。所有指數調整將在2月28日生效。具體來看,MSCI A 股在岸指數增加了6只成分股,包括金山辦公、京滬高鐵、上海萊士、深科技、天風證券、中天金融,沒有個股刪除。

另一家國際巨頭富時羅素在官網公佈的2020年上半年指數評審時間表顯示,富時羅素第一階段第三批次A股納入3月23日開盤生效。

根據時間表,富時羅素全球股票指數系列(GEIS)評審結果將在2月21日發佈;2月21日至3月6日,客戶可就公佈的結果提出反饋意見;3月9日(週一)開盤,富時羅素將鎖定指數評議結果;3月23日開盤,本季的指數評審結果生效。

據富時羅素此前的安排,A股“入富”的第一階段分為三步走:2019年6月是第一步,A股實現首次納入其指數體系,納入比例為20%,2019年9月份納入40%,2020年3月份納入40%,涵蓋大、中、小股票,,A股納入比例將分別為可投資部分的5%、15%、25%。

一階段的前兩步已經成功落地,A股納入比例已達15%。3月23日,隨著第三批的落地,A股納入因子將從15%提升至25%。

2月10日,港交所發佈一則《有關MSCI指數、富時指數調整中國A股的權重和富時指數進一步增加A股權重的準備工作》的通告。文中提到,富時羅素也將暫定在2020年2月起,調整中國A股的權重。


被“買滿”的股票長期上漲概率大


外資不僅積極買A股,遇到心儀的“愛股”還會很快買滿至上限。

證監會規定,境外投資者的境內證券投資應當遵循以下持股比例限制:

1、單個境外投資者對單個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不得超過該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的10%;

2、所有境外投資者對單個上市公司A股的持股比例總和,不得超過該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的30%。

3、在具體執行上,外資持有A股公司股份比例的臨界點分別為警戒線26%、暫停買入線28%、強制減持線30%。

其實,A股被外資“買滿”的情況並非近期才出現,2015年便有幾例,只是在MSCI不斷擴大納入A股、外資持續增配的背景下,未來這一現象可能會更密集出現,因此市場也在探尋未來的協調方式。

2015年5月19日,由於上海機場總境外持股比例超過28%,港交所表示暫停接受該股票的買盤。令人興奮的是,經過了4年多,上海機場的股價經過4從當時的25元上漲到今天的71元,可以看做長期投資的典範之作。

2019年3月5日,港交所發佈公告,接獲深圳證券交易所通知,由於大族激光總境外持股比例超過28%,從3月5日起深港通將暫停接受該股票的買盤,賣盤仍會被接受。深交所網站顯示,截至3月4日收盤,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深股通投資者持有大族激光掛牌交易A股數量為3.01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28.23%。

華測檢測也在不斷逼近外資“禁買”紅線。2019年12月18日,外資對華測檢測的持股比例就已經達到26%,這是該股外資持股比例首次突破26%。而華測檢測也是首個被外資買到超過26%警戒線的創業板個股。截至2020年1月16日,短短一個月內,這一比例已增至26.8%。

深交所披露的信息顯示,截至1月16日,境外投資者通過QFII/RQFII/深股通持有的美的集團股份佔公司總股本27.95%,距離28%限購紅線僅一步之遙。

而北向資金1月17日淨買入美的集團2.4億元。以美的集團1月17日收盤總市值4208億元測算,外資對美的集團的持股已經超過28%紅線。實際上外資對美的集團的“買買買”,已經至少持續了一年多時間。從2019年1月起,外資對美的集團的持股比例就達到了26%。


萬億規模只是起點


北向資金在2020年的首個交易日迎來了一個里程碑,北向資金累計流入規模首次突破1萬億大關。

回顧這1萬億的來路,從2014年11月滬港通正式啟動以來,北向資金進入市場已經有了5年多時間。在2014-2015年的牛市期間,北向資金的表現其實並不出眾,期間累計淨流入規模只有871億元。

不過隨著2018年A股首次納入MSCI指數後,最近兩年北向資金流入A股開始進入加速階段。據Choice數據統計,北向資金這1萬億累計淨流入規模中有將近6500億是2018-2019年2年間創造的。

廣發證券預測預計未來10年A股外資持股佔比有望從當前的3%提升至10%左右,平均每年A股淨流入規模3000-4000億元。

廣發證券表示,參考海外經驗,資本市場開放獲得國際市場認可之後,外資會在較長一段時間持續放量流入,即使國際指數納入因子暫停提升,期間外資仍會保持一定規模的流入。以韓國股市為例,在入摩之前,淨流入資金量較少且穩定,納入之前的十年(1982年-1991年)外資年度平均淨流入僅5.5億美元;1992年1月韓國股市正式入摩,納入之後的十年(1992年-2001年),外資流入近乎呈現逐年上升的走勢,外資年平均淨流入達109億美元,是韓國股市入摩之前年均淨流入的近20倍。期間1992年2月至1996年8月之間入摩因子暫停提升,但外資仍保持一定規模的持續流入,5年平均淨流入124億美元,明顯高於納入之前十年平均淨流入5.5億美元規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