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历非211、985的学生,读到了博士,这样在就业上会被歧视吗?

青梅煮酒论高校


我本人就是第一学历非211,硕博985。找本行业科研岗的工作时从未被歧视过,招聘单位更看重我发的论文和博士期间跟老师做的项目。非科研岗没投过简历,如果因为本科学历被歧视我觉得也很合理。毕竟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大相径庭,985的本科教育对学生的培养还是相当全面的,对研究生的教育则更注重深度。科研攻坚能力我可能甩同龄985本科生一大截,但综合能力真不一定比得上同龄的985本科生。找工作扬长避短才是关键,没必要一直纠结本科出身。


队长你别


我见过第一学历985也考不上研究生的,想必大家也见过很多二本,普通一本考研考上985的,我只是想说,能在985读工科博士,并且顺利毕业的人,真的,你们自己来读一下,别谈第一学历,你自己体验一下就好。最好读一下基础工科类的,比如化工,化学,机械,电气类的,而且就大工来说一年也就能毕业七百多个硕士,一年能招一千多点,证明有很多是延期的,发不了文章的,像我们组,博士至少两篇一区sci还要一篇自己的毕业大论文。真不是随便就能读下来的,有些老师好会给个大方向啥的,有些纯粹靠自己去找方向自己去设计实验。刚刚开始查资料,探索实验就几个月没了,后面还得做,还得写,一年有一篇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纵一刻已千年


我这篇回答码了很多字,但是希望大家能看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

先说几个真实的例子,我实验室博士大师兄,本科三本,考上985研究生硕博连读,学的计算机。学校不算很强但计算机专业很厉害。6篇一作,包括ICCV,AAAI,ACM,全是顶会,实验室让他留校任教,同城211给人才引进➕安家费三年内升副教授,菊厂诺亚实验组给了120万天才少年。阿里妈妈,腾讯AI lab都给了很好的offer。难道BAT华为不算大企业?

甚至不需要说博士,上海电力,东北电力,一本都不是,这俩学校研究生进当地电网系统甚至都不需要考试。本科双非的西电硕士,进29所轻轻松松。本科双非的西财硕士,进银行轻轻松松。

就我读研的组,三年发了快200篇顶会,组里毕业的硕士,人手最少一篇顶会或2区SCI打底,BAT华为的SP SSP拿到手软,我咋没听说有人卡本科学历。

如果都读到博士了,还是只看出身其他一律不管不顾,照这么说只要本科好,博士随便去个双非大学,水两篇文章,毕业是不是得200万?这不纯粹扯犊子

人文社科艺术不了解,理工类博士是搞学术科研的,成果即文章,专利,项目经验,各种奖项,文章占大头。不同文章的含金量是一目了然的,各类会议期刊的分级非常明确且成熟。即使同一领域同级别文章,也是有鄙视链的,博士同行人尽皆知。所以在理工类博士中,判断博士能力强弱的第一要素,就是文章。这也解释了,我师兄在本科双非的情况下被学术工业界双认可的原因。

所以唯本科论和能力是没有绝对关系的,不是本科不好就决定你博士能力一定不行。说的难听一点,博士之间的差距比人和狗都大,同一学校同一专业的优秀与普通博士的差距,大于普通博士和本科的差距。所以一定存在后发制人的可能性,硕博五年呢,五年能改变太多东西了。

因此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博士不是唯学历论,更不是唯第一学历论,是唯能力论。

但是不少研究所,或者国企确实对第一学历有硬性要求,最明显的是在金融行业的顶尖机构,或者是工科研究所,但是这根本不是能力问题。唯本科论,在一定程度下是拉帮结派和固化人脉资源的结果。如果有心,可以去查一下某些研究所,或者某些国企,基本就只收几个学校的学生。对这些学校的招收条件是比较松的,本科双非都进得去,如果是别的学校,那不好意思,你怕是没戏。

在金融领域唯本科论更明显,说白了就是某一个派系为了巩固自己在本领域内的地位,才专门只让特定学校的学生进来。和实力没有关系。所以这也能解释很多大型私人企业不卡本科的原因,要赚钱的嘛,同行竞争压力大的嘛,只有本科学历么得能力,你当资本家都是慈善家吗?看看互联网,专科生够牛逼都进得去。

而且我真的特别不明白,国企和研究所到底哪里好?进去是能光宗耀祖还是报效祖国?你是喜欢研究所事多活累拿钱少,还是羡慕国企人杂坑少易养老?要钱要提升就去私企,要长期发展要社会地位就去高校,这不上不下的,难不成30岁博士毕业真奔着养老就去了?

顺带说一下进高校,绝大部分985要求两年以上留学经历。当然你文章多,能力强,你学校巴不得你留下来。高校是要求老师有产出的,不是搞个本科学历留着看的,你本科再好,毕业两篇水区SCI你看有人理你吗?而且我真没见过我实验室导师互相介绍的时候,有谁说本科学校的。基本都是,这是哪哪哪的博士,这哪哪哪的博后。

如果本科双非,但是有志学术圈,研究生一定要去国内比较强的985学校读研究生。之后的路,要么国内牛组博士,国外牛组博后。要么国外博士,国外牛组博后,然后在留在国外大学当个研究员。干几年之后拿千青回国进985当副教授,这种靠谱一些。这时候本科基本没人看了,双非本科拿青千的大家可以查查,还不少呢。我实验室的团队介绍,写的是均毕业于海外TOP100博士,可不是海外TOP一百本科。

说这么多希望大家明白,人生是场马拉松,告诉你一时的成绩可以决定一生的不是蠢就是坏。高学历带来的隐形福利,从长远角度看是很重要的。我二哥本科研究生都是双非,博士去了伯克利,回国进企业年薪60万,光公积金都一年20万。如果有自己想做的事,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不要担心太多,努力去做就好了。不好的出身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努力去弥补,但是希望永远摆在那里,别妄自菲薄。只不过这条后发制人的路很难走,考研985强势学科都得400分,所以与其在这胡几把乱想,不如多看点书,多努力一点。别搞得跟大家本科毕业都要直接去世一样,吓唬谁呢搁这。能力永远是第一位的。985平均综合能力确实比双非强不少,所以加倍努力才有超越的可能,谁让高中不好好学……

还有就是网友的话不太可信,回答这个问题的100个人里我估计没几个博士。全国博士还不到总人口的千分之一,网友都是道听途说。最好抓几个博士亲自问问,靠谱一些。

但是,最后有一点我很奇怪。我看很多学校中文系,历史系,甚至中医中药系招收导师,居然也要海外经历!这形式主义把👴人给整晕了,所以我说人文社科艺术类不了解,感觉跟玄学一样。


大叶子最可爱


题主你是不是想得太多了。我对你的学历已经是仰望了。


1、毕业生那么多,不可能都是211、985

今年的高考又结束了,但是每一个都能进211或者985吗?不可能。而且还有许多进入本科、专科等等。同样每一年有许多人从这样院校毕业。

而且你现在已经定格了,再去纠结也没用,而且根本改变不了。完全是白白浪费时间,所以就不要再这样念着过去。你要这样想,一家公司,也没有几个211、985的。


2、读到博士,至少说明自己很上进

我曾经大专毕业。工作后,我有空会关注一些招聘,当发现市场上基本都要求本科以上。所以我给自己去报了成人本科。经过三年的时间,我拿 到了文凭。

一次,老板和我聊天。问我现在什么文凭了?我说本科。他说我记得你以前是专科毕业呀,自己去升过了?我说是的。 他听后没有说话,但是笑笑地看看我。

之后,没过多久,他就把我调到了一个重要的岗位。

你要知道,在职场任何一个领导都喜欢自己要求上进的职工。


3、干嘛过多在意别人的眼光

你要知道大家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关注你。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凭空想像出来的。

但是你越这样想,你就越容易在意别人的眼光。这个就是你的思意旺盛。

教你一个好办法,你可以这样去想,你可以向别人学到什么,可以给别人带去什么。


4、最后总结一下,1、不念过往,不畏将来。毕竟你活在过去,你会觉得很累,而且也改变不了什么。2、不要把别人看得那么厉害,要知道大家都是凡人。世界上根本没有天才,别人能做到的,你经常努力也一定可以做到。不信你去读读《刻意练习》这本书。3、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活出自己便好,很多时候别人哪里这么多闲功夫来关注你。4、做好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5、通过努力,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观点,希望对你有用。


更好的明天03


作为985大学教授博导,我来回答。

首先,不要为了读博而赌博。

这个问题大家已讨论的比较透彻,比较充分的了,相信读完所有的回答应该就可找到标准答案。

本硕双非,即非985非211的同学,无论是在考博士还是在博士毕业求职的时候,必然会受一定的"歧视″

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高考的筛选,重点大学的教学资源、环境、学风,是双非学校难以比拟的,用人单位不想试错不想冒险。

出身双非的同学,千万别为了读博而读博。没有读过博士的人和没有指导过博士的人,有可能认为博士生一定就会比硕士生更牛更厉害,答案是否定的。绝大多数的博士课题都是基础科研,一般至少得四到五年的时间在实验室面壁。这个过程学生的心理和年龄都会变化,竞争力都会产生改变。

如果你读博的目的不纯,将来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后果华科与同济大学等研究生跳楼的案例也是极端证明

谁应该读博士?

1、热衷于科研,能够静下心,来能够做的住冷板凳,能干与清贫的同学可以读博士。

2、心理健康,没有抑郁症的同学,想做大学老师必须读博士。

3、正常健康同学有机会留学开阔视野,提升竞争力,一定要留学读博士。

4、有心理问题或抑郁症的同学千万别读博士!!

怎么才能避免被歧视?

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有本科双非进入到国家科研院所工作的,和他们在同一单位工作的,有本硕985的,也有清华北大的同学。

得到的反馈就是,进入同一家单位以后就看你的工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你的第一学历你的什么什么学历,反而是没有什么关系。

可见这些学历主要,是作为敲门砖第一次进入某单位工作时,才涉及到是否被歧视的问题。

现在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都非常多,竞争非常激烈,所以在面对竞争的时候自然有更优秀人的话,自己就会受到一定的压力,正常的。

社会是很公平的,要想避免被歧视,就得积极努力,多出优秀的科研论文成果,多增强自己的接人待物能力,另外提高英语水平考过比如雅思等

科研论文关系读博成败,必须得努力!说到底,这样的同学是高考志愿填报走了弯路,放弃了高考复读。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学业规划关乎人生的辉煌与平淡。

关注教授 少走弯路。


坚恒勇毅


我来回答您的问题吧,因为我就是第一学历双非的学生,但是比较幸运的是我博士读了一所国内的985高校,目前已经快毕业了,我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分析这个问题。

1、博士学位的区别。目前总体来看,博士毕业之后一般都是去高校任职,国内的高校每年都有自己的招聘名额,从统计数据来看,

每年毕业的应届博士约有40%进入高校,其他的学生会选择研究院、企业、出国、政府机构等等。那么博士就业会受到歧视吗?我感觉很普遍,尤其是企业,这种现象尤为严重,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会明确提出条件,要求第一学历、英语等级、专业方向等,其中第一学历是很多企业的刷人标准,第一学历不符合要求则直接淘汰。一些企业不要求第一学历但要求博士院校是985院校。所以我个人感觉,如果本硕都不好,那么攻读博士学位一定要选取985高校,这对于就业是大有裨益的。

2、出身和就业并不对等。我身边有一位博士,本科硕士都很一般,博士考进了985高校,这位博士非常努力和勤奋,每天都夜以继日的做研究。而和他一同进入实验室的博士生,本科出身非常好,但是到了博士阶段对自己放松要求,开始吃老本,不思进取,几年过去了毫无科研成果。而出身一般的这位博士在读期间发表了几篇高水平论文,毕业之后很多高校都对他抛出了橄榄枝,他现在思考的是该选择哪个高校任职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

如果你本硕不好博士又一般,和985高校的博士相比就没有优势;假设进了985高校读博如果没有好的科研成果,和那些本科出身就很好的学生相比也没有任何优势。怎么体现自己的竞争力?我想首先要进入更高级别的平台,然后仍要不断努力超过处于同一平台的竞争者,这样才会弱化第一学历不足带来的劣势。

综上所述,我认为就业会不会被歧视还是完全取决于自己,如果能力出众,没有企业会歧视你,如果随波逐流,就算是985毕业的博士也没有什么好的出路。


简单的科学世界


首先对你的上进和会学习表示钦佩。如果第一学历非211、985的学生,读到了博士,这样在就业上大概率是不会再被歧视的。


1,读到博士学历,已经用事实证明了自己更高的学习能力。

单位招聘看学历,如果同样是本科学历,会看是否985,211,还是三本,或者专升本,如果念到博士,一般是不看学校梯队的,国际一流大学的博士有加分,不是不减分。

2,相比较本科学历的人才供应量,博士学历的人才要少很多,更加稀缺。

2018本科毕业生834万,研究生毕业生60.44万人,其中,博士生6.07万人,硕士生54.36万人。物以稀为贵,不会太挑剔。

3,读到博士学历,证明了个人有更强大的毅力,这样的软实力是用人单位看中的。

企业招聘,除了确认学校,学历,专业等硬性指标外,更多是考察软性能力。积极,主动,创意,坚韧,吃苦耐劳等,如果能证明有这样的特质,会很受企业欢迎。


但是,依然有小概率会遇到,讲究初始学历的,出身论用人单位。读到博士最高学历,是无法改变初始学历情况的。


如果已经读到博士,你有更多可以把握的选择;如果遇到一直计较你初始学历的单位,请相信,这只是非常小的概率,你可以确认,这不是合适你的地方,然后把选择的机会留给更合适你的地方吧。


织码开门


我是天津大学本科 上海交通大学直博生 直截了当的说 出身不好还是会被歧视的 1. 如果去学术界 你本科班不是较好的985 清北复交的教职是真的进不去 除非你的论文特别地强 但话又说回来了 一般来说本科出身越好 文章发表的越好 2.去工业界的话 本科出身也很重要 普通本科出身的博士和好学校出身的博士给的起薪是不一样的 特别地说 在一些特别看出身的领域 比如中金 大摩小摩 本科不是清北复交就不用想了 连上财都够呛 3.在现实生活中 我观察到的规律是 本科出身越好的同学越聪明 更有悟性 更容易取得成就


天下英雄何其多啊


第一学历很重要,博士毕业以后,去普通学校还好。要进好学校,基本第一轮就被刷了。除非你发了很好的文章,单篇十几分,或者更高吧,不然要进985高校,基本没可能。读博士的时候,也是会受到歧视的,比如南方科技大学,本科必须是985.211,其他的都过不去。

以前大学生少的时候,人们以本科生统称。现在本科生多了,就变成211.985了,这个很正常。在读博界有一个顺口溜,人们常说清华大学,一流的本科,二流的硕士,三流的博士,就可以看出大家对于这些认可。


北望历史


同学,别说是博士了,现在硕士拿出去,在对应行业就业都只是会被仰视,而不是歧视。

因为很简单的判断标准,对于博士而言,硕士毕业需要完成一个课题,那么他实际上是一个不算特别大的项目负责人;到了博士,需要更多的论文,他可能就是两三个项目的项目负责人,或者是一个比较大的项目的项目经理。

30岁之前,在一个行业内,拥有几个项目的操盘经历,同时还有对应的成果产出。请问这样的人多嘛?很多人到30岁还是默默无闻呢!

这样的人,在对应专业领域,属于能够快速上手的年轻人才。不过对于非对应领域,由于外行无法判断你的能力价值,所以会造成误判。

可是,如果博士都要被歧视的话……公司需要花多少成本来招人?能够承受的起的嘛?

你在研究生期间的课题项目经验,就是你最大的财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