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鳴:用制度優勢的光輝掃除疫情陰霾

近日,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辛鳴在《學習時報》上撰文指出,與魔鬼作鬥爭,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要用好我們的制勝法寶,充分發揮制度優勢,讓魔鬼無從藏匿,讓疫情煙消雲散。

風險與人類社會的發展如影隨形,交往越來越活躍、流動越來越頻繁的現代社會不可避免會與各種各樣不斷翻新的傳染性病毒遭遇,這並不可怕;強調憂患意識不等於草木皆兵,一個常態的現代社會也不需要總是儲備天量的醫用口罩和防護服,這並不必要。

關鍵是出現疫情時要能及時有力有效應對,這考驗的是一個社會的制度安排,顯示的是一個社會的治理能力。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在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充分體現了出來。

鮮明制度績效更加凸顯出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但是這一優勢並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做得到。在利益分化、訴求多樣的現代社會形成集體行動是又一個國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

所以,集中力量辦大事要有核心,這個核心就是中國共產黨。我們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有了中國共產黨這個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中國社會集中力量辦大事就有了“主心骨”、有了方向感、有了向心力;在國家治理體系的大棋局中,有了黨中央這個坐鎮中軍帳的“帥”,就能做到車馬炮各展其長,就能做到“軍民團結如一人”。

疫情是魔鬼。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造成了重大傷害,讓走向全面小康的美好生活蒙上沉重陰霾。

與魔鬼作鬥爭,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要用好我們的制勝法寶,充分發揮制度優勢,讓魔鬼無從藏匿,讓疫情煙消雲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這一段時間來疫情防控的有效實踐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鮮明制度績效

風險與人類社會的發展如影隨形,交往越來越活躍、流動越來越頻繁的現代社會不可避免會與各種各樣不斷翻新的傳染性病毒遭遇,這並不可怕;強調憂患意識不等於草木皆兵,一個常態的現代社會也不需要總是儲備天量的醫用口罩和防護服,這並不必要。

關鍵是出現疫情時要能及時有力有效應對,這考驗的是一個社會的制度安排,顯示的是一個社會的治理能力。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在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充分體現了出來。

強大的制度動員能力。疫情暴發階段正遇上中國傳統的春節,這是中國人回家過年的日子,也是工廠停工歇業、社會生產相對收縮的階段。但是面對防疫的需要,整個社會的生產系統被迅速動員起來。休假工廠迅速開工,潛在產能迅速變現,相關的企業產業迅速轉產以新增產能。為了鼓勵企業開足馬力組織生產,用政策解除企業後顧之憂,明確表示疫情過後富餘的產量,政府將進行收儲。2月初,中國社會口罩生產就達到最大產能2000萬隻的60%以上,並且以每天3個多百分點的速度上升,強大的生產能力背後是強大的制度動員能力。

辛鳴:用制度優勢的光輝掃除疫情陰霾

強大的制度協調能力。突發疫情不可避免會導致醫療防護器材的結構性緊張,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社會群體都希望能在有限的物資配給方面多獲得一些。通過建設國家重點醫療物資保障調度平臺,科學兼顧各方利益需求,既做到抗疫一線的保障無虞,又兼顧各個方面的實際需要。半個月的時間下來,不僅湖北省物資告急問題得到了“大大緩解”,全國範圍內的物資供應也逐步從“緊平衡”趨向“穩定平衡”。做到全國一盤棋,好鋼用在刀刃上,靠的正是強大的制度協調能力。

強大的制度組織能力。一方有疫,八方支援,春節剛過,全國全軍各個系統6000多名醫護人員就火速趕往抗疫前線,現在已經達到1.1萬多人,隨著16省對口支援,更多的醫護人員還在源源不斷奔赴湖北。更為靚麗的是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防護醫院的建設。按照常規流程,3萬多平方米建築量的項目,至少要兩年,更何況是傳染病醫院,施工週期要更長。但是,兩座醫院從開始設計到建成完工,都是僅僅歷時10天。這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具體體現,這就是制度優勢創造發展治理奇蹟的明證,這奇蹟的背後是強大的制度組織能力。

正是驚歎於抗擊疫情的中國速度、中國規模、中國效率,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說,“這是中國製度的優勢,有關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借鑑”。

黨的堅強領導

鮮明制度績效更加凸顯出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但是這一優勢並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做得到。在利益分化、訴求多樣的現代社會形成集體行動是又一個國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

所以,集中力量辦大事要有核心,這個核心就是中國共產黨。我們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有了中國共產黨這個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中國社會集中力量辦大事就有了“主心骨”、有了方向感、有了向心力;在國家治理體系的大棋局中,有了黨中央這個坐鎮中軍帳的“帥”,就能做到車馬炮各展其長,就能做到“軍民團結如一人”。

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親自指揮、親自部署。1月25日,在中國農曆正月初一新春第一天,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就召開會議,對疫情防控進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動員。黨中央成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領導下開展工作,切實加強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堅定不移把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正是黨中央的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各地區各部門的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更加鮮明,各項工作緊緊圍繞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展開,疫情防控不斷取得進展。

在黨的堅強有力的領導下,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與魔鬼作鬥爭是會有犧牲的。誰來犧牲,誰率先犧牲?中國共產黨人!過去看電影裡面講“共產黨員跟我上”,有人說這是歷史;黨章開宗明義要求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有人說這是理論。但是,當在抗疫前線不斷聽到“我是共產黨員,這個時候必須頂上去”,“一線崗位全部換上黨員,沒有討價還價!”這樣的聲音,時時看到許許多多奮不顧身、逆行前進、捨我其誰的身影,還有誰能否認這是活生生的現實,這是真真切切的行動。其實,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際從來都是一以貫之、高度合一的。共產黨人當然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也有親情家庭的牽掛、也會驚心動魄。但面對風險、面對危難,他們必須放下親情,必須不再害怕,必須奮勇擔當,因為共產黨人同時又是特殊材料製成的人。既然信仰、覺悟、宣誓成為了共產黨人,就必須做普通人可以不去做的事情,必須做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

中國共產黨人用奮鬥犧牲托出了一個站起來的中國,用奮鬥犧牲托起了一個富起來並正在走向強起來的中國,同樣會在病毒肆虐中用奮鬥犧牲托起一個平安健康的中國。這就是偉大。我們經常講中國共產黨“大就要有大的樣子”。這“大的樣子”固然有很多內涵與屬性,“偉大”肯定是其中第一品格,是最硬的硬核。

人民眾志成城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這是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的觀點,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立場。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的制度和治理體系,在常態化的國家治理過程中有鮮明優勢,在應對風險危機突發事件中更會激發出磅礴的力量。近一段時間來的實踐表明,抗擊疫情為了人民,抗擊疫情更要依靠人民。只要全民行動起來,就一定能打贏這一場沒有硝煙的人民戰爭。在這場人民戰爭中,從城市到鄉村,從內陸到邊疆,14億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與病魔展開搏擊。廣大人民群眾響應黨中央號召,自覺聽從疫情防控安排,行動起來、組織起來、凝聚起來,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共同構築起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了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

疫情讓中國人民更加深刻認識到命運共同體的深切含義,也更加自覺意識到作為歷史主體團結奮進的使命擔當。我們在微信上看到一句很好的話:“疫情讓人們在空間上保持距離,卻讓人們在心靈上貼得更近。”不論是武漢人、湖北人還是他鄉他地人,都是一家人,家人有難,大家共同搭把手;不論是醫護工作者、正在加班加點的工廠工人還是春節在家休息的居民,都是戰鬥者,捐口罩、送外賣、發信息、鼓士氣,用各自的方式與病毒鬥爭。“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昔日,眾志成城的中國人民能戰勝外侮書寫輝煌歷史;今天,眾志成城的中國人民也一定能戰勝疫情走向美好明天。

人民群眾更是抗疫新風尚的踐行者。春節本是中國社會分享一年收穫、人們走到一起歡聚一堂的日子,但是為了防控疫情,不再走親訪友、沒有廟會不辦宴,千百年來的風俗說放手就能放手;走向全面小康的中國人利用春節假期遊覽大好河山本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的生活方式,但是為了防控疫情,不再旅遊度假、不再駕車兜風,大人孩子一夜之間變成了不出門的“宅男宅女”;人們在調侃中享受著延長的假期,在微信上曬曬美食,發發表情,用微笑告訴自己也告訴世界,恐慌與悲觀從來不是中國人民的情緒。有這樣堅強、理性、樂觀的中國人民,還有什麼危難不能跨越。

堅定依法防控

法治是實現現代國家治理最基本的方式,也是最可靠的方式,在常態時期是如此,在非常時期更是如此。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2月5日召開了第三次會議,傳遞出了極為明確的信號,宣示了依法防控的決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各項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在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方面的顯著優勢已經和正在充分體現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

依法防控核心是充分運用法治來保障人民群眾的各項權利。抗擊疫情既不能為情緒所左右,更不能被恐慌所主導。對疫情狀況的知情權是人民群眾的基本權利,一定要依法做好疫情報告和發佈工作,按照法定內容、程序、方式、時限及時準確報告疫情信息,不晚報、不瞞報;同時也要依法打擊各種各樣造謠傳謠的行為,防止造成社會恐慌。及時恢復生產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是市場主體的基本權利,也是滿足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的根本途徑,既要依法鼓勵各個市場主體積極進行生產,也要依法查處不滿足開工條件、沒有有效防護隔離保護措施的生產行為,依法嚴厲打擊利用疫情哄抬物價、囤積居奇、趁火打劫等擾亂社會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嚴厲打擊製售假劣藥品、醫療器械、醫用衛生材料等違法犯罪行為。

非常時期客觀需要非常手段。非常手段來自“事急從權”,更是來自法律法規的有效授權。不論是對武漢的應急“封城”舉措還是對各地流動人口的嚴格防控措施,背後矗立的都是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法律法規,體現的是法治的基本要求、基本原則、基本精神。既沒有因為疫情事發突然、應急刻不容緩而放開了權力的法治籠子,讓權力處於法治之上、法治之外,也沒有拘泥於常態化背景下法律的繁文縟節而綁住了行政機關必需的自由裁量權,影響遏制疫情的有效作為。司法機關明確提出,對於危害疫情防控、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犯罪行為,依法從嚴從重把握。這正是在非常時期更好發揮法治力量、充分體現法治精神的法治舉措。

踏破關山千萬重,迎來霞光浣徵袍。堅定依託制度優勢,我們已經做得很好,打響了疫情防控阻擊戰;充分發揮制度優勢,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真正取得戰勝疫情的最後勝利。

【作者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