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肺科医院隔离病区第三梯队抗击疫情记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当前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我们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坚决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再接再厉、英勇斗争,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兰州市肺科医院隔离病区第三梯队抗击疫情记

市肺科医院隔离病区第三梯队抗疫的所有党员、干部始终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集中精力、心无旁骛把每一项救治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

......2月7日轮到秦嬴、邓明坤及宝石花医院张新迪这三位医生去发热门诊值班。发热门诊自1月21日开诊至今,不论是工作流程、防护措施、人员配备、还是后勤保障等已经相当完善了,但尽管如此,病区护士长魏立琰和留观病房副主任医师郭小玲还是事无巨细的通过电话,再三叮嘱每个人,在精心筛查诊疗的同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虽然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无情,但并肩作战的同志们却无时无刻不在给彼此温暖和力量!进入污染区之前,“大家少喝水!”“再去上一次厕所!”“防护措施做到位,有问题及困难早点说,体温量了没有?”.....魏立琰护士长不厌其烦的反复叮嘱大家。

兰州市肺科医院隔离病区第三梯队抗击疫情记

第三梯队的医生们接诊的第一例患者,因“发热”前来就诊,患者情绪恐惧、紧张、激动、敏感,在仔细询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开具影像学检查单的同时,大家意识到安抚患者情绪、消除患者过度焦虑状态同样重要,通过按照诊疗指南严格筛查,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耐心解释后,患者及家属情绪明显平复,大家悬着的心也慢慢放松......

重症负压病房的王永斌主任带领他的团队(杨斌、龚静、苏瑞雪及省肿瘤医院的袁宽道医生)没白没夜的坚守着,2月7日下午,一位70多岁女性患者——无创呼吸机已经无法维持患者生命,患者危在旦夕,病情恶化,出现了严重的呼吸窘迫症,氧饱和度不断下跌,情况十分危急,需马上进行气管插管有创通气。王永斌主任说:“”如果不进行气管插管,氧饱和度撑不住,病人就面临死亡。”经与医护人员商议后,决定立即对患者行气管插管,在这期间兰大二院的原博医生、李璠护士也来帮忙,在经过5、6小时的抢救后,患者呼吸的危急情况得到了缓解。此时已是凌晨2点左右,高强度的工作再加上身穿厚重防护服的王永斌、苏瑞雪、袁宽道,原博、李璠已经在隔离病房内紧张工作了近5、6个小时,汗水早已湿透了全身。

2月5日这天,护士鲁萍上总务,跑上跑下,负责四层楼的所有物资供应,用“马不停蹄”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含氯消毒液刺鼻的气味呛得她咳嗽、嗓子疼,眼睛烧灼;省三院的护士罗永兰因为不适应空气中弥漫的消毒液,引起急性结膜炎;本来是早上休息的省肿瘤医院护士田小林由于担心不熟悉工作流程,一直在护办室帮忙,直到深夜零点。护士苏进晓、李芸芸、鲁萍三位从病房忙完出来后就一直帮忙核对医嘱......

换班时间到了,坚持了一早晨的护士李芸芸已经没有多少力气了,但还是得做好结束工作。从洗手开始,每一个步骤都得小心翼翼的。正值中午,阳光很好,光透过玻璃照进第一缓冲间,顿时有一丝疲惫,刚好太阳光直射后背部,感觉整个背部火辣辣的,像烤火一样,紧接着伴随呼吸急促,本来疲惫的她更加难受,站立不安,但是结束工作还没做完,需再继续坚持,告诉自己不能倒,病毒不去,我们不倒。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在坚持,拥有一致的坚定的决心,“战胜病毒,救回那些因病毒而受折磨的人,让小家团圆,让大家平安”。

护士长魏立琰说,防护服、口罩、护目镜、N95加外科口罩勒压鼻梁隐隐疼痛,护目镜下的模糊视野,防护服下憋闷感,我们心里并没有半点辛苦感!想想从疫情暴发第一时间开始便不眠不休领导和同事们,我不辛苦!想想在市肺科医院已经坚守二十余天的老师们,我不辛苦!想想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更不觉得辛苦!八个小时的战斗结束了,脱下防护服,个人消毒完毕,我们开始讨论该吃酸菜方便面还是吃面包,就这样,愉快的晚餐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狼吞虎咽之后,放下泡面桶伸展一懒腰,猛然抬头才看见护士的脸上两道深深的口罩压痕!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也许在抗击疫情的一线有千千万万张像她一样的脸,虽然我们不能一一叫出他们的名字,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医务人员,我们有一千一万个冲锋在前的理由——中国共产党党员!

团结就是力量......没有一个冬天不会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相信如期而至的不只是春天,还有疫情过后一切平安的华夏儿女,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终将迎来春暖花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