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上讲“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中的正气怎么理解呢?

兆阳师兄


何谓《正气》?

人有(精气神)三宝:

(三宝俱足)则(五脏、阴阳)平衡,谓曰(正气)。

(正气内存)就能抵抗任何(邪气干扰),所以(正气泄漏)就容易产生(疾病)。


只缘无事可思量


黄帝内经人的正气就是人的阳气!中医人所谓精气神;

1精有物质基础,精指精津液,精代表精血精液和津液及水份。

2气代表人的阳气,指胆田气也叫元气,人的精气足邪气就拒之体外,所以不太会生病,抵抗力强!所以气是看不见摸不着,阳气足人就不太会累,这就是有耐力。出生的小孩整天大声的哭,他喉咙不哑也不累,说明他元气十足。

3神就是人的外表,医生先要看你外表,你这个人红光满面声音洪亮,头发乌黑,神气十足,舌面干净。说明你的身体底子好,健康型的坯子,相反就是底子亏损!!!

所以医生的精气神,也是诊断的第一步!人的正气也能体现在人的外在因素!!!


镇浪1054355145656


《黄帝内经》养正气,防止邪气入侵。“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意思是指,如果一个人拥有足够的正气,身体强壮,外来的邪气就很难侵犯到身体。这种邪气包括风、燥、寒、暑、湿等,它们从肌表侵入胰理后发展为各种疾病。比如有的人形成风邪病,有的形成消渴病,有的形成寒热病,有的形成痹症,有的形成积聚病。为什么同时得病的人,有的患这种病,有的患那种病呢?难道这是自然界特别产生了不同性质的邪气吗?否则怎么会有这些差别呢?《黄帝内经》中以工人伐木为例,解释了这个问题。工人用斧头去砍木材,由于木材的阴阳面有坚脆的差别,坚硬的不容易砍,脆弱的容易碎裂,而遇到树枝有节的部位,甚至还会损伤斧头。同一棵树木,每个部分都有坚脆的不同,不同的树木,彼此的差异就会更大。如果是花叶生长较早的,遇到风霜,就容易凋落;如果是质脆而皮薄的,就容易干枯;如果皮薄而含水多,遇到长期的阴雨,就容易溃烂;如果是刚生长的树木,遇到狂风就容易折断,树根就容易动摇,树叶就会零落。不同的树木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还会产生不同的损伤,更何况人呢?所以说,即使有些人患病的原因是相同的,但是患的病却有可能不同。

总而言之,我们要健康无疾,就要内养正气,外避邪气。那么养正气,究竟怎样养呢?

其实很简单,《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只要注意以下三点就可以了。

第一,重视精神调养。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气血运行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突然、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可导致脏腑气机紊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因此平时要重视精神调养,做到心情舒畅,精神安定,少私而不纵欲,喜怒不安发,修德养性,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要尽量避免外界环境对人体的不良刺激,如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睦的人际关系,幸福的家庭氛围等。这样则人体的气机调畅,气血平和,正气充沛可预防疾病的发生。

第二,注意饮食起居。保持身体健康,就要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等,如在饮食方面要注意饥饱适宜,五味调和,切忌偏嗜,讲究卫生,并控制肥甘厚味的摄入,以免损伤脾胃,导致气血生化乏源,抗病能力下降。在起居方面要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米安排作息时间,培养有规律的起居习惯,如定时睡觉、定时起床、定时工作学习、定时锻炼身体等,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劳逸方面,既要注意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交替,又要注意劳作与休息相结合,做到量力而行


不老的微爷


人体阴平阳秘,遵循生活作息,惜寒温,节饮食,与人为善,尊重自然,乐观积极,充满活力,就是人身的正气,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结缘中医


内不动心,外不着相

就是说一个用正确的生活方式,邪气就不会找到干扰的方法



东方灚主


正气指的是自身免疫力,抵抗疾病的能力。中医认为疾病的病因不外乎正气和邪气,正气强于邪气则不生病,邪气强于正气则生病。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f8000b2dc8c00be3de\

yyhh698


中医讲的正气,就是元阳之气。而西医讲的免疫力。后天的元阳之气,由脾胃生化而来。而先天元阳之气,是由父母遗传而来。


禅悟人生113


我认为正气,好比说人的理气,理直气壮,斜不压正吗。


用户803333959978


我们中医里讲的气是指气血,正气也就是自身免疫力,抵抗疾病的能力,正气不足,邪气入侵,正气旺邪气不干,自己免疫力强了就可以抵御疾病,免疫力差了疾病就入侵


丫丫


正气,真气,真气者,经气也,与谷气并而充身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