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诗篇中都离不开“酒”,说法正确吗?你怎么看?

竹林幽听雨


酒是还魂丹,亦是穿肠药。何谈人易醉,只缘梦难醒。

听说优秀诗篇都离不开酒,赶紧去查查读了多少假诗!“山川异域,风月同醉!”呸!假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照两杯”呸!假诗!“曾经沧海难为酒,扶着巫山不会晕”,呸!上酒!

强敬酒!

岑夫子、丹丘生,强敬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诗描写的是生活、情感、理想、觉悟,如果生活不全部或者大部是酒,那么怎么可能诗篇都离不开酒呢?

何谓优秀的诗篇?有趣、生动、高贵、优雅的灵魂,加上优美的文字和节奏韵律。灵魂是内在,语言是外衣。华丽的外衣掩饰不了空洞龌蹉的灵魂,高贵优雅的灵魂,也不能裸体而行。酒是什么?灵魂还是外衣?都不是!

酒是诗人的生活的一部分,也就成为诗的一部分,诗篇中的酒,大多写的是与酒有关的生活场景,而不是写酒。“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描绘的是清明时节诗人和牧童对话的场景,勾勒出一副动态的春日图画,引发读者对诗人行为的猜测,而不是写酒、赞美酒,酒是诗人和牧童对话的话题。“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写的也不是酒,是场景,是诗人的感受和心情,酒是道具。

或者,酒是诗人写诗的引子,抛砖引玉,比如李白的诗,很多与酒有关,但李白要写的对象,表达的思想和情绪,并不是酒本身,诗人创造诗词,普遍受诗经的影响,“兴”是诗经的主要修辞手法,诗中的酒,作用在起“兴”,而这个“兴”,可以是酒,也可以是山、水、风、云、美人、花鸟等等,一切可以激发出诗人灵感、激发出读者共鸣的,都可以用来起兴。以物、景、人物等起兴的,不比以酒起兴的少!

酒,在古典诗词里面占了相当的比重,是因为酒在诗人的生活中占了一定的比重,诗人诗兴大发的时候,也许恰恰看到了酒、想到了酒。借景生情,借酒抒情。假如刚好看到、想到的是花草、风月、美人,那起兴的就是花草、风月、美人。

历史上爱酒的诗人不少,李白、杜甫、陶渊明等是典型的代表,陶渊明爱酒,达到了家中无余粮,朋友送一点救济,宁愿不吃饭,全家饿肚子,也要换酒喝的地步。杜甫落魄潦倒,在成都寄居于世交剑南节度使(好像是这个职务,我也懒得去查了)严武门下,喝醉酒大骂严武草包,虎父生犬子,惹得严武要杀他。最后,杜甫的结局(新唐书:大醉,一夕卒。)也让人泪目。李白嗜酒大家都熟悉,就不用多说了,斗酒诗百篇,“云想衣裳花想容”,虽然诗中无酒,但也是在酩酊大醉中写下的千古名句。

但是否就意味着酒是他们创作的源泉?非也。我们仔细研究,会发现越到后期,酒在他们诗歌中的比重越大,同时他们也越是失意落魄,至于潦倒。这是否意味着,酒在他们生活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越来越需要酒来填补灵魂上的空缺,或者麻痹自己?这个阶段诗人的诗,所体现出来的,也恰好是当时状态下诗人的所想、所感、所求。我们可以想象,假如诗人们的生活中,还有其他东西,可以让诗人活得丰富多彩,假如诗人能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那么,诗人一定不会借酒浇愁,一样可以写出丰富多彩的精美诗篇。甚至更美的诗篇,只是我们没有看到这个机会。得之于酒,失之亦酒。

酒是一些诗人灵感的催化剂,是一部分诗歌的题材,但酒并不是灵感的源泉。诗人的灵感,来源于诗人自己的生活、思想、抱负。优美的文字,来源于长期的积累,酒不是诗,只是打开了诗人思想的阀门。很简单的一个道理,诗人不喝酒也能写出好诗,文盲天天泡在酒里,也挤不出文字。

一定程度的酒醉状态下,诗人的思想也许受到更少的约束,可以更加信马由缰,直抒心意,增加文字的流畅感、更富有想象力,但这都是基于诗人扎实的功底。假如诗人的题材,始终离不开酒,那岂不是酒囊饭袋,视野短浅,眼光狭隘,又怎么可能有多少优秀的作品呢?

所以我们在读诵学习古人诗词时,切莫装腔作势,不求本质,东施效颦、照猫画虎。想要创作优秀的诗篇,首先提炼提升自己的灵魂、思想、眼界,解放你的思想,提升自己的文字水平,这些达到足够的程度,你喝,或者不喝酒,都能创作出优秀的诗篇。

话说了很多,解答关于酒和诗歌创作关系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几部诗集,统计一下,究竟有多少诗和酒有关。

最后,祝各位在诗海里,恣意畅游!

鼻尖一壶酒,颠倒天下生。

仰天大笑出门去,天下几多梦里人!


继禮


不正确,中国传统文化少不了酒文化,“酒”是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可以抒发豪情,也能细述愁思,优秀诗篇中有“酒”的确实不少,比如“葡萄美酒夜光杯”、“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换美酒”、“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但传统诗歌中还有不少的意象被赋予了典型的象征意义,比如代表别离的“长亭"、“柳丝”,代表乡愁的“明月"、“西风”等,优秀诗歌中都有出现。


水月山人


正确

酒,是中华文化这一肌体中的血液,它的流动,处处散发着中华文化的芳香。可以说,在中国人生活中,酒占有着绝对重要的位置,所谓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敬。

以下都是关于酒的优秀诗篇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北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北宋-李清照《醉花阴》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北宋-苏轼《浣溪沙》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北宋-范仲淹《苏幕遮 》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唐-王维《汉江临眺》经典诗句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北楼饯别校书叔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北楼饯别校书叔云》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唐-李白《客中行》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北宋-柳永《蝶恋花》

对酒当歌寻思着,月户星窗,多少旧期约。北宋-晏几道《醉落魄》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唐-杜甫《登高》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北宋-柳永《雨霖铃》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杜牧《泊秦淮》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北宋-晏殊《浣溪沙》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南宋-陆游《游山西村》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魏晋-曹操《短歌行》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北宋-苏轼《水调歌头》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曲》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唐-李白《行路难》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北宋-范仲淹《渔家傲》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a张梁


大家好,我是一个文化领域创作者,我了解很多文化领域作品,在文化领域方面,我有着丰富的经验 是我的观点分享给大家,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你好,作者,我是滇强时代文化场的创造者。

  许多中国诗歌确实在作品中加入了“酒”,这并不能说明诗的美离不开“酒”,而是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状态。

  比如李白的“举着我的杯子,我请求明月,给我带来我的影子,让我们三个。”李白是这样一个状态,他独自喝酒,心里不高兴。因此,在这首诗的开头,"从一壶酒在花丛中,在月光下独自燃烧。"为了理解开头的意思。令人不满意的职业生涯让我独自在这里喝酒,表达我的抱负,甚至表达我开放的心态。

  王羲之的大书法家创作的《兰亭序》更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行书”。当他创作《兰亭序》时,他也是在和一群诗友喝酒的时候创作的。他喝醉了,充满了灵感。在这种状态下,他创造了《兰亭序》。喝酒后,王羲之试图找到这种感觉,但却无法创作出这样的作品。

  酒只是古代诗人表达情感的陪衬,它在诗歌中的出现并不能解释任何事情。

以上就是属于我个人的观点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开开心心的做文化领域,文化领域作品能更进一步,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回答,谢谢大家!


彦祖说珠宝


倒不是中国的优秀诗篇离不开酒,只是因为中国人对酒的那份热爱,太过执着了!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当初杜康老祖造酒,刘伶一醉三年整;屈原饮酒,慨叹世人皆醉我独醒;济公长老饮酒,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留;八仙醉酒蓬莱,大闹东海龙宫;曹操青梅煮酒,论遍天下豪杰;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苏东坡把酒问青天;唐代大诗人李白最爱饮酒,玄宗皇帝召之宫中,封为太白大学士;后有渤海国进来蛮书蛮表,要与大唐兵戎相见,满朝文武无人能识,玄宗皇帝大惊失色,多亏了李太白醉酒上殿,让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磨,这才醉酒吓蛮书!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赞之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如此说来,酒也确实浸润了中国的优秀诗篇!![赞]


千金歆梦想


说中国优秀诗篇中都离不开酒,这种说法

太偏颇。很多优秀诗词不写酒,如《寒山

子诗集》,其中没说一个酒字。还有现代

很多优秀诗篇中也不涉及酒,徐志摩的诗,

舒婷的诗,席慕容的诗,涉及了酒吗?

请莫为酒做广告代言人!酒不是好东西。

况且,借酒在诗中抒发感情的诗人,也不

一定就喜欢喝酒。


广法居士


酒,形如水,性似火。在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故友重逢时的“酒逢知己千杯少”,恋人离别时的伤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我国优秀诗篇中的确有不少与酒有关的诗句,但因时、因境、因人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也就各异。

“莫笑农家腊酒浑”,点明与农家故友在其农舍田园畅饮的情景,所言也是桑麻之农事,无逐名追利的得失,尽是农家饭菜的香甜、友人的质朴纯情,使人顿感友情的温暖与田园生活的闲适。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以质朴凝练之语表达了身处异乡时的孤寂及友情的珍贵。在晚来欲雪之时,围坐在小火炉旁,斟一杯新酿之酒,与故友畅聊所遇所闻,也是人生之幸事。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共销万古愁”。寥寥数笔一个豪爽侠义、满腹忧愁的文人形象跃然纸上,不惜重金而换美酒,只愿长醉不醒而忘却烦忧,由此可见李白的幽怨之情之深重。

古诗中的酒,多是为表达作者某种情感而设,或因成功而快意,或因失意而忧郁,或因温情而触动。总之杯盏之中尽观人生百态,酸甜苦辣须仔细体味。




行山涉水一路向北


正确✅

这和酒水的应用场景密切相关!

一、喜庆场景:金榜提名时、洞房花烛夜自然需要酒水,文人骚客就会来整两句诗。

二、失意场景:文人被贬、情场失意、难免也会写两句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

最重要的就是,过去的诗篇都是唱的。我们平常开心也会哼两句,是不是!



青梅煮酒煮不熟


中国的诗词创作普遍离不开烈酒与浓情,一直都有诗酒联姻的说法。而酒,历来都是传统文化的有效传输媒介,一壶酒一支笔,一轮明月一个醉鬼,不论你是念着红颜患着相思,还是抱负不成反生了白发,抑或是不肯摧眉折腰攀权贵,只要你人生足够苍凉,那么烈酒便可纵容你的豪情。对于那些时代的歌者而言,酒醉心明白,正好借此抒发豪情,所谓“酒肠宽似海,诗胆大于天”! 醉酒就意味着打开了灵感的大门,豪情佳句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断。




尧山渔夫


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是绝对的!古诗词名篇里确实有很多和酒相关的名篇,但是和酒无关的名篇更多。即便和酒相关,但是大多也是借酒寄托离愁别绪,其主题并不在酒上,因此,与其说是和酒相关,还不如说是借酒抒情。

其次,古代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比较单一,除了文会就是宴会,物质媒介逃脱不了酒的范畴,因此和酒相关的作品在绝对值是高出其他题材不少。但归根结底诗歌抒发的是情感,和酒有联系,却不是主题。酒只是其中媒介,代替不了诗歌主题。

比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和酒相关,但是这种思念没有酒它也是存在的,只不过通过酒这一意向表现出来更自然真切。

因为在酒身上,天然具备惆怅、哀伤、思念等诸多情感标签。酒让人变得不正常,而人唯有在意识不那么具有逻辑严密性的时候,感情才变得尤其浓烈,喷薄而出。

可以说酒助长了情感的激烈喷发,没有它的话,这种情感也是存在的,只不过不那么浓烈,不那么露骨,不那么让人不由自主!

因此,可以说酒是诗歌情感喷薄而出的催化剂,但不是说诗歌离不开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