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穷过,知道这救的不只是饭碗也是救命

摘要:以共享员工的方式激活了很多被疫情冻结的岗位。不要小看这些岗位,每一个岗位后面,都是一个家庭,寄托着一个家庭的希望。这几天一篇网文很火,题目就让人心酸:你没穷过所以不懂,为什么他们急着出门。中产可能乐见“假期延长”,而对那些指望着过完年赶紧开工赚钱养家的人来说,则是让全家人沮丧的坏消息。我穷过,所以我更知道盒马式共享就业的意义,复工和这个饭碗对很多家庭的重要。


我穷过,知道这救的不只是饭碗也是救命


 曹林|文


君问拐期未有期。都在焦虑地问疫情拐点,但没有哪个专家敢确定地说拐点何时到,与其被动等“拐”,不如积极行动。抗疫的严峻形势下,助中小微企业渡生死难关,也被中央和各地提上议程。从苏州到上海,从南京到北京,都紧急推出了诸多措施助力企业应对冲击,比如北京就提出了包括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房租、延期纳税等16条措施。相比政府这种雪中送炭式救企,更让我感动的是企业自身的抱团,比如受到舆论盛赞的盒马吸纳餐企员工就业,自发合作共渡难关。


好几个朋友看到这条新闻时,都毫不吝啬地给了一个大大的赞,有的甚至鼻子一酸,艰难时刻一起去扛的感动。受疫情影响,大多数餐厅停业,员工处于待岗状态;而与此同时,零售商线上订单暴增,出现人手短缺现象。盒马与云海肴、青年餐厅达成合作,即两家餐企待岗工作人员到盒马再“就业”,在此期间,部分员工将经面试、培训、体检、确认劳务合同后,分别入驻盒马各地门店,参与打包、分拣、上架、餐饮等工作。所有员工需进行防护措施规范培训,并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后,允许上岗。


知道那些因疫情而待业的人有多沮丧,就知道为什么有人看到这种新闻时会感动得落泪。沃尔玛等企业也开放了一些岗位,欢迎暂时歇业的员工到本企业“上班”,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跟进,推出蓝海就业共享平台。能扛风险的大平台,去帮受到巨大冲击的中小企业的员工熬过这个关。


感谢想出这种合作模式的人,既以共赢的方式解决了当下企业的两大问题,一方面让缺人手的企业有了人,一方面让闲着的企业员工有了收入,更提供了一种可复制的模式,让公众看到了企业抱团渡难关的巨大潜力,看到了中国经济在面对疫情冲击时的巨大弹性。疫情对有些企业可能是毁灭性的冲击,山穷水路疑无路,但如果换一个思维、换一种模式、换一种合作方式,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政府式救企,无论是减负房租还是停征收费,只是帮中小企业减少冰点时期的运营成本,降低负担去止血。而像盒马式抱团,则是市场自发式的多赢合作,是一种创造性的造血。


这种灵敏、高效、弹性度极高的方式,首先是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或者说,是以共享员工的方式激活了很多被疫情冻结的岗位。不要小看这些岗位,每一个岗位后面,都是一个家庭,寄托着一个家庭的希望。疫情威胁下,企业不得不集体推迟复工,在这个特殊时期创造了很多“零就业家庭”。有人可能会不屑地说,不就是一段时间嘛,不就是一两个月不工作吗?对中产家庭来说可能算不上什么冲击,只是一段休假,而对脆弱的底层民众,一两个月没有收入,则是无法承受的。每个中小微企业背后,都有无数这样的脆弱家庭,需要依靠每个月的收入支付日常生活成本。


前段时间一篇网文很火,题目就让人心酸:你没穷过所以不懂,为什么他们急着出门。中产可能会乐见“假期延长”和复工推迟,而对那些指望着过完年赶紧开工赚钱养家的人来说,则是让全家人沮丧的坏消息。我穷过,所以我更知道共享就业的意义,这个饭碗对很多家庭的重要。各地都在有序推进农民工返岗复工,暂时难以外出开发就地就近就业岗位,手中有饭碗,心中就不慌。


当下都提倡网上办公,但有没有想过,网络本身就是一道鸿沟,能通过网上办公维持正常运行的企业,多是一些有一定抗风险能力的大企业大平台。能网上办公的,多是一些中产白领,或者是一些高级岗位,工作金字塔底部的多数人并不能在线工作。尤其是那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远远没有互联网化。越需要在线下工作的人,受到的冲击越大。即使是线上的业务,最终也需要有线下的配合,线上数据在跑,线下物流也需要人去跑,线下成了线上的瓶劲,盒马合作模式则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种共享员工的合作模式,给的不只是饭碗,不只是让一些受到冲击的企业“续命”,更让很多陷于疫情焦虑的家庭看到了生活的亮光。虽然城市因为疫情隔离和网上办公而降低到最低限度的运行,却让线上服务需求飙升,创造了很多岗位。疫情给企业和经济关上了一扇门,又打开了一扇窗。


如此合作,需要像盒马、沃尔玛这样的企业慷慨无私,云海肴这样的企业以员工为本位,更需要灵活的就业旋转门机制。这种合作开启了帮众多企业渡难关的想象力,你正好缺,我正好有,你的长处在于有线上需求,我的长处在于线下有人。中国有一大批互联网化程度很高的平台企业,似乎都可以复制这种共享员工模式。这样的模式,也是逼着一些传统企业转型,在面对这种危机时如何适应线上生存,这些临时共享的员工,今后也许能够成为转型的主力。


灵活的企业合作模式,也见证了平台级企业对经济的重要性。这种平台有一种生态自我修复的弹性功能,线下餐饮、零售受到冲击,会转移到线上,线上以某种方式反哺和助力线上,激活可能冰封的线下岗位。企业与企业不是孤立的,而形成一种互相依存的就业生态,具有共抗风险的能力。疫情对中国经济会带来多大冲击,还无法估量,但这种企业互助的合作模式,让悲观的人们看到,情况也许并不会太糟糕。


病毒在变异,社会合作模式也在调整,这是一场社会治理、企业转型与病毒的赛跑,我们输不起。人们都在咬牙坚持,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这样的抱团互助也让公众看到,我们不会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