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戰時疫,文化惠民”,中央美院夏理斌博士作品線上展出引關注

近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引發全社會的關注。為共同抗疫,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全力做好疫情防治工作。

溫州書畫院作為文化專業機構,根據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的統一部署,發揮書畫專業優勢,勇於創新,敢於擔當,閉館不停服務,通過公眾微信號推出了“海之歌——王維新水彩藝術工作室第二次主題創作展”線上展覽,該展是我院王維新藝術工作室的重要活動,也是我院今年的辭舊迎新展覽,展出了中央美院王維新教授和金超音、蔡瑞蓉、李毅軍、李利民、李崇高、張成畢、廖笑焱、周崇漲、張曉鋒、金順偉、夏理斌等11位研究員近期創作的寫生作品,他們充分地、集中地表達出“海”及與海息息相關的生活的本源性體驗。

接下來,該院將每日推送參展作者的作品,並結合部分第一次主題創作展的作品,滿足群眾防疫期不出門也能隨時“雲”閱讀、“雲”觀展的文化需求,在關鍵時刻展現了行業擔當和大愛情懷。

本期藝術家簡介

“共戰時疫,文化惠民”,中央美院夏理斌博士作品線上展出引關注


“共戰時疫,文化惠民”,中央美院夏理斌博士作品線上展出引關注

漁艇棹歌之一 Fishing Songs No.1 | 2019

紙本水彩 Watercolor on paper | 56×76cm


“共戰時疫,文化惠民”,中央美院夏理斌博士作品線上展出引關注

漁艇棹歌之二 Fishing Songs No.2 | 2019

紙本水彩 Watercolor on paper | 56×76cm


“共戰時疫,文化惠民”,中央美院夏理斌博士作品線上展出引關注

漁艇棹歌之三 Fishing Songs No.3 | 2019

紙本水彩 Watercolor on paper | 56×76cm


“共戰時疫,文化惠民”,中央美院夏理斌博士作品線上展出引關注

漁艇棹歌之四 Fishing Songs No.4 | 2019

紙本水彩 Watercolor on paper | 56×76cm


“共戰時疫,文化惠民”,中央美院夏理斌博士作品線上展出引關注

漁艇棹歌之五 Fishing Songs No.5 | 2019

紙本水彩 Watercolor on paper | 56×76cm

作品名稱《漁艇棹歌系列》取自五代李珣的《漁歌子·楚山青》:楚山青,湘水綠,春風澹盪看不足。草芊芊,花簇簇,漁艇棹歌相續。

系列作品通過或全景、或微距的取景方式進行構圖,在縱橫交錯的形式中捕捉海邊停靠的大小漁船錯落穿插、有條不紊的秩序,表現漁民的生活氣息。正如李珣詞中描述的那樣:海艇與小船往來穿梭,悠然垂釣於清波之中,歌聲相續。

“寫生”是畫家與生活、自然直接對話的一種方式。畫家會把對自然物像最強烈的感受記錄下來、傳遞出去。寫生既鍛鍊了繪畫能力:面對生動的客觀對象要迅速的捕捉色調和用繪畫的語言組織畫面;又可以積累大量素材和作品。中國傳統繪畫也講究“師法自然”、“搜盡奇峰打草稿”,注重在寫生自然中吸收營養、提煉繪畫語言。西方文藝復興先驅喬託去廣場寫生,將寫生中的建築物畫入畫中,開啟自中世紀以來作品關注人間生活的新風。當畫家內心對現實世界產生感受後,經過邏輯上的調整和情感的潤色後經由雙手運用繪畫語言表達出來,呈現給觀者。此時的作品既是現實世界的反映,又是畫家世界觀、人生觀的表達。畫家通過寫生表現客觀對象,借景抒情、借物言志,傳達自己的精神與感受。此時的寫生已不是簡單的再現客觀對象,而是受客觀對象啟發後畫家心中的所想所感所悟。當合適的繪畫語言能夠恰當的表達畫家內心情緒和感受時,將會是繪畫作者最愉快幸福的時刻。

畫家研究傳統是為了更好的繼承和發展。如何在一個繼承傳統的語境下進行有現當代意義的探索和推進,作為青年畫家來說值得深思。怎麼樣能準確把握住時代的脈搏,是每個青年畫家值得探討的問題,既不失傳統,又不是盲目地去否定傳統、追逐時尚。我認為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課題。

當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影像、數字技術等都能以超乎人們想象的逼真度,立體的再現現實中的真實景象。繪畫創作是以“現實記憶”的視覺方式創造性的表現感受,給觀畫者提供聯想、思考的空間。

藝術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生活已離不了藝術,哪天要是沒有動畫筆的話心裡便會覺得空落落的,似有沒吃飯、未喝水般的難忍。一旦坐在調色板旁,手握畫筆、面對畫布,心情異常舒暢。大腦和身體也習慣了每天的塗塗畫畫。繪畫成為了習以為常的表達方式,唯有這種方式才能盡情表達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所喜所悲。繪畫也成為了刻骨銘心的思維方式,唯有這種方式才能包容我感受自然、感知世界、感悟歷史。藝術的無窮魅力吸引著我不斷地積累、不斷地探索。在藝術面前自感如此弱小,只有不斷豐富自我,才能逐漸接近藝術。提高技能,豐富語言表現系統;紮根傳統,豐富自身知識結構;關注當今,豐富對時間生命的感悟,是為了更好地走近藝術。感恩生命中有藝術相隨,感謝藝術學習道路上先生們的言傳身教。享受學習藝術、探索藝術的過程。生命不息,繪畫不斷⋯⋯

夏理斌

2019年12月於樂石居


供稿:溫州書畫院、溫州美術館

審核:陳俊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