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疫情中最受伤的是中小个体户吗?

吊白杏


这个问题问得好,其实这场疫情中,那些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很受伤,每个企业受伤的费用大小都是不一样的,希望这场疫情早点过去吧。大家好恢复生产多挣点钱。


北漂长伟歌


这个怎么说呢,我就是小个体户, 你说没影响吧,那是假的。毕竟暂时没有收入稍微有点困难。面临的房租,房贷,车贷。那一样都得面对。春节前大量进购的水果,礼盒装。今年都砸手里了。想想头就大,可是毫无办法,只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吧。现在街上有很多店营业,可是我放弃了,我不能拿一家人的健康开玩笑,钱没了可以挣。健康是换不回的。



橘子好酸


在这场疫情中,受伤的经营者一定是普遍的。不只是中小个体户。但对这次疫情带来的风险,中小个体户抗风险的能力是最弱的。

从抗风险的能力角度,这次疫情中最受伤的是中小个体户们。

一.不能正常营业,国家政策优惠惠及中小个体户较少

中小个体户们一般规模不大,基本都是自主经营,没有固定的组织。面对这次疫情,出现的困难大都需要自行解决。

1.固定的房租,仓储费。需要自己和房东协商能否减免。

2.固定要还的借贷利息,中小个体户们很难享受到疫情期间银行的信贷政策。很多中小个体经营者的借贷,大都来自于民间借贷,也只有自己协商是否延期还款。

3.员工在疫情期间的待遇问题,需要自行协商,最起码要解决基本生存问题

二.不是特定行业的中小个体户,,不能正常营业

每个地区有复工开门的政策指导,大都是当地的政策允许的企业复工。大多数个体工商户属于流通领域,如果从事的不是与当前疫情相关的,与老百姓必须消费的行业,从事其他行业的中小个体户们都会延期正常经营。

特别是从事餐饮,旅游,娱乐等涉及公共卫生聚集的中小个体户们,受伤害最大。

三.储备不足,现金流紧张,疫情更是雪上加霜

大多数中小个体户们,在平时的经营中,大量的资金都会用于库存商品,以及经营中形成的应收账款,造成现金流紧缺。这一疫情,不能正常营业,切断了几乎所有的收入来源。平时很少储备现金,主要是靠资金周转率生存,疫情如果继续持续下去,中小个体户们受伤最深。

四.收入渠道单一,疫情发生,造成没有任何收入渠道

中小个体户们大都是专注于某一个行业进行经营。很少有中小个体户们做多元化的经营。特别是对于专一做线下实体的,收入的渠道是唯一的,有些夫妻店经营性质,造成家庭的收入来源也是单一的。这场疫情,让很多中小个体户门不只是生意上没有收入,家庭也失去了收入的来源。

五.持续经营的能力弱,即使疫情结束后,也会有部分业务中断

很多中小个体户们,经营的行业性质,是有季节性的。一旦错过了经营的黄金期,很多业务会中断或者损失严重。特别是春节为旺季市场的行业,比如一些从事旅游行业的中小个体户们。这也是中小个体户们,应对市场的风险较弱的表现。

综上,这场疫情,从抗风险能力角度,从外部环境支持的角度,中小个体户们是受伤最重的。

天助自助者。中小个体户们找出突围的路径,相信会好起来。

(完)


家林频道


本次疫情,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中小企业,有相当多的人,觉得本次中小企业是最受影响的,但本人觉得是否“最受伤”,还真不好衡量。

首先,本次疫情对餐饮业,旅游业,影视业,地产,零售等重创,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影响也很大。这些行业中,大型企业同样“受伤”严重,西贝称自己撑不过3个月等等,要知道这些企业,一旦倒闭,带来的社会影响,那可会不小。毕竟,诸如海底捞,西贝等企业,都是成千上万的员工,几百上千家的门店的。今天刚看的一篇文章,2月6日北京奔驰发文,只有1天的安全库存,一旦停工,每天损失是4亿。这种头部企业尚且如此,其他车企情况会更糟糕。即使政府能给些扶持,恐怕也会大大的受伤。一个搞不好,造成某个产业的整体崩溃,比如民宿,也是完全有可能的。要知道,民宿可不是只有中小企业参与,相当多的民宿规模庞大,大集团,大资本都有参与哦。这伤势,可不是中小个体户能想象的。

其次,中小企业,之所以觉得最受伤,与自身的经营水平有较大的关系。别的不说,只谈财务风险,日常几乎是没有啥现金储备,那不是比较危险吗。前几天,北京的教育机构,兄弟连就宣布部分校区倒闭。这家企业做的规模不小,母公司还在新三板上市,但是后期一直在苦苦支撑,现金流转不动,一直处于亏损中。所以,疫情只是个导火索,他不比众多中小企业强大吗,但是却先于很多人“缴械投降”了。

相反,我知道不少优良的中小企业,有较为充足的现金流,起码3-6个月没问题。应对本次疫情,从资金角度,问题不是太大。

最后,希望广大中小企业(含个体户),充分总结本次的教训,深度思考下阶段的策略,没准疫情后,是个大的机会,行业洗牌已经开始。怎么活下去,很好的活下去,是咱们这些中小企业,近期要深度思考的。

我是老蔡,期待跟大家的交流。


老蔡扯生意


个人观点:

这场疫情影响最大的恐怕还不是个体户,真正影响很大的是小微企业。

1.企业没有任何收入,房租不少,工资照发,年前还把2019年所有的奖金都发了,目的是给所有人信心,希望2020能够大干一场,结果不要说大干一场了,连开工都没有日期。

2.信心,这场疫情的突然发生,把本来不需要怎么鼓劲的团队,用这种无奈的等待被托了下来,一天天的消耗着团队的士气,大家在等待中会失去耐心,开工后重拾信心得有很大的难度。

3.业务进入正轨,这个做过业务的都知道,有个正常的周期,过个春节就上班了,很容易衔接,现在是全国中小微企业都在停顿,业务回复到平常水平,不是指日可待,而是何时能待的问题。

2019年就够难的了,2020年没想到开春是这样的,期待疫情快点结束,多少小微企业主只能艰难的煎熬着。




秦朝886


做生意最主要的固定支出是房租与人工。如果是自有店面,很少或者没有雇工,全家人自己干的,损失不算太大。

此外,摆地摊打游击的‘走鬼’,损失也不大。

但是自有店面的情况在8、90年代比较普遍。后来由于房价以及房租大涨,许多业主辛辛苦苦一个月也赚不了多少钱,还不如将店面出租给更善于做生意的人。

因此目前自有店面的个体户比例很低!

不管规模大小,损失最惨重的是杠杆率过高的经营者。杠杆率高,就是固定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例高,变动成本低。

举个例子,一份饭菜可能直接的材料成本才5元,卖10元可以赚一半。停业了,大不了不进货,损失的只是现有库存。这部分库存还可以消化,例如自用!

但是房租、人工、借贷款利息才是大头,不会因为停业而不支出。

假设以上成本是每月10000元,那么要卖2000份才能保本!


红蓝白郁金香


应该是房企和小微企业。房企一般来说都是靠银行贷款来维持的,一个月的贷款利息和工人的工资社保的数目吓死人,要是二个月不复工,估计倒闭的不是一家二家。一个百十人的小微企业,停工一个月,工资社保,房租,贷款利息怎么来说也要百十万。反而小个体户倒是可以撑着,因为损失最大的就是房租。


飞不动


我是个体户,但是我的店铺不大,要说损失肯定是有的。不开也要交店铺的租金,还有不营业就没钱赚,另外还就是压下了这个月应该卖出去的货。没办法赶上这时候了,不生病就好。幸亏有点积蓄,几个月还能挺过去。各行各业都有损失,大的行业赚的多损失惨重,小的行业赚的少,损失也相对来说少点。



用户4133079114386海


新型病毒自从在武汉爆发以来,很多省市也有感染,但目前总体上市各省市的疫情在慢慢消退,湖北确诊人数也在迅速地下降,按照钟南山院士的预测,4月前疫情基本可以稳定下来,不过如果按照目前的时间来看的话,起码还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大家才可以安心的过上正常的生活,虽说现在宅在家里还可以将就着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里没有收入,日子也很不好过,很多小伙伴觉得农民朋友们可能日子最困难,其实这三类人才是最难过日子的。为何最先熬不住的不是农民呢?因为农民在乡里都有房子有地,首先粮食、蔬菜都有,即使没有收入,不会饿肚子。哪怕你是务工的年轻人,在老家也是可以可以支撑一段时间的,因为底薪工资国家规定了会发放,所以无论如何,农民工都不会是最先破产的。那么有哪三类人熬不住呢?

最先熬不住的是小企业老板,店面要支付租金,虽然国家是号召减免房租,只是号召,没有强行的说要减免房租、水电费,所以业主一般都不会那么善良的。此外,还要按国家规定发放员工的底薪工资,还不允许无故解雇员工。其次,是做实体店的小店主,新型疫情爆发这段时间,街上几乎很难看见人影,只有一些家里没有粮食蔬菜的,没有办法只有去买米面油菜的这一群人,要说其他的小店,没有人怎么做生意,在疫情下,人们的流动性少很多,买东西的也很少,一些不必要的消费就少了很多了,所以对于那些相关的小个体户的压力可想而知,而去街上看到的就是现在店铺基本上是关闭状态的。

如果从年龄段来看的话,受影响最大的应该是80后和90后这一拨,因为刚好赶上计划生育的时候,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而且这一拨人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手上存款还不多,但信用卡、房贷、车贷等各种款项却比较多的群体,想上班疫情没结束出不去,不上班,每个月的各种款项都要还,还要顾着家里的生活开支,压力才应该是最大的。

对于很多网友觉得农民是最难熬的,小编并不认同,农民虽然收入微薄,但是当遇到灾难来临时,资产越重的资本家承担的风险更大,农民首先没有多少存款,没有需要还贷款的房子,没有员工要养活没有负债,在和平正常的时候是微不足道的一群人,但是当战争来临,经济动荡的时刻,反而农民手里的地和住在偏远地区的原因,受到的伤害最小,如果货币贬值,城里的居民收入减少,农民至少都有自己的宅基地,几亩农田,首先不会因为吃饭发愁,就算经济会影响每一个人,没人逃得掉,但是农民一定是最后一批受到伤害的人群,大家对此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