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長”+“四員” 吹響疫情防控“最後一公里”監督哨

“樓長吹哨、院長報到、街長協調、區長統籌”的新模式,實現了“1+1+1+1>4”。

“村管控員、組防控員、聚居點穩控員和重點戶監控員,解決將聯防聯控最後一公里。”

“‘四長’+‘四員’模式,一橫一縱,真正實現了網格化管理。”滎經縣嚴道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滎經縣嚴道街道有133個小區、8萬多常住人口,6個社區、19個村,疫情防控不能“一刀切”。針對社區人口集中密度大的特點,“四長制”調動了黨員幹部的參與熱情。針對務工返鄉人員多,居住地相對分散的農村,採取村級管理“四員制”,實現群眾在哪裡,工作就做到哪裡,贏得了民心,群防群控更“給力”。

小區樓院“四長制”

嚴防死守安民心

2月10日,陽光明媚,嚴道街道鶴田巷農資公司小區住戶彭大傑吃過午飯,又鑽進設在小區卡點的帳篷。

彭大傑說:“非常時期,我是樓長,也是黨員,不能從我這裡把規矩壞了。”

嚴道街道有133個小區,設立了133個小區臨時黨支部。黨員帶頭,建立“四長制”,有社區區長、街道街長、樓院院長、樓棟樓長,形成“樓長吹哨、院長報到、街長協調、區長管理”的疫情防控管理體制。

彭大傑所在的小區有2個單元樓,從1月31日起,他多了一個樓長的身份。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戴上“樓長”的牌子,做好單元樓的防疫檢查和管理工作。

此外,作為臨時黨支部的一員,彭大傑和其他小區黨員一起參與門口卡點值班。“過一個登記一個,非本小區人員,禁止入內。”彭大傑說,有一位從武漢返鄉的住戶,主動報到。他和另一個樓長把情況向院長反映,院長核實後又把情況告訴街長,熟悉街道情況的民兵連長及時將返鄉人員情況彙總後,統一向區長彙報,區長收到消息後可以第一時間安排後續事宜。

“看似環節多,但是一環扣一環。”嚴道街道城北社區黨委書記、“區長”胡志蓮說,“‘四長制’發動了基層黨員的力量,責任分工明確,信息傳送快,效率也高。”

村級管理“四員制”

群防群控顯高招

“我們村有400多戶村民,6個村民小組,3條進村通道,全都有人把守。”滎經縣嚴道街道黃家村黨支部書記黃永兵說,除了進村主幹道的卡點由村“兩委”派人值守,其餘兩個卡點均是村民自發看守。

人口數量多,外出務工返鄉人員多,老人多,疫情防控的重點、難點、痛點,黃家村都佔了。

“四員制”成為破題的妙招。

村黨支部書記總負責,分設村管控員、組防控員、聚居點穩控員和重點戶監控員。

重點戶監控員由包村幹部擔任,上門測量體溫,講解居家隔離注意事項,開展心理疏導……“只要重點戶需要,我們就去‘跑腿’,給他們做好保障。”重點戶監控員周婷婷說。

聚居點穩控員由村組幹部擔任。“勸散打麻將的,勸離圍坐聊天的,軟硬兼施,都由我們來做。”黃家村幹部程光慧說,不怕得罪人,就怕疫情人傳人。

6個小組長分任各小組的防控工作,分發宣傳資料,宣講防控知識,安撫村民情緒。

村管控員主要負責進村卡點的工作,守護好第一道防線。

“‘四員’主要負責不同的重點人群,及時瞭解明確、排查矛盾、發現隱患、瞭解需求,是社情民意的‘體溫表’,通過有針對性地服務村民,更能激發村民參與群防群控的熱情。”黃永兵說,村民自發看守另外兩處入村卡點就是最好的證明。

劉燕梅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胡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