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装备了60多年的轻机枪,为何至今仍不舍得替换?

Hiro_TheHunter


题主,没说具体哪个型号的枪,想来想去也就56-1式班用机枪符合60年还在用的这个设定。56式是中苏友好时期援助我国的全套RPD生产线生产的仿制型,与56自动步枪和56半自动步枪同属56系班用武器枪族。



全枪长1041毫米,空枪重7.00公斤,理论射速每分钟650发,最大射程2000米,使用7.62×39毫米中间威力弹,配备与班级作战单位,是全班火力压制的重要成员。跟随我军基本参加了所有的作战行动。这种枪凭借其可靠耐用,射程远,威力大,射击持续性好,造价低廉的的特点一直在我军中服役。


虽然我军曾经尝试用81式轻机枪替换56式,但是其在威力,弹容和射击距离等指标上与56式有不小的差距,由于以上枪支的种种原因,完全替换56的目的并没达成。



其实一种武器只要是各项指标都能达到实战需求,除非替代品足够优秀才有可能被取而代之。就像美军的勃朗宁M2从1932年正式命名到现在,一直是美军普遍使用的机枪,可见这款枪在实战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就像56-1式一样将会一直服役下去。


蓝色大菠萝


早替换了,作为班用机枪都替换了两次了,八一式枪族上来的时候就开始替换56班,到现在7.62x39mm这批老的56式弹都快停产了,正式部队也都把半换了 5.8的95系枪族。


你说舍不得扔,库存里确实还有这玩意,但不是因为这货有多好。只是他是个机枪,而且它所用的56式步枪弹库存还很多。虽然未来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暂时封存留作备用还是需要的。


而且56班和后来的枪族一体化有区别,它是个弹链供弹、采用极厚枪管的机枪。可以说相比RPK、81班之类与同族突击步枪一个爹的班机更像一挺真正的机枪。火力的持续性更好,但也更重,开放式的弹链也容易进脏东西,不方便和班组一起滚泥浆,泅渡啥的。

但这种讲究火力的班用机枪在现在战争模式下并没用太大卵用,尤其现在对于步兵班武器而言更要讲究轻便,灵活,让机枪手也能跟得上步兵突击。班组武器的通用性也需要更高,而弹链供弹的56班很明显不适合这种玩法。真要大火力的话,还不如配属使用全威力步枪弹的通用机枪,好歹有效射程和威力比56班这种打中间威力的小便弹道好的多。


另外吐槽下某高票答主的这句话,你告诉我...56班的中间威力弹是怎么比同弹种的81班有效射程高那么多的? 这种模棱两可的话太扯了


疯狗的轻武


中国军队装备时间最久、装备数量最大的56轻机枪,是苏RPD轻机枪的高仿版,目前,依然在军队中服役,可谓老当益壮,其作战效能不输于81式和95式班用机枪,特别其射击可靠性,都在这两把班用机枪之上。

56式轻机枪,拥有两根可以叠起来的两脚架,枪重7公斤,射速每分钟700发,发射7.62X39毫米中间威力步枪弹,有效射程800米,所以其后座力要远低于二战时期发射全威力步枪弹的轻机枪。

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100发弹链供弹,但由于有一只弹链盒,不明就里的人,就以为这是一把弹鼓供弹的轻机枪。

枪托和手柄是木制的,其余部分是钢制的的56式轻机枪,对600米以内的有生目标,打击效果非常好,弹丸在1500米距离内,仍然有较大的杀伤力,是经过实战检验的一把非常可靠的轻机枪。

而81式7.62毫米班用机枪,枪重5.15公斤,有效射程600米,发射7.62X39毫米中间威力步枪弹,战斗射速每分钟120发,采用75发弹鼓供弹,通用81式自动步枪的30发弯弹匣。

95式58毫米班用机枪,属于无托结构的轻机枪,枪重仅3.95公斤,战斗射速每分钟100发,有效射程600米,采用75发弹鼓供弹,通用95式自动步枪的30发弯弹匣。

事实上,81式和95式班用机枪,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专业轻机枪,都是在自动步枪的基础上,采用重枪管型升级改造而来,所以在有效射程和战斗射速上,这两把枪无法和56式轻机枪相媲美。

56式轻机枪在1500米处仍然有杀伤力,81式特别是95式班用机枪,在1000米距离上的杀伤力,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56式轻机枪采用100发弹链供弹,所以火力持续性非常好,是采用75发弹鼓的81式和95式班用机枪所达不到的。

最关键的是56式轻机枪射击时非常可靠,与56式自动步枪一样,极少出现故障,在可靠性上,56式轻机枪要强于81式和95式班用机枪。

81式和95式班用机枪采用弹鼓供弹,国外的枪械却很少使用弹鼓供弹,原因就是弹鼓存在本身难以克服的问题,其可靠性远远不及弹链以及弹匣供弹。

弹匣比弹鼓好用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装弹快,而且更轻便,在战场上士兵接收到的弹药补给,都是整箱散装形式的子弹,哪来装好弹的弹鼓或弹匣。
弹鼓太沉重,结构比较复杂,无意义的空间多,内部的弹药弯曲排列,因此簧力很大,不能像弹匣那样直接压弹,得将弹鼓拆开往里面装弹,还需用专门的装弹器,显得非常麻烦。

综上,尽管56式轻机枪装备部队已经六十余年了,81式和95式自服役起,都自信满满地要取代56式轻机枪在军中的地位,但现实却是这两把班用机枪,都无法取代56式轻机枪在军中的地位,随着新型机枪的研发,该淘汰的应该是这两把班用机枪,特别是其中的95式无托班用机枪。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不舍得替换是什么意思?八一式,九五式出来后不是换掉了吗?五六轻机是一款经受实战考验,皮实可靠的好枪,我们不去争论它跟八一式,九五式的优劣,但是部队换装,不会因好用,就不考虑后勤供弹不统一,就留用五六式吧?美国那挺1917老爷爷是重机枪,本来就有专门供弹的,MG42海湾战争时伊拉克用过一批南斯拉夫生产的,说是用的毛瑟弹,大概跟元首电锯一样,但北约体系中使用的MG改型,口径是改动过以便使用北约统一口径弹药的。轻机枪现在都通用步枪弹,现在还留用五六轻机后勤上是个麻烦事。


不过相比五六轻机是专业机枪,八一式和九五式只是还了重型枪管的突击步枪,我觉得还有步兵班排战术改变的因素在里面,大概班用机枪控制距离缩短,更讲究精度,远距离压制交由重机枪完成,以前携枪携弹不便,步兵班组有减轻重机枪负担的需求,自己需要负担更多攻击范围。

现在已经完成机械化换装,车载重机枪本身压制范围扩大,步兵班组获得的支援力度更大更多,自己可以减轻攻击负担,班用机枪追求短小精悍,增强机动能力是发展趋势。现代战争更多的是城市巷战,跟原本野战为主区别很大,重火力压制手段的专业分化,对步兵班组,轻机枪功能剥离因该是最多最明显的。



李三万的三万里


题主问的是56-1式班用轻机枪吧?上世纪50年代引进苏联RPD技术仿制生产,1956年定型,射程远,威力大,后座力小,成为可靠的班用近战灭敌的主要武器。经过多次实战,相当可靠,所以至今仍在使用。一型优秀的枪枝,不会因岁月古老而夺去光荣,反而在使用中大放异彩。实战发现,500内对点目标,600米内对集团目标,杀伤效果极佳。全重只有7千克,这个重量比起现在的95式轻机,有点大,但机械化开进,仍不失强有效的支援火力,射速700发每分钟,不比美军现在用的M249,但精度较高,我军也曾对比两种枪,通过对比,我们发现,56式在射程,精度,都要比它高一些,就是全重也有一定优势。这正是一支好枪永流传,我军偏爱56式啊。

●56式的传说。大战雪山,要比印军使用的布伦机枪好多了。同等重量我军可携带可多的弹药,精度也比布伦式高,布伦虽说射程有点优势,但我军不在更远距离内用枪,远了用炮,近了才用枪,特别是在高原作战,为节省冲击体力,三百米内才开火,抵消了布伦式的优势。使用中56-1式轻机枪,还有可靠的优势,打通了,用水一浇,可继续使用。所以枪枝好不好,战场说了算,又经过我军多年改进与使用,是不会轻言放弃的。就是比起现在大量装备的RPK74,威力仍是不俗。它是优秀的,因而也是不衰的。

●81式轻机不是不好,枪轻了不少,只有5.15千克,弹型中间威力,不是不好,那是最好。枪枝使用要在便于发挥火力,一般两个点射之后,便要更换阵地,否则便会成为火靶子,机枪手,正是前沿主要威胁,轻便的枪支,便于灵活使用。不必更大射速,火线下运动大为方便。与时俱进发展,才能赢得未来,轻步兵作战,81式可以说改进了不少。只是做得还不太彻底。代替81式的上95式,可以说一次正式的革命,使用5.8毫米弹,全重3.95千克,更灵活方便了。

●各有侧重。使用方式不同,配备枪支当不同,这是我军枪枝发展的一个重大缩影。不再局限于少量武器,不再满足于步枪通用化,弹可以通用就成。比如装备95步枪的部队,一般使用95式,弹药可以互换,以便发扬火力,不愁弹弹供应。对付顽固的敌人,手段选择也多,比如呼唤炮火。各种火力密集,但也要考虑极限条件下使用,这就是说的效费比较高的问题。用心作战,会对每一个作战细节精雕细刻。


魂舞大漠


题主说的是56/56–1式班用轻机枪吧?这个枪是1950年代初和:西蒙诺夫SKS半自动步枪、卡拉什尼科夫AK–47步枪一同进入到我国的,它的原型枪是捷格加廖夫RPD轻机枪,这三型枪都发射7.62×39毫米子弹,构成了我军第一代班用武器。

从1956年装备到部队(56–1是63年),再到1980年代中期81式轻机枪替代它之前,它在我国生产大约30年的时间,生产量和库存数量都很大,估计生产量在20万挺以上,这样庞大的生产量除了用于战争、训练和外援...估计还会有很多新枪根本没有启封过,但56/56–1轻机枪在1980年代初就和56半、56冲一起逐渐淡出了我军战斗序列了,因为它之间未形成枪族化,只有子弹是通用的,零件根本不能互换,在班用枪族化的要求下不符合需要必然会退役和封存。


但武器装备不是正常使用而磨损报废的情况下就不能让它们退役甚至是销毁,新枪销毁了太可惜也是巨大的经济浪费,而且56–1还是我国改进后的装备,从它服役以来经历了很多次战斗,战场环境适应性良好,从千里冰封的乌苏里江、到高温高湿的西南边陲,再到雪域高原...都留下了它的身影!这样一挺机械动作可靠,威力适中的装备理应封存,以便应付有可能爆发的全面战争。

另外一点就是我国历史上生产的56式步机枪子弹太多了(仿制苏联M43弹),“备战备荒”年代估计制造了几十亿发,虽然用于战争、训练、外援、出口...到目前为止还可能有10亿发以上的库存量,甚至是还在低量制造,既然是库存这样的多,就需要保存一定数量可以发射它的枪械才行,否则这些子弹都成了废品,所以保留一定数量的56–1轻机枪非常有必要。

国家对于武器装备的退役是有一套制度的,不是说新装备进入到部队服役之后就把老装备全部销毁,而是根据国防储备情况而定,新装备进入到部队之后需要有较长时间的部队适应期,在战争、训练过程中长时间的磨合,出现问题后要进行改进完全达到部队要求,但有些新装备到了部队之后由于根本性的设计问题和制造问题,造成了怎样改进都难以达到部队的要求,这样的新装备就不能再服役了...反而是老枪经过了几十年的使用,该有的设计和制造问题都已经暴露出来了,通过技术改进已经非常的成熟,战场使用故障率很低,虽然因为现代战争的层次提高了,老枪不在成为部队的主装备,但老枪的可靠性没有降低,要真的是新枪不管用,还得它们顶上去,所以保留一部分老枪很有必要。


皇家橡树1972


我国军队的步枪从最初的56式冲锋枪,到后来的81式自动步枪,到现在的95式自动步枪,已经进行了三次更新换代。而轻机枪方面,我国的轻机枪也进行了三次的换代,第一代轻机枪是56式轻机枪,第二代轻机枪是81式轻机枪,第三代轻机枪是95式轻机枪。但是和步枪不同的是,我国的56式轻机枪,不仅没有因为后来的这些枪械的出现而退役,反而依然活跃在部队中,并且是很多部队的主战机枪。那么我国的56式轻机枪为什么使用至今都没有被替换呢?


56式轻机枪是模仿的苏联的RPD轻机枪,这种轻机枪能够对500米内的敌人进行精确打击,除了精确性高之外,后坐力小可靠性高也是56式轻机枪非常明显的优势。这支轻机枪凭借着单鼓和金属链可以达到100发的弹容量,56式轻机枪的子弹在1500米之外还是依然能够发挥杀伤作用,凭借着威力大和子弹多的优势,56式轻机枪拥有足够的杀伤性和压制能力。这支轻机枪能够沿用至今主要还是因为在现代战争中对于轻机枪的要求并不高,轻机枪从这支轻机枪能够沿用至今主要还是因为在现代战争中对于轻机枪的要求并不高,轻机枪从二战结束后地位就开始不断下降,这支服役了60年的机枪也完全可以承担现代对于轻机枪有需求的全部任务。

从一些局部冲突来看,现代战争中轻机枪的地位非常低,主要作用是辅助步枪射击,在一些小股部队冲突中增强火力配置,进行火力压制,而这些任务56式轻机枪完全可以胜任。自动步枪的发明和空间作战的普及,短兵相接中拥有压制敌方阵地的轻机枪的地位显得比较鸡肋,现在各国的轻机枪的变革也都是比较缓慢的,大部分都是停滞不前。
从56式轻机枪当前的表现来看,即使是再过十年的时间,56式轻机枪在轻机枪里面也依然不过时。而随着海空联合作战的普及化,陆军的地位下降,阵地战的逐渐消失,轻机枪能否在未来的部队中出现都是一个未知数,军队现代化水平比较高的国家都会把钱用来发展在现代战争中有决定性的高科技武器,而轻机枪在未来极有可能会慢慢的被淘汰掉。


军武小咖


武器最重要的是可靠,很多产品都说自己军工品质,就是说自己东西结实,象军用电脑,五八六,四八六就够用就行,主要是坚硬,机枪是轻武器,不需要高精尖,可靠就行,象俄军还大规模装备Ak——74,即Ak-47改型47.74是什么意思谁都知道,看新闻北约或欧美军队的重机枪都一个样子,那就是M-2地狱夫人,是伯郎宁M-1917改型,1917啥意思,北约发达不,一款枪用了百年,再举个例子,德国发达工业水平高,机枪是MG-42,也是快八十的高龄了,为啥,可靠,好用呗。


不得不戒19


这个主要是世界战争格局在改变,现代战争的主角已经从传统的人力战争上转变成高科技的精确打击。根据美国军事装备统计,美国方面从1967年开始就不再更换除单兵武器(步枪,狙击枪,冲锋枪,手枪)外的陆军装备,轻机枪不属于单兵武器范畴,也不再更换。我军虽然发展得比美军慢,但是世界的整体趋势就在那摆着,我们也是萧规曹随,套用世界主流军事强国的发展线路。

在以往,重机枪只能装载在坦克或者汽车上面,但是这两款装备的通过性很差,无法取得制高点(无法到达山顶或者楼顶),又因为这些装备目标很明显(必须通过公路机动),很容易被袭击,这时候,便携式轻机枪就成了替代品,可以人工携带到这些地方进行火力压制。但是自从武装直升机诞生以后,武装直升机上面的机关炮跟机载机枪才是正道,武装直升机几乎可以全天候机动到任何地方从任意地点发起进攻,这就使得轻机枪的功能被弱化,也就没有继续改进的必要了。

不过呢,枪没有改变,枪弹却可能改变。我们都知道现代战士的携弹量实际上都不高,一名普通士兵携带的步枪子弹也不过150~200发左右,一名机枪手携带的子弹也不过450~600发左右(一挺机枪)可使用弹不过1000发左右。这是因为枪弹太重了,现在有在改进准备使用无壳子弹,这样可以让子弹的重量减下来,增加携弹量。


优己


我认为,目前我国迟迟没有大规模更换轻机枪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还是穷啊,虽然每年我国的国防预算都在增加,但是要分配到不同军种,最终到每个项目的采购那都是要精打细算的,而且陆军不同于海军和空军以及火箭军,后者都是需要在技术上,体系上建立优势才能取得优势,陆军对装备的技术不是特别依赖,装备够用就行。而且目前我国面临的国防压力,主要集中在空防(包括太空)以及海防上,这又是需要花大钱的地方。

2暂时不需要,以我国目前陆军装备的水平来看,对比北方某大国来说互有长短,总体还是处于优势(仅比较陆军),对比三哥也是优势大于劣势,当然也要重点关注其山地部队的建设。其他周边国家的陆军装备那就不用去对比了。

3其他因素,譬如装备体系和规格,弹药标准等等原因,相信军队和军工部门也在关注世界其他陆军强国轻武器装备发展情况,未雨绸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