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與慈禧,如何評論?

張寶剛20


說到慈禧太后,很多人對她的印象並不是很好,原因在於慈禧作為一個後宮的妃子總是喜歡專權,雖說不是皇帝,但是權利集於一身,垂簾聽政是慈禧專權的主要見證,慈禧為了穩固自己的權利,大肆的結黨營私,致使百姓處於水深火熱的境地,讓國家遭受了數不盡的屈辱。

說起垂簾聽政,在清朝的時候還有一位皇后,本來有機會參與政事,但是卻沒有這樣做,而是選擇了在背後默默無聞的支持,他就是歷經四朝的孝莊皇后,為國家社稷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是大清王朝的中堅力量。

為什麼說孝莊是大清的中堅力量呢?是因為她的兒子順治繼位的時候年僅六歲,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不會去處理朝中的大事的。這時候的孝莊就擔任起了國家的大任,此時孝莊的地位可以說是無人能及,如果想要垂簾聽政的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再加上孝莊在朝中的威信也很高。但是孝莊卻沒有這麼做,依然選擇在背後為順治鋪路,掃除威脅順治的政黨,讓國家的政權趨於穩定。

但是順治是一個多情的皇帝,由於自己的愛妃去世,自己也英年早逝,於是年僅八歲的康熙繼位了。這是孝莊皇后再次可以垂簾聽政的機會,此時的孝莊經歷了太多,有著大量的經驗和閱歷,是一位很厲害的政客。在當時甚至有大臣奏請孝莊垂簾聽政,以求穩固家國安定。但是孝莊依然遵守了老祖宗的規定:後宮不得參與政事。成為了康熙堅定的後盾,幫助康熙掃除了鰲拜一黨,平定了三藩,為康乾盛世做了很好的鋪墊。

我們再來看慈禧的一生就會發現,慈禧垂簾聽政並不是無奈之舉,這是她多年以來一步一步想要達到的目的。慈禧是咸豐的妃子,由於當時受不到寵幸,便想方設法的接近咸豐,專權的慾望十分強烈。咸豐沒過多久就駕崩了,當時慈禧的對手慈安皇后也隨後離去,這時的慈禧開始變得無法無天,掌控皇權的計劃得以實現,成為了“一國之君”,生活也是變得極度奢侈,導致後來國庫空虛,以至於陷入了捱打的局面。

反觀孝莊太后,她是一個十分節儉的皇后,一生的心血全部獻給了清王朝,自己的錢財全部用來救濟百姓,犒賞將士,孝莊的言行也為康熙做了一個好的榜樣,也是康熙成為愛國愛民皇帝的原因之一。

其實我們可以根據後世對她們的評價來看,孝莊去世的時候,康熙十分的傷心,舉辦喪事的時候甚至違反了祖制,為孝莊追加了諡號,以表達自己對祖母的尊敬。而慈禧就不一樣了,後世的評論負面的居多,後來甚至還被人挖開了陵墓,可以看出後人對慈禧毫無尊敬之意。




小陳談古今歷史


兩位皇太后,都是在優秀的政治家,同是幼主稱帝,但由於她們把握做位置不同,結果就不同。

孝莊太后,在後臺輔佐,支持,培養,造就了一代皇帝康熙大帝,成就了一代王朝康熙王朝,慈禧太后在前臺越俎代庖,閹割了兩代皇帝一同治和光緒皇帝,直接葬送了大清國。

在清朝的歷史中有兩位了不起的女性政治家,孝莊太后和慈禧太后。先看孝莊太后何為:順治死後,玄燁即位,號康熙,為後世的康熙大帝。康熙尊稱孝莊為太皇太后,康熙八歲,由四位大臣輔理政務,孝莊太后盡力教養幼主,護衛愛新覺羅政權避過了重大風險和暗礁,是大清王朝達到盛世做彼岸。

四位輔政大臣中,鰲拜專橫跋扈,目無幼主,妄圖篡權奪皇權,他濫殺無辜,企圖要挾天子以令諸侯。孝莊太后成了康熙堅強後盾,在地支持下,康熙八年康熙一舉粉碎了鰲拜集團,鞏固了政權。康熙在平定三番之亂時,孝莊太后全力支持康熙平亂,她撥出宮中金帛加以犒勞。

在看慈禧何為:咸豐皇帝時,慈禧受寵,干預朝廷政事。慈禧發動辛酉政變,改元同治,實行兩宮太后"垂簾聽政”,自己掌管實權。同治十三年,同治病死,無子。慈禧立其四歲侄載為帝,年號光緒,繼續與東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獨攬朝政。次年改"垂簾聽政"為"訓政“。1889年,在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帝,實際仍操縱內政和外交大權。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慈禧幽禁光緒帝,廢除全部維新措施,捕殺維新派譚嗣同等六人。重新訓政,並準備廢黜光緒帝。1908年光緒帝死。他命立醇親王載灃子,年僅三歲的溥儀為帝,年號宣統。次日慈禧病死,結束了對清朝長達47年的統治,同時也是大清朝徹底瓦解之時。


徐國華


我們知道,整個清朝出現兩個權傾朝野的太后,一個孝莊太后,一個慈禧太后,孝莊輔助順治、康熙兩朝皇帝,最後把康熙為千古一帝,扳倒鰲拜,平定三藩叛亂,收復臺灣,讓中國版圖空前遼闊,清朝隨即進入巔峰——康乾盛世。慈禧也輔助二帝——同治、光緒,然而,同治、光帝不但毫無作為,而且他倆雙雙早亡,清朝也隨即滅亡的命運。

  一個把清朝帶進盛世,一個把清朝帶入滅亡,那麼,孝莊與慈禧作為女性政治家,她們有著相似的人生經歷,都是早年喪夫,扶助幼主——皇太極死時,孝莊才30歲;咸豐帝死時,慈禧25歲。

  她倆到底做什麼而使清朝走向完全兩個不同境地?這個問題值得探討一下。

  首先,孝莊太后生活儉樸,具有高超的政治智慧,她奪得權力真的為大清和子孫著想,知進知退。而慈禧只是會一味地搞宮廷政變奪權,之後還迷戀權力,搞垂簾聽政,使朝廷上下離心離德,而且生活奢侈腐化。

  我們看看孝莊太后當時的處境。皇太極突然去逝,由於他生前沒有留下遺囑,皇位到底歸誰?皇宮正醞釀著一場激烈的爭位暗戰,皇太極長子豪格和多爾袞是最有力的競爭者。

  但在孝莊太后的巧妙遊說下,皇位竟然落在六歲的順冶身上,一場即將劍拔弩張的宮廷鬥爭竟然消失於無影,剛剛入主中原將面臨分裂的清皇室一下子變得異常團結,實在太不可思議。這完全歸功於孝莊太后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非凡斡旋遊說技巧。野史傳聞這她下嫁多爾袞換來的結果,不論如何,滿清皇族走向團結是不爭的事實,況且少數民族也有嫂子“兄死嫁弟”習俗,這無可厚非。

  經歷過順治任性而為後,孝莊全力輔助孫子康熙,當康熙14歲親政時,她始終在幕後教導康熙如何做一代明君。當康熙遇到權臣鰲拜和吳三桂的欺凌時,她始終教導康熙如何與他們周旋,如何步步為營,各個擊破。康熙年紀輕輕之所以能把兩大鉅奸扳倒在地,與孝莊的智謀分不開。

  而慈禧的智慧只是用來爭權奪利,爭來權力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權力慾。1861年,咸豐駕崩,慈禧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殺八大顧命大臣,奪到大清政權。隨後,慈禧走到政治舞臺前面,實行垂簾聽政。

  鬱鬱寡歡的同治皇帝親政兩年就去世,慈禧選擇年幼的侄子光緒繼承皇位,慈禧再度垂簾聽政。最說不過去的是,同治、光緒當年已經成年,有了獨立執政能力的時候,慈禧還牢牢掌控大清政權,不肯完全放棄政權。

  光緒為了在大臣們面前樹立天子的威嚴,為了振興大清國運,決然發起戊戌變法的時候。變法因為觸動慈禧的舊勢力利益的時候,她竟然又發動政變,誅殺六君子,囚禁光緒,又把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可見,慈禧對權力的迷戀已到了瘋狂的程度,六親不認了。

  我們想一想,為什麼慈禧把年幼光緒和後來兩歲的溥儀扶助上位,難道大清皇室沒有成年男子嗎?可能,她就是為了玩弄年幼皇帝於股掌之間,為了更好地施展其權力魔爪罷了。



小灰LX


孝莊是充滿智慧與博愛的女人!慈禧是充滿貪婪享受權力慾望的女人。從他她們的出生背景成長過程及最終結局都不一樣。孝莊開始是多爾袞的戀人,最終被多爾袞的哥哥皇太極霸佔,沒有辦法,皇太極是皇帝!孝莊嫁給皇太極是無奈啊,沒有辦法!沒有目的!慈禧是主動下嫁皇帝!帶著目的,孝莊生了兒子對皇太極來要是無所謂,他的兒子多的是,對孝莊來說就不一樣了,孤兒寡母怎麼辦?只能任有擺步,聽天由命,因為權力的鬥爭,得到了好結果!兒子當了皇帝!當了皇帝的兒子,也沒有她說話的權利,多爾袞是攝政王!沒辦法只能等!兒子親政!在她的成長過程中,她學會了如何去做女人,如何去教子?獲得了智慧,不爭就是爭。結局善終!

而慈禧,想方設法進宮,不就是為了家族及自己的享受嗎?咸豐皇帝時個什麼樣的人,貪酒貪色之人,小時候身體就不怎麼樣,加上慈禧投其所好,得到咸豐多寵機會多,免強生了個唯一兒子,不多久一命烏呼!有其父必有其子,幾歲的兒子當皇帝,雖然不是皇后,母已子貴,兒子當皇帝了,親媽就是太后啊!兩個太后,一山不能容二虎!只能幹掉慈安太后!結果如願以償!由於兒子看不慣慈禧干政!又無回天之力!只能子承父業,貪酒貪色,結果比他老子死得還早,最終結果,慈禧是斷子絕孫!禍害中國幾十年!死後屍體都給拔光!罪有應得!


沉思歷史


孝莊應該是一個睿智的女人,目光長遠、不為自己謀私利,一心輔佐兒孫做個明君,治國有方。她的人格魅力是讓人折服的。慈禧是一個為了一己之私、為了權力不擇手段,不惜讓國家走向衰敗的女人。也可以說是歷史的罪人。



花開常富貴


簡單的概括就是孝莊與慈禧冰炭不同爐,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兩個清朝皇后,無論思想品質、行為方式、行事結果都是大相徑庭的。

暖調與冷調渾然一體





洛陽艾農


清朝有兩位頗具傳奇的太后,她們兩位大家都十分熟悉,但是給清朝帶來的東西,卻是截然不同的,甚至,後世對兩人的評價就是兩個極端。

她們分別是清楚的孝莊太后以及清末的慈禧太后,相信,略微讀過歷史的人都知曉這兩位掌控大權期間都做了些什麼,而我們對兩人的評價更是分化出明顯的區別,對慈禧的百般謾罵,到了孝莊便是百般讚揚。

那麼孝莊究竟做了什麼,能讓後人給予如此高的評價?

其實,孝莊與慈禧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孝莊並沒有慈禧那麼貪,同為權傾朝野的女性,同樣在皇帝幼小,勢力微弱的時候控制了大權,同樣的能夠決定國家大事,最終兩人的區別,不過是因為慈禧貪戀自己的權力,在國家瀕臨滅亡的時候仍然攥著大權不放,對所有對自己有威脅的新流派改革無情打壓,成為了歷史潮流中的一個頑固的反動分子,因此她被後人罵的很慘!

然而孝莊卻不一樣,她雖然掌握了大權,但是絲毫不貪戀權力,在順治去世,8歲的康熙登基的時候,她擁有了最大的權力,雖然當時輔政的四位大臣同樣有著極高的地位,但是他們之間並不團結,不斷的內鬥,因此在孝莊面前還是不夠看的,如果這時候孝莊與慈禧一樣,為了權力聯合這些輔政大臣,想必奪下大統,在清朝為所欲為是不成問題的。

但是,她沒有那麼做,當時的孝莊,為了在強大的輔政大臣手中保住康熙的皇位,她可是費盡了心思,在康熙登基4年後,也就是康熙12歲那年,她親自操辦了康熙的婚事,讓康熙早早的就大婚,一反以往的常態。

她之所以那麼做,是因為當時的四位輔政大臣權力太大,尤其是鰲拜更是首當其衝,隱隱有壓皇帝一頭的態勢,因此,孝莊選擇了索尼和遏必隆的女兒作為皇后和貴妃,讓這兩位輔政大臣徹底站在自己一方,而在清朝,只要結了婚,就算承認了,12歲的康熙也不必再揹負幼帝的名號,便可以名正言順的從輔政大臣手中收回權力。

而這麼做的結果,就是讓康熙最終拿回大權,而孝莊也得以功成身退,隱居幕後,享起了自己的清福。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孝莊和慈禧的差別,要知道慈禧是兩度垂簾聽政,死死不肯放下權力,讓國家進一步的衰落,所以說,後世的我們對這兩位的評價有著天壤之別,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陶政聰


孝莊與慈禧的本質區別是:孝莊永遠是協助幫助兒子推上皇帝寶座的人,以輔佐付出的心態甘居幕後,低調而又平和心態的人,她理解體諒心疼兒子順治孫子康熙,甘於奉獻,發自內心地幫助他們建立千秋功業帝王偉業。

而慈禧卻是一手遮天,獨權霸權的強權主義者,野心勃勃,垂簾聽政,不能體面適宜退出權利的舞臺,甚至濫權搶權到置國家安危百姓利益之不顧。在心態人品上兩人截然不同。可以說,孝莊的所作所為是成就大清是功臣,而慈禧的獨斷專治加速了清末的衰敗是千古罪人。

視權利高於一切的慈禧來說,不顧及兒子同治的感受,不關心幫助兒子,還處處壓制兒子,垂簾聽政,一心獨權獨裁霸權,置禮法道義和百姓的安危不顧。特別是對由她一手提議推上寶座的親外甥光緒皇帝,更是搶權霸權,製造障礙,離心離德,一味捍權打壓光緒,置大清危亡於不顧。

細分析,同樣是太后的身份,同樣是女人,只是心地善良有德行修養的孝莊懂得謙恭禮讓,雖居太后尊位卻心地坦然,願為低調退出作為綠葉陪襯,把光彩留給後人。

而慈禧卻心思狠毒,獨裁專行,一心為己之慾,毫無憐憫體恤皇帝之心。

這就是命運的安排!同樣身為兒子的順治同治卻遭遇母親不同的對待!同樣幸運的康熙和不幸的光緒誰又能預料命運的不公呢?


星語影視苑


作為左右了滿清命運的兩個女人,結局又不相同。

首先他們不是先帝的皇后,在自己兒子當上皇帝后成為了太后.而兩位皇帝有都短命,死後扶持自己的孫子。

先說兩人諡號慈禧死後諡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長度為大清皇后之最,亦超過大清開國皇后及孝德、孝貞二位正宮,同時也超過入關後滿清所有皇帝的諡號。孝莊太后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以七十五歲的高壽安然離開了人世,臨終前她囑咐康熙說:“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且我心中也捨不得你們父子,就將我在你父親的孝陵附近擇地安葬。”雍正、乾隆累加諡,曰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

她們兩人為大清奉獻自己的的一生,留給後人的是清史留名是一輪輪的評論。其實她們也很苦都不是皇帝的寵妃,憑著自己的兒子當上了太后。

關於太后下嫁清史大家孟森先生早就撰有《太后下嫁考實》,針對太后下嫁說的各種根據,一一予以駁難。孟森認為張煌言是故明之臣,對清朝懷有敵意,所作詩句難免有誹謗之詞;再者順治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寓有中國古代國君稱老臣為“仲父”、“尚父”之意,周武王也稱姜太公為尚父,不足為據,至於所謂到“皇宮內院”,疑多爾袞另有亂宮之舉,不見得專指孝莊太后;再者孝莊不願與皇太極合葬,乃因昭陵已葬有孝端皇后,且皇后不與夫君合葬,這在古代並不乏實例。閻崇年也認為至今還沒有見到一條關於“太后下嫁”的史證,此事純屬子虛烏有。

無論是為了什麼他們為了大清奉獻自己最美好的年華。


誠實守信識途老馬


孝莊是個了不起際皇后,扶起了三代皇帝,處處依國事為重委屈求全,沒有孝莊就沒大清朝的延續,在歷代皇后裡面孝莊是↑賢德的皇后.。慈禧是宮斗的勝利者,心狠手辣獨攬朝政,對外腐敗無能出賣國土.。把大清國讓治理的遍地瘡痍,狼籍一片。.興是孝莊,敗是慈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