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房地產要過的三重難關,關關難過“要命”

對於房地產而言,2020年將是度日如年。

很多房地產人以為終於熬過了集體破產、資金鍊短缺的2019年。可誰也沒能想到,這場瘟疫風暴的來到,讓2020年的預期瞬間變成灰色,把房地產祈求抓住返鄉置業的希望重擊至粉碎。如今,當年富得流油遍地黃金的房地產業,淪落到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時代。

從歷史上看,疫情必然短暫的,未來還很遠。司南君今天要講講以冰封開頭的2020年房地產業,未來將以何種姿態落幕。

三重大山,關關難過

2020年的房地產行業,遭遇開門難。


第一:購買冰封,銷售斷崖。

疫情突襲,無論是從心裡上,財務上,都會衝擊著大家的購房計劃,同時對經濟的創傷也會反映在各行各業上面,包括房地產這個資金兩需求巨大的行業,很容易削弱需求端的購買力。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因為疫情影響,許多公司行業都被迫延期復工,其中有很多是各地經營戶小商品等等,如此一來,本來春季巨大的消費商機行情也就不復存在,甚至很多人還揹著貸款,預期的收入沒有了,勢必會影響預期的消費以及購房計劃。

有人曾針對大家1月購房計劃,在網上做了一個3000人的調查問卷:如果沒有疫情,49%人會在春節及節後一個月有購房計劃,因為疫情,推遲購房的計劃的佔比為70%。

而事實上,通過1月各大機構發佈的房地產行業銷售數據就已經反映了這個事實。

春節期間的返鄉置業已經落空。機構數據顯示,從1月下旬開始截至日前,與往年春節相比,大部分開發商的成交量都下降了95%,市場基本陷入冰點。

1月31日晚,各大地產研究機構的榜單陸續發佈,2020年首月,不少房企交出了負增長的成績單。

克而瑞發佈的《2020年1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榜TOP100》榜單顯示,截至1月末,TOP50房企銷售操盤金額門檻為25.3億元,降幅最大達27.5%;TOP100房企銷售操盤金額的入榜門檻也同比降低19.1%至9億元。排名前五位中,除萬科和碧桂園分別錄得16.1%和0.12%的增長外,恆大、中海及融創的1月銷售額同比去年分別下滑5.7%、20%和22.6%。

不管新房還是二手房,都逃不過如此沉重的一擊。從貝殼研究院監測的1月份二手房銷售數據來看,受春節假期疊加疫情影響,1月份鏈家18城二手房成交量環比下降38%,超過去年包含春節因素的2月份環比29.8%的降幅。

第二:復工難,開工再延後。

房企還面臨著停工令和停售令影響。1月26日,中國房地產業協會號召“房地產開發企業應暫時停止售樓處銷售活動,待疫情過後再行恢復”。

據資料顯示,全國已有超50個省市區暫停開放商品房售樓處,29個省市區發佈延期開工通知,部分城市暫停房地產市場交易。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2日,全國共有1246個項目在2月20日前不得開工;1040個售樓處在2月20日前不得開業。同時,許多房地產企業也推遲春節假期時間。例如,恆大已經宣佈,將春節假期延長至2月16日,大多數房企復工也是在2月9號之後。

就目前而言,即使有些地方在努力爭取項目復工,許多的縣、鄉鎮、村等都切斷了人員的流動,許多建築工人無法按時返回工地。即使能夠順利返回,應防疫要求也需要隔離近半個月,這樣便進一步導致開工延後。這樣回減緩工程、項目計劃銷售節奏。那麼,2月份的銷售業績也將更難言好轉。

第三: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司南君之前寫過關於房企的文章,在過去房地產高增長時期,各大房企都是高負債、高週轉,銀行業願意以相對低的利息給房企貸款。但是今日不同,房地產決不作為穩定經濟的手段,而且又嚴控銀行、信託等資金違規流入地產。

如此一來,本來資金面就短缺的地產行業,疊加去年的政策、銷售兩端把控的情況下,高週轉的地產行業陷入回款難,資金鍊緊張的境地。本來日子不好過的房地產就靠高利息的海外債活著,有許多利息都在15%以上,疫情的衝擊無疑雪上加霜。

但債務的數字,就像烏雲一樣無時無刻的壓在房企們頭上。2月份已經過半,這個月房企境內外債務要到期償還的就有約672億元,今年一年要償還約1.46萬億。

“這無疑會加劇中小房企的現金流壓力,從而改變房企的投資、經營策略。如果疫情發生尾部風險,部分償債壓力大的房企,投資甚至可能會從遲到變為缺席。”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認為。

誰能想到,富也房產窮也房產,過去房產盡出暴發戶,現在卻到了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時候。據統計,就在剛剛過去的1月份,破產的房企就已經有近百家,如此發酵下去,破產的將會更多。

非典時期的樓市

2002年,也是差不多的時候,廣東發現了SARS最早病歷,隨著2003年2月份的春運,疫情蔓延全國,3月進入爆發期,而當年為了戰勝非典,建立了小湯山防疫隔離醫院。如今十多年過去,病毒疫情再起,回顧當時疫情對房地產都產生了哪些影響?現在是否會複製當時疫情之後的地產行情?

大家都知道,當時非典直到2003年6月份才結束,持續了有半年多的時間。就全國房地產而言,短期的衝擊和當下一樣,運行、開工、投資等明顯放緩。

圖:2003年房地產市場商品房指標單月同比走勢圖

疫情後房地產要過的三重難關,關關難過“要命”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CREIS中指數據


2003年3-4月SARS疫情加劇,全國的房地產發展速度明顯放緩,有部分地區也停工停售,投資額一度出現下滑趨勢。但是疫情並未阻止當時房價來勢滔滔的腳步,在進入疫情逐漸控制的5月,房地產就已經出現快速反彈的跡象,隨著疫情的消失,我們也逐漸迎來了房地產的黃金時期。


表:房地產市場商品房指標同比增速情況


疫情後房地產要過的三重難關,關關難過“要命”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CREIS中指數據


另外,土地市場供地節奏也在SARS疫情中受到一定影響。從歷史數據來看,2003年上半年尤其是3月疫情高發期,全國300城宅地供應規模增速明顯回落,成交規模同比顯著下降,宅地市場供求節奏均放緩。下半年宅地市場反應迅速,供地大幅放量,下半年供地總規模是上半年的4.6倍,拉動全年供地面積同比大幅增長。

就整體而言,非典對當時的房地產影響還是比較小的,但是有兩個地區除外,那就是當時疫情嚴重的廣東和北京。但影響主要也只是集中在3/4月份。疫情一過,即快速反彈:5月以後,房地產市場開始逐步恢復穩定,全年廣東省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幅超過20%;北京二季度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加50.1%,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加11%。

此後,地產行業就如我們所見的一樣,成為中國最賺錢的行業,也是我們十多年間的經濟支柱。

此次疫情之後,房地產不會有爆發期


不禁有人會問,這次冠狀病毒疫情過後,房地產會不會也來個爆發期?

很顯然,不會

雖然都是類似的疫情,但是時移事移,大的環境不允許我們再來個房地產黃金十年。


1、 宏觀經濟增長不同

2003年我國經濟處於高速增長的快車道,GDO增速保持在9%以上,當時非典的疫情阻礙不了經濟上行的步伐。

但是當前我們的經濟處於新舊動能轉換、增速換擋時期,對於整體而言依舊面臨著發展的壓力,而GDP的增速也滑落至6.61%,雖然外圍的貿易摩擦得到了緩解,好不容易簽署了協議卻讓突如其來的疫情打斷了經濟的調整節奏,而且這次的防疫措施遠遠比2003年嚴格,因為這次武漢封城市絕無僅有的、全民禁足交通管制程度也是絕無僅有的,這會進一步加大經濟發展的壓力,短期的企穩將變得更加困難。

2、房地產發展階段不同

2003年的時候,隨著經濟處於增長的階段,我們的城市化也是處於快速增長。當時全國的城市化率只有40.5%,而2018年,我們的城市化率已經達到了60%。別看這中間只有20個點的,這可是新增幾億人口購房的需求。

另外,2003年SARS疫情爆發時,我國房地產正處於市場化發展的起步階段,市場規模較小,需求旺盛,銷量持續快速擴張,1999-2009年商品房銷售面積複合增速超20%,在房地產內在增長動力推動下,SARS疫情的短期擴散影響力較小。

而近二十年來房地產市場經歷起步、快速增長後需求逐步釋放,目前市場規模持續盤旋於歷史高位,2019年商品房銷售面積達17.2億平米,是2003年市場規模的5.1倍,銷售金額亦超2003年的20倍,市場規模繼續大幅度增長的動力明顯減弱。同時當時那批隨著地產暴富的炒房團也在這兩年房地產回落中,逐漸停住了腳步。

3、對待房地產的政策不同

2003年,房地產的政策環境相對寬鬆,而且鼓勵地產的政策接二連三的出臺,無論是相關產業、還是地方政府收入,都靠著地產來拉動,這對當時的宏觀經濟的增長起到了很大的帶動作用。

同年8月,中央確立了房地產業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地位,開啟了房地產行業的持續快速發展之路。

而現在,對待房地產的主基調是“房住不炒”、“不將房地產作為刺激經濟的手段”。很明顯,地產已經不再是當年的支柱產業,經濟政策等都不再會同當年一樣向房地產行業傾斜。

綜合以上來看,在疫情結束之後,房地產也難像之前一樣迎來爆發期,那些想抄底的人還是需慎重。

新冠病毒下,地產眾生相

疫情對不同地區和不同的房企衝擊都不同,有的是看到的是風險,有的看到的卻是機遇。

1、伺機拿地的人

在此次的疫情衝擊下,對於大的頭部房企來說,只是一時間的失利,等疫情過後終究會緩解過來。但是小的房企就很難應對此次衝擊,要麼斷臂求生,要麼就宣告破產。

賣不了房,收不回錢,開不了工,關鍵還有大量到期的債務利息要償還,不是一個苦字就能熬過去的。

但任何重大事件衝擊行業時,是挑戰也是機遇。這次對房地產的衝擊,對小房企是致命一擊,但對現金流相對教好的大房企而已並不盡然。反而許多房企趁小房企斷臂求生之時,伺機抄底拿地。

2月3日,大華、眾安等房企先後以13.49億元和9.98億元拿下不同地塊,溢價率分別為17.41%和11.14%。同日,在中國指數研究院組織的電話會議中,不具名券商分析師也提議,房企應擇機獲取優質土地資源,為後期市場的釋放準備充足糧草。

2、湖北地區房地產情況

對重倉湖北的房地產,將會造成巨大的損失。

湖北作為這次抗疫的主戰場,也是地產行業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

2019年全年在湖北銷售額TOP10房企分別是碧桂園、恆大、保利、萬科、綠地、聯投、新城控股、中建三局、金地和奧山,其中萬科、保利、中建三局、聯投置業等企業也是重點佈局武漢的房企。除此之外,金地去年在武漢的銷售額位列武漢房企銷售額前三,龍湖位列前五。

對於碧桂園、恆大、萬科在內的超大型房企而言,湖北地區的疫情,公司2020年1月銷售額的影響有限。因為超大型房企佈局廣泛,以碧桂園為例,到2019年碧桂園已完成內地所有省份的佈局,截至2019年中期,項目數量達2381個,武漢和湖北疫情雖然可能會對碧桂園在內的超大型房企產生影響,但影響有限。

但總部位於武漢的中建三局和聯投置業、重倉湖北的奧山、重倉武漢的金地等,他們就沒那麼幸運,此次的銷售業績必將受到疫情的嚴重影響,特別是重倉武漢的。

3、線上賣房以自救

為了應對疫情帶來的銷售停滯危機,許多房地產都紛紛開啟了線上賣房、VR看房等。但是就目前而言,大多數人關心的不是買房、許多也房企了購房的計劃。在疫情沒有明顯出現轉折之前,人們不會也不敢大額消費和投資,因為這是一個正常的投資者心理。

另外,目前線上售房只是一個在線看房的平臺,供購房者和需求方在線瀏覽,並不能主動獲客及篩選客戶,很難促成客戶成交。疫情下線上售房會維持購房者對房企和購房的好感及意識,但並不會對整體的銷售有較大改善。

所以,即使各大房地產將線下銷售搬到線上,但疫情造成的衝擊短期是很難彌補虧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