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铁人宋孝宗

赵昚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原名伯琮。宋代从真宗开始,皇位一直在太宗一系传承,到了高宗赵构时,赵构独子夭折,而赵构又在癫沛流离的逃亡生活中患上了不育症,于是大臣们纷纷建议从太祖的后代中选立继承人。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五岁的赵伯琮被幸运地选中,在宫里养到了三十五岁才被立为太子,并于同年登基。

南宋铁人宋孝宗


孝宗是南宋干实事最多的君主,很有作为。他不甘偏安一隅,力图夺回中原领士,改革内政,希望重振国威,高宗时弥漫朝野的妥协求和的窝囊之风曾一度有所扭转。然而,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面对高宗的处处牵制,主和派的极力阻挠,主战派的人才缺失,孝宗深感力不从心,中兴大业最终流产。

孝宗很节俭,他吃饭时,桌边摆着二十根牙签,分成白色和绿色两种,扔一根白牙签,代表倒半杯酒,绿的则是一杯。孝宗一顿饭下来,最多只用两三根绿牙签。高宗死后,孝宗守孝期满,仍然只吃素,吴妃心疼孝宗,就让人在素食里掺进了点儿鸡汤,不料孝宗知道后,视此举为浪费资源,吴妃便被赶出了皇宫。

南宋铁人宋孝宗


赵昚被养在宫中多年,没被确立为太子,主要是因为高宗还抱有生儿子的幻想以及秦桧强烈反对和高宗生母韦太后对他不待见。韦太后死后,高宗使出最后一招,给两位继承人赵璩和赵昚每人送去美女十名,过了一阵又把她们召回。经过检查,高宗给赵璩的那十个都已经不是处女,而给赵昚的那十个依旧都是处女,于是,赵昚做了太子。

孝宗时期,南宋的军队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孝宗先后遣使范成大和赵雄出使金国,想要回河南,并改变宋朝皇帝接受金国使臣递交国书时,亲自下殿去取的礼仪。但这两条都遭到了金世宗的拒绝。

南宋铁人宋孝宗


孝宗想用和平的手段达到目的的计划未能实现,只好寄希望于武力解决了,于是他又开始整军备战,不料主帅虞允文却在四川病死,致使自己的计划成为泡影。

孝宗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开始改革财政。他首先从整顿内政入手,改变以往的赈灾方式,采用社仓法;后又改变盐钞,将官府拖欠盐商的钱还给盐商,放宽了盐的专卖限制。孝宗取消了很多内耗,大力削减冗官,严格控制萌补任子,以前不加考核的官员儿子即可当官的情况没有了。他还经常考察官吏的实际才能,不合格的统统开除。

南宋铁人宋孝宗


南宋建立以后,财政一直拮据,而孝宗是个勤俭持家型男人,尽量少花钱,常常把财政官员找来查帐。为了改变民贫国弱的局面,孝宗加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不仅每年都亲自过问各地的收成情况,对新的农作物品种也很关注。一次,范成大进呈一种叫“劫麦”的新品种,孝宗特命人先在御苑试种,发现其穗实饱满,才在江淮各地大面积推广。

孝宗是一个勤政派的领导,事必躬亲。然而,这种勤政却对南宋政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重大决策上,孝宗常常事先不经深思熟虑,就贸然施行,稍有挫折,又马上收回成命。他在位期间,朝令夕改、说话不算话的情况多次出现,所以恢复中原计划的最终落空与孝宗的这种为政作风不无关联,有人评价他“志大才疏”,是有一定道理的。

宋孝宗倡导百家争鸣、共同发展的学术环境。这样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文人学者,孝宗乾(道)淳(熙)时,“正国家一昌明之会,诸儒彬彬辈出。”其时,不仅有著名的思想家朱熹、陆九渊、陈亮、叶适,还有著名的文学家,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著名词人辛弃疾等。

南宋铁人宋孝宗


孝宗是个悲剧人物,他对外力图中兴恢复中原,最后却徒劳无功;他在内试图重新树立起了皇权的威严,但吏治腐败、民乱迭起的状况却没有得到彻底扭转。淳熙后期,孝宗深感力不从心,打算让位于太子,但太上皇高宗还健在,这事不好办。高宗病逝后,孝宗以“守孝”为名退位。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二月,宋孝宗正式传位于太子赵惇,退居二线,做起了太上皇。

宋孝宗本来是一个有野心与作为的皇帝,可惜他总是受到牵绊。孝宗对于养父高宗一直心存感激,因而总是尽量顺从他的意愿。主和派有高宗做靠山,便时时抬出高宗来压制孝宗,气焰更加嚣张。同时,他们又极力鼓吹金强宋弱,只有求和才是良策。在这种情况下,孝宗对金的态度开始左右摇摆,一旦金人表示愿意与南宋继续和谈,他又不得不加以考虑。

南宋铁人宋孝宗


有人说,高宗朝有恢复之臣,无恢复之君;孝宗朝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宋孝宗的确是一个让人感到惋惜的皇帝。高宗时,有那么多的忠臣良将,他不用,致使国家仍然积贫积弱。到了孝宗时,皇帝行了,反而没有了能堪大用的臣子。实在令人概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