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三年《鄉飲介賓光天陸公傳》

鄉飲介賓光天陸公傳


九里洲之為地,前臨長江,後背崇山,山水之勝,甲於吾邑,故其間賢達、有志節之士與夫老成碩德可以整持風俗者,時時接踵焉。昔孫子荊雲:“其山崔嵬以嵯峨,其水㳌渫而揚波,其人磊砢而英多。”是得乎江山之助者,其立品故不凡也。予觀於餘泰山陸公,益嘆孫子之說,信而有徵。

公之少時,餘不及見矣。然聞其敦篤自守,已綽有長者風。

逮壯,棄筆硯,力田服賈,事太公太孺人以孝謹稱是,其至性有過人者。與里黨戚屬交遊往來,一以真樸之意,相接未嘗見忤於物。凡有是非,公為之排難解紛,可不數言而定。

其後,年彌高,德彌劭,後生小子有不軌於理者,每赧然退避,惟恐公之或知也。蓋其直方素著,為吾邑所推尊,皆比之王彥方餘,故謂公之德性得山之凝重、水之靜深雲。

乾隆庚辰歲1760,邑侯沈公慕公德舉,膺賓筵,並贈其匾曰:“盛世嘉賓。”以為一邑勸則。

公之生平,於汝南月旦之評,殆無不與印合者。予小子仰止之,私誠何能一日置也。公諱昺,字光天,元配陳氏孺人——秉性貞淑,不媿齊眉,舅氏二難,皆克繼。公之志,孫枝亭亭秀髮,衍慶日繁。

以此見公之垂裕者遠雲。


乾隆四十三年1778荷月上澣之吉

國學生子婿王題雁頓首百拜撰


乾隆四十三年《鄉飲介賓光天陸公傳》


註解

●介賓:古代行鄉飲酒禮時輔佐賓客的人。介與僎。古代行鄉飲酒禮時的輔佐者。輔賓者稱介,輔主人者稱僎。《禮記•鄉飲酒義》:“賓主,象天地也。介僎,象陰陽也。”


●孫楚(?—293年),字子荊。太原中都(今山西省平遙縣西北)人,西晉官員、文學家。曹魏驃騎將軍孫資之孫,南陽太守孫宏之子。出身於官宦世家,史稱其“才藻卓絕,爽邁不群”。少時想要隱居,對王濟說:“當枕石漱流”,不小心說成了“漱石枕流”。王濟反問:“流可枕,石可漱乎?”孫楚說:“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世說新語》言語第二之二十三:王武子、孫子荊各言其土地、人物之美。王雲:“其地坦而平,其水淡而清,其人廉且貞。”孫雲:“其山崔嵬以嵯峨,其水㳌渫而揚波,其人磊砢而英多。”


●王烈,字彥方,太原人也。少師事陳寔,以義行稱。鄉里有盜牛者,主得之。盜請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彥方知也。”烈聞而使人謝之,遺布一端。或問其故,烈曰:“盜懼吾聞其過,是有恥惡之心。既懷恥惡,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後有老父遺劍於路,行道一人見而守之,至暮,老父還,尋得劍,怪而問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盜牛者也。諸有爭訟曲直,將質之於烈,或至塗而反,或望廬而還。其以德感人若此。(選自《後漢書·獨行列傳》)

陳太丘(陳寔)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德舉:猶善行,美善的措施。謂以賢德為標準薦舉人才。


●邑侯沈公:乾隆二十一年1756至二十七年1762桐廬知縣,沈全達,字虞聰,貢生,如臯人。乾隆桐廬縣志載有沈公《擬重修桐廬縣志序》。


●孫枝:梧桐樹上側生的新枝。晉代嵇康《琴賦》:“乃斫孫枝,準量所任,至人攄思,製為雅琴。


●國學生:古代國家設立的學校的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