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三年《乡饮介宾光天陆公传》

乡饮介宾光天陆公传


九里洲之为地,前临长江,后背崇山,山水之胜,甲于吾邑,故其间贤达、有志节之士与夫老成硕德可以整持风俗者,时时接踵焉。昔孙子荆云:“其山崔嵬以嵯峨,其水㳌渫而扬波,其人磊砢而英多。”是得乎江山之助者,其立品故不凡也。予观于余泰山陆公,益叹孙子之说,信而有征。

公之少时,余不及见矣。然闻其敦笃自守,已绰有长者风。

逮壮,弃笔砚,力田服贾,事太公太孺人以孝谨称是,其至性有过人者。与里党戚属交游往来,一以真朴之意,相接未尝见忤于物。凡有是非,公为之排难解纷,可不数言而定。

其后,年弥高,德弥劭,后生小子有不轨于理者,每赧然退避,惟恐公之或知也。盖其直方素着,为吾邑所推尊,皆比之王彦方余,故谓公之德性得山之凝重、水之静深云。

乾隆庚辰岁1760,邑侯沈公慕公德举,膺宾筵,并赠其匾曰:“盛世嘉宾。”以为一邑劝则。

公之生平,于汝南月旦之评,殆无不与印合者。予小子仰止之,私诚何能一日置也。公讳昺,字光天,元配陈氏孺人——秉性贞淑,不媿齐眉,舅氏二难,皆克继。公之志,孙枝亭亭秀发,衍庆日繁。

以此见公之垂裕者远云。


乾隆四十三年1778荷月上澣之吉

国学生子婿王题雁顿首百拜撰


乾隆四十三年《乡饮介宾光天陆公传》


注解

●介宾:古代行乡饮酒礼时辅佐宾客的人。介与僎。古代行乡饮酒礼时的辅佐者。辅宾者称介,辅主人者称僎。《礼记•乡饮酒义》:“宾主,象天地也。介僎,象阴阳也。”


●孙楚(?—293年),字子荆。太原中都(今山西省平遥县西北)人,西晋官员、文学家。曹魏骠骑将军孙资之孙,南阳太守孙宏之子。出身于官宦世家,史称其“才藻卓绝,爽迈不群”。少时想要隐居,对王济说:“当枕石漱流”,不小心说成了“漱石枕流”。王济反问:“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楚说:“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世說新語》言语第二之二十三:王武子、孙子荆各言其土地、人物之美。王云:“其地坦而平,其水淡而清,其人廉且贞。”孙云:“其山崔嵬以嵯峨,其水㳌渫而扬波,其人磊砢而英多。”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寔,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

陈太丘(陈寔)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德舉:犹善行,美善的措施。谓以贤德为标准荐举人才。


●邑侯沈公:乾隆二十一年1756至二十七年1762桐廬知縣,沈全達,字虞聰,貢生,如臯人。乾隆桐廬縣志載有沈公《擬重修桐廬縣志序》。


●孙枝:梧桐树上侧生的新枝。晋代嵇康《琴赋》:“乃斫孙枝,准量所任,至人摅思,制为雅琴。


●國學生:古代國家設立的學校的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