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裡的瘟疫,皇帝為何信道士?登壇作法管用?

瘟疫,在醫學、科技等發達的今天,對人類都是沉重的打擊,更別說醫學不發達的古代。

史上的瘟疫事件不少,正史也好,野史也罷,都有相關記載。


《水滸傳》裡的瘟疫,皇帝為何信道士?登壇作法管用?

《後漢書》記載了漢和帝時期的洛陽瘟疫;曹植的《說疫氣》描述了建安二十二年的災難;《明史》記載了崇禎年間的瘟疫,等等。

“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這是曹植的詩句,也道出了瘟疫對人們的打擊。

《水滸傳》的故事,從一場瘟疫開始,因那場瘟疫,一百單八魔君被放出。

一、朝廷對瘟疫的無奈

“宰相趙哲、參政文彥博出班奏曰:目今京師瘟疫盛行,傷損軍民甚多。伏望陛下釋罪寬恩,省刑薄稅,以禳天災,救濟萬民。”


《水滸傳》裡的瘟疫,皇帝為何信道士?登壇作法管用?

這兩位大臣的奏陳,充分說明當時對瘟疫的無奈。

朝廷所能做的無非是減稅、大赦天下、求神拜佛等。

當然,醫生也在努力著,只是無能為力。

大赦天下,目的是緩解社會矛盾,以示皇恩浩蕩,君民一心共抵瘟疫。

求神拜佛,這是信仰,但更多的是無奈,沒其他辦法了。


《水滸傳》裡的瘟疫,皇帝為何信道士?登壇作法管用?

仁宗天子准奏,可瘟疫不但沒有緩解,反而更盛。

原因也簡單,除去大赦和求神拜佛之外,沒有行之有效的措施,不嚴重那就不是瘟疫了。

這個時候,參知政事范仲淹出現了,他奏陳:“目今天災盛行,軍民塗炭,日夕不能聊生。以臣愚意,要禳此災,可宣嗣漢天師星夜臨朝,就京師禁院修設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奏聞上帝,可以禳保民間瘟疫。”

這還真是寵信道教,不光皇帝信,大臣們也都深信不疑,把醫生當擺設了。

就這樣,殿前大尉洪信被派去江西信州龍虎山。

二、皇帝為何信道士?


《水滸傳》裡的瘟疫,皇帝為何信道士?登壇作法管用?

信道士,有寵信道教的原因,但這只是其次,主要是因道士值得信,若是起不到作用,皇帝也不信啊。

道士比醫生厲害?厲害。

很簡單,醫生平時大部分精力在治病救人,對於新的藥物的研究並不多。

藥物,有自己採的,也有從商人那裡買的,後者居多。

瘟疫出現,現有藥物和藥方是難以治好病的,所以大夫們短時間內束手無策。


《水滸傳》裡的瘟疫,皇帝為何信道士?登壇作法管用?

道士不同了,他們平時在皇家養著,煉丹是主業,並且都在深山,天然的上好藥材都被他們採去了。

有藥,有時間,有精力,自然就能研究新的方子,瘟疫出現,他們也能第一時間去研究對策。

因此,皇帝信道士。

三、登壇作法管用?

洪太尉去了江西信州龍虎山,正常途徑沒遇見天師,在山上被天師耍弄了一番,之後天師自己到東京禁院做了七晝夜好事,普施符籙,禳救災病,瘟疫盡消,軍民安泰。


《水滸傳》裡的瘟疫,皇帝為何信道士?登壇作法管用?

大家覺得可信嗎?很多人說不可信,書生倒是覺得可信。

不可信在哪?可信在哪?

不可信的是裝神弄鬼;可信的是道教符籙可用於為人治病。

天師做的法事不管用,那是安撫民心的心理戰術,他的符籙管用,符籙帶有救治瘟疫的藥物。

天師早就知道有瘟疫,但他沒有出手,原因是不清楚瘟疫因何而起,哪些藥能治病,因此他早期沒有出現。


《水滸傳》裡的瘟疫,皇帝為何信道士?登壇作法管用?

一段時間之後,天師研究出了治瘟疫的藥,這才有了動身的打算。

其實,即便皇帝不請,他也會去,已經做好了打算。

去京城普施符籙,就是給老百姓藥,所以七天之內瘟疫消失。

四、洪太尉去的時候天師去了哪裡?

天師沒在大殿裡,而是在山上。


《水滸傳》裡的瘟疫,皇帝為何信道士?登壇作法管用?

住持真人說:“虛靖天師,性好清高,倦於迎送,自向尤虎山頂,結一茅庵,修真養性”。

這話不假,但也是用真話騙人。

天師雖然在山上,但也不可能不下山,他要講道啊,所以那段時間他忙於研究治瘟疫的藥物,在山上採藥研究。

太尉去的時候,藥方已經研究出來了,天師可以去接待,但洪太尉久居朝堂,官架子大,毛病多,所以不接待。

這才有了後來洪太尉被戲弄,天師自己去京城的事情。


《水滸傳》裡的瘟疫,皇帝為何信道士?登壇作法管用?

也因這,一百單八魔君被洪太尉放出。

說在最後:

有時候,我們看到關於古代道士、和尚等裝神弄鬼治病救人,老百姓還信了這類事情會覺得荒唐。

其實,有一些並不是荒唐,而是真實存在的。

他們那些個法事是虛的,但給老百姓的藥卻是實打實的真。

他們是宗教人士,所以不能直接說送藥,要用“符籙”等特殊的方式去送藥,讓百姓們信他們。

當然,不是所有的道士和和尚都能治病救人,沽名釣譽者甚多。


《水滸傳》裡的瘟疫,皇帝為何信道士?登壇作法管用?

《水滸傳》裡的這次瘟疫,史上沒有確切的記載,所以施耐庵可以讓瘟疫結束的快些,真要出現過這樣的瘟疫,恐怕七天是結束不了的,即便有特效藥。

小說就是小說,沒必要較真。

注:本文部分來自互聯網圖片很難核實明確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書生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