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網上在線學習本意是好,但實際上焦慮得很

“停課不停學”網上在線學習本意是好,但實際上焦慮得很

無論有多大的難題,都不能耽誤教育事業。


因當下情況特殊,教育系統中各級各類單位、組織、機構紛紛採用了“線上教育”的形式。這本是一件有利於學生居家學習的良好模式,但期間所產生的問題,形成了連帶效應,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1.家長很焦慮。本來就“待業在家”,壓力很大,還得天天抱著手機,在APP上的家長群裡打卡,盯著孩子到底是在看網課,還是在打遊戲。自己的遠程辦公都快被搞瘋了,哪兒還顧得上監督孩子呢?


2.老師很焦慮。老師要準備錄課直播工作,增加了在家負擔。很多網絡操作技術有限的教師,心生恐慌,切實地感覺到了線上教學給自己造成的教學技能壓力。還有一些老師產生了身份與角色的變換焦慮,自己活生生得變成了一個網絡主播。


3.學生很焦慮。在家要按時上網“打卡”、上傳作業和學習視頻,打破了居家生活和學習的節奏。本身自控力就不高,徹底地敗在了眼前的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打遊戲、追劇、聊天……學生也不想這樣墮落,可正瞌睡呢,碰到枕頭了。


4.學校很焦慮。如何處理好居家學習與開學後教學的銜接,是一個還沒有成熟經驗的挑戰。很多落後地區的學校面臨被迫跟風的督促,別的學校都已經開展線上學習,自己不跟上,豈不是落後一大截。


5.網絡很焦慮。在延期開學的同一時段內集中上網學習,出現了網絡服務器崩潰、網絡擁堵。網速本身就慢,已經被遠程辦公群體分了一杯羹,還要再給遠程學習一勺湯。


6.教育培訓機構很焦慮。無法正常營業,只好偷偷摸摸地關起門來招來學員,進行學習培訓。本是經營的一種供需關係,現在成了“此地無銀三百兩”了。


7.眼睛很焦慮。無論大人,還是孩子;無論老師,還是學生;無論學校,還是有關部門,天天盯著手機或電腦,眼睛日漸乾澀、疼痛。本來沒有近視的,開始近視了;本來近視程度不深的,逐漸加深了。眼睛需要我們拯救一下。


焦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去應對焦慮。有問題,就解決問題。


積極反映焦慮,靜候佳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