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卖猪是称斤卖,卖牛却估价卖。都是家畜,为什么卖法不同?

一点三农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小型的家禽牲畜一般是按斤卖的,而大型的牲畜如牛都是由买卖双方估肉谈价的,牛贩的盈亏的全靠眼力。问过村上的牛贩,为什么不用过称?

答曰:没称。细细一想,也确实是,一般人家根本用不到那么大的称。况且,牛那么大,差个一二十斤也没人计较跟随牛贩去农户家里看牛,农户和牛贩接触第一句话就说:“江娃,你的牛要卖吗?”农户答:“卖呀,你给看个价。”“牛在哪儿,我们去看一下吧。”接着一行人到田里,就牛的肥瘦轻重开始谈判。牛贩先看牛的整体骨架,再摸牛的背部、脖子和后臀,心里对牛能有多少肉有个大概的估量。

按照当地的肉价与估量以合计,牛贩首先提出一个价格。第一次出价:“10500元。”农户反驳:“这怕不止,少了。”几次叫价后,牛贩一路开价到11700元,这是牛贩能接受的底线。但这似乎离农户的心里价还有点差距,牛贩说:“不能再加了。”看生意要黄,农户也急用钱就交了底:“成儿娃(另一路牛贩)给开到了12000元,过几天来拉。”


听到这话,牛贩心知这单生意不成了,所谓:“买卖不成仁义在。”便留下一句客套话,准备离开。回程,问牛贩:”为什么那个牛贩开了价不把牛拉走呢?“牛贩回答:“开到12000块,是赚不到什么钱的。这个叫‘支价’,把价格叫高,让别人买不成;后面再来,一次比一次价开得低,农户受不了就卖了。

其实牛贩向外地来的买牛老板卖牛的时候,也是“看肉”卖的、不过称。一方面,这样交易操作更简单方便;另一方面,这样的交易方式存在的不确定,也是这种传统交易方式的魅力所在




欢迎关注“四时农谚”,探讨更多乡村话题!


四时农谚


在以前最喜欢跟大人一起去卖牛了,因为卖完牛后可以得到几千块钱,肯定是可以买好菜回去吃了。如今牛越来越值钱了,一头肉牛更是能够卖到近两万块。只不过在农村卖牛,却还是不称重,全靠自己评估。

在很多人看来,买东西还是卖东西都是以称重计价的,这才是价格透明公平买卖。像卖猪或者是鸡鸭都是以重量来计算金额,不过在农村卖牛,却不以重量来计算价钱,这无疑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了。

在农村卖牛,往往都是农民将牛牵到集市上面去卖,牛贩子都会围过来给价格,有时候不同的牛贩子,给的价格可以相差上千块钱,而农民就是看谁给的价格高就卖给谁,有时候自己也有一个心里价位,要是价钱达不到的话更是牵来几次都卖不掉的。

可以说牛的价钱都是靠着牛贩子自己来评估的,他们不称重全看自己的眼光看牛,有经验的牛贩子光摸摸牛就知道能够出多少斤肉,最后就给出来一个价格。

要说这种卖牛的方式,在以前也算是正常,毕竟一头肉牛可是上千斤的,用大称可是称不出来那么重的东西,最多就是能够称两三百斤的生猪而且。所以在以前卖牛的确全靠个人的眼光来计算价格,卖多卖少全都没有可以依靠的依据,要是看走眼了,牛贩子也会亏本。

不过现在有了各种地磅,可以说使用一次不过就是五块钱而已,既然有了条件,为何现在农村卖牛还是不称重卖呢?

要说原因也是挺现实的的,首先就是这种卖牛方式已经成为习惯了,再者就是买卖两家的小算盘了。买家觉得自己眼光好可以看牛,这样可以买到低价牛,能够多挣钱。而卖家也觉得不称重可能会卖得更加多钱,所以也不愿意称重。


村子里的小陈


你说的这个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农村卖猪是称斤卖,是因为买方买猪主要考虑的是买肉,所以用称重来交易。这其中公猪和母猪相比价钱要高一点,公猪较母猪出肉率高。其二,卖牛是估价卖,这是因为牛不单单是肉类动物,不单纯以买肉为目的,很大程度上考虑是使役,是要全面、综合考虑牛的体质、膘情、个头和长相。特别是在生产队和刚实行责任田的那段时间,牲口就是生产队的半个家当,一头牛就是一户农民的半个家产。在那农耕时代,一头牛对农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世俗凡尘


我们这边牛也按斤卖呢,杀了牛后,牛头是牛头价,纯肉一个价,肋条一个价,牛蹄,牛骨头架,都分开卖呢,除非是卖给收牛的牛贩子,估价卖了




晔晔生活录


问:在农村卖猪是称斤卖,卖牛却估价卖,都是家畜,为什么卖法不同?

这个现象是过去,现在卖牛也是按斤卖了。现在除去马还按岁口估价卖,连驴也都按斤卖了。

那是因为都是牲畜,有的牲畜是专为人们提供肉食的,这就是猪羊,而有的主要是为人们提供畜力的,那就是马驴骡。

当牲畜只能为人类提供肉食除比之外别无他用时,人们就会以出肉多少来买卖它,也就是按斤买卖,这是实打实按斤论价。

当牲畜是以为人类提供畜力为主时,人们就会以岁口和体膘体壮来估价买卖,这就是赌经验赌眼力,同样大的牛,三岁的和八岁的价格就不一样,八岁的给你干不了几年活,三岁的正年轻力壮,比八岁的多干五年活,所以,马牛驴骡是按估价来买卖的。这和现在的半成新车与报废车一样,都是一堆铁,半新车就是估价买卖,报废车则按废铁称斤买卖。

中国过去是农耕社会,农耕社会田间的主要劳力除去人就是马驴牛,牲畜只要能干活,人们是舍不得将其卖汤锅的,政府也是禁止宰杀耕牛的,除非确实不能干活了,才交汤锅,老牛不能干活时,除去取其皮,它的肉嚼不动也是不值钱的,所以老牛也是估价买卖的。

现在种地是机械化了,驴牛也退出了劳役,成为肉食,再牵出来买卖,也要看出肉多少,按斤论称了。

总而言之,都是牲畜,论斤买卖的取其肉,估价买卖的取其力。车也是一样,八成新车买卖的是用途估价卖,报废车买卖的是废铁按斤称。回答完毕,请审核?


生产队长老杨


农村买卖畜禽确实有两种方法:一曰估毛疙瘩,论头(只)卖,考验买卖双方的眼力、经验;二曰走明路,论斤卖,对于双方似乎更公平。

但仔细观察发现,无论猪、牛、羊等家畜,还是鸡、鸭、鹅等家禽,大凡走明路按重量买卖的,都是用于屠宰后吃肉;而估毛疙瘩按头(只)买卖的,基本具有其它功用,如牛、马、骡可以拉车、耕田,羊可以产奶,鸡能够下蛋等;即使是猪,现在通常走明路按斤买卖的也仅限于肉用商品猪,若作为种用或育肥猪仔,即使论斤卖,其单价也比屠宰用的高得多。

在大集体时期,各公社均设有肉食站,工作人员定期下乡验猪,把肥猪验为1~5等,社员凭“检验等级单”到肉食站过秤交猪;经济放开之初,磅秤不普及,农民担心屠户在磅秤上做手脚,多采用“估毛疙瘩”的方式售卖肥猪,种猪、猪仔更不待说;约2000年后,养殖趋向专业化,各养殖场均置办了磅秤,猪价信息也更透明,“走明路”过秤卖猪的愈来愈多。

至于牛,现在在专业的肉牛场,卖牛时也是采用过磅秤的方法。只有农村散养户,养殖量很小,养牛的目的主要是耕田、下崽,划不来置办大的磅秤,而牛的重量较大,不得已才采用“估毛疙瘩”的办法淘汰老牛、病牛。

顺便提一句,由于牛、羊、鸡等有其它功用,散养户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淘汰,因而一般地讲,专业育肥场出栏的更安全,品质更好。


北大屠夫陆步轩


鸡鸭等家禽,猪等牲口可以用称,称一下就可以。而且没有其它的附加值。

牛不但可以卖肉,而且可以劳动。个头大农村没有这么大的称。只好估价啦,膘好,体壮价格就好些,反之就便宜些



自由46919


在农村卖猪是称斤卖,卖牛却是估价卖。同是家畜,为什么卖法不同?

老师问的一点都不错,在农村卖猪、卖羊、卖鸡、卖鸭,的的确确都是按斤量出售,唯独牛和狗这两种家畜出售时都是估价的。那同是家畜,为什么猪是称斤卖,而牛却是估价卖呢?

那是因为过去农村农民使用的称都是一根木根做的,称杆表明称的重量,一般手称是1至20斤,而大称最重也表明250斤至300斤左右。为了卖买公平合理,双方不吃亏,所以农民一般售生猪时都用大称来计量。

大家都知道,过去农村农民饲养的土猪一般都不会超过200斤,而农村家庭定制的手称也刚好200多斤,所以用称来称斤卖那是最合理的,农民也不会吃亏。而农民饲养的耕牛就大不相同了,一头牛的重量最少也有三四百斤。大家可以想像,过去农村那有镑称,所以农村卖牛一般都到集市上枯价,称心的农民会卖,认为价格便宜的,农民也会把牛牵回家。

其实说白了,估价就是一个骗局,那都是坑害农民吧了。在农村乡里有一种人,农村人管叫他们是“牛牙郎”,他们其实都是说客,专门为买方谋利益的。在集市上卖牛,一般情况是先估牛肉,再计算价格。如这头牛毛重是500斤,那牛牙郎即估牛肉300斤,按20元钱一斤收购价计算,那么这头牛就值6000元,即六折杀。所以不懂牛市的农民往往会吃亏,估价卖牛谁都估不过牛牙郎,农村人都是这样说的。


老娘舅说事


家畜就只有牛的个头大不好称,那会儿农村买牛这是为了拉货物或耕田,买牛也不会再背杆大称,也没有像现在农贸市场有专门的公平称,也没有落地磅,卖猪可以用两杆大称,三四个人抬起就可称,而牛重量太大无法用称称,干脆就用估价的,还要两个人把手藏袖子里比手指头估,出多少钱别人都不知道,只有双方清楚,价钱合适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牵了就走😂




谁不说家乡好


不请自来!

本人认为,一来猪小,容易按斤卖,还有就是猪一直都是由𠆤人来饲养的,属于家畜,归个人所有!

而牛呢!最主要的是中国的国情,在当时属于农耕文化,而农耕是完全离不开耕牛的!要知道,在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如果想要宰杀一头耕牛,是要通过县,公社,大队三级政府同意,并开据证明盖章后,才可以宰杀,可见在当时对耕牛的重视程度,有多重要!



那么为什么卖猪是用秤称,论斤卖!而卖牛却是估价而不是认称,并且一直流传到现在以然保持着原来的办法呢?

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因为在生产队时期,可没有象现在的地磅称重,有的只是一杆木制的大秤,称为杆秤,农户用的大多数是小秤,可以称10到50斤不等。极少数的人家和生产队有大的木杆秤,可以称200到300斤不等。由于秤小,而牛又太大太重,一头小牛少说也有三四百斤,一头成年牛差不多有一千斤左右。所以只能估价卖!



二,由于生产队时期,政府对耕牛的管控特别的严,买卖的耕牛根本不允许宰杀,多一斤少一斤,对个人而言,不成在亏本与赚钱,所以根本无须论斤卖,更不用秤称了,而且这个规矩一直延用到现在。

三,牛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一生勤勤恳恳,认劳认怨,用尽毕生精力,为人类做贡献,到老来,即使干不动农活了,还要把肉,皮,角统统地奉献给人类!据老辈人说,大型动物,能够预知自己的死期!当牛得知自己快要被宰杀时,前半个月就会一直流泪,并减少吃食,更有甚者,当面对屠刀时,会下跪求绕,所以生产队所养的耕牛,不到自己气绝身亡,农民们是舍不得对它动刀子的!


这就是本人对卖猪为什么论斤卖,而卖牛却一直采用估价的方式的一些见解!

欢迎评论!本人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