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说的“垃圾电影多是因为有垃圾观众”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

K896067043


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冯小刚这么说,就完全没有道理。冯小刚也没有资格这么说。

为什么呢?

冯小刚说这句话的背景,是2017年参加上海电影节的一个活动。在发言中谈到为什么那两年中国电影烂片比较多,冯小刚有此一说。

首先,咱们要承认,2010-2016年这些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100亿之后,由于电影市场越来越火爆,所以有大量资本热钱进场试图浑水摸鱼捞一把。目前中国电影最有声势的制片公司,包括万达影视、乐视电影、阿里影业在内,几乎都在这一时期成立。其它不知名的电影公司更是如过江之鲫,比比皆是。这是中国电影野蛮生长的初级阶段,在这个时期,总会有一个相对混乱的过程,泥沙俱下,良莠不齐。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烂片,甚至很多烂片也有不错的票房。烂片和观众之间,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说是互相成就。

所以,因为垃圾观众产生了垃圾电影,这句话有一定道理。

但是,观众不是造成烂片的主要原因,根本原因在于有太多的资本力量涌进了中国电影市场,它们都想赚钱,市场被搞乱了,规矩被搞坏了,网络水军、小鲜肉、天价薪酬,全部是互联网时代,也就是这两年才发生的事情。这才是那两年中国电影烂片横行的根本原因。

那几年最有代表性的烂片,就是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以及各种青春爱情片。基本上全部都是烂片。

基本上这些电影,在豆瓣上的评分就没有及格的。虽然豆瓣一向比较歧视国产片,但是这些烂片还真就是这个水平,特别烂。

那么,观众在这个过程中,对这些烂片的出现有没有责任?

应该说,观众肯定要负一定的责任,但不该负主要责任。

这些烂片确实都有不错的票房,很多观众都去电影院买票支持了。那么观众是有一点责任。

但是呢,这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资本的炒作。

当年以吴亦凡、鹿晗等为代表的流量明星在网上的热度非常非常高,这些都是资本花钱炒作的结果。他们名气这么大,拍电影又是宣传炒作,造成很高的热度,有些观众因为审美水平不高,被骗了,才花钱去电影院。

这是当时烂片高票房的主要原因。

换句话说,很多观众也是受害者。他们是被骗了。

而观众之所以被骗,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当年中国电影真的没有啥好电影啊。只有这些烂片啊,观众也没得选择余地啊。

这些靠话题炒作和过度营销的烂片还能取得高票房,也是由于这几年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太快,而新一批合格的电影制作人员还没有成长起来,远远满足不了迅猛发展的市场速度。

这就是资本的恶。他们制造烂片,让观众无从选择,然后还骗观众看这些烂片。

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对此,李宗盛在一次音乐访谈中的话很有道理,“你喂他猪食,他就变成猪。”

所以,观众观众也是受害者啊。

但根本的原因还是背后的资本。

因此冯小刚这句话,大大的错。

而且更加可恶的是,冯小刚不敢骂那些制造烂片的背后大资本,因为他不敢得罪这些金主啊。人家是给他投资拍电影的人啊,他怎么敢得罪。

所以冯小刚只敢向观众开炮,这其实有点无耻。

至于为什么说冯小刚没有资格说“垃圾观众”,首先,一个人说话办事必须要合乎身份。冯小刚的身份是什么?他是一名电影导演。他说导演不能把观众当上帝,这话笔者赞同。咱们观众没想当导演的上帝,也当不起冯导的上帝。

导演和观众到底是啥关系?除了少数电影能上升到艺术的高度,大多数电影就是大众文化商品。导演和其他电影产业者是商品提供者,观众是消费者,这关系非常明了。导演拍出好电影,咱们买票支持,看爽了赞一个,不爽了骂一个。多简单的事儿是不是?

所以导演就老老实实拍好自己电影,给观众提供优质商品,就完了。拿观众当对手,骂观众是垃圾,这完全不对。

观众是消费者,有权利评价商品,观众之间互相撕X骂对方欣赏水平不高也属正常的观影交流,非常合情合理。作为提供商品的导演,没有资格骂观众。

此其一。

第二,冯小刚说这番话是为了炒作他的新电影,说这些话的初衷就大大有问题。

冯小刚是一个精明的导演。他虽然向来以口无遮拦著称,但每次开炮必有目的。毕竟人家是大导演,名声牌子摆在那,有事没事出来骂大街找存在感这种事冯导还做不出来。

咱们看看冯小刚当时出席上海电影节是为了啥就知道了。

就在2017年的6月17日,冯小刚和编剧严歌苓携新作《芳华》剧组一些亮相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式红毯。并首度公开最新“姿·色”版海报,为这部当时定档在国庆档上映的电影宣传造势。


这前脚刚开完新片发布会,后脚就开炮搞个大新闻。有这么巧的事儿吗?要说冯导没有精心计算,我反正不信。

其实细心人不难发现,冯导每次有新作上映,娱乐版就绝对少不了猛料。就拿2016年的《我不是潘金莲》为例,当时也是搞出了很多大新闻。先是9月份临时撤档国产档,然后10月在武汉华中师大又弄出了“范冰冰出现现场活动又被逼退场”的闹剧。

总之为了给新片宣传炒作,冯小刚的历史记录非常丰富。

所以冯小刚在上海电影节说“垃圾电影和垃圾观众”的言论,本质上也是一种炒作,是为了给《芳华》做宣传。

这个目的就很龌龊。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冯小刚当年说这番话的原委始末。现在大家明白了吧?这彻头彻尾就是冯小刚故意作惊人之语,这句话完全是瞎扯。


梁鹏飞


冯小刚代表了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已经远去,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各位不知道看没看过《老炮儿》,我觉得里边的老炮儿就是冯小刚。曾经在电影市场的快意江湖,到现在的边缘化,这种落差很多人是受不了的,更何况是自视过高的冯小刚呢?

90年代是冯小刚的年代,在国产电影低迷、港台电影垄断大陆市场的那个时代,通过嫁接商业资本,冯小刚成功地制作出了颇具有本土特色的商业化电影,成为率先吃螃蟹的那一批人。那个时候的冯小刚可以说是生逢其时。但是现在这个年代显然已经完全不同了。现在是80后、90后、00后的年代,现在的商业化几乎无孔不入地渗入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面对着这样一个时代,老炮儿的那一套已经过时,冯式电影已经力不从心。

人性是共通的。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优秀的导演激发引导天使的一面,低劣的导演激发引诱魔鬼的一面。多元自由的文化市场,一定是文化的玫瑰与罂粟共存。比如美国,有曾经连续多年被评为美国最烂电视节目之首的《斯布林格秀》,这个节目里充斥了性、欺骗、暴力、乱伦等丑闻,但这么一个节目,寿命很长,且收视率不低。但同样在美国,也有探索频道、国家历史频道、欧普拉秀、新闻60分钟等很多高品质的节目。

优秀的导演和制作人,应该承认这种文化的多元性,并致力于创造出不垃圾的电影,用良币驱逐劣币。

不要低估观众的审美力,很多好电影,都是高票房。好的电影,观众会口碑相传。垃圾电影偶尔也会有高票房,为什么?市场炒作,广告营销,这是一个在市场推广上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年代,但这不是观众的错,是各方共谋的结果。甚至包括冯小刚最近一些年口碑一般的电影,在市场推广中也掺入了很多炒作的因素。

还有,好电影如何评价?不单单是主题好就好,如何把深刻的社会主题“深入浅出”,用恰如其分的艺术手段把它呈现出来,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移情”作用,这是至关重要的。《摔跤吧爸爸》、《奇怪的她》、《生死谍变》、《三傻大闹宝莱坞》等,这些市场口碑居家的电影同样有很深刻的社会主题。很多中国导演在这方面做得根本不够,板起面孔说教,然后观众看不懂、欣赏不了就说观众垃圾,这样的导演也是够狂妄的。

至于说中国为什么制作不出好电影?众所周知的原因,根本的原因不在观众,在其他。创作人戴着镣铐是跳不出太美的舞蹈的。


孙卫华


有多少人根本没看视频,直接上来看个题目就喷?我不喜欢冯小刚,但是我觉得他全程要表达的意思完全没毛病,我也不喜欢拿观众当傻子的导演,更不喜欢只看标题都不看内容就胡说八道的人,还有题主的标题只说了冯小刚说的前半部分话,后面才是他要引出的主旨,才是正题,有些答主们也是有坑就跳



你猜我si谁


谁说的倒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句话的逻辑到底结不结实。

\n


\n

如果说烂观众导致烂片盛行,那前一段时间《摔跤吧爸爸》逆市上长,一部冷门印度片票房高达13亿票又该怎么解释?讲述西藏信众前往冈仁波齐朝拜的小片《冈仁波齐》,没有大制作没有大明星没有悚人听闻的剧情,题材也极其小众,但票房居然也能超过1亿,这又该怎么解释?

\n


\n

如果以这两个最近的例子,简单粗暴点,我们也可以得出观众是如此睿智,以至拯救了两部卖相不佳命运惨淡的佳作?

\n


\n

其实,任何绝对性的判断都值得怀疑。

\n


\n

也许真相的是这样的:中国经济的发展,让文化休闲产业水涨船高。大众观影娱乐需求的高涨,导致整个电影 票房的膨胀。某些精明却短视的商人及创作者发现了这个时代的趋势,制作了顺应这个时代最基本娱乐需求的电影,然后成为风口上的猪,取得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票房。这让那些懒惰且没有底线的商人看到了暴富的时机,以至于蜂拥而上。

\n


\n

对于观众而言,他们显然能看出电影质量的优劣,但他们的观影欲望如此强烈,以至于宽容了影片那些触目惊心的瑕疵,但他们心里也会埋下不满的种子。这种不满在《摔跤吧,爸爸》的热映中就能看出,他们热捧这部电影,除了这部影质量过硬,情感真挚动人外,还有一点,就是我们从内心并不真正尊重的印度也能拍出情感与深度、声画与节奏俱佳的杰作,而我们的电影制作者却只会给吃一些外表光鲜内里却腐臭的垃圾,这是一种报复性的消费,是对中国电影现状的不满。

\n


\n

所以真正的逻辑是,观众的宽容,导致了那些投机者的猖狂,而这种投机的成功又放大了这种投机的风潮,最终损害了中国电影整体的信誉。但一部真正质量过关的大众电影出现时,观众会用狂暴的热情告知那些创作者:我已经忍你们很久了。


梅雪风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第一,“垃圾电影遍地开花”,完全是由观众造成的吗?不一定,供给和需求往往相互影响。我不否认“垃圾电影”的出现观众确实占了一部分责任,如果没有观众对于这些“IP”大剧的追捧,根本就不会出现那么多质量低下的电影。还记得以前,电视里播的大多是谍战剧红色剧,那都是导演编剧根据历史翻拍的。虽然单调些,但众演员演技都在线,观众看了并不会轻易跳戏。时代在变,人们的审美也变了,开始崇尚一些情情爱爱的言情剧,这也没什么不对,毕竟影视文化内容发展得更加丰富多彩是一件好事。可是大家发现了吗,如今所谓的IP大剧,剧情都大同小异,毫无新颖性,这样下去,中国的影视业该如何发展?

第二,影视制作方也有很大的问题,随波逐流,专门挑一些红遍大江南北却没什么营养的小说翻拍,挑一些流量王但又没什么演技内涵和责任感的演员担任主角,一部剧本来可以二十集拍完的,非得拖沓剧情硬是要分成好几部来拍,一部本来要半年以上才能拍完的戏,经过运用了科技手段例如“抠图”,竟然能在短短两个月就能完成,为了赚观众粉丝的钱,剧组也是挺拼。将剧情线拉长以后,就能得到更大的利润回报,而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付给演员的片酬,所以在质量方面远远达不到高水平,甚至是属于低端水平的,最终使观众的利益受损,这合理吗?

为什么会有烂片?不过是观众买账和影视制作方的投其所好共同造成的后果罢了。


泼辣破谣言


不得不说,“垃圾电影多是因为有垃圾观众”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冯小刚携《芳华》剧组亮相上海电影节并发表争议言论)

为什么这么说?

市场需求促生市场生产活动。没有烂片的市场需求,哪会有这么多的烂片生产活动,哪会产生这么多烂片?正是因为有很多观众喜欢看烂片,觉得那些不走脑子,好笑幼稚的烂片看着热闹、有意思,进而为这些片子买单,所以才催生了烂片的大市场。

(《封神传奇》剧照)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烂片热闹、好看?因为烂片可以做到不讲逻辑,不讲道理,让主角头上笼罩一圈免死光环,可以飞天入地无往不利。同时,也正是不讲逻辑的烂片,可以让片中角色什么原因也没有,就去跟别人打一架,打得风风火火、热热闹闹。

事实上,现在还有很多人看电影前就关心两件事情:有没有那谁谁谁?打得激烈不激烈?

正是因为这种观影品味,所以才有了不讲逻辑、不讲道理的烂片存在的土壤。


另一方面,反而那些好电影为了把故事讲明白,把道理说清楚,需要有铺垫、伏笔,需要有背景、前因后果,但是,这些东西交代起来漫长而乏味,常常还需要费脑子。所以,好电影就常常因为其认真,因为其严谨而吃力不讨好,让很多人看不懂,看不下去,感觉沉闷。

(《罗曼蒂克消亡史》剧照)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很大一部分观众是没有欣赏优秀电影的眼光和智力的。反而手撕鬼子、裤裆藏雷这样的片子让他们看着很过瘾、很爽、很感动。这跟“国人不配使用共享单车”是一个道理,好东西出来以后不受待见。


当然,冯小刚发表这样的言论,也是一种“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心理。他是希望国产电影好,希望更多的中国观众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电影艺术,但无奈现实摆在眼前。



文艺青年读美剧


冯小刚想表达的本意一部分是对的,但表达方式却严重错误。中国垃圾电影开花主要是由于国家的文化环境,浮躁的生活方式以及大量的年轻脑残女的存在。



超越时空hyperspace


垃圾电影的存在又不是观众一方造成的,投资方制作方演员导演很多关卡。。。。电影是一种集体的活动,再说,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小鲜肉也好老戏骨也好,市场不捧她她能接到戏?难道你们这些导演就没有一点责任,您可以不选择迎合市场,请答作品说话,这样一说,让我想到了百鸟朝凤,摔跤吧爸爸当初上映的时候排片率很低。观众的口碑好,排片率才上来。甚至大火,我们不缺好观众,只是缺少好的引导。


小铭同学95


冯小刚导演爱怼人,有啥说啥,也不怕得罪人,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即使部分观点并不能得到普遍认同,但他也不会因此“闭嘴”,所以在圈内有了个“小钢炮”的称号。

6月18日,小钢炮又开炮了,这次他直接说中国垃圾电影不少,跟垃圾观众多脱不了干系。

不少观众就表示,话糙理不糙,粉丝盲目跟风买票,让投资者认为只要花钱请一线花旦小鲜肉就能拿到高票房,于是导致忽视了电影本身的质量。

冯小刚认为,导演还是应该别把观众当上帝,把观众当对手,而且是很不好对付的对手,像尊重对手一样尊重观众,尊重观众的内心、尊重观众的感受和尊重观众的钱是两回事,两种尊重。

冯小刚对现在的明星也很有意见,他称自己的新片《芳华》就启用新人,目的也不是为省钱,而是懒得和明星打交道。


音乐飚榜


冯小刚导演近些年的炒作功夫越来越高明,《我不是潘金莲》刚上映的时候,小钢炮就发了一篇阴阳怪气的声讨文,直指王健林打压排片,一时吵得沸沸扬扬。

而其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活动期间关于“垃圾电影多是因为有垃圾观众”的论述,说到底还是为了引起争议,让大家关注他的新电影《芳华》。如果说上面那句话还不算炒作,冯小刚第二天的发言就有点更不厚道了。

一条微博怼了一个节目和一个演员,《奔跑吧兄弟》和孙红雷无辜躺枪。大家有没有发现,他真是谁火就要怼谁,什么话题热就要参与。此外,小钢炮还对小鲜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有些用词真让人震惊。

“这些孩子啊,太娘。市场怎么会追求特娘的男孩呢?男孩应该阳光,有爷们劲儿。”“现在的男孩都很腼腆、俊美,再加上被包装成那样,现在的经纪公司起了很大的坏作用。那些照片都不是素颜,都修成杂志那样,搔首弄姿,欲盖弥彰,想脱又不敢脱,你以为是开窑子(意指:妓院)的。”

批小鲜肉我举双手赞同,但后面那句话有些过于恶毒了,把小鲜肉比作妓女,很难相信这是冯大导演说出的话。

以上只是他怼天怼地为了引起舆论的关注和讨论,接下来才是重点。

终于可以破案了,说了这么多莫名其妙的话,最终落脚点还不是《芳华》,你说不是炒作谁信呢?而且为了捧黄轩,硬是把孙红雷和小鲜肉们拉出来批判一番,套路深不可测。

以上是事件背景,看完大家应该明白了,“垃圾电影多是因为有垃圾观众”并不一定是冯小刚的心里话,他说这些,就是为了热度,为了炒作。

最后再分析一下“垃圾电影多是因为有垃圾观众”这句话。

这是很明显的甩锅行为,把电影人应该承担的责任都推到了观众们身上。中国的电影观众最可怜,不但要在电影院看烂片,还要替烂片背锅,大家说冤不冤。

烂片多说到底是拍烂片能赚到钱,只要是个IP,配上几个流量明星都能有几亿票房,谁还愿意认认真真拍电影,圈钱走人才是王道。

观众有任何选择度吗?没有。很多观众都是被片方的宣传骗进电影院的,而且在随便拿出一部就是烂片的中国电影市场,观众还有选择的余地吗?

所以说,这句话真是荒天下之大谬,真为冯小刚感到脸红。

话放在这,离《芳华》上映还有一个多月,这期间冯小刚一定会再整出一些幺蛾子,至于《芳华》的口碑和票房,个人不看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