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将名著窄化和浅显化的解读?文学真的可以自由解读吗?

韩惜忆


莎士比亚创造了哈姆雷特这个人物,但他是这样说的: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无独有偶,同样作为作家,鲁迅是这样说的:“《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莎士比亚自然是希望读者、观众像他那样去认识和评价哈姆雷特的,鲁迅作为对于《红楼梦》主旨有着深刻理解的作家、思想家自然也希望读者如他一样去把握《红楼梦》的“命意”。

可写作和阅读是不同的两件事。

首先,不是所有读者都具备作者的价值观和思想水平。林黛玉是曹雪芹极力同情歌颂的,却是一些务实和粗野的人腻烦的,如鲁迅所言,焦大是不爱林妹妹的。

其次,读者的人生阅历千差万别,对于世界对于作品的理解千差万别。务实的人们会觉得贾宝玉就是一个废物,大观园里的吟诗作画就是不务正业。

第三,几乎没有读者是抱着接受思想教育的目的去阅读的,同时也不可能先看作品分析再去读书,或者看完作品又去看作品分析。

因此,能够统一认识的,仅剩下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和作家。

事实上这类人的认识也很难统一。

就是达成共识载入书籍的结论也有被推翻的时候。

愚以为,读者对于名著的解读,很难规范,但求不违背人性和人类共同的价值观。

在后工业社会、信息化的今天,认识多样化多元化是后现代文学的特征,窄化浅化名著或许出于价值解构,应该允许对于传统价值的再认识,因为思想和文学的繁荣,最有害的就是因循守旧和强求一律。

当然,对于目的仅在标新立异引人注目以取得名利的奇谈怪论和浅薄乖谬的无知妄说,应该加以反对。

作为著书立说向大众解读名著和编写教材向学生解读名著的文学家、教育家和学者们,当然不能任意窄化和浅化名著,但如题主所谓“浅显化”和“浅化”是两个概念,“浅显化”应该是做普及工作,普及与提高,都是必要的工作。

如果扩大范围,“名著”不仅指文学作品,还包括文化著作,则题主可能指某些鸡汤化的现象,但愚以为只要没有歪曲原著,对于文化的普及,还是有益的。


大悔忆智冰


随着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近些年来提倡“全民阅读”,爱读书、读好书的人越爱越多了。针对提出的问题:如何看待将名著窄化和浅显化的解读?文化真的可以自由解读吗?我想谈一谈我自己的看法。

有一句话大家都知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一部名著,不同的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这跟读者的文化水平、生活阅历、社会身份等因素有关。比如《红楼梦》,大多数人看故事,一般的年轻读者可能关注的是宝黛爱情,有的人却从中看出对企业管理有启示的内容,红学家们对《红楼梦》从各个角度的解读更为专业。所谓的“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一般读者对名著的理解,跟专业的文学评论家对名著的理解相比,视野肯定逼仄,见解肯定浅显。但对一部名著再窄化和浅显化的解读,你不能说读者没有从阅读中获益。就如同做生意,你一天赚十万元是赚,他一天赚一百元依然是赚。不能因为他赚的少,就说他的生意有问题。所以说,对名著解读的宽窄深浅,是读者个人的事情。对名著窄化和浅显化的解读,反映出一个读者的阅读能力尚需提高。一般读者对名著的解读尽管现在很浅显,但在专业文学评论家对名著的解读的引领下,相信他们的鉴赏能力会越来越高。

对“文化真的可以自由解读吗”这个问题,我认为在国家、民族、社会、伦理等因素认可的框架之内,可以多角度解读。突破了框架,随意解读文化很容易出现错误的思想。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个人看法,请多批评![来看我]


满目皆琳琅


自从网络的出现,文化的传播力与普及性更广泛了,几乎只要你愿意读书,就几乎都能找到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来阅读。全民普及文化,网络功不可没。如今的名著,对于受众者众多,看了都想就如今的名著作一番自己的解读,这是好事。不能单纯的说文学作品的深度与广度被窄化,阅读的受众群体多元化,是全民文化素质的提升,无论文学作品多么富有哲理,影响,都是来之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产物,是作家深入生活再进行艺术创作的作品,来之于民更应该福泽于民。对于文学作品的解读,其实就是对自身文学作品欣赏的检验与提升,是自我提高的主动表现。或许受自身学识的影响,可能偏于一隅,流于肤浅,但这是小小的瑕疵。但是文学作品的解读并不是信马由缰的自我解读,一定要符合作品的思想性与欣赏性,能抓住文学作品的灵魂人物,客观,而实际的进行分析,做出有深度的解读,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全民读书,全民思考,才是中国崛起的文化保障,也是民族腾飞的力量。


厚德载物健行天下


名著的问世和流传,是作者对社会对生活情感集中的反映。文学源于生活、来自生活。名著问世以及得以流传更是如此,如吴承恩所著《西游记》正是根据唐朝和尚玄娤前往天竺国(印度)取经所创,文中分别反映西行风土人情以及艰难险阻和力克九九八十一难而获得真经。《红楼梦》在曹雪芹笔下也展尽了封建官僚大家庭和地主阶级世态百象。对于读者了解和认识当时社会及民生,分别在书中呈现出强实的细节。网络遍布的今天,人们了解社会,认知世界虽很便捷,但名著中的感情积累以及对生活认知的汇总都给世人留下丰富的智慧饱囊。因此将名著窄化和浅显化的解读既反映出无知,更表示不睿智。

文学根据文化高低之人,解读也会参差不一,不尽相同的,普通百姓解读足限表面,而文化水平高深之人解读全面深刻而富有寓意。世界各地洐生的红学会,就是解读和研究《红楼梦》的学术平台,其声音各出一韵,解读艺术各持己见。当一部名著能够形成广泛的学术研究,可见艺朮之非凡。 由此不难看出,名著真的可以自由解读。


巧看世间


首先回答:文学不能凭自己的意识观念、意识形态,思想观念、理想信念,不能凭自己的臆断、臆测、臆想等自由解读。所谓自由解读只是相对而言,不是“绝对”而论。如果一些人“乱”解读、“瞎”解读等,很容易误导读者的思想与思维,很容易严重影响读者的误判、曲解甚至歪曲、攻击、诋毁、侮辱、偏激、偏离等文学作品原有的思想内容、文学作品原有的价值和意义。

将名著窄化和浅显化的解读:具体要看因人而异,还要看是在什么情况、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场境等的状态下解读,不能千篇一律,一概而论,不能混淆是非、颠倒黑白,要分别区分对待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每个人的文化水平、水准,文化程度不一样,对名著的理解、认知程度、层次、层面有高低;每个人的思想意识观念、综合素质、三观态度、层次和境界等各种因素和原由,导致对名著或者同一名著的解读,各有千秋、千差万别、天壤之隔,有窄化,有显浅化,这完全是一种正常现象,没有什么大声小怪的,只能见怪不怪,习以为常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人家只有哪个水准对名著窄化、显浅化解读,怎么能啧怪人家呢…………

但是,不排除有些文化水平高的人,有意、恶意、肆意、故意对名著进行歪曲、窄化、显浅化的偏激、偏见解读。对于这样一些人,不仅啧怪,而且还要声讨,进行批评教育;完全是不人道的做法,完全是伤风败俗的错误行为,败坏文风、有失廉耻可恶…………


袁聪


此问题中,名著是主人公。解读可以,窄化和浅显化解读两种方式都可以,但是根本是要解读哪一本名著?时代不同,所衍生的名著也不尽相同,所以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形式去解读一本名著。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QMY秦铭宇


文学分为无数种,如果真是属于名著,那就不能随便解读,因为其之所以会成为名著,是因为其中充分润涵了作者的个人感情和灵魂,哪怕有一点点偏差,都有可能与作者的本意南辕北辙。

所以,想要解读一篇好文,就必须先与作者产生共鸣,站在作者的角度上去看待问题,评论问题…

正如我的本段评论内容配图一样,也是充分包含了我的很多想要表达的东西及思想主张





医国医民医世界


窄化和浅显化名著只能使读者粗知故事情节,对于深刻理解其主题,表达的思想,学习布局谋篇,欣赏语言文字毫无益处。比如《聊斋志异》,译成现代汉语就毫无可观之处了!


东华旧梦


谁规定名著只给专家解读?有书大家读。曹雪芹也没说《红楼梦》只让红学家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