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好與孩子溝通的關係?

洋漂亮


如何處理與孩子的溝通問題?

寒假前,一位家長專門來到學校,她無比氣憤的傾訴,在家裡我說什麼他都和我對著幹,指東他朝西,叫他打狗他攆雞,我真受夠這孩子了。

我想這個現象不是存在於個別的家庭而是一個很普遍的社會問題。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

  • 家裡孩子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姑姑姨姨小叔小舅沒有一個不寵的。
  • 父母為了生計平日裡較忙,疏忽了和孩子的溝通交流,發現問題再想說,不給說了。
  • 溝通交流的方式方法有問題,或過於強硬,或過於柔弱。
  • 多元化社會的思潮,信息化社會的發達讓孩子自主思維過於氾濫,不客氣的說,他們都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那如何處理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問題?

  • 家長首先不能怕溝通,因為怕失敗,怕孩子反應過激,你要知道一點,你這次不溝通,下次溝通更難。
  • 家長和孩子溝通時候要事先做足功課,孩子存在的問題,溝通的方式方法,說話的口氣,以及孩子可能的反應都要有預案。
  • 溝通失敗了,不要氣餒,要繼續溝通,你要讓孩子知道,他不認識到父母和他溝通的問題,父母和他的溝通是不會停止的。
  • 溝通的時候要讓孩子有點怕氣,有的孩子在家裡就是小皇帝,那你就要做太上皇,你不在氣勢上壓到他,溝通就無從談起。
  • 家長要學點心裡學,你的孩子是什麼性格脾氣,要有針對性的說詞。
  • 家長對孩子到底是嚴好還是寬好,取決於你對孩子的判斷和對他的期望,嚴點總比寬點好,一個饅頭也要蒸熟了吃!

這是紅紅老師對於和孩子溝通和家長們談一點自己的心得體會,記住最好的溝通就是孩子能接受的溝通!


紅紅老師


15歲的孩子,已經處於青春期,正常都會比較逆反。

15歲孩子的母親,通常上有小、下有老,生活工作辛勞。

雖然兩人生活在同一個家裡,但是親子關係差,往往是因為兩個人的世界不一樣,甚至完全相反。家長的世界要有又快又好的結果,孩子的世界只有慢慢成長的過程。
我兒子小時候說話總是口齒不清、斷斷續續、無法聽懂他要表達什麼。
一聽到他說話的腔調,我就很抓狂:別家孩子口齒伶俐,我兒子卻一句話分成5段,還說不清楚。
於是一聽到他說話,我就忍不住著急打斷,批評、埋怨、教方法......
他話說一半被我打斷,感覺很憋屈,於是生氣、痛苦。如此往復,他的表達能力更無法進步了。
後來,我學習調整自己心態:孩子的進步是要一步步來。
我選擇先聽他把話斷斷續續地說完,多給他機會表達,讓他感受到我的支持。在一次次斷斷續續的說話過程中,他說話能力終於提高了。

因此,要改善親子關係,家長應該帶頭改變自己,不能一上來就要結果。

給孩子機會表達自己的不完美,給孩子時間成長。
相信孩子可以變得更好,最終一定會建立好的親子關係。
每個家庭,都有不讓父母省心的娃。也許,每個孩子心中還有一對不讓自己輕鬆的爸媽。

我也有個兒子,作為家長,每天我的心情都會有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焦慮。

同事笑我:你不是不焦慮的嘛?
我回答:我也焦慮啊,只是,很多家長一焦慮就給孩子報培訓班,而我相信,要與孩子一起學習成長。
我的焦慮點從語數外成績,到運動能力,再到人際關係。孩子問題不斷,我都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我認為,孩子是我的複製品,他碰到的問題,我身上多多少少都有。於是,我不斷學習。

在一本《心智力》的書中我看到:

我們同時生活在“三層世界”裡,即物質世界、心理世界、系統世界。
物質世界,即人的意識、理性所反映的世界,包括自然界與人類社會。在這一層看待事物時,我們往往講道理、談對錯。
心理世界,即人的潛意識、心理活動。在這一層看待問題時,我們會關注到人的情緒與感受。
系統世界,即人所在的系統,以及系統所賦予人的身份和角色。
我們同時活在三層世界,因此需要培養用三層世界看待問題的心智模式,單看任何一層都不全面,都有欠缺。

應用到親子家庭中,

家長首先是給孩子物質上的保障,傳達社會規則規範孩子行為。
其次是心理上關愛孩子,給予抱持的環境,關注孩子的情緒,引導孩子學會表達感受。
三是構建和諧親子關係,過多的說教會讓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陪伴、討論、以身作則,一起找成就感。
最終孩子信任家長,家長相信孩子,大家心連心,建設美好家庭。

三層世界構建親子關係是一個慢過程,但生活慢一點更安全。

生活中我們不是要快速改變孩子,而是給孩子輕鬆的環境,幫助他讓他自己改變;我們不是要省心省力,而是從孩子的問題出發,洞察到自己的修行方向。
成長一定不輕鬆,養娃一定很費心,但好結果帶來的快樂其實很短暫,每天進步帶來的幸福才更長久啊!
來吧,一起大聲說:我在成長,我很開心,我在成長,我很開心。
加油。

魚秧


對於處理親子關係,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但是既然成為了父母,就應該去學習處理親子關係。1.要走進孩子的內心,換位思考。2.要和他成為朋友。3.愛不要溺愛。有適度。等等。這個親子關係就得自己去磨合,當你很生氣玩玩具的時候,能的滿屋子亂七八糟,按正常的出牌,上去一頓罵或者打。我本人脾氣就是不好的那種。但是你一定要冷靜,學會控制自己。壓低聲音。溫和一點說寶貝,我們可以一起幫你的玩具找到自己的家嗎?他們想回家找媽媽了。我兒子一般就會說好的媽媽,自己親自和孩子一起收拾玩具的同時你的火氣就是自然而然的下來了。過後自己想想跟孩子生氣真沒必要。主要還是親生的。實在氣就想想上輩欠他的,來討債的。[大笑]說一千道一萬。就是自己去享受孩子陪自己的時光,大愛一點。你會覺得生活很美好!這就是我的理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A未來富二代他媽


前幾天4週歲的大寶和我吵架 在我眼裡他還沒滿五週歲 還是一個孩子 但他卻和我吵架 我總結了下 在和孩子溝通時不能用大人的語氣和他講話 有些事情不能替他們決定 要徵求他們的意見 在他們情緒激動時 我們大人千萬別有情緒 一定要擺正好情緒心態和他們溝通 如果和他們急 對他們打罵 孩子反而離我們越來越遠 對孩子一定要耐心。



譽娜


看那個階段的,我大的初中那麼一般多聽他們講,在給介意,我有時候看到孩子做事也是煩惱,但想想就算了。我小的在小學,他不聽話,我一般都沉默,這樣他就想知道我為什麼會生氣,我們在溝通,不知道你們怎麼和孩子相處的。


用戶勿念


對於如何處理好與孩子溝通的問題

首先,是孩子目前多大年齡?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發展時期的孩子需要有相應不同的說話溝通方式。(需要家長看一些孩子發現階段類書籍)

其次,你要對自己的孩子性格有個大致的瞭解,這裡需要用到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可以學習看點心裡方面的書籍。根據和平型(代表沙和尚) 力量型(代表孫悟空) 完美型(代表唐生) 活潑型(代表豬八戒) 判斷一下孩子是屬於那種類型的。做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溝通方式。如果會九型人格更好,可以看看孩子屬於幾號人,根據孩子的主性格來溝通,這樣對你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更有幫助,你們溝通起來也會更順暢。

再一點,要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的力量,如果父母不行可以引導身邊的親人朋友為典型,這樣可以讓這個榜樣的力量來幫助你們更好的溝通。

我是明心姐姐 喜歡可以點贊評論 需要具體性格心裡幫助也可以留言


明心姐姐


很幸運孩子學習挺不錯,誠實有責任感。總覺得她在學校有榮譽,有成就感,所以我的任務就是幫助她變得更優秀。她平時表現得好是正常現象,是應該的。一旦發現她某件事或者性格上有什麼問題,就指出來,幫助她。漸漸得才發現自己錯了!我以為很優秀的她,竟然說自己很自卑,原來,我給她的,總是讓她知道自己“不好”!我反思自己,改變了溝通方式,現在孩子自信開朗了很多。心得:一,人是需要肯定的,不管他是不是優秀。孩子只要某方面做得好或者比原來進步了,就要及時肯定,給他更大的信心。二,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不是老師,不要一副諄諄教導的姿態,多與孩子培養親情,多參與陪伴,注意自己的三觀和處事方法,以身作則,潛移默化中他就成長了。三,孩子是一個全面成長的人,他的愛好要支持,有愛好才更快樂,別總是學習學習學習,煩死他了,還能跟你好好溝通嗎!學習方面如果存在問題,別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忘了自己當年學生時的樣子了嗎?不譴責,找原因,看看是態度問題還是方法問題,商量今後需要改變的方面。不管哪方面,有一點進步,就要及時肯定。過去考了50分,這次考了60分,表揚!總結成功的經驗與存在的問題,爭取下次68。這種溝通不難吧?孩子會不會慢慢進步呢?


巾幗秋月


作為家長和老師要明白,孩子需要一個精神斷奶的過程,才能逐步成長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進入了人生的一個新的階段,需要更自由、更寬鬆、更獨立的一個空間。因此,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懂得退後,學會放手,給孩子空間。

少年的煩惱基本都是發展中的問題,不急著去處理,哪怕是痛苦的體驗,都是他成長路上的必需品,無痛不青春。勿忘勿助長,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是最省能的一種溝通方式。孩子需要發出自己的聲音,自己用行動去體驗,通過不斷地試錯,慢慢開始取得一個個小成就,體驗那份成就感,來證明自己的優秀。這個時候,家長要適當示弱,偷個懶,給孩子展示的機會。

孩子不聽父母的、讓父母閉嘴、和父母冷戰以及父母口中孩子的各種叛逆行為,這些都是表象。背後的實質是:孩子需要被尊重、被信任、被支持、被鼓勵、被看見、被聽見、被感受到、被肯定以及被欣賞。

如果父母尊重孩子並且信任孩子,就不會嘮叨個沒完沒了,就會懂得閉嘴,會反過來,聽他的,向ta學習,當他遇到困難徵求你的建議或需要幫助的時候,你如果能夠說到點子上,能把握關鍵之處,孩子自然會佩服你並且尊重你。特別是和男孩講話時,要清楚、乾脆、果決、簡單、條理清晰,男孩比較理性。

因此,重要的是父母的自我學習和自我成長。這才是大國母親的狀態,否則就是“小人”。當人家沒請你的時候,不要代入,讓子彈飛一會,可以加個提問:這是誰的問題?

如果孩子痛得能承受,就讓他痛,痛和高峰體驗是相輔相成的,否則,長大後都沒有可回憶的東西。父母就要做助產師,判斷形勢、鼓勵和支持就好。

如果父母能夠看見、聽見或感受到孩子的情緒,也就不會有冷戰。這其中涉及到情緒四階段理論,其核心是:先處理情緒,後處理事情。

如果孩子問“怎麼?為什麼?”時,就要學會用一個句型,你是不是覺得......?不要假設問題,沒有假設。在孩子有情緒時,要允許ta哭,允許ta難過,越允許越放鬆。永遠不用為什麼提問,總是在問:你是怎麼做到的?你有什麼感受呢?還有呢?還有呢?沒有批評,只感受他的感受。父母除了支持和鼓勵就是以身作則。自己是否在哪一方面精益求精的呢?很多人從來沒有活飽滿過,力量沒有用出來,所以需要給自己更大的目標,才會全力以赴,就像推手。

如果不滿足於小富即安,要大富大貴,就要以身作則,精益求精,持續練功,就像庖丁解牛那樣。

你做到極致,才有資本和孩子說。


晗萌


作為一名老師我對此問題有以下幾點看法:

1、父母不要強行要求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孩子喜歡什麼就發展孩子的特長,而不是一昧的認為父母自己選擇什麼愛好要求孩子執行,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厭惡。

2、平時多和孩子溝通。如今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因為要掙錢就把孩子放在家裡給老人帶著,但不知道這樣會導致孩子不願意說話,遇到困難了也沒有地方訴說,所以父母應該陪在孩子身邊。

3、不要刻意的去兇孩子。雖然孩子有時候會有一些調皮搗蛋,但是隻要做父母的告誡自己的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教他該如何尊重他人,這樣就會讓孩子銘記在心的。

4、父母自身也要做好榜樣。因為孩子往往都是學著父母的,父母是什麼樣,那麼孩子也是會受影響的,所以作為家長更應該帶好頭,這樣才能讓孩子學得更好。

5、讓孩子多讀一些有益於自身的書籍,少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現如今很多小孩都能操控電腦玩遊戲,這樣明顯是不好的現象,所以平時多買些書陪孩子讀也是合適的。

以上就是我所介紹的如何正確處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父母與孩子之間本是親密無間的,所以父母更應該友好的去與孩子溝通,同時也要尊重孩子。

1、多商量、少命令

比如請孩子給家長做一件事情,可以說:“你能幫我把那件衣服拿過來嗎?而不是說,把那件衣服給我遞過來!”孩子幫你做了事情,你還要記得說一聲“謝謝”。這樣孩子就會覺得你尊重他,心情很愉快,而且也願意聽家長的話。

2、要多引導、少訓斥

家長對待孩子,不要有一點錯就板著臉指責他,而應該委婉地指出來,儘量避免傷害他的自尊心。

3、多交心、少結怨

很多孩子特別反感家長看自己的書包,看自己的日記。家長這麼做,主要是想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擔心孩子有什麼事情隱瞞,不利於及時教育。家長的想法沒有錯,畢竟孩子需要引導,但沒有其他的辦法了嗎?或許家長應多抽時間陪孩子聊天、交心,問孩子在學校的事情和人際關係情況,對一些事的看法,對孩子遇到的一些人生困惑,要耐心給予指導和幫助,釋疑解惑。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信任,也會越來越信任父母,就會把父母當成傾訴的對象,而不是保密的對象。

下面就是我對家庭教育的十點建議

1、孩子在場,父母不要吵架;

2、父母對每個孩子都要給予同樣的愛;

3、父母之間要互相謙讓、諒解;

4、父母不要對孩子撒謊;

5、父母與孩子之間要親密無間;

6、孩子的朋友來家做客,父母要歡迎;

7、父母要儘量答覆孩子提出的問題;

8、在孩子朋友面前,不講孩子的過錯;

9、肯定孩子的優點,不過分強調其缺點;

10、對孩子的愛要穩定。

其實,孩子的成長注重提高學習成績之外,還要多方面培養孩子品格、健康、個性、創新力、吃苦、勤奮、勇敢等,現在的教育體制片面注重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孩子的特長和愛好,這種教育簡直是扼殺孩子的天性和能力。大家要有正確評價,努力給孩子營造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生活氛圍,還要讓孩快速閱讀學習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職業教育追夢人


與孩子溝通是需要技巧和方法的。初為人母時我也不太注意孩子的心理訴求,遇到問題或自己情緒不好時,會簡單粗暴拒絕她的要求,這樣溝通的結果就十分影響親子關係。

隨著對孩子心理的瞭解和自己做母親的知識積累,我認為處理好與孩子溝通的關係有以下技巧:1、理解並尊重孩子。成年人往往會以父母自居,漠視兒童的心理活動和他們的訴求,往往以嚴肅的面孔出現在孩子面前。其實我們應該蹲下來,與孩子平等對話,瞭解他的情緒和心理,有針對性地幫助他解決問題。在你溫和而有原則的堅定的語言裡,孩子自然能學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2、在孩子需要你的關鍵時候你要在場。根據我的一些實際調研,一些鄉村留守兒童出現心理問題,最重要的就是遇到問題,需要家長幫助解答的時候,父母不在現場。而過年過節相聚的時間又非常短暫,孩子根本來不及向家長表達自己的困惑。或者事情已經過去,再提又好像沒有必要了。這樣家長與孩子無法產生共情。在溝通上是存在障礙的。即使平時的電話交流,也不會談及到真正心裡所想的問題。在孩子需要你的時候,你一定要在現場,這是良好親子關係的保證。

3、珍惜有效陪伴。有些家長陪伴子女,自己看電視玩手機,根本不陪孩子做有意義的事情。如果你要想與孩子做良好溝通,你首先需要珍惜有效陪伴的時間。陪她看場電影,交流你們彼此的感受,陪她共讀一本書,交換你們彼此的讀後感,一起玩個遊戲,或者在家裡組織個家庭會議,鼓勵家長和子女把自己想說的話都說出來。有效陪伴能幫助家長與孩子良好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