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行產品經理一年多,我總結了這些經驗幫你避免雷區

這一年多的時間,我從一位平凡的開發變成了平凡的產品經理,這中間的曲折離奇只有我一個人能清晰的感知,轉行這段時間我究竟做對了哪些事,才讓自己成功轉職?今天就來分享一下一個過來人的經驗。

不得不說,轉行是一件艱難的事情,你永遠無法預估前方有多少困難在等你,同樣,你也無法預知自己是否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堅持下去。

筆者是因為厭倦於整天朝九晚五的生活,從不加班從不熬夜,找不到生活的樂趣和挑戰,所以才選擇轉行產品,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如果不是在一個行業找不到生活的樂趣,誰會沒事找事選擇轉行呢(其實這樣的人還挺多的)。

那麼轉行可以給一個人的工作帶來質變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是這個變化不一定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負面,並不是對所有人都有幫助。

在此,真心告誡所有想要轉行的人:轉行需謹慎,十個行業九個坑,另外一個是深坑。

即然你已經瞭解了這是坑,也毅然決然的進入,那麼說明你有一定的決心。

轉行產品是一件充滿未知的探險,你需要把除了本職工作外的所有時間和精力(記住,是所有),投入到對轉行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上,在減少踩坑的同時不斷矯正方向,最終修成正果。

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對於任何一個崗位,轉行前必須做到知己知彼,如果你僅僅是通過口口相傳瞭解到這個崗位,對該崗位發展充滿遐想,那你就很容易做出錯誤的選擇。

轉行產品經理需要哪些技能?這裡借鑑一張圖來完整的展示一下崗位需要能力範疇(來源未知,侵就刪)

轉行產品經理一年多,我總結了這些經驗幫你避免雷區
來源互聯網,侵刪

從上述十四個大項,52個小項能看出,產品經理的能力模型涉及範圍廣,對於自身的要求是比較高的。你可以想象,目前市場上的某些產品培訓班宣傳的:1個月轉行產品經理、0基礎15天蛻變做產品...這類宣傳語是有一定誇張作用。

但是我不否認確實有優秀人才可以做到一個月或者15天去改變自己做到這件事,但是這僅僅是少數,對於多數人來說,要正視自己需要面對的一道道能力門檻,才能去逐個擊破。

如果有人要問需要多久,我只能回答因人而異,因為不同人的進取心和執行力是不一樣的,筆者屬於資質愚笨類選手,從一開始確認方向到最後轉行成功花了六個月,沒有參與任何的培訓機構。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因為一開始通過最低試錯成本的情況下去了解不同崗位,所以不僅對產品的崗位職責有所瞭解,而且也瞭解了不同崗位的職責,讓轉行這件事面向的方向從多點集中到一點。

即然選擇了做產品,那麼要將自己的能力與一個合格的產品經理的能力進行比較。這時你要問自己,自己是否有能力準確的評估自己,客觀的評估自己的能力,我相信很多人是比較困難的。而我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仍然對自己做了一個相對客觀的判斷。

轉行產品經理一年多,我總結了這些經驗幫你避免雷區

雖然是客觀的評價,但是其實是通過自己的主觀來評分的。從上述圖表中,我發現在產品運營這塊依然是劣勢,那麼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選擇了一門關於運營的在線免費課程學習,看了兩本關於產品的書籍。

有人會問,為什麼不選擇收費課程?我的回答是,因為貧窮!另外免費課程與付費課程在初級階段,對於一個新人來說,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理解與實踐。而筆者本身對自己的價值產出有懷疑的情況下,不會隨意投入資金。

即然有了課程和書籍閱讀的加持,那只有掌握理論知識,閉門造車永遠是不可行的,這時候你需要去尋找與外界溝通的渠道。這裡推薦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社群和問答模塊,那裡有關於各類問題的討論和探索,高難度問題與你無關,但是你可以進來尋找與自己關聯度高的問題,自己想回答的問題。

如果你回答是錯誤的,那在你的回答下面會有人討論與反駁,無需在乎面子,因為在這裡沒人認識你,你僅僅是一個ID和暱稱,如果你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他人,那麼這對自己也是一種提升,這就是一種雙向積極回饋。

這個階段持續接近兩個月,這兩個月我找到了轉行的方向——產品經理,瞭解到產品經理的崗位職責和能力範疇,提升自己轉行產品經理所需要的劣勢技能。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提升了,那就做好每天的記錄,例如每天回答5個關於產品運營的問題,每天看兩篇關於產品運營的文章並記錄核心...兩個月後你可以看到不一樣的自己。

需要謹記的是你需要做到的是從0到60,而不是從0到100,因為只要做到合格才有資格做到更好。

二、All in 產品

即然你已經跨出轉行產品的第一步,那麼下面就要全身心投入產品的工作,All in其中。

記住,互聯網是一個不斷迭代不斷升級,需要長期學習的一個行業,而你學習的知識很容易是過期的,只有實踐才能不斷的跟進行業的發展速度。

1.工作

因筆者的原工作屬於開發,這裡以開發的角度來說。

作為程序員,其實本身有很大的優勢,為什麼?因為很多公司要求產品經理有過開發經驗或者計算機相關專業畢業才可以,在相關領域才能近距離接觸到產品相關的工作內容。

開發與產品本身在工作時就是最貼近的兩個夥伴,由產品提供需求的解決方案,由開發實現具體的內容,我們在轉行期間,在工作中不僅要做好本職工作,更要對產品提出的方案有自己的思考。不僅僅的是一味去執行,也要在執行的過程中有自己的想法。

在需求討論的過程中,更要做到主動提出意見和想法,當然,這些想法裡面肯定有不成熟和經不起推敲的,但是你即然可以提出想法,那這就是一種實踐的過程,踩坑是難免的,如何將一個個踩坑的經驗變成自己的財富才是最重要的。

而開發本身更像是一個鑽頭,去探索深處,去了解底層的邏輯,當你選擇產品時,在工作時也要學會多關注一些“與你無關的事情”,例如開會時老闆的一個決策,運營的月度報表,產品的需求討論,讓自己可以在實踐中更多接觸到關於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的一切,不需要在意深度,如果你連基礎都不瞭解,更沒有勇氣去了解更多知識。

作為過來人,這裡需要有三個點需要注意


  • 一切都要以完成本職工作為前提的情況下進行;

  • 不建議極度內向者、被動接受者、執行力偏差者轉行;

  • 以轉行為目的的學習討論,拒絕一切爭吵,迴歸理性,控制工作時對任何人的情緒;


2.生活

一天24小時,8個小時屬於工作時間,8個小時屬於睡眠時間,那麼剩下8個小時呢?如果拋去通勤1小時、吃飯1小時、還有6個小時的生活,那麼你要如何利用這6個小時?

即然要做到All in,那麼這6個小時的生活如何安排,我一開始是這麼安排的

轉行產品經理一年多,我總結了這些經驗幫你避免雷區

後來發現,這是理想的安排時間,實際情況是,有時候在看文章和回答提問時,一下子2個小時就過去了,有時候在寫文章時,一下子就3個小時過去了,而轉行的這段時間,對你來說時間是最重要的,爭取每一分每一秒都投入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不過這個時間很容易面臨一個問題,就是生活和工作失衡,很容易迷失自我,這裡推薦轉行的同學們,可以做到循序漸進,先安排好生活中的一個小時,然後每天執行這一個小時的內容,然後七天後再增加其他的待辦事項,將自己的生活逐步填充起來。

每個人的生活都不一樣,不必參照我的安排來執行,最重要的是適合自己,將生活和學習根據自己的實際執行情況安排好,一步一步優化自己的生活結構和生活質量。

有人會問,這和轉行產品經理有什麼關係?我的回答很簡單,當你能安排好自己做的任務,並且可以按時執行到位的時候,你才有能力去安排別人,就像想要說服別人,你得先說服自己。

三、職業方向

1.確定細分領域

當你有一定的行業認知和職業技能時,你就需要選擇方向,這裡的方向不僅僅指的是產品經理這一個大方向,因為產品經理本身是一個大的職業範圍,就像程序員一樣,有Java工程師、PHP工程師、前端工程師...等等,產品經理細分之下也有多個不同方向。

轉行產品經理一年多,我總結了這些經驗幫你避免雷區

不同類型的產品經理所需要直面的工作職責也是不同的。

用戶產品經理:用戶產品也可以叫做前端產品。即我們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可見的產品功能,基本都是用戶產品經理主導設計的。

平臺產品經理:平臺產品會主導面向企業、或者面向公司內部員工的產品,如公司內部用的數據分析平臺。

策略產品經理:策略產品負責產品的策略設計,比如滴滴拼車的拼車策略,京東商城商品推薦的推薦策略。

數據產品經理:分析產品表現的數據,總結產品的問題與業務優化點,以數據驅動產品不斷完善。

功能產品經理:字如其名,主要負責的功能就是設計功能。從 APP 的界面,到後臺管理的權限,可能都會涉及,需求方根據公司業務不同而不同。

硬件產品經理:主要是產品的實現涉及到硬件方面的研發,例如智能手環、智能手錶等,硬件PM的容錯率比較低,所以基礎要求相對較高。

AI產品經理:簡單的說就是將AI技術,真正跟產品結合起來並落地,把產品價值標準化,有價值的工作流程化,再把流程界面化,然後再現。

商業化產品經理:商業產品經理主導一款產品的商業化、制定商業化策略,如我們常見的會員體系。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一般細分方向的情況大多數會出現在大廠,而創業型公司一般只有一個title——產品經理,沒有細分領域,如果你想要進入大廠發光發熱,那就要先選擇一個方向再走。有了一個更細的方向你才能朝著目的去分解任務,然後一個個小目標實現大目標。

在選擇細分領域的工作時,先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因為只有做你自己最想做的那個方向才能讓自己200%的發力,讓自己的激情得到最大程度的放大。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那麼幸運,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很多人可能有多個選擇,徘徊在猶豫之間,猶豫時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拋硬幣吧。

2.確定就業公司

對於轉行,我覺得幾個月的準備工作肯定是必要的(待業除外),即然有了一定的準備,下面就要確定就業的公司,根據2019產品經理生存報告

在產品經理就職的公司規模上,大多數人在 100-499 和 1000+ 規模的公司,數據佔比分別為 26.8% 和 27.4% ,差不多佔了總數量的六成。


而在最想進入的公司榜單中,騰訊、阿里巴巴、字節跳動成為前三甲。

轉行產品經理一年多,我總結了這些經驗幫你避免雷區

這個數據估計在近五年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因為優秀的人總是嚮往金字塔的頂端,而誰又能肯定自己是最優秀的那一個呢。

對於多數普通人來說,選擇是一件異常困難的事情,因為大廠的門檻極高,對於轉行小夥伴來說難度較大,如果選擇在初創公司做產品經理,充滿了未知感,你永遠沒辦法知道哪家公司值得信賴和加。

那麼你就需要根據優先級挑選公司,分A、B、C三個等級;

A類屬於優質公司,重點進行分析瞭解,分別對公司的業務發展、產品形態、定位市場、發展前景進行評估。

有些小夥伴會說做不到那麼專業,但是選擇一家發展良好的公司也決定了一段時間內你的職業發展,所以謹慎一點是必然的,這點必須要花時間去了解,在有一定的瞭解到前提後再去申請面試,有備而去的成功率必然高不少。

B類屬於備選公司,因為即時你做了很多準備,也不一定會擁有面試機會,有了面試機會也不一定會被選中,所以一定要給自己的選擇留有餘地,而你不需要對B類公司投入太多精力,在參與B類公司面試前對該公司的市場方向有所瞭解即可。

C類屬於生存公司,這裡的生存並不指公司的生存,而是你的生存,很多小夥伴是裸辭直接出來找工作的,這裡要嚴正聲明,沒有特殊情況不要選擇裸辭,這是一件很考驗耐心和信心的事情。

而其實很多人在轉行時會選擇海投,然後一份offer都沒有收到,這時候都焦慮感會充斥著全部。那麼就需要找一家C類公司,畢竟活下來,才能有更多的選擇,即時是先做一份產品助理的工作,也是一種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因為這時候你的能力也沒有獲得多數人的認可,需要重新審視一下自己。

而筆者比較幸運,在選擇A類公司時就獲得了offer,直接從一位平凡的開發變成一位平臺的產品。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只要你做足了準備,讓面試官看到你的誠意和信心,你就永遠用不到C類公司。

總結

最後,對於目前有轉行想法小夥伴,請一定要三思,做好吃苦的準備。筆者僅僅是一個轉行成功的個例,極有可能存在倖存者偏差。當然轉行更注重是自己學習能力,不斷學習不斷進取,即使沒有大牛在引導你,你也可以做到轉行成功。

筆者很慶幸,在剛進入職場這兩年就選擇了自己熱愛的職業,也很感激路途中那些匿名的引路人。如果你轉行成功,那麼我會告訴你,在前進的路上,你僅僅是打開了闖關的大門,而後面有一道道更大的難關在等待你,一定要保持初心不斷學習。


本文由作者@SenYi 在PMCAFF社區發佈,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