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灭宋后遭到五国伐齐,为什么赵国消灭中山国却没事呢

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阶段,中山国是由白狄所建立的的诸侯国,因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国。在地理位置上,中山国的疆域处在燕国和赵国的包围之中。在春秋时期,中山国曾长期与晋国等中原国家交战,一度被视为中原国家的心腹大患。战国初期,魏国魏文侯派大将乐羊、吴起统帅军队,经过三年苦战,在公元前407年占领了中山国。后来中山桓公复国,国力鼎盛,有战车九千乘。到了公元前296年,胡服骑射后的赵国终于彻底消灭了中山国。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齐国灭宋后引起了五国伐齐,赵国消灭中山国却没有遭到战国七雄的联合进攻呢?

齐国灭宋后遭到五国伐齐,为什么赵国消灭中山国却没事呢

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公元前286年,齐国派遣大军消灭了宋国。在此基础上,战国七雄中的其他诸侯国都为之震动和忌惮。于是到了公元前284年,乐毅这位名将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报了强齐伐燕之仇。虽然乐毅没有彻底消灭齐国,但是,燕国、韩国、赵国、楚国、秦国的五国大军,还是重创了齐国。与此相对应的是,赵国在公元前296年消灭了中山国,增强了自身的国力,却没有遭到战国七雄的联合进攻,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齐国灭宋后遭到五国伐齐,为什么赵国消灭中山国却没事呢

五国伐齐的主谋乐毅。


一方面,就中山国和宋国来说,虽然都是战国七雄外的强国,但是中山国强盛时期的疆域,包括今河北保定地区南部、石家庄地区大部、邢台地区北部及衡水地区西部,南北从鄗至鸱之塞约200公里,东西从井陉到扶柳约150公里。虽然中山国也处在中原地区,但是在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人口、商业上,中山国都不如宋国。齐国灭宋比秦灭巴蜀,赵灭中山,楚吞越国更有影响力,所以遭到大家的忌讳。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巴蜀、中山和越国有一个共同点,都处于偏隅之地,也就是列强的自家后院,而且在当时的中原诸侯国看来,他们都是蛮夷之地,不是正儿八经周天子分封的。宋国跟这几个国家不一样的是,宋国本身就处于中原之地,魏国东扩,楚国北上,齐国南下都必然争宋。所以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宋国很重要。对于宋国来说,不仅交通便利,还拥有定陶、彭城等商业繁荣的城市。

齐国灭宋后遭到五国伐齐,为什么赵国消灭中山国却没事呢

战国第八强宋国


由此,对于齐国来说,吞并了富饶的宋国后,可谓是如虎添翼。与此相对应的是,赵国消灭中山国,主要是为了解决自己疆域被中山国分隔为南北两部分的问题。并且,对于公元前296年的赵国,虽然因为胡服骑射而成为当时的强国,但是,在综合国力上,赵国还是逊色于秦国、齐国、楚国这三大强国,所以,赵国消灭中山国,并没有在战国七雄中带来太大的反应。与此相对应的是,齐国在公元前286年之前,已经是让秦国都比较紧张的强国了,在和魏国、楚国、燕国等诸侯国的交手中占尽上风,所以,齐国吞并宋国,让战国七雄为之忌惮甚至害怕。

最后,另一方面,公元前296年,赵国消灭了中山国,但是,对于赵国来说,拥有比较有利的外部环境,特别是之前的赵武灵王,因为帮助秦国、燕国君主即位,所以和秦国、燕国暂时形成了良好的关系。而对于中山国来说,疆域处在赵国和燕国的包围之中,所以赵国消灭中山国,很难影响到其他的诸侯国。与此相对应,齐国在吞并宋国之前,因为和战国七雄中的多个诸侯国连续交战,可谓四面树敌,加上宋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可以影响到楚国、魏国、赵国、韩国等众多的诸侯国,成为推动五国伐齐的重要原因。总的来说,外部环境的不同,也是造成赵国消灭中山国、齐国吞并宋国结果不同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