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米10,大家怎么看,值得买吗?

吴春怡怡猫儿


价格公布了,常规版本3999和PRO4999起售。我的看法还是跟之前一样:

米10线上发布会,我们大概率会看到一部这样的手机:全面,但不够惊艳;有点贵,但能接受;值得买,但等等说不定有更好的。

再补充一些自己的想法吧。

3999价格出来的时候,满屏都在说不香了。实际上是这样吗?并没有,如果这台手机,就这个配置,我们把他的logo换成华为,我相信它的市场认可度会大大提高。而这边的小米,因为担心市场难接受3999的价格,特意搞出了12期分期降低购机成本。

说到底,还是我们对小米的预期出了问题——我们认为他仍会像以前一样发布一款优秀的手机,然后卖诱人的价格——哪怕今天他要冲击高端了。

经过十年的培养,用户对这个品牌“50%的价格完成90%的体验”的认知是极为深刻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这是和华为根本的不同。

另一方面,2018年华为凭借p20pro的相机稳住了高端市场,2019年其实是凭借980处理器大杀四方。这其实是一个在预想内、十分明确的思路。在两年前,相机是一个用户可感知性非常强的方向。假如今天最好的相机是100分,那么当年P20pro就是把市场平均70分的水准,直接拔高到90分。后来手机摄影的进步已经不可能再做到P20pro那么夸张。

如果一亿像素是放在2018年的2s上发布,那么现在占领高端市场的就是小米,而不是华为。

当年小米其实已经意识到相机是一个需要发力的方向,只是没有想到华为会这么激进。

只能说很可惜,今天手机全面发展,已经很难再找到一个合适的、感知强的方向去成就小米的高端。

十年前,性价比成就了小米;今天,性价比便绑住了小米

分割线,以下是发布会之前写的答案————

手持残缺米6,半个米粉,在米10到来前,写一点自己的看法吧。如果怕耽误时间,可以直接拉到最后看结论。

1

小米数字系列被这么寄予厚望,上一次还是两年前被嘲讽像素级抄袭iPhone的米8。那个时候的小米,跃过数字7,在集团上市的背景之下发布了米8和米8探索版。所有人都想看看,上市之后有钱的小米到底能做出一台什么样的机器。

后来的答案我们都知道了,米8虽然口碑不好,但销量不错,前18天就完成了100万台出货的任务。当年的那个3699开售的探索版呢?几乎没有销量,并且后来被人爆出,精致的背板并不能代表小米有极强的硬件设计能力,因为那只是一张贴纸而已。不客气讲,探索版几乎就是一个换壳的米8而已。

可是,包括后来的小米9,小米在明知换壳的前提下,为什么仍然要发布一款售价高出一截的、所谓的透明探索版?

因为,这是小米一直以来想要完成、也必须完成的冲击高端的野心啊!这也是米10如此被市场期待的原因——小米品牌冲击高端市场至关重要的一步。

2

品牌高端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不是所谓“疯狂堆料”然后再标高价格就能完成的。探索版的目的之一,是要摆脱小米死守性价比缺乏科技感的品牌形象,提高用户对价格的预期。其实,不止是两次推出探索版,从2013年下探低价的红米系列,到2015年5月Note1对高端机的第一次尝试。多年来,小米一直在不断尝试冲击着壁垒最坚硬的这块市场。

只是,那几年小米如日中天,智能手机还是一片躺着都能挣钱的韭菜地,二线至十八线城市中还有大批大批的新用户等着换一部智能手机来进入新时代——是向好的市场前景和公司迅猛的发展,让冲击高端品牌的必要性还未有如此强烈。

可今天的市场环境已经大不相同了。

米8勉强完成销量任务后,原意代替Note系列冲击高端的MIX3,在Find X和NEX的夹击下,泯然众人。17年销量短暂回升,2018年的小米再次偃旗息鼓。

回头看整个2019年,是“等等党”最为胜利的一年,此时手机市场已经完全进入存量市场的争夺,连OPPO、VIVO也不得不进入性价比战场贴身肉搏。而当年那个还靠套餐送手机的华为已经立足高端,凭着这两年在手机摄影方面优秀表现和自研芯片的技术壁垒,超越苹果成为在中国普及率最高、最具影响力的手机品牌。还有一加、realme新势力崛起,当年一同称雄的魅族在逐渐边缘化…

急剧恶劣的市场环境,已经由不得小米再慢慢悠悠地品牌高端化了。

3

2019年1月3日,Redmi品牌独立运营。

最初决定独立红米品牌时,许多人就有这样的疑惑:小米高端立足未稳,此时红米品牌独立,产品价格带与小米重合怎么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米给出的答案就是等。2019年战略性放弃,用一年时间培养用户期待。同时避免价格带冲突,把性价比的路让出来给红米走。然后在2020年5G市场全面开启时,争夺高端市场。这就是红米在过去一年里表现抢眼最重要的原因:一方面新品牌没有历史包袱的束缚,另一方面能够使用着曾经的性价比小米的资源。某种意义讲,2019年的Redmi,就是换了马甲的小米手机。

宣布品牌独立后的一年里,Redmi战绩斐然,Note7、Noer8 pro、K20 pro系列,支撑着这小米集团整个2019年的战绩,让小米国内市场份额不至于雪崩。

而这一年的小米品牌,实际上只发布了三款产品:

年初发布小米9,万众惊呼中2799起售价,并明确告诉用户未来不会再有3000以内的数字系列。

年中发布CC系列,定位年轻人的潮流手机,随后又将CC调整为极致影像系列,同时为了试水1亿像素镜头发布CC9pro。

发布米9pro 5G,其主要目的在于,趁5G市场还未完全打开时,以5G价位之名,完成价格的上探。故常规升级,仍要3699起售。

曾经激进的小米,变得如此陌生,是因为它在等——等Redmi成熟,等5G来 。

4

2月2日,卢伟冰发微博说,因为疫情的缘故,新品的产品节奏有些打乱,会等3号复工开会讨论一下。但随后4号各位高管便开始了产品预热,8号就确定了13号以纯线上的形式进行发布。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小米10还是基本按照原计划的产品节奏进行。

那么,在严控疫情的当前,小米10为什么仍然要坚持纯线上发布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疫情或许会对线下造成冲击,但线上是绝对的利好:即便没有媒体到场,纯线上发布会的传播效果未必更差——有没有媒体不重要,有效传播才是本质。

2020年产品节奏加快,小米等不起了:OPPO一年内将reno系列发布了三次,Redmi让K30和K30pro分批次到来,都在证明这一点。同时,今天米10大部分卖点,会被友商快速跟进。战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迟一个星期就有可能失去先手优势。

小米10的战术意义大于战略意义:主要目的在于2020年初完成小米品牌向高端的跃进,对销量有期待,但真正的后手是K30pro和MIX(没错,直到今天小米和红米仍然不能剥离开来看)。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截止目前(2月12日)米10并没有表现出较强的产品力。LPDDR5好吗?很好,但当年LPDDR4x相对前代也是越级提升,UFS3.0也如同当年UFS2.1相对eMMC的跃进。可手机里有成百上千个配件,每一代手机都会在许多看不见的地方升级或降级,这是常态。

米10的预热中,还没有拿出让我们感知强烈、突破性的进步,譬如18年P20pro的摄影、19年OPPO量产65W充电等。只能说,这些升级是在跑分等可量化指标逐渐失效、教育用户难度加大的今天,被迫拿出来的卖点。同时,市场竞争激烈、买卖双方信息永远不对称,这样的科普在未来将会是常态。

今天几乎所有的宣传都主要是在引导告诉消费者这样的信息:不计成本,手机会更贵。

以上,明天米10线上发布会,我们大概率会看到一部这样的手机:全面,但不够惊艳;有点贵,但能接受;值得买,但等等说不定有更好的。

5

写在最后。

2017年,我的iPhone5s终于撑不住了,线上抢购米6一个月失败后,在线下小米之家买到了店里最后一台6+64黑亮米6。

从5s到米6,是换机体验的全面提升:指纹解锁快,电量充足,充电快,红外、NFC、MIUI等等。记得当时那种惊艳的感觉,渐渐地让自己成了一名米粉。

这台手机在今天其实已经很落后了,但是它仍完美地满足了我的需求。一只手能操控的小屏,够用的相机,甚至是对三大实体按键的喜欢,都成为了我舍不得换掉它的原因。

相对地,也抬高了我对下一台手机的期待,希望它是旗舰处理器、防水、相机、红外、耳机孔,大电池、高充电速率、甚至是屏下摄像头。我希望接替米6的是一部完美的手机。

这两年也有一些手机接近这样的标准,比如mate 20pro。但我觉得很遗憾,它不是小米。

如果说,过去小米品牌冲击高端,是为了掠夺更大的市场,是为了挣更多钱。那么今天的小米10,或许已经不仅是冲击高端失败与否了,而是这支品牌生死存亡的决战时刻。

我想,因为提价,我可能不会买米10了。但还是希望它成功吧,就像是希望自己心中那一点梦,归来仍似少年。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